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1-08-15 00:49薛美英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基础考试计算机

薛美英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探究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薛美英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针对行业性较强(如铁路工程、航空及邮电等)的高职院校,阐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状况,强调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从教材改革、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这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程改革方案及实施措施,并对改革中所面临到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教学改革;工学结合;以证代考

在我国,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目标的[1],《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是在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受益面最广的公共基础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来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拥有在信息化社会中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可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社会需求千差万别,教学对象程度参差不齐,无法使这门课程做到一本教材、一个模式,无法使课程内容不变、教案不变、习题不变。所以,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教学改革探究

1.教材改革

编写教材讲义。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但是挑选一本合适的教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时现在的计算机教材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内容简略,知识结构不系统,甚至有些老化了的知识还出现在教材上,而一些新的技术、新知识又未能及时补充到教材中,不能为教学所用。所以,鼓励教师编写教材讲义,促使他们能将现实生活中的新技术及时更新到教学中,收集更多的教学素材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2.教学改革

项目驱动、工学结合。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操作性较强,所以将授课环境安排在机房更科学、合理,可以使学生边学边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工学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一般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对于课时少、内容多、知识新的计算机课程来说是不适应的。为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设置学生喜闻乐见,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的教学案例,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进而提高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案例驱动”教学法,是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具有将实践融入教学过程的突出优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及职业能力。当给学生安排作业时,应当让其面对一个新问题,能够运用已储备的知识及现有的资源,使问题得到解决。例如,在学习Word的图文混排时,学习情境设计采用了学生熟悉并喜爱的学生班报为案例,按六步法教学,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咨讯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这个任务,并进行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决策阶段的任务是决定班报的整体版面构思和主题及相关素材的选用;计划阶段主要是详细的列出完成该任务的人员分工及实施进度计划表;实施阶段中学生就要按照计划进行创作,进行素材的录入等编排工作;检查阶段由两部分组成:小组内部自查和教师检查,并填写检查登记表;评价阶段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来最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肯定成绩也提出改进意见,也便学生们能更加进步。这个教学环节始终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只是幕后一个指导者,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以往的单纯布置任务练习的方式,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考试改革

以证代考是必然趋势,尽管有些老师已做出上机考核代替笔试考核的改革,但是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如考生由于事先不熟悉考试环境,导致考试发挥失常,更严重者还有得零分的情况,针对我院在改革中出现的类似情况,我认为应借鉴国家或省级计算机考证考试的经验,要求学生获取一个国家级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证书为基本前提,结合教学中的过程化考核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考试题库,允许学生使用网络环境进行课外学习和练习,考试试题可采用从题库中随机性的抽取的方式,使学生做到有备而来,也能很好的促进他们平时的学习,增加学习的兴趣。

二、改革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改革之前要充分调研

为避免盲目跟进,调研是教学改革的必要前提,是改革的依据。我们可以通过对新生进行摸底测试和填写调研问卷的形式,了解每届新生的计算机的基础情况,了解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期望和要求;我们也可以到现场进行现场调研,由于学院行业性较强,通过对工地施工技术人员的座谈,以及对往届毕业生的回访调查,了解计算机在某些工作领域中的需求和应用,合理确定该课程的知识结构;当然我们还可以召开教学座谈会,听取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整个改革过程的可实施性。

2.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一个合理和先进的教学环境是教学改革得以实现的保证。传统教学中的一个教室、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已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改革的需要,课堂应在多媒体机房完成,网络也应通畅,在项目法教学中,教师所需要的教具和材料也应有所保证。再有单班教学显然优于合班课堂的效果,但这也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而这些矛盾往往是制约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因素。

3.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在中国,学校教育是滞后于实际发展的,所以为了能够跟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步伐,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学院应该为每位教师提供每年 3~5次的学术培训和交流机会,这些短期的学习和交流,会极大地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

总之,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教育教学改革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然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任课教师和广大学生长时间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1] 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 清华大学出版,2009.

G71

A

1008-7427(2011)07-0025-01

2011-04-13

猜你喜欢
基础考试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