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艳玲,胡南南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经济与管理研究所,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肖艳玲,胡南南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经济与管理研究所,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稳步上升,其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日趋凸显,因此保障我国天然气安全供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分析了我国天然气供应的现状及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对策。
天然气;供应;安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和国内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天然气作为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其消费市场持续增长。据统计,200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874.5×108m3,比2008年增长11.5%,预计2020年天然气需求将增至2500×108m3,供应缺口达1000×108m3,并且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3.9%上升到2020年的10%。天然气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天然气供应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而且对我国能源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天然气供应量不能达到自给的程度,仍需从国外进口天然气,据统计2009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为76.4×108m3。201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达到1500×108m3,而同期国内产量只能达到 1100×108m3,缺口约 400×108m3,并且随着国内天然气需求的不断扩大,进口天然气的规模将不断增大,国内天然气市场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也将逐步增加。我国的天然气不仅储量少,而且资源分布极为不均,大多数蕴藏天然气的地区分布在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其储量占到总储量的75%,而经济相对发达和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的天然气储量仅占总储量的20%以下。而且大多是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大大增加了开采的难度,这种资源区和消费区的空间的距离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天然气供应。
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储气库有4个,分别是大港储气库群,京58、京51、永22储气库,苏南金坛储气库,苏北刘庄储气库。正在规划的储气库有10个,集中分布在东北管网、陕京二三线、西气东输二三线、中缅管道等地。按照国际经验,储气库等调峰能力需占天然气消费量的8%-12%,才能保证供气安全。我国目前设计储备气量30亿立方米,调峰能力只有14亿立方米,仅为全年总用气量的2.2%左右。
1.国内资源方面
2009年中国天然气估计探明储量为22653.44×108m3,仅占世界的1.3%,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6。由此可见,我国天然气资源相对贫乏。根据中国的天然气地质和经济发展程度,可以简要地把中国分为东部区、中部区、西部区和陆架区四大含气区,从天然气资源储备分布看,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极为不均衡,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其已探明储量占总储量的75%,陆架区和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地东部地区仅占总储量的25%,并且中西部已探明蕴藏天然气的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规模相对较小、丰度低,大大增加了开采难度[1]。
2.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管网建设滞后
尽管目前我国天然气管网建设已有较大发展,但由于我国天然气管网建设起步较晚,与天然气管道输送较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例如美国是世界天然气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北美地区的天然气干线管道长度超过53万Km,其中洲际管线占70%。整体上已经形成管道网络化、供应多元化、地下储气库遍布全国的供气格局;俄罗斯拥有规模最大的统一供气管网系统。该系统包括500多个气田、22.6万Km的输气干线、900多座压气站以及46个地下储气库,向15000多座城市和乡镇供气。而我国截至2009年底,全国天然气管道总长度约3.5万Km,其中管径大于426mm的管道总长度为2.5万Km,并且只有西气东输线、陕京线、忠武线四川环网等几条大型的天然气管道,未形成全国性的管网,加之我国天然气资源地区与消费地区的分离,现有的管网和设施无法满足需要。
(2)储备能力薄弱
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储气库有4个,分别是大港储气库群,京58、京51、永22储气库,苏南金坛储气库,苏北刘庄储气库。正在规划的储气库有10个,集中分布在东北管网、陕京二三线、西气东输二三线、中缅管道等地。虽然我国越来越重视天然气储备问题,并且对天然气储气库的建设已初有成果,但还远远不能达到确保天然气稳定供应的规模。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大港储气库群设计储备气量30亿立方米,调峰能力只有14亿立方米,用于保证京津冀天然气市场供应,苏北刘庄储气库投产后,储气规模增量也只有1.5亿立方米。根据国家能源局要求天然气储备量占天然气需求量20%-25%,才能确保天然气稳定供应,国外储气库资源一般占天然气消费10%以上,美国为20%、俄罗斯为16%、荷兰接近40%,而我国仅有3%,和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
3.政府监管方面
(1)政府监管不到位
