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探讨

2011-08-15 00:47武汉市黄陂区农机服务中心
湖北农机化 2011年3期
关键词:黄陂区农机化都市

武汉市黄陂区农机服务中心 何 峰

1 “都市农业”的概念

“都市农业”的概念,是20世纪50~60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它是大都市郊区和大都市经济圈以内,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1.1都市农业的特点

(1)服务性。都市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农业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安排,农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等,必须首先服从城市的需要并为此服务。

(2)大农业性。都市农业不仅是经济功能的开发,而且要进行生态、社会等功能的开发,并进而实现全功能性的大农业。

(3)集约性。农业生产经营明显的表现为高度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进而达到高度的农业发展形态和为都市服务的特殊功能。

1.2都市农业的优势

(1)基础设施条件优势。充分利用大都市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来发展现代农业,如四通八达的交通和通讯网络,以及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这些都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2)工业对农业的投入优势。由于城乡之间的渗透和融合,增加了城市工业在现代技术和物质装备等方面对农业投入的驱动力,可以迅速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

(3)大都市的市场优势。利用大都市的信息优势和辐射功能,开拓国内外市场,有利于提高农业的专业化和商品化水平。

(4)产业结构的布局优势。采取与大都市相适应的农业结构和经济管理方式,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快,农业内部经营也普遍引入和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

(5)资源的配置优势。建立与大都市市场相适应的现代化、集约化、设施化的农业生产体系,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高。利用大都市的先进科技手段和科技人员指导,有利于发展高科技农业和生态高效农业,实施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生产。

2 黄陂区基本现状

黄陂区地处武汉市以北,区域面积2261 km2,约占全市的1/4;人口113万,约占全市的1/8,是武汉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城区。现辖19个街乡镇场,611个村(队)、45 个社区。

黄陂区有农业人口91.6万人,耕地80.5万亩(1hm2=15亩),山场90.5万亩,林地104万亩,水面38.6万亩,森林面积占武汉市的一半以上。围绕发展芦笋、小龙虾、茶葛、乡村休闲农业四大优势产业,形成5万亩芦笋、5万亩茶葛、5万亩小龙虾等特色板块基地,华中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也落户黄陂,现代都市农业初具雏形。农机装备发展现状。

2.1 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到2009年底,全区农机固定资产总值(原值)达2.3亿元,农机总动力41.98万kW;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分别达到1936台和3613部,配套比达到了1:1.84;小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分别达到3150台和2666部,配套比为1:0.85;我区通过项目带动和节本增效农机新技术的实施,部分科技含量高、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得以较快发展,精量半精量播种机械、节水灌溉机械、畜牧机械、茶叶机械等农机装备得到普及应用;激光平地机、超声波加湿机、投饵机、微孔曝气增氧机、沼液沼渣运输车等农机装备得到推广应用,农机化装备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机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现代化都市农业的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

2.2 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

2009年,黄陂区平均每百亩耕地拥有动力52.15 kW,全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67%,机械耕整作业面积40.64千hm2(按农机作业量计算),机耕率为85%;机械播种作业面积3.93千hm2,机播率7.32%;机械收获作业面积12.5千hm2,机收率23.3%。蔬菜瓜果、水产业、畜牧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机械化作业水平年平均分别增长了3.8个百分点。农机作业服务新领域不断开拓,逐步由耕整向栽植、管理、收获等全程机械化生产发展,并向农业生产的产前、产后延伸,逐步由粮食生产向优势农产品生产各个领域全面发展。

2.3 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加快

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的农机专业合作服务体系已初具雏形,2006年全区首批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黄陂区罗汉街罗汉村、六指街群建村、王家河街群益村正式揭牌,2009年底,全区经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1家、覆盖6个街镇,吸纳成员72人、资产总额达到1050万元,拥有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及配套机具480台(套)。全区11家农机合作社全年作业服务总面积达5.8万亩,农机服务总收入达360万元,农机合作社社员年人均服务毛收入达5万余元。全区各类农机操作人员1.6万人,农机户达9803户,其中农机专业户4886户,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维修网点560多个。农机部门已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4 农机化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于2004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湖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之后,《武汉市农业机械化促进办法》又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农机化法规规章体系的完善使我区农机管理、安全监理、农机化技术推广、试验和科技培训步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提高行政效能和农机管理水平,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3 黄陂区都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

按都市农业发展的要求,黄陂区都市农业发展须以机械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用现代科技成果和先进机械装备都市农业,都市农业机械化要紧紧围绕都市农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特点进行调整。都市农机化为优化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发展适应都市农业需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及营造都市绿色生态环境,提供现代设施装备。同时,为用工业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发展标准化体系下的集约化、现代化生产提供条件;为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改造农业提供智能化运作系统。

3.1 都市农机化的特征

(1)都市农机化的产业特征。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农业机械化在发展中,积极调整农机内在结构,拓展农机发展空间,拓宽农机服务领域。根据农业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选择农业机械化发展领域,成为都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与普通农区的农机化相比,都市农业机械化表现出不同的产业特征,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从主要发展粮食全程机械化向注重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机械化方向转变;二是从单纯发展露地作业机械化向注重发展设施农业和工厂化农业机械化方向转变;三是从注重农业生产产中环节机械化向注重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方向转变。

