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交响音乐,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2011-08-15 00:52:22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年3期
关键词:乐派贝多芬音乐

赵 青

(中国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系,北京 100101)

感受交响音乐,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赵 青

(中国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系,北京 100101)

欣赏交响乐能使我们感受到音乐的和谐与美,也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内容。通过“三重背景、四种联想、五大流派”,我们可以掌握欣赏交响音乐的主动权,达到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文化情操的目的。

交响乐;审美教育;大学生;音乐欣赏

在奥地利维也纳留学的几年里,无论是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还是在欧洲各地露天音乐会上,笔者聆听了上百场交响音乐会,从中发现聆听音乐会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大学生。在维也纳,交响音乐成了大学生的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成了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学生的任务是学习。但学习有两个层面。那就是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立竿见影的与潜移默化的。古典音乐不是直接起到看得见的效果的,而是在感受中去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得到学习的收获。

一、认识交响音乐

在音乐中,交响音乐是最艰深的一种音乐形式。交响音乐是纯音乐形式,是在音色的变化、节奏节拍的对比、点与线条的偶合分离、各种要素相互间的结合与变化之中,使我们感受到音乐的和谐与美。

斯特拉文斯基说过:“音乐是时间中的某种组织设计。音乐从它的本质来说,根本不能表现任何东西,不管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心理情绪,一种自然现象……表现从来不是音乐的本性。表现绝不是音乐存在的目的。即使音乐看起来在表现什么东西 (情况总是如此),那只是一种幻象,而不是现实。”[1](P15)

舒曼也说:“没有什么其他领域对于基本原则的论证像在音乐中那么困难的了。科学运用数学和逻辑;作诗需要绝好的言辞;其他艺术借用自然的形态,把自然作为他们的裁判。可是音乐,是一个可怜的孤儿,没有谁能叫出她的父亲、母亲的名字。但是她的魅力恰恰因为她的这种神秘。”[2](P140)

纯音乐的欣赏比起声乐或标题性器乐的欣赏,要困难得多。在纯音乐中,西方古典音乐是重要构成。500余年来,西方古典音乐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人的素质培养的重要元素。

西方文化的发展孕育了西方音乐。古希腊人对音乐思考为音乐确立了高雅的“美”;古罗马人使音乐紧紧地与教会联系在一起,在教会的扶持下,音乐受到重视,并得以发展;宫廷文化推动了音乐独立的发展;工业革命使乐器改革成为可能,进一步地使音乐不断完善。西方音乐作为正统音乐文化影响了整个欧洲,并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完善的音乐体系。在高雅的音乐艺术中,西方古典音乐是高雅中的“高雅”。尽管音乐分为严肃的、通俗的,声乐的、器乐的,古典的、现代的,在其功能上也含有有娱乐功能,但音乐的本质是文化。

交响音乐指的是音乐艺术中的严肃的、器乐的、古典的音乐,属于俗话说的“阳春白雪”。因为交响音乐是“音乐王国的统帅”(肖斯塔科维奇语)。

西方古典音乐作为高端的审美艺术形式,其欣赏与接受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也就是需要“音乐的耳朵”。所谓“音乐的耳朵”是指发生于听觉器官的,最终引发内心反应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感受能力建立在音乐聆听能力基础上,包括对音与音之间运动、节拍与节奏、音色、音质的聆听和辨别能力。马克思说,听音乐要有音乐的耳朵。但音乐的耳朵是可以培养的。聆听能力是可以熏陶的,个性化的感受也是可以造就的。在培养“音乐的耳朵”的过程中,由于音乐带有感性色彩,又带有技巧性特征,可以启迪智慧,提高悟性,使人聪颖。

