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穗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高职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培养“适销对路”人才的思考与实践
李旭穗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在新形势下,要有新思维、新举措,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培养“适销对路”人才的有效途径:立足把学生的学业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让学生自觉在“基层”岗位实习;承办、协办专业社会项目,调动企业合作积极性;搭建学生创业、就业平台,让工学完美融合;面、线、点一体化,校园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完成“学生—半职业人——职业人”的转变。
人力资源紧缺;经管类专业;校企深度合作;“适销对路”人才
校企合作是目前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最为成熟的模式,从分析企业的需求到校企共同设计培养的内容方式、提供师资、实习场地、设备、岗位等,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特别是一些理工类专业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提供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由于管理机制以及许多人、财、物投入等问题仍不尽人意。尤其是培养经济与管理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高职经管类专业,主要包括工商管理、旅游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务会计、金融保险、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等,相对理工科而言,这些专业有些 “抽象”,专业技能不突出,校企合作的效果就更加不明显了,但目前该专业的学生人数在我国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最多的,由于这两个特点,如何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要改变高职经管类专业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面被动尴尬的局面,必须要有新思维、新举措,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做到工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
学生到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当“普工”,学生在生产劳动中能够直接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学习企业员工守纪、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学生不愿当“普工”,正好说明他们必需首先过好“劳动者角色”这一关。
首先,要把学生到“基层岗位”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原则,校企双方共同设计教学实习计划和课程、共同安排老师指导。当然,安排学生到生产经营第一线实习、实训,必须与所学专业相关不应让学生简单地在工厂的流水线上整天劳作,或在公司整天打杂,要让学生获得在学校无法得到的收益,让学生熟悉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环节,接受企业的文化价值。要充分利用企业有关人生价值观的教育资源,采取调查访问、请优秀员工现身说法等活动,加强对学生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敬业精神、诚信品质、使命感、崇高感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从而为他们奠定科学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职业生涯基础。
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我们实行“1+0.5+1+0.5”的“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年在学校学习酒店服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二年上半年到酒店顶岗实习,第二年下半年和第三年上半年回学校学习该专业的管理知识技能和其他的拓展知识等。学生们实习往往基层岗位,如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酒等,与学生们从事“管理”、“白领”的角色期望有很大的距离。但对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加强酒店实操技能训练都很有帮助。通过实习,学生自己总结了“酒管精神”,其中很重要一条:“100-1=0”的精细服务精神。
其次,校企双方需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要让学生自觉过好“普工”关,学校需有具体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要派出带队老师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工作。企业要派出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在生产经营第一线进行指导和管理,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和评价。学生实习期满后,企业根据学生实习的表现签发实习鉴定,作为学生实习成绩的依据。
每个学生都希望实习对就业能有帮助,如能将实习表现与就业挂钩,学业计划与职业规划,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这方面深有体会,如安排学生实习时,与企业签订合同明确规定:“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经考核合格后,可免试用期优先入职企业,优秀实习生经考核后可直接聘为专业对口岗位的管理人员。”目前,我校06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金融保险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有近40位同学得到了这一实惠,成为后来我院经管类专业07、08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当好“普工”的榜样。
企业与学校合作一般出于三个目的:一是在学生中发现并储备对其有用的人才,二是在校企合作中能给企业带来好的声誉和社会影响,三是让实习生参加生产经营第一线劳动,或宣传、推销其产品,降低相应的费用成本,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这些动机与目的无可厚非,我们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企业的需求,争取做到校企双赢,让学生得到“实惠”。
对需要宣传、推销新产品的企业,学校应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宣传、营销全过程,并把它设计到课程,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学习知识训练能力,其形式可以多样化,还可与企业联合举办相关比赛等。这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社会经验,提高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校2009 年9月与广州创汇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一期“创汇•雷柏杯”营销大赛,由学院营销协会承办。我校负责参赛团队的组建、对销售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广州创汇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雷柏电脑鼠标键盘等产品供营销实战,配合做好参赛团队的监督和考核,设立奖金和证书,并为获奖团队提供优先就业的机会等。比赛为期三个月,校企双方真诚合作,学生在制定营销方案、展示创意理念和产品实战营销各环节中,锻炼了创新思维,培养了沟通能力,提高了销售技巧,增强了竞争意识,为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对企业在社会上开展的专业活动,比如会展、招聘会、行业协会活动等,学校要抓住机会,积极承办或协办,让学生得到专业上的培养和锻炼。
