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旅游环境优化模式研究

2011-08-15 00:49:35成党伟赵临龙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18期
关键词:南宫安康城乡

成党伟,赵临龙

(安康学院秦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中的一项内容。陕南三市之一的安康市,位于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界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已把旅游业作为六大主导产业之一来抓。但安康市境内沟壑纵横,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极为有限,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薄弱地区。本文以安康市为例,从安康发展实际发出,立足自身自然资源、优化旅游环境,发展旅游业的角度来思考安康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案例,进而提出安康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模式。

1 安康旅游业及城乡统筹发展现状

安康背靠秦岭,南依大巴山脉,长江的重要支流——汉江穿境而过,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安康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水资源。近年来,安康市凭借资源优势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来抓。安康市明确提出,要以“水舞秦巴、自然安康”为形象定位,以“秦巴风情、汉水神韵、金州美食、绿色安康”为主题,以旅游重点县为支撑,以A级景区景点为重点,着力打造南宫山、瀛湖、安康城区“一山一湖一城”核心旅游区,把安康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时,安康作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突破发展必须要进行统筹发展,使城乡统筹发展成为拉动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成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并借此最终实现“突破发展”,跟进陕西省西部强省建设步伐。安康市“十二五”城乡统筹工作目标之一:围绕“三个一百万”人口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目前,中心城市江北新区建设取得突破进展,江南改造提升任务基本完成,建成区面积达到44 km2,人口达到45万。9县城、45个重点镇和100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快推进,实现35万农民进城定居,城镇化水平达到46%。中心城市、安康高新区和县域工业园区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月河川道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建设初具规模,县城、重点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大幅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不难看出,安康的城乡统筹将在“十二五”末出现大的变化,城市人口规模大幅增加,城市面积也不断扩大。

2 安康旅游业发展及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观念不能适应城市生活

安康统筹城乡中的思想观念制约,是限制城乡进一步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从目前城乡统筹推进“农民进城”工作来看,尽管许多农民由农村移居城市居住,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小农经济、小生产者的农民意识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还有大部分农民难以适应从“农民”角色到“市民”角色的思想转变,部分农民对“农民进城”问题,仍保持村民的角色,不能从市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思想观念没有跟上环境的变化,也产生了诸多的问题。比如,不适应城市人比较规律的生活习惯,不适应城市比较嘈杂的环境,不适应城市的社会规则等。

2.2 生活方式与城市的差异

城市的最显著表征就是楼房和汽车,而农村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平房和小道。农民进城首先要适应:“生产型”向“经营型”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前农民以土地为资本开展生产经营,进城以后将离开土地进城务工、做生意等;另外要适应农村生活独家独院和城市居民楼生活的转变,以前在农村独家独院生活起来比较随意,而进城以后住进居民楼,开始社区生活,农民难以适应;还有殡葬等问题都困扰着农民进城,这些生活方式上的差异,严重制约着城乡统筹的进程。

2.3 农民人际交往的缺陷

进城农民的语言由于受地方方言影响较大,因而在与其他社区居民交流时,方言使用较多,常令人听不懂,直接影响着进城农民的语言沟通和人际交往。以前农民生活在农村,周围的人口音相同或相似,大家交流起来比较方便;进城以后,在同一社区的居民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语言差异使得交流起来就没以前方便了。另外,农民在乡下的时候,随时独门独院,居住环境相对比较开放,习惯互相串门,拉家常,进行人际交往;进城以后住居民楼,居住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制约了他们的人际交往。无论是语言差异还是居住环境差异,都折射出进城农民的人际交往的缺陷。

2.4 农民生活来源的问题

城乡统筹进城农民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生活来源问题。以前在农村可以依赖土地和劳动来进行农业生产,养家糊口。进城以后,大部分农民远离土地或失去土地,他们必须的重新考虑生活来源的问题,也将面临新的问题。以前从事农业生产对文化水平及现代技能要求相对较低,而进城以后将实现“生产型”向“经营型”的转变,从事务工或做小生意,但限于他们的文化水平及专业技能,很难在本身就竞争激烈的城市里找到机会。加之物价上涨,物业费、水费等因素,使得他们的生活成本增加,生活来源问题越来越变得重要。

