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鹏
提高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谭 鹏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
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
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部门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就是指组织部门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把握规律性,提高实效性、增强规范性,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组织工作。
根据功能定位,把握规律性。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二次会议上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说到底是要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执政党建设是长期任务,探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是永恒课题。”所谓规律,就是指事物具有的本质特征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本身就具有科学的特性。组织工作是否科学,主要的评价标准是组织工作是否符合规律;换言之,组织工作科学化,就是一个不断在组织工作领域中认识和运用规律的过程。把握组织工作的规律性,应当围绕党的事业发展全局去思考,立足组织工作的基本职能去把握,向着组织工作发展主要趋势去创新,着力破解组织工作服从科学发展和组织工作自身科学发展这两大现实课题。一是研究和把握干部成长配置规律。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和“五湖四海”的用人方针,探索和建立科学选人用人的衡量尺度;坚持“力量下沉、一线培养”的干部成长标准,建设基层干部的培养选拔链,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把握干部成长的共性规律和尊重干部个性特点相结合,按照岗位的实际要求和干部的工作实绩、工作风格、性格气质等特点配好领导班子。二是研究和把握党员教育管理规律。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为基础,发展党内民主为核心,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拓宽进口关,畅通出口关,保持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在党员管理方面,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创新党员教育模式,把对党员的扶助关怀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切实增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三是研究和把握组织发展建设规律。适应不同地域、行业组织建设特点,合理配置党的基层组织,拓宽基层组织覆盖面;按照不同基层组织的主要功能找到工作着力点,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探索对于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新社会群体党员和流动党员新的管理形式、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四是研究和把握人才甄别使用规律。坚持“党管人才”的基本原则,规范人才评价尺度,以培养吸引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大人才集聚力度;完善竞争激励的动力机制,丰富人才发挥作用的服务平台,采用各种激励手段促使人才之间加强竞争,形成创新成果,保障人才队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加强与企业、学校之间在人才建设方面的沟通协作,形成人才创新的整体合力。五是研究和把握部门自身建设规律。大力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对组工干部队伍从优配备、从严管理、强化培训,以“公道、正派”为核心不断提高组工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保证组工干部自觉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大力加强组工干部业务建设,通过相关制度规范的学习,增强组织整体履职能力;大力加强内部组织建设,就加大组工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交流轮岗、实践锻炼等工作力度,增强组工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针对突出问题,提高实效性。提高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从动态的角度看,是要不断摒弃组织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科学的因素,解决干部人事、党员管理、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最终达到或实现科学的过程。能不能正确认识、有效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是组织工作有没有取得成绩,能不能得到人民群众肯定的主要指标,也是组织工作科学化应有的题中之义。应当看到,相对于党的事业迅速发展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相对于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公信力的新期待、相对于组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的新特点,组织工作依然还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党的建设存在的六方面突出问题,在组织建设中也或多或少的存在。更为严峻的是,由于组织工作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极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引发的选人用人上的失误会演变为决策失误甚至各种腐败行为,损害党的执政形象,危害党的执政地位。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解决各种具体问题尤其是突出问题的过程中推进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是当前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比较稳妥的路径选择。通过解决突出问题,在提高实效性中实现组织工作科学化,既要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大视野”,也要有敢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小心眼”。所谓“大视野”,就是坚持把组织工作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工具,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来找准组织工作的定位,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提供重要的干部保障、人才保障和组织保障,把干部人事工作和组织建设方面释放的活力转变为促进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所谓“小心眼”,就是要敢于面对组织工作中存在的“用人失察”、暗箱操作、组织僵化等现实问题,立足具体问题找原因,并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要把对党的事业影响最大、基层干部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作为改善组织工作状况的主要抓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在创新中破解难题。同时,以问题为导向实现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既要有准确认识工作特点的“广角度”,还要有分析解决问题的“长镜头”。应当看到,组织工作以组织部门为主体,但绝不仅仅是组织部门一家的事情,从大党建的“广角度”看,在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组织部门都需要和其他综合部门、专业部门通力合作。只有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优势,运用其他部门整体联动的合力,才能形成“党建带队建”、“党建带团建”的新的工作模式,以科学的机制推动组织工作发展。对于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还应当运用好“长镜头”,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发现问题绝不畏首畏尾、姑息迁就,坚持按照规定严格处理,通过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实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党的纪律的权威,验证组织工作的实际成效。运用“长镜头”解决问题还要注意采用辩证的、长期的观点看待党员干部提拔使用、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在工作中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反对急功近利、只重眼前的人才观、事业观和政绩观。
完善体制机制,增强规范性。“制度更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终究要内化为科学的制度,制度的科学化是组织工作科学化的落脚点。规范性是制度建设的本质属性,规范性不仅表明具体制度的客观存在,更强调制度价值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制度执行有严格的程序保障。从规范性的视角认识制度建设,就要准确理解制度的内涵和外延。从制度建设的内涵看,制度建设应当包括制度的设计、制定、执行、回馈、修改等环节,制度设计是制度建设的首要方面,它形成于制度出台之前,强调对于制度形成的整体思考和系统把握;从制度建设的外延看,制度建设绝不是指某一单项的制度安排,而是围绕某一问题制定的全部制度形成的统一体系,这一体系具有封闭有序、动态协调的特点。以制度建设的规范性推动组织工作科学化,核心在于加强整体规划,增强系统性。把制度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扩大制度覆盖、加强制度清理、推动制度完善,建立健全覆盖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各个方面的制度体系,确保组织工作法规制度建设有目标、有计划,积极稳妥、有序可控地向前推进。重点在于坚持务实管用,增强可行性。要通过建立程序性制度保障实体性制度落实,加强制度建设的配套衔接,保障制度落到实处;要注意制度执行的可操作性,制度制定之前开展广泛调查研究,制定时力求内容简洁明了、条文明确具体;要注意制度执行的严肃性,下大气力抓好制度的贯彻执行,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查处问责力度,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目的在于形成体制机制,增强有效性。制度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良好体制机制的形成,体制机制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可以使制度成为原则和纪律,成为无需强制力保障就能发挥作用的社会现象。以制度促机制,首先要形成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制度制定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与基层、人民群众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实现制度制定和人民参与的互动。其次要形成制度运行的公开机制,在制度制定、执行、完善的各个阶段,对于党员干部任免、班子配备、基层组织建设等各方面事务都要严格按照程序公开公示,让党员群众及时了解组织工作状况。再次要形成制度发展的创新机制,制度建设要适应当前以开放、民主、科学为主题的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通过内容创新,用制度规范组织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通过组织创新,探索科学的组织工作管理模式,通过方法创新,大胆借鉴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积极采用现代先进技术,推动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 李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