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并成
(西北师范大学 文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特色课程需要不断精心打造
——以国家级精品课程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课程建设为例
李并成
(西北师范大学 文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课程建设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本科课程,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不断精心打造,不断强化、完善课程体系,努力扩大敦煌学课程的受益面,重视课程基础建设,重视课程学术背景营造,重视运用敦煌学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视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创新发展,受到学生们和学术界的好评。
精品课程;敦煌学;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是具有鲜明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课程,是课程中的优秀代表,在课程建设中能够起到引领和表率作用。然而精品课程本身也需要不断地精心打造,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才能常讲常新,才能保持其应有的代表性,才能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本科课程,于2006年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这一荣誉不仅在西北师大,即使在我国敦煌学界都属于首次。
所谓敦煌学,是指以1900年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6万余件古代文书,莫高窟及其周边一些石窟保存的大量壁画、雕塑、绢画及其他艺术品,敦煌悬泉置遗址及长城烽燧沿线出土的3万余枚汉代简牍,以及敦煌史地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群。因而敦煌资料被誉为我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敦煌学被称之为“学术的海洋”,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今天敦煌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地地道道的国际性显学。
西北师范大学 (前身为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从事敦煌学研究、教学的高校。早在1930年北师大史学系著名学者陈垣教授就出版专著《敦煌劫余录》,并在我校讲授敦煌学知识。抗日战争爆发后我校迁入兰州,更名为西北师范学院,身处敦煌学的“故里”,更是将敦煌学列为文、史、艺术等系的重要教学内容,著名敦煌学家常书鸿、阎文儒等均曾在我校任教。建国后我校敦煌学的研究和教学更是获得长足发展,先后有金宝祥、吕斯百、李鼎文、洪毅然、陈守忠、赵逵夫、胡大浚等教授在史、文、艺术等系开授敦煌学课程或讲授敦煌学有关内容。20世纪80年代初我校又集中一批学者,成立敦煌学研究所,专门从事敦煌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此后我校先后获得历史文献学 (敦煌学)硕士、博士学位点,培养敦煌学硕士、博士研究生,从而使敦煌学课程有了更为坚实的学术支撑。2000年我校还成立了敦煌艺术学院,专门培养敦煌艺术 (美术、音乐、舞蹈)人才,敦煌学课程的重要性和覆盖面大为提高。在敦煌学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始终牢固地树立精品意识,精心打造,不断创新,不懈奋进。
由于本课程特色鲜明,知识容量大,富有启发性,教学方法新颖科学,教学效果显著,因而深受学生喜爱,仅2010年下半年全校报名选修敦煌学的人数就超过700人,而受本校师资、教室等条件的限制,仅能满足300多人的学习需求。如何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努力扩大敦煌学的受益面,满足同学们的学习需要便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为之我们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授课班次,并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需求,开设有5门敦煌学本科课程,即《敦煌学概论》(主要面向历史系学生)、《敦煌文学》(主要面向中文系、新闻系、秘书学系等专业学生)、《敦煌学导论》(面向全校文、理科各专业学生)、《敦煌艺术》(主要面向美术系、音乐系、舞蹈系学生)和《敦煌学与丝路文化》(主要面向旅游、文博等专业学生)。由此使更多的学生接受到敦煌学知识的熏陶,我校成为全国敦煌学系列课程开设最多的高校。
课程基础建设在本科教学的创新、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师资队伍是课程基础建设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特色课程必须要有一支师德高尚、学术精湛、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我们尤其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锻炼。主要做法一是以老带新,青年教师由老教师带领,并制定有具体的培养、帮带计划,且认真加以落实;二是加强教学督导、教学交流等环节,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担任敦煌学课程的教师大多具有敦煌学或相近专业的博士学位,其专业方向基本上涵盖了敦煌学的所有方面,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较高,且大多为中青年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与之同时,还特别重视任课教师师德风范的塑造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引导教师创新。我们要求教师授课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富有激情,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学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启发学生。
教材建设亦是课程基础性建设的重要内容。一部好的教材除了必须依据学科的教学任务、并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水平编写外,还应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前沿问题,体现时代精神。为之我们始终把敦煌学教材的编写作为一项重要的科研和教改任务来认真实施。早在恢复高考制度后不久,在当时各种教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我们就自己动手编写出了《敦煌文学作品选编》(李鼎文编),以供文、史等学科敦煌学的教学之用。以后又充分吸收国内外敦煌学研究成果,编写了《敦煌学讲义》(李并成编),经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不断对其充实改进,著成《敦煌学教程》一书 (李并成主编,李并成、刘再聪、李顺庆、潘春辉合著),于200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目前国内最新、内容最充实的一部敦煌学本科教材,它亦可供研究生学习参考,出版和使用后受到学生们和各有关方面的普遍欢迎和好评。此外我们还参考选用了《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姜亮夫)、《敦煌学述论》(刘进宝)、《敦煌文学概论》(颜廷亮等)、《敦煌的历史和文化》 (宁可、郝春文)、《敦煌学十八讲》(荣新江)等作为教学用书。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新技术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亦是课程基础建设的要项。敦煌学课程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多媒体的运用,对于大部分教学内容(特别是有关敦煌艺术方面)均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结合敦煌图片、影像资料等的演示,使敦煌学知识更为形象化、直观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加上课堂讨论与课后作业,使这门课程具有形式活泼、内容多样、教育意义强的突出特点,受到广大学生欢迎。
