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瑶,曾 颖
(1.武汉工程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北 武汉 430205;2.武汉工程大学 电气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高教视野中的生命教育探析
喻 瑶,曾 颖
(1.武汉工程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北 武汉 430205;2.武汉工程大学 电气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目前高校中存在种种不尊重生命的现象,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和高校生命教育的缺乏。因此,高教视野中生命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建立目标、内容、保证、监督体系,这些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教;生命教育;探析
在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高地和通向社会的桥梁,更应全面重视育人为本,注重人性关怀,以生命为出发点,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
生命教育理念的发展和完善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产物。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这一概念,并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探讨关注人的生长发育,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的理念。1979年,在澳大利亚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 center,LEC)”,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该中心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机构。1989年日本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等观念来定位生命教育的目标,不只是针对毒品、暴力和艾滋病,还包括青少年的自杀、污辱、杀人、破坏自然环境等日益严重的现象,提出生命教育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还要尊重他人的生命;不仅要尊重人的生命,而且要尊重异类的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996年前后,我国台湾地区校园一再发生暴力与自杀案件,引起台湾当局教育部门极大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并开始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2006年8月,我国第一个生命教育研究机构——天津市永安生命教育与殡葬文化研究所[1]成立。北京大学在论坛上发布了 《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年度立项报告》。2008年11月,全国首个生命教育实训基地在成都落成。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势在必行的全新教育活动逐步在国内推广。
著名教育学家贾馥茗女士在《教育的本质: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一书中提出人道教育要旨[2],认为真正的教育,其责任必须以引导学习者成人为务,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这与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提出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这一观点相一致。即都指出教育应该引导人的心灵,引导人关爱生命,引导人去求知,这样才符合生命的全程发展。
大学教育开展的任何工作也应当以广大学生认识、培养、完善以及实现其生命价值,陶冶健全的人格为核心,而不应狭义的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把人培养成社会发展的工具,只注重科学理性而忽视生命关怀。只有这样,大学才不会丧失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大学教育应该既是一种引导人以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丰富精神生命的教育,又是授人以生存的手段和技能,使人把握物质世界的教育。即人的生命完整性要求高教生命教育要涵盖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向生命自我,使受教育者的现在和未来能够良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超出受教育者自然存在的直接需求,进行生命意义的建构与价值的提升;三是进行生命的升华,积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生存环境恶化、精神层面空虚、局部战争不断,工作和学习压力增大,使得人们对自己的生命产生不满与失望,容易产生过激行为。近十年,经济、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来自学业、情感、就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也使大学生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命困境。有研究表明自杀死亡在我国大学生的死因中位居前列。遭遇一些挫折和打击,一部分大学生就选择结束生命这一极端的方式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这些陆续发生的自伤和自杀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一)重视物质的存在与发展,忽视精神的追求与感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迅猛腾飞,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生活的空间和领域,但这也加重了人的物化过程,即人们在追逐物质财富、技术力量、科学知识的同时心理和精神层面相对空虚和匮乏,也越来越迷失了生命自身。在这样的现实中高等教育也被工业化和技术化了。
(二)重视各部分的功能训练,忽视生命的完整与和谐
为了有效地培养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标准化知识人才,把受教育者投入到教育的工业流程中,一切按照计划好的程序和目标进行过程控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指出[3]:“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的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为了科学研究和专门化的需要,以及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高校教育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淡化了对生命价值的干涉,学生的人格、人性、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没能被放置于一个合理的地位,教育谋求的是“何以为生”的本领,忽视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珍视生命、保护生命、对生命尊重和负责的教育。当他们的情感、个性和心灵被忽略时,他们对生命的漠视也就产生了。结果一些大学生表现出冷漠、孤僻的情感特征,生命情感发育不足,在精神上无所寄托,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怀疑,陷入了深刻的精神迷茫和意义危机,无法领悟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处于和自然疏离、和社会疏离、和人自身疏离的困境焦虑中,因此自伤和伤他的事件就会发生。
