论和谐校园背景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2011-08-15 00:47:17韦国善
贺州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隐性政治思想

李 艳 韦国善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广西 崇左 532200)

论和谐校园背景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李 艳 韦国善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广西 崇左 532200)

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变革,也要引领时代步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时代呼唤而发生,介绍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特征,深入分析了我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指出了我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

和谐校园;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展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成绩的背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了孤立、僵化的境地。研究者们在试图寻找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话题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研究表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边疆地区高校,如何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学术界还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达成共识,然而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方向,即资源、方法、实践,我们可以初步给它下个定义,所谓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觉运用隐性课程理论,注重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比较隐蔽的形式,通过对受教育者周围环境如校园文化、校园环境、教学细节等因素的塑造和运用,使之无意识地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模式。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其特征表现如下:

一是教育主体的参与性。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即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就是课堂,他们接受的是一种“老师教,学生听”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参与行为要受到限制,主体性难以体现。隐性教育则不一样,它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自己参与完成,老师不参与,不干涉,只做适量的指导,所以,学生能够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环境,用丰富集体生产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1]12。

二是教育方式的间接性。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的场所就局限在课堂上,而由于课堂授课条件的局限,教师往往只能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育方式和手段比较直接,效果却不佳。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不同,它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是课堂,可以是家庭,可以是社会,构成一个庞大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让客观的环境变成为我所用的主观事务。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1]12。一个环境建设很好的学校,一个环境很好的广场、遗址体现出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志趣爱好及文化素养,不仅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而且使学生获得熏陶和感染,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选择,从而可以从侧面、间接的教育学生。

三是教育过程的随意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随意性”,这里的随意性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但其所表现的随意并不是漫无目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多方的,如校园、小区、家庭,还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物质的精神的载体,都可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正是载体的多样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育过程不能再遵循从前,从表面上来看随意性很大,它可以突破学校的束缚,把教育过程搬到社会,搬到家庭。但是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教学设计,都是有规划,有目的的,这是一种看似无意的“有意教育”。

四是教育评价的非程序性。从一般意义上说,教育评价的本质就是对教育过程、行为及其结果作出的价值判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无疑也体现这一内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活动属于非程序化的,它注重于过程性评价,看似无始无终,一般不会出现“终审”结果。当然,它的实现过程远比显性教育评价过程复杂的多,在今天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要更多的体现人本主义的思想。可以看得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个人对自己进行的监督、管理和“处分”教育,同时体现全社会对这种教育的监督和褒奖,打破了过去一纸试卷定终身的局面。

二、我校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

我校是边疆的一所师范类本科院校,而且是新升格的,各个方面与全国大部分老牌本科院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然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重视,为了尽快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

(一)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变化,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48。然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西方的大量思想和文化渗透,它们借着影视剧、光碟、互联网、高端产品入侵中国,给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带来思想上的巨大冲击,东西方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冲撞,而结果就是面对这样的思想冲击,大学生部分不能抵御一些腐朽没落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使得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我校作为边疆国门大学,这样的挑战时刻存在,甚至要比内地高校严峻的多。在这种情况下,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更加重要和艰巨。因此就需要结合实际,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把工作做扎实,这样才能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合格的建设人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社会现实相适应,真正把握时代脉搏,才能孕育勃勃生机与强大的生命力。日益加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使文化与地域之间的联系逐渐被削弱、消解,带来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碰撞、融合、冲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呈现出组织结构与就业方式多样化、经济利益来源多样化等新特点,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缔造了网络世界,它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以铺天盖地的信息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交流推动人的交流,各种认识、潮流、思想交互激荡,客观上催生着大众个性思想、独立判断的形成,对“80后”尤其是“90后”的争论就是表现,有人说80后是面对世界变化来不及应对因此就焦虑的一代,“90后”是手握鼠标死在键盘上的一代,青春和年华都消逝在了下不了网的晚上和起不来床的早上。传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应对如此大的时空变化,表现出种种弊端,最明显的就是学生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产生逆反和厌倦心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解决人们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因此时代呼唤把相关内容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育全过程、学生生活的各方面,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有出路,那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呼之欲出。

(三)地方人才培养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目的是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建设人才。不但要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人才,而且还有为地方经济和国防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崇左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属新成立地级市,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限制,经济发展缓慢,缺乏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大批高质量人才,人才荒在这里体现的尤为明显,对于贫穷的边远山区来说引进外来人才目前来说并不现实,因此给我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作为边疆国门大学来讲,我校还承担着国防教育的重任,在环境比较复杂的边疆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高竞争力、高价值的毕业生任务迫在眉睫。然而目前我们面临的尴尬局面就是:一方面呼喊缺少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而同时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诚信意识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工作和今后的人生轨迹。追根溯源还在教育模式,尤其是道德教育欠缺,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照顾不到这一领域,所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这其中起到把握方向、引领素质、培养德行的作用[3]120。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我校的实践途径

通过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分析,我们认识到,在我校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实践性,使之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达到教育最优化的效果,使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就必须朝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发展。

