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 陈 英
我国有机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 陈 英
有机产业是以有机农业、有机食品、有机产品生产为核心,包括有机食品认证、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有机产品包装技术等的产业。其中,有机食品及其赖以生存的有机农业的发展,是人类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自然资源相协调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有机产业的发展对我国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也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的有机产业已经开始起步,但发展不成体系,规模经营尚未形成,这严重制约着我国有机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本文,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制约我国有机产业发展的因素,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据国际贸易中心(ITC)的调查,目前,全世界有机管理用地已达1 700万平方米,各大洲管理的面积比例分布大体是:大洋洲44.91%,欧洲24.79%,拉丁美洲21.67%,北美洲7.73%,亚洲0.55%,非洲0.35%。面积较多的国家是澳大利亚、阿根廷、意大利、美国、巴西、德国、西班牙、法国、加拿大。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具有有机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
1.发展中国家发展有机产业的优势。消费者对有机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全球有机农业生产和贸易提供了新的发展和市场机遇。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采用自然的、生态的方法较多,因而发展有机农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而且有机食品市场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也为发展中国家有机农产品出口提供了新的商机。
2.我国有机农产品开发有良好的国际市场和巨大的国内市场。一是国际市场对我国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特别是我国的有机大豆、稻米、花生、蔬菜、茶叶、果品、药材、有机纺织品等农产品。二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和消费意识也随之大大提高,一些优质安全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1.贫困地区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远未发挥。我国很多贫困地区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远未发挥。此外,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能够适应有机农业对大量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在许多贫困地区,发展有机农业不仅能有效推动农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
2.有机农产品规范生产与认证欠缺。目前,我国有机产业开发和认证管理的有关机构与相关的制度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建立或修订。虽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于1999年8月颁布了《有机产品认证标准》(试行)。但目前,我国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企业不多,进行过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生产规模还很小,通过认证的产品种类也不多。有机农业的产品认证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规范,以保证有机食品的合格生产供应。
3.有机农产品的产销渠道不畅通,生产结构不合理。尽管有机农产品生产成本高,销售价格也比一般农产品高出1~1.5倍,却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我国目前的有机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消费者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购买有机农产品,而生产者也不知道该向何处销售。目前,在一些大型超市设置有有机农产品专柜,但总体数量不多且社会信赖度很低。农业整体生产结构正面临初级农产品生产过剩、污染、生产环境恶化、土壤质量低下、有机农业比重太低等严重问题。
4.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停留在简单初级状态。目前,我国信息服务业还停留在为科研、政府提供决策等有限的服务上,没有形成为广大农民服务的体系,特别是对有机产业的信息服务更是欠缺,许多地方还是空白。
5.绝大多数地区未形成“政府、科研机构、农民”的密切配合体系。有机产业的发展,除了学术单位应加强生产技术研究改进外,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实施有机农业的积极性,农业推广科技人员应将有机生产技术、管理及产销观念及时传授给农民。此外,还应努力改善农村交通环境与生产配备,减小城乡差距。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在这些方面普遍欠缺。
6.资金投入不足,传统农业得不到整合与规模经营。传统农业采用自然耕作的方式,对生态系统污染很小,但存在生产力落后、劳动效率低等缺点。依靠政策引导和支持,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生态农业县、示范区及有机食品的发展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大多只是以基地建设为主,未与农产品开发战略紧密结合,农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水平都很低,缺乏竞争力。
鉴于目前我国有机产业发展的意识不强、组织体系不完备、经验少的缺点,结合国外管理经验,笔者提出如下发展思路和建议。
1.统一协调管理。目前,国家有机食品管理部门归农业部管理,并不构成政府部门的主体;国内农业生产及食品行业虽已确定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过渡目标,但还未建立一整套质量控制体系。而有机产业强调全程质量控制,并形成生产——认证——出口贸易这样一个较为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进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应着手对有机食品的发展进行协调和组织,从政策上推动企业及地方的工作,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建立国家统一的行政协调机构。
2.统一布局与规划。国家应制定统一的有机食品发展规划,确立中长期发展目标和方向,制定一些重大建设项目和发展策略,并对有机农产品的前景进行全面的可行性论证,如市场需求、基地建设与组织、产品认证管理等,最终提出一揽子发展计划,包括基地布局、认证体系、技术支持、组织管理等。
3.加强研究与技术开发。有机农业的生产既有产品价格高、无污染、健康的特点,也有产量低下和易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除了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一部分风险资助外,还有大量的研究和技术开发需要进行,如地方特色品种的选育和保持、高效生物肥的研制与开发、土壤健康及其管理、流行性病虫害生物防治、产品储藏与保鲜加工等方面,都有许多实际生产问题需要研究人员去一一解决。因此,国家攻关计划及重大项目中应加强对有机农产品生产及加工技术的研究的支持。
4.宣传发动整个社会关注有机农产品。实施有机食品生产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需要研究、管理及实际操作人员对有机食品生产的原则及方法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我国农民普遍缺乏经营意识和能力,这一点与发达国家的农民有差距,因此,应当把培养优秀农业经营人才当做振兴农业最重要的战略措施。政府职能部门、认证机构及地方政府应加强有关培训,包括企业管理层、农民、乡镇干部、政府官员等都应接受这种培训,整个社会也要提高对有机食品的认识,可以组织专门人员采取多种手段,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和普及,最终形成整个社会对有机食品的普遍共识。
5.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又是自身质量和特性的产物。有机产品要在创立名牌上动脑筋,在保名牌上下工夫,尽快形成名优品牌,积极申报有机食品标志及相关产品的国内、国外专利申请;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原产地商标保护条例和知识产权保护条例,防止无序竞争;建立国际质量ISO认证体系,从生产加工、运销到消费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生产规范,以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
6.加强信息咨询和服务。建立相关的信息网络,以便快速、便捷地传播信息。由于有机农业刚刚兴起,因此急需信息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包括出口产品、基地申请及认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及产品等信息。因此,应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信息中心及网络站点,并有固定的报纸和快讯,以便及时进行有关技术及信息的发布和服务。
目前,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已陆续在全国近20个省建立了分中心或行业分中心,已开发出100多种有机产品的生产或加工基地,通过有机认证的土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出口贸易额达到2 000万美元。然而,我国目前的有机产品的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如能抓住机遇,克服存在的问题,那么经过几年努力,我国有机产品在国际市场一定会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