(三)高校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缺失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启迪人的活动。教育的逻辑起点和终极目的都是生命,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关怀生命。但目前有些高校缺乏对学生生命关怀的教育氛围,缺乏明晰的教育学生正确面对生命的策略,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重矫治轻预防,过分侧重于强调和使用技术手段,忽视了对人性的陶冶、高尚情操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不能深入关怀学生的心灵世界。另一方面,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经费投入有限,因此高校更多关注的是如何用少的投入解决其凸显的心理问题,消除其现存的症状。但这仅仅停留在对问题的暂时缓解与调整,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因为很多表层的心理问题,如恐怖、焦虑、敌对、抑郁等都可以追根溯源到深层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生命的理性思考上。如果不从根源入手,就难以保证其彻底治愈,其症状呈现出反复出现或进一步发展的态势,最终导致危及生命的恶性事件发生。其实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就是对生命的拷问,也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拓展到生命教育的层面上,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生命的意义与境界。
高校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高校的生命教育才刚刚起步,对大学生中存在的生命教育危机认识还很不足,需要全社会、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学生工作部门、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行动,采取综合措施,构建预防体系。
(一)构建生命教育的目标体系
我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应从生命本体尊严和生命实践价值这两个方面来定位,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思考生与死的生命课题,以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为理念,教会大学生去面对生命中的失落与痛苦,确认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热爱自身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维护自然的生命,创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摒弃生命“异化”现象,努力促进个人身心的和谐发展,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发展、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构建生命教育的内容体系
在生命教育的内容上要从生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意义三方面,通过认知、实践、情意三个层次全方位展开。人的生命价值首先在于生命的存在和延续本身。脱离开生命的本体存在和延续的过程来实现生命价值,无疑是荒谬的。维持生命存在时每个人最自然最不可剥夺的权利。对他人的尊重和对他人价值的承认,首先是对他人生命存在的尊重与承认。要引导大学生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任何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行为,都是对人的价值和生命的亵渎与践踏。通过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体验生命的尊严;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成功教育与抗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旺盛的生命力、坚强的意志力,以及乐观向上的人生观;通过生命知识学习、生命安全体验和生存拓展训练,使大学生了解来自于各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掌握简单易行的防范与自救办法,以规避危险与伤害;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大学生进行心理问题、青春期困惑、危机干预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对个别有自杀意向的学生要进行专门的心理危机紧急干预活动,构筑和完善心理危机的三级预防系统。
(三)构建生命教育的保证体系
生命教育需要多方的合力支持,政府机构要指导成立专职或挂靠的生命教育机构,为实施生命教育提供组织保障;新闻媒体和网络要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科学积极的生命观;社区中要开展积极的教育活动,将生命教育与保护环境、关爱健康融为一体,营造良好的人文社区环境;在家庭中,要营造关爱、欢乐、宽松、民主的氛围,给孩子幸福的生命体验。在高校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是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对学生直接开展有关生命知识的教育,可以借鉴台湾各大学的做法,向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开设合称为“全人教育”[4]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囊括《生命教育概论》、《生命发展与关怀》、《自然科学与信仰》、《人生哲学》等必修课程,以及伦理、生死教育、自我成长、人际互动和服务实践等领域的选修课程。除借鉴以上做法之外,各大高校也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除开设一定量的生命教育课程之外,辅助形式多样的团体辅导训练、户外拓展等活动,在实践中渗透生命知识教育,理解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的存在、欣赏生命的美好、体验生命的挫折、理解正视死亡,使大学生获得系统的生命知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死亡观。
(四)构建生命教育的监督体系
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学校、家庭、社区和全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积极探索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强生命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实施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层层负责,加强和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构筑监督机制,指导和监督各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实效,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比,注重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以预防和发展性教育为主。规范和监督对已经发生的大学生危机事件或问题进行科学的处理;注重自助、互助与援助结合,形成互动互补效应,为提升大学生的生命质量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高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总之,高教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坚持不懈,共同努力。只要生命存在,生命教育就不可或缺。我们要敬畏生命,为提高生命的质量而努力奋斗。大学生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使大学生敬畏生命,珍视生命,发挥生命存在的积极价值是每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人生课题。
(注:本文系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108)
[1]王佳利,等.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性审视与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
[2]索文斌.生命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与思考[J].江苏高教,2010,(4).
[3]文景.高教视野中的生命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
[4]李高峰.国内生命教育研究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