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赵鼎词的悲情特质*

2011-08-15 00:54张代会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悲情绍兴词人

张代会

(太原大学 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论赵鼎词的悲情特质*

张代会

(太原大学 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赵鼎词充满悲情特质,充满对生命短促、离家别友、家国破碎、贬黜漂泊等遭遇的哀伤。这一悲情特质有个人身世经历和特定时代的原因,也有词“以悲为美”风尚的影响。

赵鼎;词;悲情

赵鼎,字元镇,山西闻喜人,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作为政治家,赵鼎于绍兴年间两度拜相,力主抗金,与权臣秦桧不断抗衡。他与李纲、李光、胡铨被后人并称为“南渡四名臣”。而赵鼎作为文学家也声名卓著,诗词文俱工,传世有《忠正德文集》十卷,《得全词》一卷。清代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有《宋四名臣词》一卷,内录赵鼎《得全词》四十五首,《全宋词》据此共收赵鼎词四十五首。

本文拟从词人角度入手,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探究赵鼎词中的悲情特质。

赵鼎现存《得全词》一卷四十五首,只有九首词没有明显的忧愁情愫,而关涉离情别绪、家国兴亡之悲的词作占到百分之八十。在只占百分之二十的九首词中,《好事近·雪中携酒过元长》两首、《贺胜朝·丙辰生日作》、《醉蓬莱·庆寿》、《望海潮·八月十五日钱塘观潮》五首词作都表达词人归隐自适的思想,不能说没有丝毫哀愁,如果这样算来,赵鼎悲情愁绪词将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本文从赵鼎词的悲情内容及其原因两方面进行探讨。

赵鼎词的悲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生命飘忽短促的感叹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开始关注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即人类如何可能超越自然生命的短暂和有限。”庄子写道:“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正因如此,历代文人墨客咏叹生命短暂,面对永恒自然而悲怆人生的无奈,如陈子昂唱出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的生命叹惋就是如此。词作为后起的文学体裁,从五代冯延巳起就在词中注入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到北宋晏殊词已升华出“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感触。宋词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四时生命主题的阐发融入词人独特的情感体验。赵鼎词正是继承了前人的忧患意识和忧患情绪,传达出生命意识与人生忧虑。如《画堂春·春日》、《点绛唇·春愁》和《醉桃源·送春》等,这类词多以思妇怨女的口吻,以春天为背景,刻画佳人伤春的愁容,烘托词人愁绪百结的心态,更多地表现词人珍惜时光、珍爱生命的情怀。如《点绛唇·春愁》: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余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词中主人公内心深藏着无可排遣的孤独寂寞,春色那般美好,然而繁花吹尽,春将离去,心中的寂寞与伤春之感更加浓重,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无限的惆怅与凄凉。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本是自然现象,但词人因美好时光不再而生发出无限的忧郁与惆怅,是词人珍惜生命和眷恋青春的思致。

正如有些研究者所论,这类词多创作于南渡前,多涉闺怨春愁,其词乃“男子作闺音”——“代言体”。值得注意的是,“代言体”词,依然是词人自己情感的抒发,特别是发展到赵鼎生活的两宋之交的时代,受理学影响,再探究“男子作闺音”的原因,就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的伤春伤别的轻愁,而是更多地寄寓了词人对情感、生活等多方面的生命关怀意识。如赵鼎在南渡后所作《少年游·山中送春》,其中有“可奈青春,太无情甚,归去苦匆匆”之句,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感慨。

二、离家别友的孤苦情怀

“和合”是中国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它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们为之践行的人生目标。然而,现实生活与这一理念常常冲突,其中最重要的冲突就是“别离”,因此别离郁结了巨大的悲苦与感伤 ,由是形成了浓重的悲伤气氛。“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实在是道出了别离与悲伤之内在联系。

宦游是是中国古代文人离别最为普遍的原因,乡愁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诗词的重要内容。与之相应,吟咏羁旅苦寂之词由此产生。赵鼎词中《虞美人令·冯翊送信道舅先归桐宫》和《浪淘沙·次韵史东美洛中作》就表达了思乡望归之情,《贺圣朝·锁试府学夜坐作》和《河传·秋夜旅怀》则表达羁游的孤独与苦冷。《点绛唇·惜别》是这种孤苦情怀的代表,反映了因宦游带来的悠长离别之苦而导致的无奈与落寞:

惜别伤离,此生此念无重数。故人何处。还送春归去。美酒一杯,谁解歌金缕。无情绪。淡烟疏雨。花落空庭暮。

此词开门见山“惜别伤离”,以“此生此念无重数”紧接,即刻传达除无可消除和永无尽头的离别伤情。在这美好的春天,昔日朋友不知漂泊何处,触景伤怀,是对故人的无限思念。眼前美景即将逝去,内心是更深更浓的孤独与伤感。下阕写词人以酒浇愁,用一句“谁解歌金缕”,道出内心的寂寞与无奈,眼前的美酒歌宴的热闹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词人的孤寂之感。“淡烟疏雨,花落空庭暮”,以景结情,淡烟、疏雨、落花、日暮、空庭,共同构成了一幅凄迷、冷落、寂寥的暮春烟雨图,词境迷蒙,韵味悠长。

三、亡国忧思的沉至之情

时序年年流转,故土故人之情会愈演愈烈。尤其南渡被贬之后,赵鼎思乡之苦与亡国之痛相融合,乡愁较前期浓而激越。本文将此类作品统归为亡国之悲,前人论赞最多的是他的《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其实《花心动》、《琴调相思令·思归词》和《洞仙歌》等同样表达着词人深沉的悲国之情。且看《琴调相思令·思归词》:

归去来。归去来。昨夜东风吹梦回。家山安在哉?酒一杯。复一杯。准拟愁怀待酒开。愁多肠九回。

此词连用两个“归去来”,将思归之情浓墨重彩地渲染出来,紧承此两句,第三句写梦中回乡,真可谓日思夜想,无时不在,思归之浓,乡愁之厚令读者动容。然而只能梦回故乡,梦醒之后则是锥心疼痛,“家山安在哉”,有家难回,甚或无可归处,感情由浓烈的思念转而为无比的悲伤与沉痛,其情可谓沉挚,思家之情因丧国之痛而更为深刻,其意义也更为深远。悲风恨远,其恨其悲,传达出一个爱国之士深沉绵长的丧国之痛与爱国深情。

赵鼎之悲,是面对异族侵略,面对金人猖獗,面对山河碎破而悲,是眼见朝廷昏庸无能、投降派得势得宠而悲,是渴望国难当头之时报效国家民族不能的沉痛。奸臣当道,昏君不明,他报国无门,有志难酬,一腔热血便化作无限的忧国、忧思、忧愤之情。因此,赵鼎词作的悲与痛充盈着爱国之情,显示着民族的大义与正气,奏出的是时代最强音。也因此,其词作的悲壮与激越,使他的词在悲情之中发出熠熠夺目的光采。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赵鼎词道:“此类皆慷慨激烈,发欲上指。”陶尔夫《南宋词史》则这样分析他的《花心动》:“江月”、“悲风”、“零叶”都注满作者“愁怀千结”的感情色彩。之所以如此,在于心中有三大感叹。“西北棍枪未灭”一可叹;“千万乡关,梦遥吴越”,二可叹;“老来身世疏篷底,忍憔悴、看人颜色”,三可叹。虽然结拍设想“枕流漱石”的归隐生活,但“三叹”未消,也只不过说说而已。

陶先生可谓是赵鼎的知音。郁结难平的三叹都源于“欃枪未灭”。因金兵未灭,故乡难回,只能身处远在千里之外的吴越之地,梦回故乡。“看人颜色”也因力争抗金,落得如此下场。

赵鼎的《洞仙歌》也是同样的作品,词中“漫悲吟、独自捻断霜须”、“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等句,悲极之痛与铿锵之声,传达出词人一腔爱国之忱。《鹧鸪天·建康上元作》和《好事近·杭州作》等作品以今昔对比手法,以昔日汴京繁盛富庶之景,衬托今日冷落荒凉之境,突出词人因沦丧而满腹的凄然与伤悲。无怪乎况周颐评赵鼎词道:“清刚沉至,卓然名家。故君、故国之思,流溢行间句里。”

四、贬黜漂泊的孤苦沉吟

拥有一腔爱国热血的词人,空有满腹治国之策,虽屡为高官,却连遭贬谪。赵鼎于建炎四年第一次被罢官。绍兴四年(1134)九月,高宗除赵鼎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绍兴六年(1136)十二月,赵鼎罢为两浙东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绍兴府。绍兴七年(1137)九月丙子,赵鼎受命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绍兴八年(1138)十月即因反对议和触怒高宗和秦桧,被罢为两浙东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绍兴府,之后一贬再贬,先徙官泉州,复贬居潮州,直至荒远穷僻的海南吉阳。贬谪给赵鼎造成了多重的人生苦难,期间长子赵洙和幼子赵渭相继而亡,赵鼎既要适应生活的困苦,更承受着丧子与丧失政治生命的双重精神打击。

《贺圣朝·道中闻子规》:“征鞍南去天涯路。青山无数。更堪月下子规啼,向深山深处。凄然推枕,难寻新梦,忍听伊言语。更阑人静一声声,道不如归去。”这首词作于绍兴八年罢相南谪时。深山荒野,词人在贬往南去的行程中。月夜,杳无人声,只有凄厉的杜鹃鸟在啼鸣。词人本已难眠的思绪,在一声声啼血的叫声中,无法成梦。崇山峻岭的荒蛮,凄厉的鸟鸣,是词人贬黜漂泊生活的写实,更是词人孤苦内心的真实写照。

《乌夜啼·中秋》写于绍兴十年的中秋之夜:“雨余风露凄然,月流天。还是年时今夜、照关山。收别泪。持杯起.问禅娟。问我扁舟流荡、几时还。”《行香子》作于绍兴十七年春:“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栏。”这些作品都抒发词人年迈漂泊的孤苦,也饱含着词人不能看见失地收复的沉痛。失子、失国、失政,年迈的词人怎能不“老泪凄然”?

从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赵鼎词的悲苦之心主要源于故国不再,时政风雨飘摇。词人的悲苦不仅仅是个人的悲苦,更是民族的悲苦和时代的悲苦,从中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词人的悲悯情怀!

[1]杨海明.唐宋词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2]陶尔夫.南宋词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3]薛砺若.宋词通论[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0.

[4]朱德才.增订注释全宋词[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5]朱兴艳.赵鼎年谱[D].上海大学硕士论文,2008.

[6]赵艳辉.赵鼎及其诗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7]白晓霞.南渡三宰相研究[D].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

I207.23

A

1006-5342(2011)05-0062-02

2011-04-22

猜你喜欢
悲情绍兴词人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词人的职业
绍兴大闯关
悲情英雄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人文绍兴
林逋梅妻鹤子
悲情中亦有壮怀——重读《项脊轩志》有感
陈水扁“悲情奔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