(2)都市农机化的技术特征。为追求高效、低耗、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都市农业机械化在技术上,以现代农机为载体,突出向高新技术发展。

一是发挥大城市的比较优势,应用现代科学的尖端技术如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发展高科技农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可控制化和工业化;二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和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耕作、播种、施肥、灌溉过程中的资源节约型农机化技术和装备;三是以转变农业资源消耗型的农业增长方式为目标,普及推广环境友好型的农机化技术和装备。

(3)都市农机化的组织特征。农业机械化作为都市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其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逐步向着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农机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模式逐渐成为大城市农机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农机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农机规模化服务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农机利用率,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也有利于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及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

(4)都市农机化的投入特征。都市农业机械化的高科技、现代化、设施化等技术特征,决定了只依靠农民自身积累和投资无法实现,因此其发展也必须得到政府、社会的支持,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3.2 黄陂区都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农业机械化对都市农业发展的机械装备支撑能力、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产业体系支撑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为确保都市农业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的实现,需要进一步推进用于都市农业的农机的现代化,加快促进都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根据新时期都市农业发展的特点、功能及任务,以及对机械化的需求,确定都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从传统的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为主的机械化作业,转向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工业化改造。即通过运用现代设施装备发展设施化、工厂化、智能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主导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都市农业核心竞争能力。农业机械化在推动大城市的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培育新兴农业产业、推进农业生产方式革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3 黄陂区都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策

(1)落实政策,增加投入,保证农机化的加快推进。要充分利用大城市财政实力较强的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加大政府对农机购置补贴、新技术示范推广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明确农机服务的减免税费政策,充分调动城市郊区农民投资农机的积极性。完善农机化信贷优惠政策,构建都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机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种所有制投资格局。

(2)充分发挥农机大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保障高效农机的有效供给。充分发挥湖北省农机大市场搬迁武湖的资源配置优势,根据黄陂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支持高科技含量、现代化农机的引进、研发、生产、营销与推广工作。加强农机制造业,保障高效农机的有效供给。为都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及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机械化技术支撑。

(3)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组织化、市场化程度。培育农机化市场主体,积极发展农机合作经营、规模经营的社会化服务方式,加快建立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组织化、市场化程度。

(4)强化农机技术教育,提高农机化从业人员素质。健全农机化培训设施、设备,实施高质量的农机化技术培训。适应都市农业需要,围绕“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工作思路,寻求农机化培训的新模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5)健全网络,切实提高农机化信息服务水平。全面创建以市级农机信息网为平台,以各县(市、区)农机服务中心、维修中心、作业中心、培训中心为主体的农机化信息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政策、技术、修理、咨询等信息服务。

(6)发挥项目引导优势,提高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按照大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黄陂区农业战略布局“服务都市、富裕农民、稳定农村”和“旅游、文化、农业相结合”的现代化都市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定位,围绕建设生态休闲乐园、观光旅游景园、绿色食品家园3个重点,规划建设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机械化示范项目。针对都市休闲农业所具有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以及示范功能,在农业生产、畜牧养殖、农产品采后处理、贮藏保鲜、精深加工等,开展农业机械化装备现代农业的研究与示范,加快农业新机械新产品、新设备研究与推广,拓展现代农业机械的研发与应用范围,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技术水平。具体包括:北部丘陵地区轻小型多功能农机具的筛选与推广;满足“武湖农业生态园”和“台湾农民创业园”旅游开发的喷滴灌、节水工程、农药喷洒等新型农业机械的引进、推广使用。推进 “无耕牛村建设项目”、“水稻全程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茶叶生产机械化”、“特种蔬菜节水灌溉项目”、水产、畜禽养殖和农业节本增效等重点项目。

根据黄陂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条件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机遇优势,将黄陂区定位为农业机械及农业工程设施、设备,跨区作业等农机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区域性交易中心;大城市郊区发展农业机械化思路创新、组织形态创新、投资体制创新、指导方式创新的“实验室”。

(7)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围绕“都市型农业”,以经济结构调整为契机,针对农业各个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生产全过程,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服务创新;提高农机市场规范化、农机生产标准化、农机管理法制化水平,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机械化服务。将高新技术应用于农机装备,用多功能、智能化的高新机械设备装备农业各个产业;推动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向追求高效、节能、低耗方向发展;由强化土地耕作转变为保护性耕作;从目前机具数量初级阶段向质量和技术提高阶段迈进,机械化生产由单项、单环节分段作业向着联合作业和复式作业发展,机械性能由低性能向高性能转变。

4 主要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粮田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经济类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以上,设施农业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70%;植保机械70%以上实现精准高效化;畜牧生产的饲喂及粪污无害化处理等主要环节机械化达到60%,蔬菜、果品生产及初加工机械化水平达50%以上,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初步建立,全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黄陂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猜你喜欢
黄陂区农机化都市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武汉市黄陂区对口支援湖北口回族乡物资705万元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三道关口搭建妇幼健康新屏障——黄陂区妇幼保健院工作巡礼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以人为本 尚美育人——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前川第二小学教改掠影
欠发达地区小学体育课改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摭谈——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