2.5 旅游环境还待优化

安康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旅游方面的投入有限,安康的一些很好的旅游景点(如南宫山、神河源)由于过于偏远、交通不便、缺乏信息、内部市场难以发育等原因而没有市场。加之安康旅游地的吃、住、行各方面的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合理的整合配置,也还存在服务设施欠缺的问题,大多数旅游目的地还不能很好地为顾客提供全面的服务,且忽视售后服务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旅客旅游成本增高,顾客满意率较低,游客流失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环境有待优化。

3 安康市旅游及城乡统筹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3.1 南宫山宏大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村

宏大村地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南宫山下,距县城20 km,平均海拔1100 m,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玉米、水稻等多种农作物生长,有8个村民小组,200余户,776人,2002年刚修好的旅游专线公路贯通全村。依托南宫山的旅游资源,乘“城乡统筹”东风,宏大村的村民们做足旅游这篇大文章,依靠南宫山景区,进行城乡统筹,集中居住,发展旅游服务业,宏大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村便由此应运而生,并成为岚皋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白墙灰瓦红柱的川西民居是宏大村的特点。按照“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内容,宏大村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基础,以发展稳定的增收项目为支撑,以培训教育和文明创建为手段,着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近年来,宏大村围绕“开发优势资源兴村,发展主导产业富民”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旅游景区的独特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村已发展巴山人家农家乐14户、农家宾馆10户、旅游纪念品专卖店3户、农家超市1户,旅游服务业从业人员500余人,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万元。旅游产业的蓬勃兴起,带动了绿色种养业的快速发展,全村年发展无公害反季节蔬菜33 hm2,年内销生猪500余头、家禽5000余只。宏大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强村,省委领导对宏大村发展旅游产业致富的路子给与了充分肯定。

3.2 平利龙头村——乡村旅游3A级景区

龙头村位于烟波浩渺的平利古仙湖下游,总面积12 km2,辖8个村民小组545户2026人。以前,该村山环水绕,沃野纵横,世代以耕种为生的山民们散居在山梁沟峁之间,依然饱受着贫困生活的煎熬。村里基础建设落后,过河没有桥,出行没有公路,吃水没有水窖,过着“住土墙房,走泥巴路,吃河坝水,趟水过河,肩挑背驮”的落后生活。村民以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为主,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种植结构单一,沿袭着“种田为肚圆,养猪为过年,养鸡为食盐”的生活模式。但龙头村生态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加上位于古仙湖旅游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先天”优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打造陕西最美丽乡村”的总体部署,确定龙头村以“游美丽乡村,赏农耕文明”为主题,加快推进旅游新村综合工程建设。为将龙头村打造成全县乃至全市的“生态旅游第一村”,县委、县政府以建设陕西最美丽的乡村为目标,集中实施“生态环境、主导产业、特色民居、基础设施、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六大工程。近年来,仅部门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发展高效密植精品茶园66.7 hm2,绞股蓝园33.3 hm2,新建、改建陕南徽派民居199户,实施普通旧改213户,硬化村道及连户路11 km,修建桥梁3座、生态河堤800 m、安全饮水3处。实施全面绿化,路边栽樟3 km、河边植柳6000 m、移栽麻柳100棵、坡地栽竹47 hm2、庭院绿化200户。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实施了8000 m2的垂钓休闲中心、占地0.7 km2亩的秦楚农耕文化园、2400米的登山游步道、20000平方米的水上乐园、花卉盆景园、七彩山鸡园、民间婚俗乐园等核心景区建设。建设了10户精品乡村客栈、10家传统手工作坊、15家特色旅游产品展销店。目前,龙头旅游新村基本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旅游格局,使游客在“游山、玩水、赏园、品茗”中体验乡村游的独特魅力。该村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3958元,与2003年相比人均净增2488元。龙头村由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建成了闻名遐迩的“生态旅游第一村”,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神话,贯穿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龙头模式”由此带动了全县生态旅游的发展。

