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本刊记者 贺 艺
“湖广熟,天下足”。多年以来作为全国水稻产量第一大省的湖南,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却也存在着 “谷多米弱”的遗憾。“谷多”意指我省水稻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稻谷总产,均居全国第一。“米弱”却因稻米品质欠佳,湘米品牌市场占有率不高。
如何解决“湘”米不“香”难题?湖南省农业厅厅长田家贵认为:只有引进新的种质资源,培育抗性强、产量高、米质优的新品种,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湘”米不“香”的局面。
为了培育优质稻新品种,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湖南农丰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我省著名优质稻育种专家赵正洪研究员与他所在的科研团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稻米品质育种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育成了湖南第一个通过省审定的高档优质香稻品种“湘晚籼5号”,目前年推广面积最大的高档优质稻品种“湘晚籼13号”以及湖南第一个通过审定的国标一等优质稻品种“湘晚籼17号”等18个优质稻新品种,20余次通过审(认)定。特别是近年来育成了我省首批米质达到国标一等的优质稻新品种“玉针香”、“农香18”、“农香19”和“农香21”,米质完全达到或超过“泰国香米”水平。湖南金霞粮食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利用这些一等优质稻品种原粮分别加工出了“沁香一号”、“天然香米”等高档品牌大米,从而打造了我省“湘米”的高端品牌,进一步提升了“湘米”品牌形象。在2009年湖南省农办主持的高档优质生态香米信息发布会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称赞:无论从产量和米质来看,“沁香一号”都实现了“超泰米”指标,填补了“湘米”无高端品牌的空白。虽然该品牌大米在市场上售价高达每公斤56元,依然供不应求,消费者反响很好。由优质香稻“湘晚籼13号”为原粮加工的系列品种优质香米,远销港、澳地区和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成为中国率先打入国际市场的高档优质香型籼米品牌之一,树立了中国大米在国际市场的良好品牌形象,“湘”米正在“香”遍神州。
十年前,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湘科种苗集团和湖南省水稻研究所联合出资组建的湖南农丰种业有限公司,以“推广优质稻,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和提升稻米品质,加速优质稻产业化进程”为己任,以“创建国内一流的优质稻生产、经营、推广和相关技术服务的种业科技企业”为目标,紧密联系市场,致力于优质稻“品种+技术”的“打包”服务。历经磨练,农丰种业已成长为一家集水稻种子生产、经营、常规稻品种提纯复壮及水稻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更成为了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推广优质稻新品种原种聚散地,有效地推动了中国南方稻区优质稻产业化发展。
据初步统计:十年来,农丰种业推广优质稻品种近40 个,向各地提供优质稻原种80万公斤,累计销售优质稻良种2500余万公斤,推动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优质稻发展达5亿余亩。其中湘晚籼13号在湖南每年的年推广面积达400万亩左右,为我省农民增收4亿余元。另外还有“湘晚籼12号”、“湘晚籼17号”、“农香18”等品种在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均大面积应用,创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湖南省“做优做强湘米工程”的启动以及我国《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出台,湖南农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加坚定了以推广优质稻新品种为主导的信心。农丰种业依托科研实力雄厚、成果丰硕的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以“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社或种粮大户”为纽带,通过“品种+技术+上门指导”、“打包”服务模式,正加速我省优质稻品种的推广,让“湘米”真正“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