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化的现实困境与前景展望

2011-08-15 00:45:06陈德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当代经济 2011年19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市场化产业化

○陈德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达4000多亿美元,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在美国、西欧、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到1%~3%之间,最高的瑞士达到3.7%;1997年美国体育产业的年营业额已达1520亿美元,2000年在美国人每8美元的消费中,就有1美元用于体育与娱乐消费。我国体育的产业化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与现代体育产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我国体育产业化的缺失现状

1、体育产业现代化尚处于“起飞”阶段

体育产业现代化涉及经济现代化、社会服务现代化与文化现代化三个方面。体育产业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是经济的现代化。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的经济成长理论(也称“起飞”理论)是一个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比较成熟和自成体系的理论。该理论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6个阶段:传统社会、前提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作为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需要的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要真正得到发展,只有等到一国经济在整体上进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之后,才可能实现。发达国家体育产业与体育消费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这一点。譬如,美国是20世纪20年代进入高额群众消费阶段,70年代进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的;西欧和日本是20世纪50年代进入高额群众消费阶段,70年代进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的。从整体上看,我国经济目前尚处在为起飞创造条件向起飞过渡的阶段,但在局部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达到起飞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这些地区的居民具有高出平均水平许多的货币支付能力和巨大消费力,是拉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体育产业国际化空间跨度过小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体育运动国际化的深入,现代体育产业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化经营,形成了许多像阿迪达斯、耐克公司和国际管理集团这样著名的跨国公司。依靠跨国经营的体育营销行业的“领袖”——国际管理集团,从8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创纪录地保持着20%的年增长率。体育产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在体育用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19世纪末,初创期的体育用品业只是地方性的小型手工业,今天,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运动用品的经营公司已发展成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当今世界运动服、运动鞋市场的80%已被这些跨国公司的产品占有,各公司的年销售额都已达到数十亿美元。而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化经营程度较低,尚处于起步阶段,体育产业行业中已走出国门的仅有大连实德、李宁等少数几家企业;国产品牌业绩最好的李宁公司,2000年的产值也仅为7亿人民币。

有学者预言,全球化将成为未来50年世界经济的主题。我国体育产业应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时机,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与国际体育产业接轨,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我国的竞赛表演与体育旅游业也应该选择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且具有一定优势的竞技运动(如武术、围棋、龙舟赛等)和体育旅游项目按照国际市场的原则进行改进和包装,使之符合国际市场的要求,从而达到走向世界的目的。在美国举行的中国功夫对美国职业拳击的比赛就是竞赛表演业走向国际市场很好的尝试。

3、体育产业规模化缺乏多元化

一般来说,任何企业要发展,首先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只有生产达到一定的规模,产业才能得以存在。产业形成之后,在利益驱动和竞争压力之下,产业要发展,产业主体就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产业扩张,走规模化道路,以便走向成熟和强盛,从而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体育产业规模化的主要表现是体育大众化与体育产业的多元化。

体育大众化一是指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大众;二是指消费体育产品的人群必须是大众化。市场经济是平民经济,它不是特权,不是少数人在消费,一定是大众的、社会性的,必须有稳定的、持续的市场。任何一个行业要市场化,它的发展基础和经济前提在于消费产品的人群必须是大众。

体育产业的多元化既包括所有制构成与投资主体构成的多元化,也包括行业分类、产品布局的多元化。既有纵向的多层次,也有横向的多角度。体育产业的多元化是决定体育参与大众化与体育消费大众化的最根本的因素与原动力。

据2001年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表明,2000年,我国16岁以上城乡居民中65%的人在一年中没有参加体育活动,只有35%的人参加过一次或一次以上体育活动,体育年参与率仅为35%。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活动的体育人口仅占人口比例的18.3%,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中仅有8.8%的人曾到经营性体育馆去进行体育消费,这一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体育消费程度的低下,无疑是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化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4、体育产业市场化尚不明晰

市场化是指经济资源由计划配置为“主”向市场配置为“主”的根本性转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企业行为、政府职能等一系列经济关系与上述转变相适应的过程。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将是一个不断市场化的过程,在产业化过程进程中,市场并不是惟一方式,往往是市场、半市场和非市场等多种方式并存。有条件的部分(项目)先走上市场,无条件的部分(项目)经孵化、培育逐步走上市场。

