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受众的视线
——对电视新闻画面和解说词运用的几点思考

2011-08-15 00:49:13张锦凤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声画电视新闻创作

张锦凤

(丹东电视台 新闻中心,辽宁 丹东 118000)

抓住受众的视线
——对电视新闻画面和解说词运用的几点思考

张锦凤

(丹东电视台 新闻中心,辽宁 丹东 118000)

电视新闻应该正确运用画面和解说词,实现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画面的出现是电视新闻区别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的一大特色,电视新闻应充分发挥画面的特长,尽量用画面来出彩。解说词要为“看”而写,为“看”服务,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电视新闻节目;画面;解说词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画面、声音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时行的报道。在电视新闻中,画面与解说词各自独立却又相辅相成,它们是电视新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语言形态。然而,在电视新闻创作中,由于不能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新闻作品往往走入声画运用的误区,如“重画面轻解说”——新闻要素交待的不完整、新闻逻辑性、思想性不强,或者“重解说轻画面”——画面单调枯燥,艺术性欠缺,影响电视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有必要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梳理,以实现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一、画面和解说词相互依存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创作是记录事实,电视新闻创作就是用声音和画面来记录事实。因为增加了画面这种语言,电视新闻可以声形并貌地记录事件、还原现场,传播内容相对于报纸和广播来说大大丰富了。而在此之前,任何一种大众传媒也无法给受众提供生动具体的视觉信息。人们感知一个新闻事件,往往要依据文字、声音产生某种联想——这不能不说是种缺憾。因此,画面的出现是电视新闻区别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的一大特色,是电视新闻独特的优势。由此画面也确立了电视新闻传播第一要素的核心地位——没有画面的电视新闻不能称之为电视新闻。但尽管如此,也不意味着电视新闻的绝对主力就是画面。试想,如果没有画面,解说词只要按照“6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的原则进行叙述,新闻的基本要素依然可以交待清楚,新闻传播的价值依然可以实现,但如果只用画面来表情达意,画面本身所指对象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注定了新闻6W等基本要素的传递必定是不完整的。因此,画面对解说词有着极强的依赖性,画面必须借助解说词来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相应地,由于解说词在本质上对特定情景、情节具有一定的依附性,画面也是解说词的逻辑基础,解说词必须以画面为转移,以情境内涵为张目。因此,画面和解说词之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从属问题,也不是谁为第一、谁为第二的排序问题。在新闻创作中,二者画面和解说词皆从属于同一个创作主旨,为创作主旨服务,他们的复合和叠加构成了电视新闻的丰富性,只有有效协调画面的具体性和解说词的抽象性,使二者取长补短,才会构建电视语言表情达意的智慧,真正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二、尽量用画面来出彩

如前所述,画面的出现是电视新闻区别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的一大特色,是电视新闻独特的优势,因此电视新闻应充分发挥画面的特长,尽量用画面来出彩。也就是说,在画面出彩的前提下,即使解说词略为逊色,依然会成就优秀的新闻作品,反之,解说词十分到位,而画面却差强人意——创作者忽视画面的作用,用大量的万能镜头、陈旧镜头去应付观众,甚至出现关键性的镜头没有捕捉,本应由画面传达的核心信息出现空白等技术性失误——只能成就糟糕的新闻“鸡肋”。因为毕竟电视新闻是声画叠加的艺术,如果声画叠加的效果不是1+1>2,而是1+1<2,那么画面的运用不仅不能增强新闻的影响力和说服力,相反会使新闻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会使观众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让观众远离画面,而当观众习惯去听新闻时,电视新闻的优势也就丧失殆尽了。所以,电视新闻创作一定要把握这种规律,学会用画面“说话”,学会选用最好的画面来为叙述内容服务,在拍摄中,最大限度地捕捉那些重要的、新鲜的、精彩的、感人的瞬间,为后期制作提供大量的拍摄素材,利用声画对位、声画同步、声画分离等基本方法,处理好画面和解说词之间的关系,从而保障电视新闻画面的思想质量、艺术质量和技术质量。只有这样,观众才不会满足在电视机前仅仅“听”新闻而已,而是抱有强烈的“我要看新闻”的想法,电视新闻才回有稳定的收视群。

三、学会恰到好处的解说

在电视新闻中,解说词更像是一个幕后工作者,将精彩让给画面,将平淡留给自己。这意味着解说词要为“看”而写,为“看”服务,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画面。一般来说,当解说词和画面一一对应时,画面可以交代的内容,解说词则不必在赘述。比如在一些科技类新闻中,画面内过于专业化的场景往往让人费解,这时候就要用解说词进行一番解释说明,让观众明白知晓。或许正因为有着“你看的懂的,我不说”,“你看不懂的,我要说”的微妙关系——在最佳的心理视点时合理出现,或让位于画面,或不动声色地引导画面的内容和走向,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才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的文字稿件有着诸多的不同,它往往更加简洁明快,更为朴实,更为浓缩,这样才能追随画面的跳跃和变换,实现语义的快速转换和过渡。此外,解说词和画面有时也会有意重复,产生某种碰撞和共鸣,即“你看的懂的,我也要说”。比如在时政新闻中,解说词常常有“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叙述,此时解说词与画面一道传达了相同的信息,目的是为了强调行为、加深印象。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具有抽象分析、深层揭示的特长,在一些论理性的电视新闻中,解说词更多地承载着深刻的思辨,散发出理性的光辉。此时,解说词要当仁不让地说的精彩、说的漂亮,既要惜墨如金也要耐人寻味。相应地,画面就不应再喧宾夺主,要尽量地客观平实,“低调地”让位于解说词,引导人们关注和思考解说词本身,当然,这种理性色彩的渲染,要根据具体的新闻题材来把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才能挥洒自如。

[1] 黄会林,彭吉象,张同道,陈旭光,周安化. 电视学导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杨光. 追求电视新闻声画结合的完美效果[J]. 活力,2009,17.

G222.3

A

1008-7427(2011)02-0082-01

2010-11-16

猜你喜欢
声画电视新闻创作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26
《一墙之隔》创作谈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58
再一次的声画惊喜之作 Sony索尼KD-65A1
体验出色,声画俱佳,为发烧而生 亿格瑞A11 4K高清播放机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改善录播的教室环境,提高录制的声画质量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新闻传播(2015年3期)2015-07-12 12:22:36
创作心得
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