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媛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1325)
复述法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袁 媛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1325)
听力是英语教学的重点、难点。本文主要从复述的分类、理论基础、意义、复述的应用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探讨了复述法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复述式教学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听力材料的记忆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复述法
英语听力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考试所占比重35%,一直是学生头疼的部分。
姜维焕(2006)研究表明,学生常遇到三类英语听力问题:生词;由于语速太快,不能识别连读和弱读或单很熟悉却想不起意思,不能识别已知词汇;思考过多地留在已听到的信息上而错过后面的内容;能听懂但会很快忘掉听过的内容;对所听内容不能形成心理表征;理解句中词但不能获取信息的整体意义。
为了解决上述学生遇到的英语听力问题,笔者根据听力教学经验,提倡复述法。
复述是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一种常用策略,它并不完全是对所输入材料的简单、机械的重复,它也可以是对已知材料的再加工和创造性地再现已知材料的过程。通过复述可以使短时记忆材料得以消化、理解,从而更好、更长时间的储存。
C.E.Weinstein&L.M.Hume在2003年对复述进行了分类,即基本学习任务的复述和复杂学习任务的复述。基本学习任务的复述属于低层次的记忆,它着重强调重复,指通过来回反复地重复以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熟悉程度,从而达到增强记忆的目的。学习者在使用该策略时,通常会被要求反复重复主要项目,如反复抄写或者阅读,有时候甚至要求发出声音大声重复。为了增强重复的效果,可应用一些记忆术,好让句子变得更有节奏、更押韵、或者配合图画、关键词、联想来记忆等,通常用于记忆新单词,背诵句子文章等。复杂学习任务的复述,涉及理解、加工、再创造等过程,它是指用自己的语言对所输入材料做重新组织、概括、提炼、从而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记忆,并提供口语练习的机会。在复杂学习任务的复述中,学习者能在复述的过程中将其注意力集中到所阅读的材料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思想上,从而帮忙他们对学习材料的更深层次的学习和记忆。这种复述策略,要求学习者态度更积极,对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程度也有较高的要求。
1.复述强化语言输入
Krashen在1982年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假设。其中输入假设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即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的,因此在语言教学中主要精力应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其中语言习得至关重要的条件是可理解性输入。语言学家Sinclair的观点是,语言是一个以语法为基础的可分析的系统,又是一个以记忆力为基础的公式化系统。很显然,复述必然会熟记“公式化语言”,提高固定搭配、词汇、句型等的记忆效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语言积累,强化语言输入,从而使语言输入规范化。语言学家Ellis认为,语言输入频率是语言习得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学习者不管是复述某些段落还是整篇文章,都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要记忆的材料上,才能充分保证输入的高频率对学习者的效用。不管是词汇、短语、地道的表达法,还是提高听力能力,都有助于学习者的语言输入。由此可见,通过重复的复述,可以强化语言输入。
2.复述提高语言输出水平
语言学家Skehan将外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分为两大类:显性语言知识和隐形语言知识。显性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是指学习者意识层中的所有目标语的语言知识,是可以让学习者清晰表达的知识。隐形语言知识则是指那些内化了的语言知识,这些知识存在于学习者的潜意识中,学习者能不假思索流利地使用这些知识。通过运用这一语言学习模式,我们能得到以下启示:“一个人的隐形语言知识越多,他熟练使用目标语的程度就越高”。学习者在反复复述中能积累和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将原本为显性的语言知识转化为隐形的语言知识,扩张隐形语言,增强语言敏感度,提高语感,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
3.复述促使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转化
复述训练的重要性在于它能调节人的注意力,促进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复述训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Sternberg认为,注意力是一种认知过程,分为有意识的注意力和无意识的注意力。通过积极处理感觉器官,人的储存记忆将获得大量的信息。而注意力不但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长期记忆进行编码的必要条件,它能使人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去对外部环境中有意义的刺激做出快速和准确的反应。Swain认为,学习者的输出触发一系列有意识的发觉,促使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的转化,加快语言学习。
学习者在进行复述的训练中,能利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表述文章的内容,学习者能特别关注文章中出现的语句词汇、结构等语言特征。这样有意识的发掘促使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转化。同时,学习者自己也会创造性地运用一些新的句型,这种创造性在复述的过程中进一步被加强。通过这种形式学习者加深感性认识,刺激向长期记忆的过渡。
