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武钢党外代表人士工作为例*

2011-08-15 00:46:50吴洁苇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武钢民主党派人士

吴洁苇

(武钢党委工作部,湖北 武汉 430085)

国企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武钢党外代表人士工作为例*

吴洁苇

(武钢党委工作部,湖北 武汉 430085)

本文分析了武钢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构成和特点,从选拔、培养、使用,以及作用发挥等四个方面对武钢党外代表人士工作进行了梳理。同时,客观剖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工作从发现、选拔、培养、管理、推荐等五个环节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国有企业 统战工作 党外代表人士

中央统战部、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统战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要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国有企业统战工作要“发现、选拔、培养、举荐党外代表人物,协助企业党委和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实职安排。”

中共中央办公厅《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一次把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纳入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作为党和国家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这一新定位,意味着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培养,将会在国家人才建设层面、在党和国家干部队伍建设层面进行整体谋划、通盘考虑。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党外干部、党外人才的选拔培养,将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自2011年3月,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即将陆续换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面临着新老交替。协助民主党派武钢基层组织平衡顺利换届、配合民主党派上级组织的改选,积极向各级人大、政府、政协推荐优秀的党外干部人选是武钢统战工作的首要任务。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统一战线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党外代表人士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代表人士及其后备队伍,直接关系到党与党外人士合作的水平,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关系到统一战线的持续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具有较强政治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企业中聚集了大批党外知识分子,他们不仅是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是统一战线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源头。充分研究企业党外代表人士特质,探索其培养、使用和作用发挥机制,使党外代表人士成为促进企业民主政治、科学发展、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企业统战工作者应思考的课题。

一、武钢党外代表人士的构成和特点

党外代表人士是指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具有较大影响和一定代表性的人士,而不是指普通的党外群众。武钢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重点是已做出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党外人士。

(一)人员构成

1、除台盟外的七个民主党派在武钢均建有基层组织,其中民革、民盟、民建、农工党设总支,民进、致公党、九三学社设支部,共有总支(支部)班子成员39人(其中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3人);

2、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中的党外人士(含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27人(其中全国政协委员一人、省政协委员3人、市政协委员6人);

3、党外副处级领导干部10人(其中各级政协委员6人)。

上述人员共58人(不交叉统计)。

(二)特点

1、知识层次高,专业能力突出,有较强的民主参与意识。他们中的44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有公司培养的技术专家、首席师、国家专利发明人等。他们与一般知识分子的不同表现在:一是自尊意识较强,期望在政治上得到关注、工作上得到重用;二是勤于思考,关注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有独到见解,能积极参与统战部门组织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不同形式的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活动。

2、参政议政水平较高,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武钢半数以上党外政协委员已连任两届,近十年的委员任职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长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武钢委员的参政活动均有报道。近几年在公司统战部协助下,武钢委员的提案得到全国政协提案组高度重视,多项提案在省市区政协会议上获奖。

3、联系广泛,在所引领的群众中有示范作用。武钢党外代表人士分布在管理、研发、生产、销售、教学、医卫等各领域。对外,他们与政协各专委会、各民主党派上级委员会联系密切,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参与者;对内,他们在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各民主党派成员中具有较大影响和示范效应,他们的引领和带动,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武钢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实践

1、构建网络,完善制度,抓住选拔源头。

党外知识分子是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的源头,依靠基层、摸清家底,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是武钢一贯坚持的传统。统战部依托基层单位,建立了公司、二级单位党委、车间(科室)支部三级统战工作网络,要求各单位建立党外知识分子信息库,统战部通过季度异动、年度报表形式全面掌握党外知识分子基本情况。为有效执行中央和地方党委方针政策,使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在企业具体化,武钢出台了系列相关文件。《武钢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武钢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对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提出具体标准,《武钢基层统战工作评价制度》进一步推进了选拔工作的落实。

2、强化措施,上下联动,打牢培养基础。

一是以政治引导为核心组织培训和学习。将常规培训和特色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党外人士的政治共识和综合素质。每年坚持以自办班的形式对党外后备干部进行培训;近几年,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先后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中组织开展了“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以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教育活动;积极推荐优秀党外干部到中央、省、市社会主义学院学习。

二是以充分尊重为前提加强沟通和联系。坚持每半年一次党外人士情况通报会,由公司党委常委通报生产经营情况并听取意见建议;邀请民主党派武钢基层组织主委(主任)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列席公司职代会、工作会、党代会和工代会;公司党委把党外人士意见纳入到领导班子专题民主会进行研讨;纪委特聘党外代表人士为党风廉政监检员;公司党委常委分别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坚持每年到其家中走访结对子。公司对党外代表人士政治上的充分尊重,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各基层单位也纷纷响应和效仿,产生了良好的联动效应。

三是以人文关怀为内涵,坚持慰问和联谊。近几年,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钢铁行业经济效益严重下滑、公司各项费用缩减情况下,武钢仍保证近二十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民主党派的组织活动支出,如为民主党派武钢基层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订报刊杂志,发放电话补贴,重大节日联谊慰问等。此外,还积极与科协和工会联系,每年组织党外干部专期考察和休养。通过这些举措把党委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关心和服务落在实处,密切了与党外代表人士的情感联系。

3、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激励岗位成才。

武钢在干部提拔任用上惟才是举,在一些关键和敏感岗位放手使用党外干部。如股份公司聘任致公党武钢支部主委和无党派人士分别担任部门和总厂首席师,营销总公司聘任民建会员为区域销售负责人,研究院聘任无党派人士担任信息所所长和鄂钢分院院长,国贸公司聘任无党派人士为驻境外公司经理等。近几年,先后有十位党外人士走上处级干部领导岗位,一人被评为“技术专家”,三人被评为“专业技术带头人”,三人获得公司技术人才奖励基金。此外,武钢还为三位专家型的党外代表人士办理了延退和返聘手续,为党外代表人士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造条件。

