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明
(集贤县水务局设计队,黑龙江集贤155900)
安邦河属松花江水系,水闸大多建于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软地基上,因土壤中常夹有压缩性大、承载能力低的软弱夹层,容易产生较大的沉陷,轻的影响水闸的正常使用,重的则危及水闸安全,闸下游冲刷比较普遍。此外,水闸的水头低且变幅很大,下泄水流往往消能不充分,土壤抗冲能力低。在闸基和两岸连接建筑物部分因水头引起的渗流,对闸的稳定不利,也容易引起有害的渗透变形。所以应针对水闸的工作特点进行检查观测。一般水闸的检查包括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等,要求检查认真仔细,并做好记录工作。
1)监视水情和水流状态、工程状态变化,掌握水情、工程变化规律,为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事故,保证工程安全。
3)通过工程观测,对建筑物理论,计算方法和设计指标进行验证。
4)根据水质变化动态,做出水质变化预报。
根据建筑物不同情况,主要检查的内容有:
应注意堤身有无雨淋沟、塌陷、滑坡、裂缝、渗漏;排水系统、导渗和减压设施有无堵塞,损坏或失效;堤防与闸端接头有无渗漏、剥落、冲刷、磨损和气蚀。伸缩缝止水有无损坏,填充物有无流失等现象。
应注意护坡块石有无松动、塌陷、隆起和人为破坏,浆砌石结构有无裂缝,倾斜和滑动等迹象。
应注意有无裂缝、渗漏、剥落、冲刷、磨损和气蚀。伸缩缝止水有无损坏,填充物有无流失等现象。
应注意结构有无变形、裂纹、锈蚀、焊缝开裂,铆钉润滑油是否充足,机电及安全保护措施是否完好。钢丝水泥与钢筋混凝土闸门,应注意有无露网、露筋、裂缝、脱壳,面板漏水和其它损坏等。
应注意进口段是否平顺,闸后水流形态是否正常,以及上、下游冲刷淤积情况。
如动力、照明、交通通讯,安全防护和观测设备是否完好。
1)水闸工程应进行全面的观测,相互关联的项目应配合进行。观测工作应保持系统性与连续性、按照规定的项目、测次和时间进行。
2)掌握特征测值和有代表性的测值,研究工程运转情况是否正常、了解工程重要部位和薄弱部位的变化情况。
3)观测成果要真实、准确、精度符合规定。对于观测成果应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并定时作好观测资料的整编工作。
对于大中型水闸一般观测内容有5个方面:①上下游水位,过闸流量;②沉陷、伸缩缝;③扬压力;④水流形态;⑤上、下游河床变形。
特殊情况时,可增设位移、裂缝、冰凌、绕渗等观测项目。
3.3.1 沉陷观测
水闸的沉陷标点可布置在闸室和岸墙、翼墙底板的端点和中点。标点先埋设在底板面层,放水前再转接到上部结构上,以使施工期间的观测。在标点安设后应立即进行观测,然后根据施工期不同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水闸设计放水前、后应各测一次,在运行期间根据情况定期观测,直到沉陷稳定时为止。
3.3.2 裂缝观测
裂缝的检查观测应在水闸施工期和运用期经常进行,观测范围一般为结构主要受力部分、有防渗要求的部位。
3.3.3 扬压力观测
扬压力观测可埋设测压管或渗压计进行。测点经常布置在地下轮廓线有代表性的转折处。测压断面不少于2个,每个断面上的测点不少于3个。侧向绕渗观测的测点可设在岸墙、翼墙的填土侧。对于水位变化频繁或黏土地基上的水闸,应尽量根据上、下游水位变化情况确立。
3.3.4 冲淤观测
冲刷淤积观测一般在闸上、下游设置固定断面进行观测。
水闸管理单位负责人应经常组织观测人员汇报观测工作状态变化。技术负责人要审查观测成果,研究建筑物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分析研究观测资料的变化规律,必要时,应提出单项观测分析研究报告。
水闸管理单位负责人应经常组织观测人员汇报观测工作及其成果,了解建筑物的工作状态变化。技术负责人要审查观测成果,研究建筑物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分析研究建筑物工作状态是否规律,必要时应提出单项观测分析研究报告。
建筑物的观测次间隔,应根据规范规定和水闸运用情况决定,要求观测到各测量变形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在施工阶段,第一次挡水、运用初期和尚未掌握建筑物变化规律的情况下,观测间隔时间应较短。管理运用时间较久,建筑物变化情况基本稳定并掌握其变化规律,观测间隔时间适当延长。在特殊情况下,如发现不正常现象或是地震等,应增加测次测点,必要时增加观测项目。
每次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对观测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对相互联系的观测项目成果,以及其它相关因素,要统一进行分析,年终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
[1]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GB50201-9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
[2]水利部水利管理司,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SL170-96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