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见超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与运行的创新研究
张见超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大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新时期,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对当前高校党支部建设和运行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尝试从模式创新的角度提出解决之道,包括教育模式、组织模式以及运行活动模式的创新。
高校;学生党支部;模式创新
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之一的高校学生党支部,既是党联系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高校改革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有助于更好的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为了回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和运行必须积极适应形势,创新支部的建设工作和运行机制,完善制度,使其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从而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为我党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最有才华和朝气的青年群体,他们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的成败,关系着我们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接班人。大学生是国家的青年才俊,他们是未来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大学生的政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教育武装广大高校学生,让广大青年人才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保证我们党所奋斗的事业后继有人,才能让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永葆青春与活力。
其次,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大学是高级知识分子和青年人才聚集的地方。青年大学生科学文化水平较高,他们是一个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来源,加强和改进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从而将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这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最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相对来说,大学生党员群体普遍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他们在党员队伍中应该起到先锋和模范的作用。大学生党员肩负着中国未来发展的历史重任,他们的先进性是我党保持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我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深化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战略时期,我们更是要与时俱进,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目前我国高校在校人数已达2500多万,拥有学生党支部10万个左右,学生党员的比例平均已达10%左右。总体来看,高校学生支部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改变,以及以网络为代表的各种新兴传媒的崛起,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迅速变迁,以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碰撞。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发展的各种阶段性特征都在高校有所体现,社会整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也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经济利益的多元化使得新的“金钱至上”的观念在高校学生中滋生,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在高校中出现并滋长,使得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学生接受信息渠道的拓展和多元化,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各种良莠不齐信息的冲击,封建残余思想、愚昧落后的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可能会沉渣泛起。这些消极的思想较易侵蚀大学生的心灵,考验着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防线。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各类高校一直处于扩招的状态,学生人数也急剧增加,再加上学生党建工作力度的不断增大,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数量的大幅增加,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一是大学生党员数量的不断扩大与质量不断下降之间的矛盾。一些高校一味追求党员的数量的增加、队伍的壮大,却忽略了对拟发展党员质量的严格把关,以至于出现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党性修养不够等问题,这样的党员是难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这就使得党员队伍在不断壮大的同时其战斗力却并没有增强。二是部分高校重学生“建党”而轻学生“党建”。一些高校比较重视党员的发展,却忽视了对发展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已有的党员教育形式呆板、封闭,再加上党支部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对新发展党员的再教育工作难以展开。这种情况使得党员的理论知识、党性修养普遍不高,政治立场也不够坚定。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党支部工作大多由学生党员或辅导员负责,鉴于辅导员通常身兼数职,工作繁忙,难以投入足够精力负责党支部的相关工作,而学生支部书记自身又要忙于学习和发展,他们通常还在社团内担任职务,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中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总体而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运转良好,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高校的党务工作者并不安心做党建工作。在现代高校中,做学生党建工作的不如搞教学有效益,不如搞科研的有名气,特别是作为党建工作主力军的辅导员队伍,由于编制待遇难落实,并且缺乏晋升发展的机会,导致辅导员们不安心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目前在第一线做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大多数是30岁以下的年轻同志,有的甚至是刚刚毕业的新教师。这些年轻的党务工作者热情高、干劲大,然而他们本身也存在着党性修养不够高的问题,这支队伍本身的思想修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都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应高于为1:120,许多高校的比例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这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要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能因循守旧,而必须要与时俱进的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路,形成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针对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党员队伍的复杂性,党支部的建设必须创新教育模式:首先在教育的内容上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和党性的培养。要实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改变其教育内容的空洞化。结合高校学生党员的特点,将灌输与渗透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平等沟通,通过各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式教育来培养他们的党性。此外还要结合大学生党员对时事的关注,积极组织时政辩论赛,在充分的探讨过程中明确时事的本质,促使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信念和价值取向。其次在教育形式要实现大学生党员教育模式的多样性,改变过去教育方法的刻板化,拓展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通过社会实践、焦点论坛、知识竞赛,研讨报告、政治沙龙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不断的启发和教育广大学生党员,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最后在教育的组织上要采取集体集中学习与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以灵活多样的各种集体集中学习形式为中心,各个党员个人根据自身需求再同步进行分散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党员参与党的活动的积极性。
