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爽 于 雪
(1.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2.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从安徽泾县查济看徽派建筑特色
刘 爽1于 雪2
(1.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2.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工艺、文化、艺术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文章以皖南查济村的古建筑群为例,详尽地描绘了徽派建筑的特色。
徽派建筑;工艺;文化;艺术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载体。由于受地形、气候、建筑材料、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的建筑风格千姿百态,有的地区的民居根据历史的沉淀有了自己特色的建筑风格,如皖南的古民居,畅游在其中,可以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建筑的优美。
纵览徽派建筑,不难发现,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作为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民居聚落之一,徽州泾县查济的明清民居建筑完美地体现了自然环境、大文化传统、地域风俗文化的融合。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 以木构架为主。在查济,有260余处明清古建筑群,它们的规模庞大、气势宏伟、结构精巧,大多以木架构为主,但是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 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等大多用青石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 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给人一种厚重感。如端庄凝重的“大夫第”“进士门”,充分体现了徽派建筑的工艺特色,穿行其间,分明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凝厚。
徽派建筑中尤为著名的是其广泛采用砖、木、石雕,清新淡雅的砖雕、华美姿丰的木雕、浑厚潇洒的石雕不仅独具一格构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也充分发挥了其在建筑上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作用,给民间建筑增添了诱人的艺术魅力,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 砖雕一般用来装饰普通住宅大门上的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不仅极富装饰效果,同时具有把墙面留下的雨水引向远处的实用价值,如查济的德公厅屋,是以莲花为主题雕刻;由于不受材料的限制,又不受建筑艺术的约束,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木雕选用的图案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鸟兽及八宝、博古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在查济的任何一个古民居内,梁坊、檐栏、门窗无不闪耀着木雕的光辉;石雕由于其质地坚硬,用途广泛、数量众多而同样在建筑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查济,拥有全国最大的石雕柱础,这些柱础玲珑四面也均是各种不同的花卉、鸟虫、戏剧等精美的图案。砖雕、木雕、石雕在徽派建筑上的装饰,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为建筑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一直受到 “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强调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这种“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主要体现在徽派建筑内部结构的设计上和对自然资源的巧妙运用上。
徽州人喜欢聚族而居,房屋设计一般均坐北朝南, 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进门前厅设天井,两旁设厢房,楼下门间为堂屋,左右为卧室,上层多跑马楼,均用镂雕精细的木删栏加以装饰”,房屋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前方称天井,除了采光、通风、承接雨水之外,还是室内空间的引申,如此设计是为和自然的进一步亲近,享受大自然的恩惠,非常巧妙的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绝妙的是“四水归堂”的设计,天井四周的瓦檐向内倾斜,如遇雨天,雨水内流,造成“四水归堂”的景观;天井下铺有可渗水的石板,石板下设有排水设施,又巧妙地将流水引出,丝毫不影响厅堂里的生活。这是一种与人互惠、与山水互利、与天地交融、自得其乐、又自在礼仪之中的设计,它使人们生活和平、诗意、满足而有序。厢房的设计不高过正堂, 既满足厅堂的采光需要, 又体现建筑等级制度高低、长幼、内外等处的细微差别。更有趣的是建筑构件:小姐窗、回避室、美人靠等,这些部件似乎是对严格的纲常制度的一种人性的补充,将观念和建筑给予了自然的调和,将徽州人的文化底蕴给予了最为直接的阐述,也明确地说明了徽州民居设计的依据和内涵。
悠然行走在查济,踏在高墙、弓桥、足音萧然的青石板路上,再加上一栋栋连体成排的老房子,还有高低有致的马头墙和鳞次栉比的飞檐翘角,本身就是一副自然的水墨画。在爱日堂内,设计风格如此耐人寻味,那是一种人文的传递,身在其中,体现的是一种静谧,是一种文化情节的连绵。
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保持着其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徽派建筑群与其它传统文化艺术一样,在表现它独特的审美的同时,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他多种多样的艺术美,具体来说徽派建筑在审美体验中既具有“艺术感的因素”也具有“自然感的因素”,这就更加丰富了它的审美内涵,无论是色彩的运用、设计的美感等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徽派建筑色彩的应用是最为独特的,它重视建筑物本体的色彩效果与运用,以体现物质本体的美为追求的建筑目标。因此,大多数徽派建筑群采用黑色的瓦顶,黑色的漆门,青色的门头戗角,斗拱,与大面积的白色墙壁和纤细的色彩线,这样即构成了明快又沉静典雅的建筑艺术,同时也追求绚丽的效果。沿着查济著名的许溪顺流而上,溪水倒映的两边的民居,一片片深而黝黑的屋面,端庄肃穆的倒影在溪水里,仿佛随着溪水在无限的延伸,时隐时现的以他厚重的色彩诱发你连篇的感怀,还有那远处的青山静静的矗立,与民居的粉墙黛瓦形成呼应,静静地凝视着来者,这是一种文明的触动。
建筑艺术是人类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的产物,它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它完全融合于人们的全部生活中。徽州民居立面设计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坡屋面与马头墙,砖雕门楼,马头墙层层叠落,错落有致,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墙线错落有致,富有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在装饰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精美如诗,堪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更值得提出的是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形式,散缀各地的各式牌坊,也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祠堂和牌坊的建筑也遵循建筑美学的原理,设计平稳中透显出精巧,体现出一种庄严、一种肃穆、一种文化的延伸。查济著名的洪公祠如今苍凉凄然的矗立着,祠内设计豪放粗犷但是却非比寻常,傍坡而建,依坡成楼,这种巧妙的构思颇具匠心,近40座汉白玉大石柱向人们展示着它昔日的肃穆。
历史悠久的皖南徽派建筑,绕以古朴的氛围,散发着古朴的气韵,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形式与丰富多彩的设计思想,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最具东方人文环境特色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其工艺特色、人文特色还是艺术特色都别具匠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使其在世界建筑艺术文化圈中独具一格,拥有无穷的魅力。
[1] 汪双武.中国皖南古村落—宏村[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1.
[2] 周君言.明清民居木雕精粹[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 张建平.安徽文物古迹世纪行——走遍江淮[M].远方出版社,2001.
TU-86
A
1008-1151(2011)05-0076-02
2011-02-23
刘爽,女,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于雪,女,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及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