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批评文化转向之初探

2011-08-15 00:49:13王前进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文本理论文化

王前进

(扬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翻译批评文化转向之初探

王前进

(扬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翻译批评是伴随着翻译活动出现的,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开始从文化角度研究翻译,作为翻译研究的评价体系——翻译批评也应从注重文本转向注重文本生产的相关因素,把视角转向译入文化,这一趋势符合“翻译批评必须具有多元化的开放视野、民族性的传统意识、建构性的学术追求”的要求。

翻译批评;文化转向;初探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开始从文化的视角研究翻译,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霍姆斯和勒弗维尔。到了80年代,兰姆伯特、雷恩等人更将翻译文化研究推向高潮。1989 年在英国召开的国际翻译研讨会是翻译研究转向文化研究的标志。1990 年苏珊·巴斯奈特和安德烈·勒弗维尔在其合编的丛书中宣称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已经到来(Bassnett,Susan,and AndréLefevere. 1990:88),即开始从现代文化研究的视角来探讨翻译问题。文化转向使得翻译研究的焦点从语言及文本比较层面转为对语篇本身与翻译过程的分析。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批评的重点也应从文本转向文本生成的相关因素,把视角转向译入文化,从接受文化出发,着重考查翻译在本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目前的翻译批评理论并解释纯语言学批评模式下误解或不能解释的翻译现象。

二、翻译批评的本质

翻译批评是翻译批评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尽管国内出现不少谈论翻译批评的文章和专著,但对翻译批评做出准确定义的却不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许钧,杨自检,杨晓荣和温秀颖对其做出的阐释。

杨晓荣(2005:3)认为,常规意义上比较完整的翻译批评应是: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析、评论、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做出评论。在温秀颖(2007:38)看来,翻译批评是以一定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理论为背景和基础,对各种翻译现象、翻译作品和翻译思潮进行分析、阐释和评论的科学认识活动。它既是一种高层次的翻译接受活动,又是一种具有独立地位的翻译研究活动。具有自律性和他律性的双重特征。

翻译批评是伴随着翻译活动(包括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而出现的,只要有翻译活动,就总会有人对这一活动及其成果有所评论,这就产生了翻译批评活动,且随着翻译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翻译批评是审视翻译活动的一面镜子,正确科学的翻译批评可以促进译者的翻译水平从而提高翻译质量,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翻译作品,此外翻译批评还具有评价和丰富翻译理论的功能,因此近年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作为一门跨文化、跨学科的翻译研究遇到空前的机遇和挑战,翻译也日益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交往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翻译批评的迫切性也就更加明显。另外,从学科结构来说,作为人文学科,它应由三个部分组成:理论研究、批评研究和历史研究,翻译学属于人文学科,也应由翻译理论、翻译批评和翻译史组成(吕俊、侯向群,2009:13)。因此从实践角度和理论角度看,翻译批评对于翻译活动来讲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自20世纪年50代起,人们对翻译问题的研究逐步进人理论化的层面。苏联的费道罗夫、英国的卡特福德、加拿大的维纳与达尔贝勒内以及法国的乔治·穆南等从语言学的角度, 对翻译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为翻译学的建立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翻译的许多问题若仍限于语言学的层面,难以做出客观辩证的解释和回答(许钧,2002)。语言学范式的翻译研究只强调语言和文本,在翻译研究中完全忽略了译文形成过程中的外部因素,这种封闭和静止的研究方式很难形成全面客观的研究局面,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翻译学的范式转变有着一定关联但这并不是其真正的起源。它来自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和转型,确切地说是来自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文化人类学从20世纪60年代后发生了由普遍理论向解释人类学的转向,从原来对人类文化的普遍规律与理论的追寻转向对具体文化的描述与研究,因而发生了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即对异文化的语言和文献翻译给予关注,这便是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这种转向自然引起了翻译研究活动对异文化的差异性研究的重现,因而也就出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它们是互为因果和互为表里的关系(吕俊,2009)。

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比较文学和翻译研究者苏珊·巴斯奈特和已故的美国比较文学和翻译研究学者安德烈·勒弗维尔开始从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的视角来研究翻译,这两位学者非常关注比较文学中文化研究的进展并大力倡导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在勒弗菲尔主编的翻译论文集《翻译、历史与文化原始资料集》导论中,他明确地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诸如一种文化为什么要通过翻译引进外国的文本?这样做是否意味着自身文化的不足?是谁为自己的文化引进了外国文化的文本?换句话说,是谁翻译的?为什么要翻译?翻译的目的是什么?谁选择需要翻译的文本?有什么因素影响这种选择。(郭建中,2000:161)。这些问题的提出,在翻译研究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促使了翻译研究界文化意识的普遍觉醒,也大大开阔了翻译研究者的视野,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范围,赋予了翻译研究新的维度,那就是除语言之外的历史与文化维度。翻译研究的文化视角转向更新了翻译研究的方法和理念,深化了对翻译社会文化意义的理解,揭示出文本背后隐藏的力量,为翻译研究补充了新鲜血液。随着这一转变,翻译研究的狭窄视野得到了扩展,即从单一的翻译内部因素扩展到从不同视角考察译作背后的情况,如翻译的发起者、意识形态、政治议程及赞助者等。