必须创新组织模式,建立适合高校特点的学生党支部组织模式。一是创新党支部设置模式。根据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各高校的办学层次、教学管理和后勤社会化程度等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党支部的设置不可能固定一个模式。我们要创新学生党支部建设组织的新模式,根据高校各自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选择最佳模式,快速高效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江苏省某高校为例,专业班级已成为主要的教学单位,也是学生管理的主要形式。鉴于此,该学院在低年级按年级设置党支部,班级设立党小组;在高年级按专业或教学班级设置党支部。特别是土建类专业把支部建在专业班级上,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色,把专业的学习、活动溶入到学生党建中。这样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加强与改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工作两不误,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两促进,同时也可以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供有利的平台。二是创新党支部组织模式。高校学生党支部具有不稳定性和短期性,这是由教学、学生组织管理以及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向不同所造成学生的流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的,这就要求高校深入调研,创新党支部的组织形式,建立系统的、长效的建设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学生党支部工作的重视程度。以上述高校为例,该校建立了以学院党委书记或副书记牵头、辅导员以及各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院级支部委员会,以年级辅导员牵头、本年级学生支部书记和支委为成员的年级支部委员会,在专业或班级学生党支部委员会,直接指导各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各层支部组织直接对其上级负责,定期向年级支部委员会报告工作;同时各层党组织受其下一级的监督。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组织模式,加强了对学生党支部工作的监督和重视,促进了学生党支部的发展。
针对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壮大与党员的发展质量、党员的再教育现状、党支部队伍建设不协调方面,学生党支部必须创新其运行和活动模式,增强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永葆组织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一是创新党员的培养和发展模式。建立和完善严格、规范的学生党员发展制度,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建立“评议——推选——培训——推优——考核——初拟——公示——预审——确定”的工作模式,对于推选出的优秀积极分子,可以采用答辩等多种创新形式优中选优,发展党员。此外,要把好发展过程中的团支部推优关、党校教育关、支部培养关、组织审核关,积极慎重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二是创新学生党支部队伍建设模式。在学生党支部中,支部书记是组织之魂,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可以由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也可以适当的让班主任担任支部工作,或者采取高年级优秀党员跨年级、跨支部指导的新模式,不断培养新的学生党务干部。同时,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委员的培训,上级党组织要大胆放权,让学生党支部委员会自行开展工作,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党支部的带头人,提高其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支部建设运行工作的能力。三是创新学生党支部的活动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灌输式的理论学习也不能满足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学生党支部运行必须以服务为宗旨,开拓创新活动模式,构建党员发展和服务的有效机制,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前文所述高校某学院09级支部为例,该支部以服务为宗旨,开拓创新活动形式,积极开展“每一名党员联系一个班级,每一名党员联系一个宿舍,每一名党员联系一名困难学生”的“三个一”工程特色活动,使学生党员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也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此外,还开展“五个一”工程,党员帮扶活动,“我心目中的党员形象”调查和访谈,慰问看望老党员、老战士活动,“共忆建党九十载,同贺祖国昌盛日”大型系列活动等,激励全体党员在学生生活中“走前头、作表率”,时刻践行“创先争优”精神,引导党员树立“理想、责任、能力、形象”的意识观念。
总之,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多变的工程,必须积极适应形势要求,创新支部的建设工作和运行机制,完善制度,同时也要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建立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永葆学生党支部的生命力和先进性,为高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为我党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徐春光.创新高校学生党建机制——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J].北京教育,2011,(9):24-26.
[2]陈达云.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书记校长论坛,2009,(12):8 -10.
[3]宋静,毛柏青.灵活地建立学生党支部运行机制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7):34-36.
[4]傅方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互动共发展模式”探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1):89-92.
[5]彭海.政治社会化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党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24 -26.
[6]于晓凤.创新高校学生党建:思想教育为先[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3):43 -44.
[7]刘建民.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6):113-116.
[8]景丽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探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58 -161.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current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building
ZHANG Jian-chao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
Student party branch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niversity party building.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branch building has a strategic significance.With the changes of domestic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the popularity of network technology,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building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s.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building,and try to propose some solutions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model innovation.
university;students branch building;problems;solutions
D26
A
1673-9477(2011)04-0049-03
2011-10-11
张见超(1981-),男,河南扶沟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王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