精品课程要求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为了使敦煌学本科教学得到更为坚实、更加有力的学术支撑,我们十分重视敦煌学学术背景的营造,重视敦煌学学科建设。早在1981年我校就获得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两个硕士学位点 (均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硕士点),不久就挂靠这两个点招收敦煌学硕士生,并用以支撑本科敦煌学教学。1996年、2003年我校又相继获得历史文献学 (敦煌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点,2008年又被批准为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又获得历史、中文两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点和美术、音乐两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点,从而使敦煌学本科教学的学术背景不断得以强化,学术支撑愈益雄厚,愈加给力。
敦煌学课程任课教师大多为博、硕士生导师,本身就具有较好的学术造诣,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影响自然非同一般。我们还不断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鼓励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承担有关敦煌学研究及教学改革方面课题,并将敦煌学最新研究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及时融入教学中。近年来我们新获一批敦煌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重要课题,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就有“敦煌文学研究编年史”、“敦煌写本相书研究”、“唐朝村制及西北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研究”等。另外,还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敦煌学史研究”之“敦煌文学卷”,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国家文史馆主持项目“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甘肃卷”,甘肃省“333人才”项目,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项目,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项目等。同时出版、发表了一批新的有影响的敦煌学专著、论文。并且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外出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我们曾多次应邀前往北京、上海、敦煌、兰州、武汉、杭州、新疆、香港以及俄罗斯圣彼得堡等地出席敦煌学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内外敦煌学者广泛切磋交流,获益良多,从而进一步培实培厚了敦煌学课程的学术背景。
数十年来,我校与敦煌研究院、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兰州大学等单位有着密切的学术联系和合作关系,除常书鸿曾担任我校教职外,段文杰、樊锦诗、李正宇、马德、初世宾、何双全、张德芳等亦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促进了我校敦煌学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敦煌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我们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系在一起。敦煌学中浸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一部敦煌学的百年发展史,即是一部中华学人顽强崛起、踔厉风发、不断开拓拼搏的奋斗史。国运兴,学运兴。同时,敦煌学资料本身蕴涵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营养,敦煌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国学、史学、文学、社会学、艺术学、教育、科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典籍,而且还珍藏着许多散逸了千余年而又失而复得的史料和以前我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材料,它们无不浸透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菁华。充分挖掘和运用敦煌学的这笔宝贵财富,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教育,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收到良好效果。
我们先后承担、完成的教学教改项目有:敦煌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敦煌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敦煌学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敦煌学教学史等。我们取得的教改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开阔学生眼界,启迪学生思维。教学中除主要讲授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外 (涉及到敦煌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国内外敦煌学研究动态、敦煌学与中国古代史的关联等),我们还将敦煌学教学与西北史研究、丝绸之路研究、简帛学研究、西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等内容和成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讲授给学生,并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必要的知识,了解了有关的学术前沿动态,而且开拓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了学生的钻研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
2.教学方法上力求多样化与新颖性。除以讲授为主外,重视课堂讨论,重视实践环节,重视教学实习,讲究授课艺术。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提问和讨论为重要环节,以教师答疑、讲解和启发式提问为诱导,组织整个教学过程,重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重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注意倾听同学们对于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教学相长。在学生中倡导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通过课堂提问、释疑解惑、布置作业、推荐课外读物、加强教学实践,撰写小论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实践环节。本课程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组织学生赴校内外、省内外博物馆和重要历史遗迹地点参观、学习,我校博物馆和甘肃省博物馆就藏有一批敦煌文书、简牍等重要文物,我们还年年组织学生赴西安实习,有些同学还赴莫高窟、榆林窟等处学习考察。同时撰写有关论文、心得体会等,从而使学生们不仅掌握敦煌学的有关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科研实践能力。