体育市场化的落脚点主要体现在生产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单位企业化、产权市场化与投资市场化三方面。体育产业化的微观基础是生产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单位必须企业化,即作为市场经营的主体组织必须具有独立性与盈利性。产权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体育产业产权市场化就是要改变多年来我国体育产业产权高度集中统一的弊端,使体育产业产权主体多元化,如实现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提高体育资源配置效率。体育投资市场化。投资是经济运行中的基本活动,体育投资方式反映了体育市场发育程度。在传统体制下,我国政府包揽了所有体育系统的投资,随着体育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政府不仅要从私人产品的投资中逐步退出,而且在体育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领域内的投资也将引进市场机制。在市场化这个问题上,我国体育领域的问题比国有企业、金融业还要滞后,秩序方面的建设比国有企业的建设任务更重。我国真正用公司制、股份制来发展的体育实体为数不多,大多数体育实体的财产所有权与资产所有权没有彻底分离;至2002年底,以体育和奥运为概念的上市公司不过10家。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化已走到了高度市场化运作阶段,实现了体育产业化,而我国体育产业尚处于向现代化体育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刚开始进入市场化的运作。

二、中国体育产业化的前景展望

1、市场扩张潜力巨大

2800亿元的预算使2008年奥运会身价倍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由此,奥运经济成为了企业界你争我夺的商业机遇。奥运经济与体育经济大环境的火爆,造就了全社会对体育市场经营战略、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现代经营管理知识、争夺奥运商机策略的强烈需求。争相举办的、以奥运经济为主的体育经济论坛遍地开花,而且不愁“客源”。

2004年,打败了众多竞争对手,顺利地把F1引进中国的上海,让这个新兴的汽车生产城市增添了一个醒目的城市名片。在今年的赛事期间,F1成了全国人民乃至全国媒体热衷的话题。而举办者们正在尝试着用商业化操作方式,把这个令爱好者癫狂的重大赛事塑造成一个“有利可图”的体育产业。

NBA走进中国则是上海和北京体育局体现运作能力的点睛之笔。NBA季前赛能在中国举办,从NBA总部来看,是他们成功地实现市场扩张的结果,而从中国人的立场看,它满足了中国人亲睹世界著名赛事的渴求,也使中国竞赛市场成功顺利地走向世界。

2、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迈进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体育用品重要的制造基地,现在的制造量已经达到世界市场的65%。体现这一成果的显著标志就是中国体博会。2004年,中国体博会已经和世界最大的慕尼黑体博会(ISPO)的规模比肩,同为10万平方米。

中国的制造能力和市场规模令世界瞩目,耐克、阿迪达斯等世界著名品牌早已进入中国,2004年,世界最大的健身器材制造企业爱康、占NBA赛场器材52%份额的波特、世界田径器材著名品牌尼西等均在中国设厂,并宣布进军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世界许多二、三流的体育品牌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呈现出从著名超大型企业向二、三流企业、从运动服饰企业向器材和场馆设施建设等企业的流向,这一趋势标志着世界体育用品业已经全面进入中国。

3、健身娱乐业重新打开市场

朝阳产业的魅力曾经把许多社会资金吸引进健身娱乐业,但是由于缺乏体育行业经营经验和市场的相对饱和,前些年,超速发展的体育娱乐业出现了市场疲软的现象。2011年这种现象发生了良性逆转,不仅原有的健身房娱乐场所重新红火起来,一些新开张的场所也收益不错。不但居主流地位的中体倍力、青鸟、英派斯、浩沙在实现盈利基础上继续开连锁店,一些健身器材企业也成为健身行业新明星,好家庭、澳瑞特、体之杰纷纷在各地开办全新经营模式的健身连锁店。

保龄球馆原来是经营不好的典型,2011年也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度过了经营困难期。而其他健身娱乐项目也各展风姿,紧贴市场的新需求,实现了开一个、活一个,活一个、火一个的发展目标。

值得指出的是,缺乏经营管理经验曾是一个长期困绕健身娱乐业的普遍问题,甚至曾影响了不少经营场所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一些以健身娱乐业经营咨询为主业的公司活跃在这个市场,受到了不少健身市场经营者的欢迎。他们以提供现代先进的和符合经营实际的管理理论和经验,为健身娱乐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结论与建议

纵观中国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历程,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态势令人欣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在符合体育运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建立体育市场运行机制,培育和开发体育市场,遵循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按照市场经济机制运行,实现体育产业化的良性循环发展。同时应对体育领域内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进行重新整合,以提高体育产业的整体素质。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艳,刘金生:体育产业融合与产业发展——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视角[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7).

[3]马春兰:我国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表较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3).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市场化产业化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草原歌声(2019年3期)2019-10-17 02:20:08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宝藏(2018年12期)2019-01-29 01:51:34
关于建立中国体育产业交易所的思考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新农业(2017年2期)2017-11-06 01:02:23
系统产业化之路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