4 基于旅游环境优化的安康城乡统筹模式思考

4.1 以旅游景区为平台构建城镇化的服务体系城乡统筹发展模式

我们从岚皋南宫山脚下的宏大村的典型案例不难看出,宏大村发展成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村是依托南宫山的旅游资源,乘“城乡统筹”东风,进行城乡统筹,集中居住,发展旅游服务业,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南宫山景区在前期发展过程中,因为远离城区,景区的综合服务体系还不是很完善,游客到南宫山景区旅游,吃住成了问题,景区服务体系的不完善极大地影响了景区的发展。另外,景区内及周围的农民为景区的保护与建设付出了代价,并没有从中获益,一边要发展,一边要保护,在这种两难境地中结合中央城乡统筹发展政策,以南宫山景区为平台,构建城镇化的旅游服务体系,既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存生活环境,优化了景区的环境,又提高了当地农民保护景区环境的积极性,这种相得益彰模式应该推广提升,以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2008年,岚皋被评为陕西省旅游强县和“中国生态旅游的最佳地方”。2009年,在中国休闲经济发展论坛上,岚皋被授予“中国生态旅游魅力名县”,南宫山景区被国际旅游联合会授予“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景区”称号,南宫山下的宏大、头桥两个村子,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南宫山景区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乡村体验、民俗旅游为特色,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综合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安康在改善旅游环境、完善服务体系、推进城乡统筹的过程中,以旅游景区为平台构,依托现有的旅游景区,以完善旅游景区服务为目标,进行城乡统筹,集中居住,发展旅游服务业,构建城镇化的服务体系发展模式,打造旅游强村。这样既解决了安康城乡统筹发展“农民进城”中遇到的问题,又解决了制约安康旅游业发展的环境优化问题,不失为安康城乡统筹发展的推广模式。

4.2 以自然村庄构造成村化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城乡统筹发展模式

传统的乡村旅游规划往往只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产生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旅游业的发展是建立在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的,而且旅游产品单一,不能体现农村农产品价值的升级和提高。旅游发展的同时,乡村的农业、乡镇企业、种植业等产业的发展受到影响或阻碍,不能从整体上规划布局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不能通过资源的整合把旅游业和种植业、养殖业等有效的结合起来。再者,乡村旅游区一旦建立,没有对游客的数量和环境的容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生态环境将逐渐恶化,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开发,忽视保护,在获得一些经济利益的同时,失去了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我们从平利龙头村的例子可以看出,凭借自身的生态资源,走出传统乡村旅游规划模式,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以自然村庄为蓝本,统筹发展,打造休闲农业光观光园,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业。从“龙头模式”中还可以看出,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规划模式是在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把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最终建立一种具有新农村特征的旅游乡镇模式。这种模式实质上是建立在乡村旅游业基础上的农业结构调整方式,是发展经济与资源环境保护并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并存,旅游业与农业、其他产业并存的一种综合体。城乡统筹的同时也是对旅游环境的改善优化,也促进了当地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安康像平利龙头这样的村子非常多,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借鉴平利龙头的,依托现有的自然资源,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积极对现有农村居民点进行建设改造,继续加强农村道路、给排水、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做好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按照“环境生态化、居住城市化、服务标准化、风味乡土化”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园,丰富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容,提高城乡统筹的效率。

以旅游景区为平台构建城镇化的服务体系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和以自然村庄构造成村化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城乡统筹发展模式,都能解决安康目前城乡统筹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优化了旅游环境,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安康市结合区域实际和主导产业发展来实施城乡统筹,来提高城乡统筹的效率,结合旅游环境优化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探索城乡统筹的新模式,对于类似安康的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 崔献勇,海 鹰,宋 勇. 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移民问题研究[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4):72-76.

[2] 陆益龙. 多元城镇化道路与中国农村发展[J]. 创新,2010(1):5-10.

[3] 何 佳.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乡村旅游与乡村功能重构研究[J]. 农业经济,2011(4):35-36.

[4] 林光旭.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开发[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21-23.

猜你喜欢
南宫安康城乡
硒望安康
安美桥(南宫)羊绒制品有限公司
公民与法治(2023年2期)2023-03-31 03:19:34
端午安康
THE PRECLOUS THING珍贵之物
城乡涌动创业潮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34
繁华五月 祈愿安康
金色年华(2017年10期)2017-06-21 09:46:49
妹妹猴腮雷
桃之夭夭A(2016年4期)2016-04-13 11:06:48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58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