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政治信仰状况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1-08-15 00:46:50王祚桥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信仰马克思主义

王祚桥 熊 英

(1.2.武汉工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观察与思考

青年学生政治信仰状况及应对策略研究*

王祚桥1熊 英2

(1.2.武汉工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青年学生的政治信仰问题,关乎国家的稳定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部分大学生意识形态认识模糊、政治信仰缺失,入党动机实用化、功利化,盲目崇拜西方政治法律制度,普遍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不同程度的认同危机。通过分析成因,作者提出以人为本、改进和创新高校信仰教育,加强社会治理和道德法治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实际效果的对策思路。

大学生 政治信仰 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理想的政治制度、政治目标或政治境界所持有的态度、信念,是一种思想崇尚、政治追求,是人行动的基础和前提。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指出:“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社会,根本无法存在”。共同的政治信仰是支撑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它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整合程度,是一个政党领导人民建设国家的思想基础,是国家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我们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的力量之源。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源,不论人们价值取向怎样变化,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不能动摇的。深入分析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客观要求,是引导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的现实需要。

一、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状况的现实考察

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大学生群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危机。有学生在网络博客里写到:(大学生)政治信仰被经济改革浪潮吹跑了。有些学生甚至推翻和颠覆了中国社会信仰了几十年的国家和领袖以及他们的理论,尤其还恶搞我们心中的英雄和开国元勋。大学生群体政治信仰的明显淡化、恶化趋势可见一斑。

1、意识形态认识模糊,政治意识淡化

部分大学生认为,当前国与国之间合作越来越密切,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人们的共同追求。因此,在价值观多元的全球化时代,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的中国,政治已经走下神坛,政治意识、意识形态可以淡化,共同信仰再无必要,信仰大可多元化。事实上,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意识形态领域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前沿,其斗争关键在于是以马克思主义还是其他思想为指导。信仰多元化,导致部分大学生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认识模糊,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共同政治信仰淡化甚至缺失。

2、入党动机实用化、功利化

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入党志愿者必须信仰马克思主义,有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然而调查显示,因信仰马克思主义而入党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不足两成。还有近一成的大学生是出于“随大流,跟风”,个别大学生说“不了解”。有近四成的学生申请入党,是为了借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共产党员的称号为自己提高身份地位,更好地找工作,找更好的工作,为个人发展捞点资本。青年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实用化、功利化趋势已然显著。

3、盲目崇拜西方政治法律制度

大学生群体中,相当部分人由于缺乏社会实践和生活阅历,国情、民情意识低下,只会从书本到书本,主观、片面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一味寻求照搬、移植西方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他们生吞活剥、盲目追求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议会、政党、选举、宪政等政治法律制度,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发产怀疑,对党的信任产生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建设缺乏信心乃至全盘否定。

4、不同程度的马克思主义认同危机

多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是存在认识水平的层次差异,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马克思主义高认知、低认同的危机。有些学生认为道理很明白,但信仰太高远,因而未能由“信”到“仰”,容易受不良思潮和社会风气的影响而辨不清方向。有些学生有信仰,但行为不一致,信仰的坚定性、忠诚度不高,离“坚信”尚有距离。还有些学生深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影响,认为政治信仰无关紧要,政治信仰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符号。

二、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现状的成因分析

信仰危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造成这代青年学生政治信仰危机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以上诸多问题及状况的存在,究其成因,可以从以下因素来分析和认识。

1、社会客观环境影响

首先,社会风气不良。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相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性,民主法制尚不健全,致使权力便捷地介入资源配置,导致了腐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严重恶化了社会风气。某些大学生耳闻目睹一些违法乱纪、投机取巧、贪污腐化等社会现象,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有所动摇。他们政治意识淡漠,只顾眼前,讲求实惠,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不关心政治,更谈不上政治信仰。

其次,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当前由于种种因素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化的趋势愈来愈显著。这种状况的出现引发青年大学生思想上和认识上的困惑,导致他们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不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政治信仰难以心悦诚服、认同信奉。

第三,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世界社会主义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中的失误曲折,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青年人群中渐渐模糊和淡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对我国青少年进行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与渗透,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一些青年学生,愈加削弱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使他们迷失了政治方向。

2、个人主观因素制约

从心理上讲,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水平迅速走向成熟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思想活跃,但理性不足。因此,当面对新旧思想交锋、交替,传统与现代对峙、交融的社会现实,就会不知所措,耳闻目睹一些社会阴暗面,或个人、家庭境遇不佳,极易产生对共同政治信仰的怀疑、反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与认同发生分裂,对社会共同政治信仰的认知与个人理想信念的认知发生分裂,不能很好地将政治信仰落实于生活实际,与个人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紧密结合起来,造成政治信仰只是停留在嘴上的口号,未能深入内心、达到信奉的水平。有的甚至去追求自己并不真正了解的西方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迷失于想当然的白日梦中,表现出严重的信仰危机。