(一)结合多个学科做好教育目标预设

据前面的分析,我们认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课程不能被称作“无形的”课程,“教学目标”是课程结构的基本元素,是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完全忽视课程目标性的课程不能称之为课程。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高校校园内的各种环境,包括人文环境,校内建筑物,甚至包括一些自然环境,都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适应学生教育的目标需要而营造出来的,它们都体现着某种教育思想和教育风格,蕴涵和预示着一定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4]38。当然这样的教育目标的预设一定要具有长远性,也就是说要有“计划”,虽然说不像某门学科教学那样计划好授课时数,授课内容,它是一种远期的“教育目标规划”,是一种总体的设想,是一种处于意图性、预期性的状态的“规划”,但是,它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是有程序的、优生的、必然的、有意的和有必要的。作为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因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为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目标,就决定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其他多个学科相结合,比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等学科以及学生的专业学科,与这些学科紧密联系,以便可以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加明显,教育效果更好。

(二)做好各方面工作唤起学生的自主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立足于“人本理念下”的教育模式,依此模式才能做到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属性,充分认识人的潜质。应该注意在隐性思想政治载体中融入我们的教育因素,即把无形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因子附着于有形的而看似“无形”的教育载体中,真正使得学生能够眼观、耳听、手摸、身触。由这些可感的事物和环境,来引起教育主体深刻的思考,然后培养教育主体去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做到认识事物时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主体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性。因为要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那就是现在的人们主体性意识特别的强,尤其是具有一定教育基础的大学生,不要总是把所有事情都替他们想好做好,应该培养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参与到现实的教学环境中来,就不会使受教育者产生置身事外的感觉,也不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和学习当中的障碍心理,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理念的产生,如此,才能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

(三)做好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对接工作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广泛性,它不等于一切的环境,也不等于一切的氛围,甚至并不等于一切的“校园环境”,组成校园环境的要素是复杂的,它可以是硬性的,也可以是软性环境,当然“只有那些由教育建设者营造和由教育主体创设的、弥散着教育性经验的环境与环境系列,或者虽非刻意创设,但浸涵着和被赋予一定教育性经验的‘环境’,才能构成隐性课程环境”[4]38,比如说校园环境所折射出来的校园文化,它传递着大学的精神与灵魂。良好的校园文化沉积着历史、传统和社会价值,具有巨大的潜隐的教育价值,它能够以其直观性和超语言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情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无意识间深深地体验大学的凝重和渊博。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理性,激励学生的意志,督促他们自觉地修身立德,砥砺学问。可是,文化的范围是广泛的,它不止局限于校园环境内,它也可以跳出校园,来到社会,因此把家庭和社会等的教育影响因素纳入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来也是合理的。所以,城市文化也走入了我们的视野。

城市文化是城市居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适应城市特点和要求的人工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一个学校坐落于一个城市或多或少的就要受到这个城市的影响,虽然大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但是或多或少的都要走到校外,接触社会,就会沾染上这个城市的气息,就会受到这个城市文化的影响。可能它积极的一面会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我们的教育进程;而另外一面它也可能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挑战,使得我们的教育面临危机,甚至前功尽弃。所以说,一个城市的文化不可小觑,要把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做个很好的对接,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融入这个城市的文化因子,做到使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不矛盾、不对抗,同时要多方的调查研究,多跟这个城市的高层领导接触,发挥大学反哺社会的功能,积极的呼吁城市建设者们多多考虑城市文化的积极层面,多建这样的有教育价值和有意义的设施,从而达到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正确对接。

(四)做好网络资源的开发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普通大众除了被动接受传统传播舆论影响外,更在以一种主动的意识、积极的心态,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使用数字通信技术,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通过新型的、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如手机、IM工具、论坛、微博)这些先进技术介质向外界发布、接收、刷选、传播实时、互动、高效的信息。通过这种信息的传播方式达到个体对情绪的表达、宣泄以及个体对社会的看法、影响作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表达、分享、感受自己情绪的需要,处在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更是如此,他们急需表达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所思所想,就形成一定的舆情,这样的舆情通常通过正常的渠道往往得不到重视,于是学生们把视线转到了网络世界,形成了现在学者们研究的热门领域 ——网络舆情。在网络世界中,由于是匿名的,学生们可以任意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寻找感情的寄托与共鸣,甚至有的人到网络上寻求帮助,寻找自己的崇拜偶像,当然在这个时代,大学生们崇拜的偶像是多元化的,他们可以是明星,可以是作家,也可以是学者,甚至是一些慈善家们,曾经百家讲坛的演讲者们就有一大群大学生粉丝。这样就使得学生们再不愿意听政治理论课中的那些与他生活“无关”的内容了,使得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危机。所以,现在学者关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领域,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

这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很难把握的领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就是熟悉和掌握这个领域,正确引导舆论的走向。如果说学生很喜欢一个老师他还会长去关注这个老师的微博,空间,甚至去学习老师的学习和思考方式。这样,我们的教育目的在无声无息中达到了。

[1]〔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解读十二五党员干部学习辅导[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季昌伟.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界定与实践路径创新[J].探索,2009(6).

[4]贾克水,朱建平,张如山.隐性教育概念界定及本质特征[J].教育探索,2000(8).

[5]朱志刚.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化[J].求实,2006(2).

[6]李锦红,宋刚,王青亚,熊钰.试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形态[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The Research of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armonious Campus

LI Yan,WEI Guo-sha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Guangxi Normal V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ongzuo Guangxi 532200)

Education to adapt to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also want to lead timespace.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era recessive calling happen,Introduces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Analysis indepth the urgency of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ur school,Points out the practical ways of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ur school.

harmonious campus;campus;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673-8861(2011)04-0026-04

2011-10-10

李艳(1974-)女,壮族,广西南宁市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教师,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重点课题(项目编号:ZDXM200903)。

猜你喜欢
隐性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反歧视评论(2019年0期)2019-12-09 08:52:40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传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