大多数国家对天然气工业的建设,除政府主管部门外,都设立了专门的天然气监管机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单独监管,统一管理天然气事务,而在我国没有设立独立的天然气行业监管机构,对天然气行业实施监管。我国在天然气行业参与管理的政府部门众多,但各部门在管理各方面事务时,在管理范围上存在很多交叉重叠,大大削弱了管理职能,并且我国对于天然气行业的法律的制定上还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监管框架。因此,加强对我国天然气行业的管理体系和法律体系的建设,确保天然气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是政府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2]。
(2)进口气源不稳定
目前,我国的天然气产量还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还需要对外进口天然气,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还会继续加大,我国天然气进口主要有4条途径,分别是中俄天然气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天然气管道和海运LNG。从长期来看,我国气源供给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国内天然气需求过快增长可能导致的协议价格变动或第三方国家相关措施和政策的影响,都将增加天然气进口气源的不确定性。因此,未来是否一定有可靠气源保障,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3]。
1.积极开发利用国内资源
加强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开展跨学科、跨部门的全盆地或大区域天然气勘探开发攻关对深水钻井平台、高原高寒勘探开发关键设备技术进行攻关,以及对低品位天然气资源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攻关,提高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水平。加快海洋天然气开发利用,2009年中国的天然气产量830×108m3,来自中国海洋的天然气仅有67×108m3。因此,对海洋天然气实行大规模的勘探开发,对增加天然气资源后备储量,提高天然气产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4]。
2.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
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步伐,对天然气管网主干线的建设和支线管网的建设同步实施、整体统筹规划,以西气东输线、陕京线、忠武线四川环网等为主线,建设一批重点干线管道和联络管道,形成覆盖全国的统一供气管网系统。除此之外,还应加强跨国天然气输气管线的规划建设,从长远来看,引进国外天然气资源的渠道主要有:经过新疆引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天然气;通过东北引入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天然气;通过海运向华东、华南、京津等地引入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中东、俄罗斯萨哈林岛等地区的天然气;从缅甸向云南输送天然气等等,要做到提前规划。
(2)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
大力建设天然气地下储气库,使储气库气容量能够达到国内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5%以上。储气库建设以商业型的季节性储气库和调峰储气库为主,并且在天然气储备建设中,结合各地区的经济、地理环境等情况差异,建立合理的储备和调峰方式。储存的工作气量能保证城市民用、商用和车用燃料1个月的消费;气田和长输管线保留10%以上的生产能力和输气容量;非可停供气大用户或无燃料替代能力的用户应储存3天以上的用气量;在天然气价格构成中增加储气费,费率按成本加成法制定[5]。
3.提高政府管理力度
(1)建立独立的安全监管机构
国家应建立相对独立的天然气监管机构,对天然气资源中长期利用规划、科技发展计划、价格调控、技术引进、信息数据以及环保等实行统一监管,改变由于多部门进行管理导致的职权不统一问题。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建设地企联动应急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供气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使天然气产业能够得到更高效的管理,保障天然气供应安全[6]。
(2)重视能源外交
国家通过外交手段,加强与能源国合作确保能源安全。国家通过外交手段主要可以解决以下问题:第一,通过国家间合作获得更多的国外资源,比如2009年6月与俄罗斯签订的《关于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确定沿东线、西线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不低于每年680×108m3天然气的总体目标,就是多年来国家间磋商的结果。通过政府间协商,可以扩大我国天然气资源的进口范围,从而实现进口“多元化”。第二,当我国的天然气进口国出现政治危机时出面调停,化解政治危机,保证天然气的稳定供应。第三,保证天然气通道的安全畅通。在陆上,保证管道途径国家不会出现“断气”、“截气”的情况;在海上,设法保证“咽喉”马六甲海峡的畅通[7]。
中国天然气资源相对短缺,随着国内天然气需求的不断扩大,进口天然气的规模将不断增大,国内天然气市场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也将逐步增加,虽然政府越来越重视天然气的安全供应,但我国天然气供应仍存在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国不仅要从加强政府监管和建立天然气储备机制等内部环境入手,而且要加强能源外交,以保障天然气安全供应。
[1]张友波.我国多元化天然气供应体系:现状、问题与对策[J].石油科技论坛,2009,(2):28.
[2]王欢.我国天然气产业监管制度探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0.
[3]殷建平,袁芳.从天然气短缺谈我国天然气安全问题[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4):75-76.
[4]杨占玄,许力飞.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前景分析[J].理论月刊,2010,(9):162.2010,(4):75.
[5]胡奥林,王小明. 天然气供应安全及其应对策略[J].天然气工业,2008,(10):129.
[6]杨蕾,林田.天然气供应安全与政府责任体系建设[J].天然气技术,2010,(3):5.
[7]董秀成,李君臣.天然气安全的建议与对策[J].中国石油企业,2010,(5):62.
〔责任编辑:王乐群〕
F407.22
A
1002-2341(2011)06-0080-03
2011-10-22
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JD20111207)
肖艳玲(1963-),女,内蒙古根河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系统工程、企业信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