4、搭建平台、热忱服务,发挥独特作用。

一是以“爱献作”为载体,引导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立足本职岗位,为武钢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出力献策。武钢1984年率先在统战系统开展“爱武钢、献良策、作贡献”活动,这项品牌活动已成为统战工作服务生产经营、团结统战成员的有效载体。26年的坚持,不仅为广大党外知识分子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也为武钢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和培养打下了良好的人脉基础。

二是以协助征集提案线索为手段,为党外代表人士拓宽知情渠道、服务企业中心工作、有效参政议政牵线搭桥。2008年,统战部委托省政协委员周许林在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将武汉青山外贸码头划归武钢的建议”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之后,统战部再次要求省政协常委、省政府参事李午通过“参事直通车”向省政府申请督办,半年内促成了武汉青山外贸码头的重组,解决了困扰武钢近十年的港口运输难题。

三、武钢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思考

(一)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各党派武钢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人员后备力量不足。

现任的七个民主党派主委(任)平均年龄53岁,有四位因年龄原因不能继任,两位因健康原因提出不再续任。在协助各党派民主推荐后备人选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党派现任班子成员公信力不够、群众认同度不高,各党派武钢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后备人选不足问题。

2、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缺乏稳定性。

公司每年都要从党外干部人才库中挑选一部分人进行培训和联谊活动。在组织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全公司有近二百人纳入了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的培养视野,但组织协调能力好、团结合作意识强的党外干部比较匮乏,有些统战部门跟踪培养多年的“苗子”因种种原因提出放弃党外干部身份申请加入中共党组织,造成了培养过程的中断。

3、实职安排存在困难,向更高层次推荐缺乏竞争性。

近十年武钢在党外干部实职安排上虽有一定突破,但与同类国有大型企业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因人选的管理经验不足、行政级别不够,导致在向更高层次推荐时(如省市政府参事人选、省市政协常委人选、各党派市委会常委人选等)缺乏竞争力度。

(二)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1、注重统战干部的培养,把握发现前提。

发现是选人用人的第一道关口,统战干部是党的统一战线方针的贯彻者、执行者,党外知识分子广泛分布在各基层单位,必须依靠基层统战干部发现人才。目前武钢各基层单位统战干部都是兼职,从事统战工作精力有限,需要在党外知识分子较集中单位(如研究院、国贸公司、职工总医院等)适当减少统战干部的其他兼职工作量,让统战干部有精力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扎实,才有机会发现党外知识分子中的“千里马”。同时,要保证基层统战干部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党外干部培养工作的连续性。

2、保留部分优秀人才在党外,保证选拔质量。

民主党派武钢基层组织班子人选后继乏人,以及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缺乏稳定性应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应树立党外干部也是党的干部的观念,适当保留部分优秀人才在党外,有计划地推荐合适人选加入民主党派并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各级党组织要配合统战部门对申请加入中共党组织的党外代表人士后备干部做好思想工作,为其心情愉快地留在党外发展创造条件。

3、适时任用激发潜能,打牢培养基础。

应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职安排力度,激发其发挥作用的潜能和参政议政的热情。党外代表人士从事政务活动、课题调研和党派工作多是牺牲业余时间,投入了很多精力和财力。建议从实际出发,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党外代表人士在使用时适当放宽任职资格、条件(如年龄要求,任职年限等),对其中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使用,对已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领导干部,按照有关规定有的任职年龄可适当放宽。

4、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强化管理保障。

实施党外干部分层管理制度。各级政协委员、党外人大代表、民主党派武钢基层组织班子成员由公司管理,在现行的年度绩效评价基础上,从公司统战经费列支奖励基金,对参政议政业绩突出的委员、代表,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组织出色的党派班子成员予以奖励;其他入选公司“151”人才库的党外干部由所在单位管理,对积极参与“爱献作”主题活动、热心参政建言的党外干部予以相应物质奖励。

5、密切与上级部门的协调沟通,拓展推荐空间。

近年来,武钢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外向型、开放式的特点,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日益重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企业与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不容忽视。企业拥有的统战资源有限,武钢必须跳出企业的圈圈,拓展工作空间,运用各种统战资源,让优秀的党外人才脱颖而出。在党外人才的推荐中要密切与中央及省市统战部门、各民主党派上级市委会以及省市侨联等统战群团的联系;公司相关部门,如工会、团委、科协等单位也应积极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力争从妇联、青联、科技界等不同界别推荐优秀党外干部,让他们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发挥代表性作用,为武钢的“走出去”战略培养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活动家,为武钢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结论

培养和举荐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是企业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国有企业作为发现和培养党外人才的基础领域,应在遵循人才成长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结合党外代表人士自身特点,坚持和把握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基本原则,认真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和推荐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企业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

D613

A

1671-2803(2011)04-0049-04

2011-06-02

吴洁苇(1968—),女,湖北英山人,武钢党委统战部部长助理。

周 玥

猜你喜欢
武钢民主党派人士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华人时刊(2021年17期)2021-12-02 03:26:04
WHEELS IN MOTION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武钢今昔
齐鲁周刊(2016年14期)2016-05-16 10:18:57
2个月已发布11次外部招聘信息武钢人员分流压力山大?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武钢第六代桥梁钢板投入工程应用
上海金属(2015年6期)2015-04-06 18:19:54
武钢成钢开发高端汽车用弹簧W55SiCrC
上海金属(2014年5期)2014-12-20 07:58:50
民主党派 工商联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18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