由此可见,在听力教学中使用复述法极大地调动听者的积极性,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述式教学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一定时间的复述式操练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增加综合理解能力,从而达到“功能操练”的目的。
复述法指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使学习材料保持在短时记忆之中。加里培林认为,有声语音是外部物质活化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学习者在使用复述策略时,能将其注意力集中于任务的重要特征及关键点上,帮助知识的识别、编码和贮存。有实验结果显示:“一个语言信号只经过外耳道,在大脑中理解记忆的可能性假设为一,那么经过口头复述,在大脑中理解记忆的可能性则为三。因为同一信号经过外耳道传入大脑。而另一部分声音则直接从口腔经过内耳道传入大脑。所以,复述一次的效果是不复述的三倍”。
根据笔者在听力教学方面的经验,采用复述法教学可按照如下步骤:
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的听力材料,可先从比较容易的材料开始练习。先将听力材料给学生放两遍,短文长度可在180-240字左右。在连续放音两遍的过程中,教师最好不要中断,不要打扰学生。
此后,教师进行第三遍放音。教师需要控制操作,可一句一句地放音,控制句子间的长短间隔。每播放完一句话可暂停,然后让学生大声复述刚听到的那句话,以此方法组织学生将整篇材料复述完。可以让学生单独复述,也可以让3-4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复述。
最后,在实行第二步的过程中,教师要训练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程度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程度好的学生要求其记下每个单词,即精听精记;程度差些的学生要求其记下关键词。主要是让学生能尽自己的全力练习复述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如果不能用原词复述,可以鼓励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句意后复述,只要把关键内容表达清楚即可。这一步骤的练习主要是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复合式听写训练进行衔接的。教师在此起到控制全局的作用,根据句子长短、难度,以及学生的复述情况适时地做出调整、讲解甚至反复播放。
为使更多的人了解复述法,消除对其的偏见,正确认识复述法的重要性,外语教师在应用复述法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端正学生对待复述法的态度
复述法有利于听力教学,学生应该主动接纳,但复述的作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体现的,要进行长时间的坚持练习才能有所成就。这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
2.教师应注意复述材料的选取
复述内容长短要依照学生的能力而定。开始时,复述的句子不宜过长,生词不宜过多,随着学生复述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复述句子的长度和难度。对于学生感到较难的句子甚至听不懂的句子,教师要加以引导并使学生跟着教师复述。
在复述开始阶段,教师可以选取易懂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之后教师可逐渐将故事的篇幅加长,还可加入科技、历史、地理、文化等篇章的复述,直至对视频材料进行复述,以增强内容的多样性,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英语学习。
3.复述中教师传授速记法
在复述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记关键词的好习惯。教师应当总结学生在复述中容易忽略的关键词,并传授针对数字、单词、词组等的不同的速记方法,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记录关键词,提高复述的效果。
4.明确复述法并非唯一的听力教学法
听力教学法多种多样,本文所述的复述法只是其中一种。教师在听力教学的过程中,切忌只用此一种方法,应当兼收并蓄其他听力教学法,如速读法、跟读法、听写法等等,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更好地进行英语听力教学。
总之,大学英语教师可在英语听力课程中尝试运用复述法,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以提高听力教学效果。
[1]Claire Ellen Weinstein,Laura M.Hume著.伍新春,秦宪刚译.终身受用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M].北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Ellis.N.C.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A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Language Acquisition[J].SSLA,2002,(24).
[3]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Hertfordshire: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87.
[4]Sinclair J.M.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5]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8.
[6]Sternberg,R.Cognitive Psychology[M].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1999.
[7]姜维焕,从认知角度探讨听力问题[J].外语电化教学,2006 ,(10).
[8]李绍山,听写有效的外语教学与评估手段[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4).
[9]文秋芳,频率作用和二语习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2002年6月特刊评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2).
H319.3
A
1006-5342(2011)05-0128-02
201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