为了进一步促进敦煌学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我们还专门召开学术研讨会,予以专题探讨。2007年5月18日,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敦煌学研究所与甘肃敦煌学学会等,联合召开“敦煌文化研讨会”,省内外11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的主题之一,就是研讨敦煌学精品课程的培育和建设。通过研讨扩大了我校敦煌学精品课程的影响,与会学者们对于如何进一步促进敦煌学教学和人才培养,取得了多方面共识,会议开得很成功。
通过这些年来的不懈努力,取得较显著成效,我们也因此获得一批教学等方面奖励。如李并成研究员于2007年11月,获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称号,2010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伏俊琏教授《敦煌文学文献丛稿》荣获省高校社科成果一等奖 (2006年7月)。刘再聪教授荣获西北师范大学第49届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 (2008年)、第7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09年)。潘春辉副教授荣获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优秀班主任 (2009年)等。
本课程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有的同学说,通过敦煌学课程的学习,对于我们学习历史、研究史料有巨大的帮助,不但在学科上,而且在我们以后的为人师表、生活成长过程中都会有大的帮助。有的同学说,敦煌学课程能紧抓学术动态,站在该学科的最前沿,使同学们零距离接近本学科的发展脉络,可脱离应试教育之弊,充分调动学生们自主式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同学说,敦煌学课程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强化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基础,引发了我们的史学思考,对我们的专业学习大有裨益。有的同学说,作为西北师大的一名学子,能系统地接受一次来自家乡的国粹——敦煌学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并且授课者是令我们折服的老师,这更为难得。有的同学说,敦煌学课程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特色鲜明,注重教学互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掌握。还有的同学说,敦煌学课的讲授十分认真负责,在教学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给学生们留有较为广阔的挖掘和思考空间,同时还不断给我们讲一些做学问的方法,让我们觉得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本课程也受到校内外专家的好评。原中国唐史学会会长、武汉大学教授朱雷,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郝春文、副会长陈国灿,常务理事邓文宽、赵和平、郑炳林,以及湖北大学程喜霖、西北民族大学王继光、甘肃中医学院王道坤、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德芳、天水师院雍际春等教授,均给予本课程高度评价。他们或认为,西北师大敦煌学课程是一门放眼国际显学大背景,又立足于地域优势,将传统学术优势与教学科研创新有机结合的课程,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基础,以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为重点的全方位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或认为该课程开设历史长久,学术积淀深厚,师资阵容精良,学术基础扎实而富有特色,课程内容自成体系又具有前沿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有效,并将学术研究、课程建设、学科发展和地域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或认为该课程不断将新的研究成果注入于教学中,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对于培养敦煌学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本课程的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我们深知,仍有不少课题值得进一步探索,仍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努力。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把本课程建设成为既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又有甘肃和西部特色,深受学生欢迎的,足以代表国家水平、享誉国内外的精品课程。
Elaborately Constructing the Excellent Courses——A case study of the 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 The Study of Dun Huang
LI Bing-che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PRC)
Course construction is the basic task of the institutes of higher education.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The Study of Dun Huang i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is a 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It is being elabora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awareness of creating excellent works,with the course system being improved.Great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students benefiting from the course,to build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urse and creating the academic background for the course.Much importance is attached to utilizing the course material for the purpose of patriotism education,to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and to the enhanc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as well.It is gaining great popularity among students and in the academia.
excellent course;The Study of Dun Huang;course construction
G 642.3;K 870.6
A
1674-5779(2011)03-0093-04
2011-04-25
李并成 (1953—),男,山西浑源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理学硕士,博士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敦煌学、历史地理、西北历史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 陈育/校对 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