翻译文化意识的日益觉醒与翻译文化观的逐步建立,将翻译理论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和深度,出现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形成了翻译理论研究发展过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转向”。如“操控理论”、“符号翻译”理论的提出,“解构主义文化转向”以及“后殖民主义”理论在翻译批评中的应用都是这一转向下的产物。

四、翻译批评的文化转向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批评也应从注重文本转向注重文本生产的相关因素, 把视角转向译入文化。从本土文化出发,着重探讨翻译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译者地位、作用的变化等,使翻译批评发挥积极建设性的进作用,这也正是翻译研究应该采取的方法。

从文化交流与建设的这个角度再去审视,我们对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些翻译现象便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不会再主观的认为严复的译作违背了他本人提出的“信”,“达”,“雅”三原则,不再以“忠实”的惟一尺度去对林纾的小说翻译加以根本的否认,也不会以“直译”与“意译”的无谓争论,对鲁迅的“硬译”主张作反面的理解。正是站在文化交流与建设这个高度,人们才有可能更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个客观的事实“翻译与民族的交往共生,与文化的互动同在”。

我们主张文化翻译批评,其任务就是要揭示译作的社会文化意义,通过研究译作在译入语中的接受情况,对操纵翻译的社会经济、政治、诗学及道德力量做出假设,并揭示出译者的翻译观、语言观及其受文化影响的意识形态,为翻译理论建设提供依据。从大处着眼,应该思考以下一系列的问题:如在某一历史时期,哪些作品被翻译,为什么选择这些作品,是谁译的,在译语文化中的地位如何,具体对某个作家作品,则可以考虑它有几个译本,译者是谁,几个译本有什么不同,其被接受情况怎样,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从散体到诗体,经历过多少次翻译,其变化与时代思想文化的变迁有何关系等等。对具体文本的分析可以从语言本身之外的因素分析,而不拘泥于纯文本的“对等”,“忠实”比如从译文生成的历史文化背景,读者不同的期待,译者的责任等角度对译文做出欣赏评析。

翻译批评文化转向是翻译批评的一种趋向,但并不是唯一趋势,提倡从文化角度展开翻译批评并不否定其他批评方法,相反,如果不同的批评方法能够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那么,批评的价值就会进一步彰显其作用就会得到进一步发挥。

五、结语

翻译批评的文化视角转向拓宽了翻译批评的视角,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翻译学学科。但文化翻译批评还缺乏具体的批评标准,其可操作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都是需要相关专家和学者们继续付出努力的。

中国翻译批评研究近几年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研究者还没有完全摆脱原文与译文的二元对立,单向度的思维方式,仍固守传统标准,理论基础薄弱。近年的理论大多是学习西方理论的结果,很少立足于中国本土且为本土翻译现实服务的原创性成果。所以,中国翻译理论家仍肩负着建立我们自己的批评模式的重任,努力使翻译批评更加客观、科学、有系统地开展。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翻译研究者可以够结合我们国家的文化背景,尝试从这一视角转向重新审视翻译活动的,为我国的翻译批评事业再立新功。

[1] Bassnett,Susan,and AndréLefevere. (eds.) 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 [C]. London:Pinter,1990.

[2] 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 吕俊. 翻译研究与文化批评[J]. 外国语文,2009,1.

[4] 吕俊,侯向群. 翻译批评学引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5] 王宏印. 文学翻译批评论稿[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 王宁.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 温秀颖. 翻译批评——从理论到实践[M].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8] 许钧. 翻译研究与翻译文化观[J]. 南京大学学报,2002,3.

[9] 杨晓荣. 翻译批评导论[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A Probe into the Cultural Tur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WANG Qian-jin

Translation criticism is bound to follow the appearance of translation activity. Western translation studies school began to study translation from cultural perspective. Be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ranslation criticism should place more emphasis on text turn, that is,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the production of target text, turning the perspective into receptor language culture. This trend corresponds to the requirement that translation criticism ought to posses multiple opening view and ethnic traditional sense, constructing academic pursuit.

Translation criticism; cultural turn; primary study

H059

A

1008-7427(2011)02-0093-02

2010-12-26

猜你喜欢
文本理论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