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光伟,刘洪津
(1.黑龙江省煤田地质测试研究中心;2.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241大队)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应当是质量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因为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根本因素。在这阶段应当对选定的石料、矿粉、沥青按照规范进行质量检查,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允许使用。同时,对石料、矿粉的选定还须考虑到采石场的产量,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具有大规模、机械化的特点,日生产量大,如果因为原材料的供应不足而影响施工日进度,也会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造成影响。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必须进行同步验证,需要强调的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已经确认便不得随意更改,应严格按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确定的石料、油石比、级配生产施工。
施工前用扫帚等工具清扫路面基层表面,要达到干燥、清洁、无松散石料、灰尘与杂质,清理宽度应至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边缘以外至少30cm。对局部被水泥等杂物污染并冲刷不掉的路面污染物应用人工将其凿除。
(1)若二灰碎石局部松散,凹凸不平可凿除后用素混凝土填平;(2)若路面基层纵断面高程超过设计标准,应进行纵断高程调整;(3)若横坡超过设计要求,应按0.1%渐变设过渡段调整。
按《公路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J071-98)对下承层的外观与内在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对局部质量缺陷(如严重离析、开裂等)应按规定修复补救,并将缺陷及修复情况整理存档备案。
(1)进行生产配合比验证,确定标准生产配合比;
(2)确定摊铺机的操作方式,包括摊铺温度、速度、振动振捣强度、自动找平方式;
(3)选择压实机具,确定碾压组合、压实顺序、碾压温度、速度及遍数;
(4)确定松铺系数;
(5)确定施工产量及每天作业段长度;
(6)横向工作缝的处理方法;
(7)做出试铺段试铺总结。报监理审批后作为正式开工的依据。
(1)生产流程。详见图1。
(2)各环节控制。
①拌和温度
拌和时沥青的温度在160~170℃左右,由于常温的矿粉是与矿料同时加入的,为保证矿料的拌和温度,矿料的进料温度控制在175~190℃,混合料出场温度以155~170℃为宜。
②拌合料不得使用回收粉尘,粉尘必须排放出去。用于生产沥青混凝土的矿粉必须存放于拌合机和机石粉罐中,保持干燥,呈自由流动状态。
③工地实验室每天对拌合料性能、集料级配合沥青用量进行抽样检验2次,拌合料各项性能指标必须与试铺合格产品相符。
④拌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严禁不合格的产品出场。
⑤多雨潮湿气候时,生产沥青混合料所需集料(尤其是石屑)应在干燥处储存,当细集料需要量少又受雨潮湿使冷料仓供料困难时,尽量不安排施工。
(1)为了确保摊铺温度,并防止漏料造成污染和防雨,所有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车辆都用油布覆盖。
(2)运输车装料前必须将车箱清理干净,车箱底板及四壁要涂一薄层油水混合液(m柴油∶m水<1∶3)防止混合料粘连。
(3)拌和机向运料车卸料时,应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以减少离析现象。
(4)自卸车车箱后挡板卡扣必须保持清洁,易于卡紧、开启,以防车辆在运输途中漏料,造成材料浪费和路面污染。
(5)倒车卸料时,要避免汽车撞击摊铺机,指定专人指挥车辆,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车,卸料过程中应该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6)沥青混合料运到现场的温度不得低于130~150℃。已经结团或受雨淋的混合料不得摊铺。
(7)运输车在返回途中,料斗要落下,以免发生事故或余料外漏污染路面。
(8)料车中残余混合料运离摊铺现场,在指定地点集中清除,当天施工产生的废料当天运出工地。
(1)施工段采用摊铺机整幅摊铺。加宽段采用摊铺机梯队作业,其纵向接缝,应在前部已摊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面摊铺的高程基准面,并有5~10cm左右的摊铺层重叠,以热接缝形式在最后的跨接缝碾压以消除缝迹。上下层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
(2)以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厚度达到设计要求,上面层摊铺采用走雪橇方式控制摊铺层厚度和平整度,摊铺机安装移动式自动找平基准装置。
(3)为减少施工横缝,应保证每层每天至少摊铺1.5km。
(4)摊铺过程中,摊铺机以试铺确定的摊铺速度、振捣频率匀速前进,严禁中途变速或停顿。
(5)每天开始摊铺前,熨平板必须预热,预热温度不得低于70℃。
(6)机械摊铺过程中,不得用人工反复修整。但在以下情况下,可用人工局部找补、更换混合料或人工摊铺。
(7)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在未经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得踩踏。
(8)摊铺遇雨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在雨后清除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
(1)沥青混合料压实以试铺段确定的碾压组合和速度。紧接摊铺后进行,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一般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钢轮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联合作业完成压实工作。
(2)碾压分段进行,分段长度控制在30~50m,即一段初压,一段复压,一段终压,段与段之间应设标志,并指定专人负责移动,便于司机辨认。
(3)初压采用2台双轮轻型钢轮压路机(≤8t)在混合料摊铺后进行稳压,每台压路机至少碾压1遍,碾压速度2~3km/h。
(4)复压采用3台重型轮胎压路机碾压,每台压路机至少碾压2遍,碾压速度4.5~5.5km/h。
(5)终压采用1台轻型双钢轮压路机和1台重型双钢轮压路机静压。每台压路机至少碾压1遍,碾压速度5~7km/h。
(6)压路机启动、停止必须缓慢进行,不得急刹车。
(7)压路机加水时。应行驶到已复压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边缘停放,加水后应就地来回碾平整后再离开原位。
(8)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压路机转向角度不得大于35°。
(9)初压后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不得产生推移、开裂现象;复压后的沥青混凝土面层表面要求无明显轮迹;终压后要求表面平整,光洁。颜色均匀一致,无明显轮迹。
(10)对压路机无法压完的边缘及构造物接头处应采用小型压路机或振动夯压实。
(11)施工过程中禁止对路缘石及硬化土路肩造成污染,胶轮压路机碾压时需距路缘石边缘5cm左右。
(12)当天碾压的沥青混合料面层应封闭交通,不得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1)由于采用整幅摊铺,因此无纵缝。
(2)横向施工缝采用平接缝,在摊铺段端部的3m直尺呈悬臂状,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接缝位置,用切缝机切齐后铲除;涂上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处起步摊铺。
(3)接缝处碾压时用钢轮压路机进行横向压实,从先铺路面上跨缝逐渐移向新铺层面,碾压后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是否达到要求。
(4)上下面层的横向接缝必须错位1m以上,横向施工缝应远离桥梁毛勒缝20m以外,不得设在毛勒缝处,以确保毛勒缝两边路面的平顺。
(1)现场立即停止摊铺,用油布等把摊铺机包括料斗部分全部覆盖。
(2)运输车及时盖上油布,并立即通知拌和车停止拌和。
(3)已摊铺部分加紧碾压,尽快完成。
(4)雨过后,如摊铺机前地面干燥,无积水,摊铺机料斗内的混合料温度能满足最低温度要求,可以把已运到工地的混合料铺完,继续拌和、摊铺,根据气候情况研究决定。如果地面潮湿,储料斗内沥青混合料温度低于最低温度标准,则应丢弃。摊铺后未经碾压密实即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必须全部清除。
(1)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填料。
(2)混合料的质量检查:油石比、矿料级配、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混合料出厂温度、运到现场温度、初压温度、碾压终了温度;混合料拌和均匀性。
(3)面层质量检查:厚度、平整度、宽度、高程、横坡度、压实度、偏位、摊铺的均匀性。
(4)施工完的面层及时报验。
(5)不符合标准的部位能够修补的要及时修补,无法补救的必须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