我校利用每年在校举办的广东省高职高专毕业生招聘会的时机,安排人力资源专业和中小企业创业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当志愿者,积极协助与会的约300家企业开展招聘等工作。在招聘现场,学生们一方面仔细观摩招聘的方式方法,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明确今后自己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利用工作间隙调查访问,或将自己设计的招聘岗位甄选方案向企业工作人员请教,等等。
此外,我院和物流协会还于2009年11月承办了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主办的“岭南杯”高校联盟物流知识竞赛,2011年准备承办其物流创新大赛。参与协办或比赛的同学们,不管是在组织能力还是在专业知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得到企业的认可。
通过上述活动,一方面能调动目前80后、90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真实的项目活动中有目的的锻炼和培养其刻苦耐劳、团队合作、沟通协调、抗挫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提升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同时,让企业了解学校了解学生,并愿意和学校合作,共同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既然安排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工学结合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如果能在学校给学生搭建学生创业、就业平台,就能事半功倍,还能做到工学完美融合。
1.成立虚拟性企业,让学生按照实体企业模式运作
我们学院成立了现代服务集团公司,并根据学院目前的专业对应下设8个子公司,除集团公司正副总裁由老师推荐学生外,其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子公司总经理等职务都由学生竞聘后担任,老师则担任“导师”角色,指导学生运作与专业相关的各种项目。
2.引进企业资源,与企业共建实体性企业
我们与广州顺丰速运公司在学院共建了岭南顺丰快递店,让物流专业的参与实习,优秀实习生还可优先被选派到该公司培训以及到广州其他网点和部门实习,毕业后直接转为正式员工。校企合作运作模式是:校方提供场所及网络配套设施,专业教师负责沟通协调和快件的安全并参与指导;企业引入顺丰速运的管理模式,负责对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实训过程指导和考核,派一名常驻店长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目前各项业务开展顺利,基本上做到了学生、企业和教师三满意。一旦条件成熟,该快递店将开展信件、托运、包车等一系列物流服务,并逐步发展成为面向整个广州科学城地区的快递中心。
3.可以“借船出海”,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我们与邓老凉茶公司的校企合作项目,正是企业相中了学院拥有位于广州科学城的区位优势和15000多名在校学生的规模优势,学校才得以借巨轮远航,学校、企业各得其所。校企合作运作模式是:校企联手在学校内建立实习基地,除企业一名代表外,所有岗位均为经管类各专业学生自由组成的经营团队队员,专业教师负责各个专业岗位的指导。学生经营团队竞争上岗,每周强制轮换一次。上岗各团队在销售额、建章建制能力、团队合作状态、创新能力、推广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等项目上展开竞争,优胜团队可获得企业颁发的奖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物流管理、会计等专业的学生都在这个基地得到了锻炼。
我们还与广州豪森威市场研究公司进行了成功地合作,金融保险、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学生,通过参加电话访问、市场调查等业务,在沟通、礼仪、表达等职业基本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高职院校的校园应有别于普通院校,要营造企业文化。尤其是经管类专业,努力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更为重要,要把这项工作当着大事来抓,要抓出特色,要抓出成效。
1.首先要抓好“面”
面,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就是大环境。要通过请企业人士走进校园举办讲座或参加专业训练营、企业面试实习生、举办各种专业性质的文化节、实训实验室仿真布置等活动,让学生与在学校也能与企业人士零距离交流或感受企业的文化气息。
在我们学院平均每周都有企业人士开办的各种专业讲座或前来招聘实习生的小型面试会,如淘宝大学广州紫藤石培训中心举办的“网店运营专才”讲座,把不少学生带上了网上创业之路。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办“香港曈讯金融投资训练班”和“红日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班”等;我们针对专业系统安排的各种培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耳濡目染,对终生学习、团队合作都有新的认识。我们每年举办的旅游文化节、每学期举办的大学生创业周等大型活动,由于有企业的参与指导,也为学生提供了感受企业文化的好机会。
2.在“线”上要抓出特色
线,就是从学校到企业的路线。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并为他们成功迈向企业牵线搭桥。我们安排所有专业性社团与企业挂钩,让社团成员参加企业的相关培训、实习。如物流协会与广州韵达快运科学城分公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挂钩企业的网点顶岗实习。我们还逐步对学生专业性社团进行企业化改革,让学生自己学会创建企业文化。
要通过课程外包、参与横向课题等方式,缩短专业知识从书本到实际的距离,让学生上学习运用最新最有用的专业知识。我们在金融保险专业将一部分专业课程外包给美国友邦保险广州一家企业,团队方式授课,课堂企业化管理,学生仿佛置身于企业之中。
3.重点是抓出“点”的成效。
点,包括每一个订单班、每一场专业比赛等等。要将每一个点企业化,让企业文化成为每一个点的重要元素。
订单班不仅仅是以企业为合作单位,要尽可能地与行业合作。行业订单班由于面向众多企业,众多专业岗位,企业文化氛围更浓,学生就业前景更广阔,工学结合的成效更显著。目前,我校经管类专业除了办有“万联证券班”、“外商酒店班”、“嘉逸酒店班”“科为创业班”和“曈讯投资班”等几个企业订单班外,以上订单(或订向)班,我们根据经管类专业的特点,分别与行业或企业专家共同探讨培养目标、模式和定位,研究课程设计、教材内容编写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和评估等,努力实现把企业的“岗前培训”前移到学校,尽量缩小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职业人的距离。
举办专业大赛要尽可能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要素,邀请企业全程指导,让参赛者接受企业文化的洗礼。这些年我校经管类专业举办的各种专业比赛都有企业积极参与并赞助。在开展市场营销大赛时,广州科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赞助商,不仅提供了大赛所需的产品,而且还进行了全过程的指导,包括成立创业团队、进行市场调查、选择销售渠道、制定管理制度等。
[1] 姜大源.职业教育的通用教学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6.
[2] 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G71
A
1008-7427(2011)05-0030-02
2011-03-26
作者系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院长,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