欣赏交响音乐是青年人素质培养的一个途径,对于交响音乐的欣赏,一般是从感受开始,然后是认识,最终达到理解。

那么,什么是交响音乐呢?我们先从施特劳斯说起。一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既是迎新,更是普及交响音乐。“施特劳斯”实际上是指19世纪维也纳的轻音乐。奥地利作曲家兰纳和老施特劳斯是维也纳圆舞曲创始者。蜚声世界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就是老施特劳斯的作品,他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当然更著名的是小施特劳斯,他的《蓝色的多瑙河》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他一生写有作品800多首,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维也纳圆舞曲就是交响音乐中的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即管弦乐曲。其特征是:有着优美的旋律(主题明确);有着轻盈的乐队 (以弦乐为主);有着单纯的结构 (没有音乐上的戏剧性的发展)。其效果是具有着大众化的娱乐性的轻松感。这些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音乐技巧上的技术含量,是交响音乐中的最基本、最通俗的音乐形式。总之,维也纳圆舞曲的音乐是“美”的,只有“美”的才是永恒的。

交响音乐不等于交响乐。交响音乐包括交响乐。交响音乐的形式主要有六种——管弦乐曲、序曲、组曲、交响诗、协奏曲、交响曲。交响音乐的主要特征,一是为管弦乐队而写;二是作品有单乐章与多乐章的一定的篇章结构;三是作品结构大、发展广、技巧高,在音乐上相对艰深。

在欣赏交响音乐中有着“听”与“赏”的区别。听,是指感性的感受与感性的接受;赏,是指理性的认识与理解。听,就是对于交响音乐要“知其然”;赏,就是指对于交响音乐要“知其所以然”。“听”与“赏”之先,都需要先学习一些音乐知识,如音乐基础理论知识、音乐史知识以及其它音乐相关知识。

二、欣赏交响音乐

欣赏交响音乐,我们概括出三条路径,即:三重背景、四种联想、五大流派。

1.三重背景

一是时代的背景。音乐在时代、社会中诞生。欣赏交响音乐要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如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要以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为背景。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写了10年。那正是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之后知识分子疑虑、期待时期;而1862年革命高潮时,作曲家又接着写,那是一个抗争、凯旋的时代。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则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流血的俄罗斯”而作。作曲家的写作,一般是从时代到作品,而今天我们的欣赏则是倒过来从作品认识时代。

二是文化的背景。音乐的产生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音乐是文化的重要构成。要从西方文化思潮,去把握交响音乐的内容。文艺复兴时期,狂飙运动,批判现实主义,印象派都是回归到人道的尊严以及对于人与生命的敬畏。巴赫宗教音乐中有世俗色彩,那是“人”的赞歌;狂飚运动中的文学大师歌德、席勒的作品深刻的影响了音乐。影响了贝多芬、舒伯特和门德尔松。《贝多芬之魂》一书,就是以德国文学与哲学来探讨音乐的。

三是个人的背景。音乐的特征就是抒情,抒情是个人行为。因此,音乐就是作曲家心灵的镜子,是个人情感的表露。音乐又是作曲家个性的张扬。恩格斯说典型就是个性。音乐是最易于表达个性的。音乐是真实的人的还原。音乐中你可以感受到贝多芬的暴躁,莫扎特的平稳,肖邦的忧郁,柴可夫斯基的哀愁。个性始终烙印在作曲家的作品中。

2.四种联想

音乐是抽象的。思维与想像的余地很大。作者主观的意念与情感有着开阔的联想天地。听者主观的意念与情感,在音乐中又有着不可确定的几无际涯的空间。因此欣赏交响音乐可以有着种种联想,以帮助我们感受、认识和理解音乐的内容。

一是标题的联想。交响音乐中很大部分是有标题的。标题一般分两部分——文学艺术的,如“罗米欧与朱丽叶”、“舍赫拉查达”、“塔玛拉”、“图画展览会”等;社会的自然的,如伏尔塔瓦河、1812年抗击拿破仑事件以及“四季”、“芬加尔山洞”、“中亚西亚草原”等。从标题可以进行情节的、情景的联想。

