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杰
(昌吉州公路桥梁工程公司)
(1)纵向规律:最低摊铺温度出现在开始卸料后2~3min,最高摊铺温度在卸料快要结束时出现。
(2)横向规律:最低温混合料出现在摊铺机中间熨平板搭接位置的两端,最高温度出现在中间熨平板搭接位置宽度的两边5cm左右处。在未采用运转车的情况下,横向摊铺温度变异性大,极端温度差在10℃以上,并与摊铺机螺旋布料器的叶片布置有关。
(3)竖向规律:在1~3min内各层温度均保持原有的温度,变化比较小,紧接着连接处温度会呈现指数上升的趋势,大概在15min后达到最大值,随后上面层与中上面层连接处、中面层温度会趋于平缓。
(4)在施工阶段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整体变化规律:混合料从出场到摊铺温度会降低8℃,到初压时温度会降低10℃。
(1)确定一个足够大且温度相对均匀的物体;(2)使用水银温度计检测温度;(3)在20m处进行红外热像检测; (4)调整红外热像仪上的发射率,使其温度与水银温度计一致;(5)记录修改的发射率值,以这个发射率对以后在20m距离的检测进行修正。
(1)检测出场温度的方法:确保红外热像仪和卸料口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位置,使热像仪能垂直拍摄刚卸的混合料。红外拍摄能迅速准确地测量出出场温度,缩短调节温度的反应时间,增强了对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控制,从而提高了施工的质量。
(2)检测到场温度的方法:通过对卸料车瞬间卸料时的红外拍摄,由软件处理后很快能获得整个混合料断面的温度,并与出场温度进行对比,检验是否有充足的拌和时间。
(3)摊铺温度检测方法:对摊铺器内的混合料进行拍摄并处理;沿熨平板方向对刚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拍摄并处理。
(4)检测碾压温度的方法:距离10~15m红外拍摄碾压区域判断碾压温度。
(1)在拌和之前应先结合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和自然特征做好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2)混合料拌和中应根据矿粉和掺加物的数量控制好集料的烘干温度和沥青温度,保证混合料温度满足要求并基本保持恒定,避免混合料的温度差异。拌和厂温度控制包括矿料加热温度、沥青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拌和机虽然一般都有控制系统和自动记录功能,但是为了避免因仪表失灵和操作失误造成损失,检验员仍需检查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1)普通沥青混合料运输到摊铺现场温度140~150℃,改性沥青混合料运输到摊铺现场温度不低于160℃。具体施工时的温度必须通过沥青粘温曲线来确定。从拌和厂到铺筑现场运距为6km,运输时间不到0.5h。运输途中温度损失2~3℃。
(2)根据拌合站的产量及运距合理安排运输车辆数量。宜用15t以上的自卸汽车,运输车的车箱内需保持干净,涂防粘薄膜剂;运输车辆底部及两侧要清理干净,并涂油水混合液(m柴油∶m水=1∶3)。
(3)由于在新疆地区早晚温差大,风速也大,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降温很快,应注意保温,所以不管是否刮风、下雨,都要求用足够大的篷布覆盖混合料;运输途中不得随意停车,应尽量保持匀速行驶,避免突然刹车。那些已离析、出现花白料的、结成不能压碎硬壳团块的及被雨水淋湿的混合料要废弃。
(1)混合料摊铺温度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执行,为了保证摊铺质量,不宜在低温时施工。
(2)在摊铺过程中增加1台沥青混合料转运车,由转运车经二次拌和后向摊铺机料斗中供料,以保证摊铺机连续和稳定工作。当沥青混合料运到施工现场后,至少1h检测一次温度并注意温度的色泽度和均匀性,例如混合料的温度低于120℃就得及时通知拌和厂调整温度,对不满足温度要求的混合料坚决废弃不用。
(1)混合料碾压温度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并根据混合料的种类、压路机类型、气温、碾压层厚等情况经试压确定。
(2)在不产生严重裂缝和推移的前提条件下,初压、复压、终压都均应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初压温度应不低于160℃,正常施工情况下,温度应不低于110℃,一般初压温度控制在130~140℃左右;复压温度在90~110℃之间;终压温度在70~80℃之间。
(3)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碾压温度是指在材料允许的温度范围内,沥青混合料能够支承压路机而不产生水平推移、表面无开裂情况且压实阻力较小的温度,沥青混合料的最佳压实温度在110~130℃之间。在新疆地区,沥青路面在碾压时必须根据下承层表面温度和当天每一个时段的气温适时调整碾压长度,从而避免由于温度散失快而导致沥青混合料压实不足的问题。
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具有唯一性,因为每一个项目的施工环境不同,所采取的施工措施不同,在自然环境恶劣的新疆地区,沥青路面施工需要考虑到当地的高寒、高温、早晚温差大、风速大等特点,这些都是引起沥青混合料温度变化的因素,所以对待每一个工程施工不仅要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严格控制各项指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CF40-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徐培华.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M].西安:长安大学公路学院,2003.
[3] 殷岳川.公路沥青路面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 郑钟名,李岳林,吴敬静.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J].交通科技,2004,(6):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