3、高校信仰教育效果弱化

长期以来,作为大学生信仰教育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落后,内容陈旧,方式过时,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与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不适应。人性化、个性化不足的高校信仰教育,不能有的放矢、切中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更缺乏人文关怀,因而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也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现状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重塑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对策思考

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信仰的确立是社会对个人进行信仰教育的过程,也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重塑大学生政治信仰,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创新高校政治信仰教育教学模式,优化政治信仰教育的社会环境,是重塑一代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根本途径。

1、以人为本,积极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高校信仰教育以大学生为对象,解决的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是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教育活动。因此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须还原到人本前提,从人的精神属性和人的精神需要出发,依据“信仰”生成的心理规律展开,在改进传统经验式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信仰教育的创新。

首先,突出主体性,引发内在高层人格需要,促进个人理想与政治信仰的有机结合。人的一切行为由需要引起,自我实现是最高需要。尊重和突出学生主体性,提升大学生高层次人格需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人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对个人人生实践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需要是在主体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政治信仰教育要立足于社会现实,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把信仰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既要进行思想引导,又要充满人文关怀,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将共同政治信仰与个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结合起来,自觉将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与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将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

其次,依据认知发展和信仰形成规律,改革教育模式,实现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情感体验的有机结合。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变单向灌输为系统讲授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通过系统教授,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通过专题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带着问题学,“拿事实说话”。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确看待一些现象和情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心,使共同政治信仰教育“入耳”、“入脑”。另一方面,信仰的发生是主体需要体认、伦理内化、心理整合机制的统一,信仰形成的心理过程是认知、情感、意志的统一。知识只有通过生动的语言,触及学生的灵魂,激动他们的心灵,才能成为行动的力量。增加活动教学、情感体验式教学,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范例,使之从情感上体验社会主义事业的崇高和美好。将单一的课堂知识教育转变为提高理性认识与升华情感的有机结合,在“以理服人”的基础上“以情感人”,使共同信仰教育真正“入心”。

第三,加强榜样教育,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榜样指引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在中西文化激烈交锋交融、社会价值多元的今天,对于极易崇拜偶像、迷恋明星的年轻人来说,加强榜样教育势在必行。首先,加强对学生党员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使之成为同龄人的楷模,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同时适当进行反面典型的教育,使广大学生引以为戒。其次,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力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使榜样内化为指引其前进的明灯,在自我内化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取向。

第四,注重群体共性和个体差异性研究,提高针对性,实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有机结合。“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承认并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的学生,开展特色教育活动;改革一刀切的标准和长期不变的目标要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逐渐提高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愿意接受教导,自觉积极向上。通过充满人文关怀的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能从关乎切身实际的个人发展、自我实现的个人理想追求,升华到对共同政治信仰的认同与信奉。

2、加强社会治理与道德法治建设,优化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社会环境

首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净化社会空气。深入研究、充分认识腐败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特别是人们的政治信仰的毁灭性破坏,党和政府要把廉政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预防为主,要求和教育党政干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在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腐败行为,以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果取信于民,提升党和政府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心中的形象。

其次,加快政治体制改革,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不仅影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且还危及到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结合我国国情,批判地吸收、借鉴全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建立科学的政治体制和机制,在经济包容性增长中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全体人民分享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

第三,依法治国,加快推进法制国家建设。执政党应当依法执政,不能享有法外特权,党的意志通过立法机关制定法律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全民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各级政府应当遵循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依法行政,构建社会主义法制政府。通过立法建制,规范权力运行,防止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侵犯,消除大学生心中的错误观念。

第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社会精神文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文化传统,批判与时代精神和现代文明价值相违背的腐朽颓废的道德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有效抵御西方腐朽道德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疯狂渗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消除黄赌毒、一切向钱看、失信欺诈、亵渎经典文化等不良现象,坚决抵制“三俗”文化,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增进社会精神文明程度。

四、结语

一个社会共同体,需要通过一种主导信仰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建立起共同的精神家园。确立和巩固大学生共同政治信仰,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政治信仰的确立,需要价值主体——青年大学生的自觉认同和积极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效激发其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建功立业。因此,应以学生为本,秉持人本教育理念,尊重信仰教育的主体性,遵循教育规律和信仰生成规律,不断提高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促进青年学生的人格完善和人生境界升华。同时,加强社会治理和道德法治环境建设,优化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环境土壤,使校园内外、课堂上下形成合力,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实际效果,促进青年一代共同政治信仰的确立和巩固。

D64

A

1671-2803(2011)04-0053-04

2011-05-07

本文系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项目、2010年度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青年大学生信仰危机状况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10JD710064)。

1.王祚桥(1957—),男,湖北江陵人,武汉工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2.熊英(1968—),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工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周 玥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信仰马克思主义
与信仰同行
黄河之声(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1:52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1:06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信仰
心声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论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