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莹
兼职教师是伴随着高校的诞生而出现的,最早的痕迹可见于欧美等高等教育发展较早的国家,在我国也有多年历史。高等护理教育对于兼职教师则有着更加特殊的需求。但部分院校及其附属医院还无力为兼职教师提供良好的环境来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导致兼职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能力等师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高等护理教育的要求。兼职教师的编制不隶属于医学院校,这就使兼职教师所属的相应临床护理教研室管理面临严峻的考验,教研室既需要严格把握教学质量,又难以对兼职教师实施有效的激励或惩罚机制。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一线单位——临床护理教研室需对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负责,但在目前高等护理教育的大环境下,教研室对临床兼职教师的管理问题则显得尤为突出。
根据《辞海》的解释,兼职是指个人在本职工作之外兼任其他职务的工作。就个人或组织而言,兼职既有相应的社会效益,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发达国家,兼职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项长久而持续的策略。我国由于受计划经济用人体制的束缚,兼职教师的发展比较缓慢。高校最早聘用兼职教师的做法是一些高职院校和民办院校,聘用对象和数量受到一定的限制。
随着社会对护理人员数量和素质的要求不断增加,高等护理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时间较短,目前国内很多院校护理学专业的高学历专职教师由本院校毕业留校或由其他院校毕业生引进,故存在专职教师数量不足、队伍年轻、职称偏低的问题,由此很多临床教学工作需借助于附属医院的兼职临床教师担任。与专职教师相比较,兼职教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接触鲜活的临床案例、先进的仪器设备等优势。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临床与科研的结合,使得兼职教师在授课中能不断保持兴趣和注意力,不断提高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和认同感。同时兼职教师有利于促进学科建设,优化高校师资结构;有利于引进竞争机制,完善教师聘任制度;有利于加强素质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1]。
2.1 兼职教师学历层次较低,基础理论不足 我国目前的临床护理人员学历的主体为中专层次。尽管近几年高等护理教育扩大了招生量,也有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形式,但高校聘任的具有多年临床经验、高职称、高职位的兼职教师第一学历仍以中专为主,基础理论知识不够牢固、丰富。有资料显示,兼职教师多数认为自己所接受的护理教育中有关人文教育较少;在单位所接受的继续教育课程也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成人教育阶段的学习多以应付考试的背书为主;他们认为这样的教育对自身的成长没有太大帮助[2]。
2.2 兼职教师教学意识及教学能力不足 临床兼职教师的授课机会和时间相对较少,因而护理理论教学的技巧和经验也相对缺乏。个别兼职教师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为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案例就足以吸引学生,而忽略了授课设计、语言组织和文字润色,导致授课效果不理想,学生对课程内容丧失兴趣,教学质量下降[3]。有资料显示,与专职教师相比较,兼职教师在教学能力上显示明显的不足[4-6],难以把握教学的规律,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培训,不能正确把握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规律,教学经验不足,传授知识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甚理想[1]。
2.3 对临床兼职教师的管理缺乏约束机制 教学任务必须依靠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呈现无计划性、不稳定性和无约束性。兼职教师很少参加学校及教研室的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缺少与专职教师的沟通,教学质量监控困难。虽然护理兼职教师有着强烈的上进心,能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与严肃性,但毕竟由于兼职教师与学校没有隶属关系,缺乏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在护理服务要求日益提高、护理工作非常繁忙的条件下,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则首先满足于医院的工作,教学任务必定居于次位。一些兼职教师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不强,教学马虎、要求不严,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不能保证教学质量。而目前教研室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只有教学计划与学时分配,仅仅依靠课时费来显示兼职教师的工作数量而难以控制其工作质量。对教学优秀者缺乏积极的激励措施,对教学评价欠佳或出现差错事故者则缺乏有效的惩处措施。
3.1 严格执行临床兼职教师聘任制度 教研室要严格按照学校聘任制度执行兼职教师聘任,如学历、学位、职称、高校教师资格等要求。不能打“人情分”,不能因为私人关系而随意放宽尺度。安排聘任教师在教研室内试讲,邀请专家、同行及教研室专职、兼职教师参加,对试讲情况予以评价及指导。试讲不合格者需反复进行直至合格为止。多次试讲仍不合格者则取消其兼职教师资格。聘任教师授课前需行预讲,预讲合格者方能走上讲台。
3.2 加强对兼职教师的教学督导 教研室要严格要求兼职教师执行教学过程并加强教学督导。采取检查教学材料、新课试讲、听课、与学生座谈等形式,掌握兼职教师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督导过程中采取兼职教师自评、请同行专家评、领导评、学生评,对其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同时需加强信息反馈与交流,保证教学质量并达到通过评价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建立兼职教师档案,对兼职教师教学水平、育人态度等方面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并作为是否续聘的依据。
3.3 教学、教研活动统筹安排 教研室主任应详细了解兼职教师所在医院排班、周会时间等常规活动,在制订教学计划、排课、教研活动时需统筹安排,使兼职教师教学、医院工作互不干扰。考虑到医院工作的特殊性,每个教学内容应尽量有2个以上的教师可以承担,遇有临床紧急事件可由另一人替补,而不至于耽误课程。
3.4 加强临床兼职教师的培训 临床兼职教师工作繁忙,极少有机会参加全脱产学习、进修或培训。教研室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途径加强临床兼职教师培训,还可聘请学校专家组织教育学讲座,解决兼职教师在教学理论及方法中的困惑;也可组织秘书及专职教师征求兼职教师意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小讲课,传授教学经验、技巧或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具体教学手段。了解国内相关情况动态,在学校和医院为兼职教师争取本专业及护理教育短期学习班及研讨班、高级研讨班等学习培训机会。鼓励攻读学位,参与计算机及外语培训,加强兼职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的培养。
3.5 加强教研室与医院相关科室联系 教研室主任应深入兼职教师所在科室,有条件的院校和附属医院可实施教研室主任任职科室副护士长制度,教研室主任直接参与科室护理教学管理,对兼职教师实施相应的激励或惩罚机制。同时,还可以掌握科室护士具体情况,及时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教学人才,以解决因工作调动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兼职教师不稳定性的问题。
3.6 对兼职教师增加更多人文关怀 教研室主任应对每位兼职教师的专业特点、业务能力、性格都能准确把握,关心关怀兼职教师,及时为他们辅导答疑,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备课、查阅资料及课间休息的条件,尊重他们,加深感情,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使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兼职的工作。
3.7 重视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 为了保证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及教学评估的达标,学校常常聘任高学历、高职称的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任务。但护理学是一门实践学科,在临床课程的学习中,见习及临床实习占有很大的比例。而由于教学资源有限等多方面因素,带教见习及临床实习等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水平则相对较差,其受重视程度和参与教研室活动、培训、考核标准均少于理论课兼职教师。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不但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也是理论课教师的后备力量。教研室不能忽略这一群体,在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计划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将其纳入管理范围。
[1]曹菱红,张正君,熊伟,等.关于高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实践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5):61.
[2]赵杰刚,青山匕7三.护理本科院校兼职教师现状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7,4(2):55-58.
[3]丁小萍,刘晓虹.临床兼职教师在护理本科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12):79-80.
[4]乔亚群,刘晓红,乌日汉.护理学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启示[J].家庭护士,2007,5(9B):8-10.
[5]王艳梅,李小寒.本专科护生对临床护理教师行为的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9-60.
[6]朱大乔,徐丽蓉,吕伟波,等.护理教师临床课程课堂教学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8):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