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根军(郑州市常庄水库管理处)
□袁运河 □顾玉柱(郑州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测监督站)
混凝土施工在建筑施工中占着重要地位,由于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环节多,技术要求严格,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直接关系着混凝土成品质量,所以我们要从水泥、砂、石、水、外加剂、配合比选择与调整,到混凝土拌合、运输、浇注、养护等各道程序都要进行层层把关、严格管理、技术到位。
原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对材料的严格筛选和进厂检验至关重要。施工单位开工前,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纸中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抗渗、抗冻、抗裂、抗冲耐磨和抗侵蚀等相关技术要求,考察施工现场附近原材料供应厂家的资质、供货能力、产品质量、价格,然后择优确定供货厂家。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各原材料的组成应经济合理,尽量节约水泥,降低混凝土造价。原材料进场后必须按照按批取样、检验,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不得使用不合格原材料。
水泥按用途和性能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及特种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GB175-2007规定的6大类水泥,即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使用何种水泥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运到工地的水泥,应按标明的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出厂批号,分别储存到有明显标志的库中,不得混装。随车资料应有水泥化验报告单、出厂合格证,其中内容应与水泥标明的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出厂批号相对应。
2.水泥进场后需要对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进行检验,当水泥进场时间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1个月),需取样复验,每批水泥应至少取样一次,取样要有代表性,可连续取或者从20个以上的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样品取好后,应及时送往检验单位试验。水泥的安定性有可能会因为时效性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水泥使用前的复检尤其重要。
3.水泥存放时,应设防潮、防雨措施。水泥使用先出厂的先用,严禁使用受潮结块水泥。
粗、细骨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水泥用量和混凝土要求,从而影响水工建筑物的质量和造价。砂石可选用天然骨料或机制骨料,骨料加工厂的生产能力和料厂储量应保证混凝土施工需要。粗、细骨料存放必须按不同品种、规格分别堆放,堆场应采用硬化地坪,并有可靠排水、防晒、防混用的措施或设施。应有醒目的指示铭牌,标明品种和规格及储量。粗、细骨料进场前后应选取不同部位取样送样试验,判定粗、细骨料质量品质能否符合工程需要。
1.细骨料
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使用机制砂时,应将石粉含量控制在10%的范围内,同时应严格控制其单级最大压碎值≤25%。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2.8范围内,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2~3.0范围内。
2.粗骨料
粗骨料按粒径分成D20、D40、D80、D150四级,各级骨料的超、逊径含量以原孔筛检验,其控制标准:超径<5%,逊径<10%;当以超、逊径筛检验时,其控制标准:超径为零,逊径<20%,方孔筛检测的筛余量应在40%~70%范围内,碎石和卵石的压碎指标值。
3.水
拌制混凝土一般采用饮用水,若采用非饮用水源应事先或定期检验其是否符合规定,凡可以饮用的水均可用于拌制和养护混凝土。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不能使用,对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不允许使用海水。
4.外加剂
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外加剂,能提高混凝土质量,改善混凝土性能,减少混凝土用水量,节约水泥,降低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外加剂掺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外加剂对混凝土有双重作用,使用得当能发挥良好的作用,使用不当则会起反作用。
为保证外加剂的有效含量,应加强对外加剂的检验。各种化学外加剂均应按相应标准规定分批抽检其混凝土的主要物理性能,还应与不同品种、不同批次的水泥及矿物外加剂进行适应性验证。
混凝土一般是由水、水泥、粗骨料(碎石)、细骨料组成,特殊情况下还掺有各种化学外加剂和磨细矿质掺合料(如粉煤灰、矿粉)等。
混凝土一般设计步骤:一是计算配制强度并求出相应的水灰比;二是选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主要由坍落度决定),并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用水量/水灰比);三是选取砂率,确定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用量,并提出供试配用的基准配合比;四是试配,当拌和物的坍落度不能满足要求,或粘聚性和保水性不好时,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相应调整用水量或砂率,直到符合要求为止;五是以基准配合比为基础,增加和减少水灰比(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但砂率可增加或减少1%),同上步骤再计算两组配合比并作试配;六是检验强度,选取适合的配比方案。
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由于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是在理想状态下,即以饱和面干状态,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但实际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要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以取得较高强度和较好和易性的混凝土。
施工配合比的调整要保证试验室配合比混凝土所能达到的所有性能。一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水灰比调整必须保证不变;二是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在要求范围内;三是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和易性符合要求,以上3条是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调整必须坚持的原则。同时要根据现场测定数据调整引气剂用量可控制混凝土的含气量,而水灰比的控制则必须同时考虑砂、石、水比例的调整。
在搅拌时,要按照规定的砂、石、水泥和加水,外加剂、掺合料的投料顺序进行投料搅拌。同时,要按照搅拌机制式要求控制搅拌时间,掺入外加剂者宜适当延长搅拌时间。搅拌中应定时检测骨料含水量、坍落度、含气量符合要求。
混凝土搅拌出口观感质量应是搅拌均匀、颜色一致、不泌水、无离析,具有粘聚性和保水性,坍落度符合配合比要求。
混凝土运输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质量和浇筑质量。特别是商品混凝土,从搅拌站运输到浇注地点,要保证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满足坍落度要求,控制初凝时间。浇筑混凝土要按连续浇筑需用混凝土量,按照交通路线和运距,结合现场实际条件,确定运输罐车配备数量,并加强调度联络工作。施工现场搅拌、运输混凝土,冬季要有保温措施,夏季要有防晒防雨措施,以避免天气、气温等因素影响混凝土质量。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宜>1.5m,超过时应采取缓降或其他措施,以防止骨料分离。
1.混凝土仓位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仓面准备工作。
2.浇筑混凝土前,应详细检查有关准备工作,包括地基处理(或缝面处理)情况,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模板、钢筋、预理件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作好记录。
3.混凝土应及时平仓振捣,不得堆积。仓内若有粗骨料堆叠时,应均匀地分布至砂浆较多处,但不得用水泥砂浆覆盖,以免造成蜂窝。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浇筑面应水平,在倾斜面处收仓面应与倾斜面垂直。
4.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应避免欠振或过振。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在仓内加水;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时,必须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仓内的泌水必须及时排除;应避免外来水进入仓内,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带走灰浆;应随时清除黏附在模板、钢筋和预理件表面的砂浆;应有专人做好模板维护,防止模板位移、变形。
6.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浇注混凝土间隔时间超过4h必须按照施工缝进行处理。
混凝土表面养护的要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养护前宜避免太阳光曝晒;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混凝土应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始终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28d,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宜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拆模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情况而定。对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其表面和棱角不因为拆模而损坏方可拆除,对承重模板达到规定的混凝土设计标号的百分率后才能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