二是声音的联想。音乐可以通过乐音对于自然音响进行描摹。如暴风雨 (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大海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萨特阔”)、河流 (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钟声 (柴可夫斯基的“1812”)等等。

三是画面的联想。从声音转化为形象。听者可以在聆听贝多芬的“皇帝钢琴协奏曲”时,联想到威严的帝王,而对于朱比特巨人的联想以及加上的标题,都来自于莫扎特“第41交响曲”的雄浑有力。此外,贝多芬的命运的“敲门声”以及凯旋的队伍,德彪西的大海从早晨到正午,都是音乐联想,特别是画面的联想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四是情感的联想。探寻作曲家的身世际遇,与音乐结合加以联想。如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的“哀怨”与“期待”是作曲家的悲苦生涯的写照。而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魅力旋律又是“猛狮在恋爱”的抒发。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则概括了他的悲剧一生。

3.五大流派

交响音乐从歌剧伴奏地位发展为独立的艺术类别,500年来,形成了五大流派。认识这个音乐发展的历程,对于欣赏交响音乐是有开拓背景的帮助的。

(1)古典乐派。古典乐派的特征是宗教的、宫廷的,音乐是均衡的、平和的。具有形式感、建筑美。古典音乐的先声是巴赫、亨德尔。核心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贝多芬是古典向浪漫的过渡。

(2)浪漫乐派。浪漫乐派的特征是以人为核心,以情感为载体,以艺术的综合为形式。浪漫乐派初期代表人物是贝多芬、舒伯特、韦伯等;盛期代表人物是门德尔松、柏辽兹、肖邦、李斯特、舒曼、瓦格纳、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等;浪漫乐派后期的代表人物有R.施特劳斯、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席曼诺夫斯基等。

(3)民族乐派。民族乐派的特征是本土化、通俗化。俄国的格林卡、巴拉基列夫、包罗丁、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等;捷克斯洛伐克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纳切克等;罗马尼亚的波隆贝斯库、埃涅斯库等;北欧的格里格、西贝柳斯等。

(4)印象乐派。印象乐派的特征是主观的、感性的、朦胧的。始于1874年法国画家莫奈的名画《日出印象》的画风。音乐代表人物有德彪西、拉威尔、杜卡等;在西班牙则有德 ·法拉,在意大利则有雷斯庇基等代表人物。

(5)现代乐派。现代乐派的特征是多元化、抽象化、非旋律化。代表人物有新维也纳乐派的勋伯格、贝尔格、威伯恩等。

通过了解背景、展开联想、熟悉流派,我们可以掌握交响音乐的欣赏的主动权,达到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文化情操的目的。正如李岚清同志所说:“美育能培养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使人更富有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因此,美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低估、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3](P20)

[1] 彼得.斯.汉森.二十世纪音乐概论 (上册)[M].孟宪福,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 古.扬.森.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M].陈登颐,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

[3] 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Improving University Students'Aesthetic Taste by Symphony

ZHAO Qing
(Music Educaiton Department,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Beijing,100101,PRC)

While appreciating symphony,we can feel the harmony and beauty of the music.Learning to appreciate music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iversity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ies.By gaining background knowledge,using association,and learning the main schools of symphony we can take initiative in appropriating music,improve our aesthetic taste,and finally refine our cultural sentiments.

symphony;aesthetic education;university students;music appreciation

G 20-014;J 6

A

1674-5779(2011)03-0080-03

2011-04-21

赵青 (1965—),女,江苏南京人,女中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演唱和声乐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陈育/校对云月)

猜你喜欢
乐派贝多芬音乐
中国乐派形成的思想传统中儒道释的特殊阐发与贡献
中国音乐(2022年3期)2022-06-10 06:27:36
亦远亦近贝多芬
心声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 07:52:22
“长安乐派”不甘寂静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8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心声歌刊(2018年6期)2019-01-29 02:35:36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金湘:建设“中华乐派”的践行者
人民音乐(2016年3期)2016-11-07 10:03:33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