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湛谌
(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黑龙江 大庆 163458)
浅谈铁人王进喜的社会角色
崔湛谌
(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黑龙江 大庆 163458)
角色就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社会角色不仅说明了一个人在组织系统中的社会地位,同时也说明了他在组织活动中的行为功能和对社会的作用。人生是一个大舞台,但却没有剧本,更不能彩排。可铁人王进喜却用终生实践把他所担当的角色,“扮演”得那样出色、完美,他树立的光辉形象将永远留存在人们心中。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程中,需要我们像铁人那样去担当,让自己的社会角色丰满、纯粹、无瑕。适应社会需要,推进社会发展。
社会角色;铁人;王进喜;文化强国;道德建设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在其剧本《皆大欢喜》中写道:“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演员,他们各有自己的进口与出口,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许多角色。”后来,社会学家们在分析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发现,社会舞台与戏剧舞台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把戏剧中的“角色”概念借用到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中来,产生了“社会角色”概念。
正式给“角色”下定义的,是美国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Ralph Linton,1936)教授。他认为,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四方面涵义: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不难看出,社会角色是社会分工的具体体现,是社会系统对其网络结构中的每一个具体纽结的功能要求。不同的人在同一社会中有不同的分工,也就是说,处在不同的纽结或位置上,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在社会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总是隶属于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中,总是居于某种地位,拥有某种身份,担任某种职务。在心理学中,把这种个体在社会组织中获得的地位、身份、职务等称为一个人的社会角色。用通俗的话说,角色就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社会角色不仅说明了一个人在组织系统中的社会地位,同时也说明了他在组织活动中的行为功能和对社会的作用。
铁人王进喜出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成名于60年代的大庆石油会战和油田发展建设之中,逝世于70年代初期,他47年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他“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荡涤着人们的思想。他“人拉肩扛运钻机”、“脸盆端水保开钻”、“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的英雄壮举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铁人王进喜并非“神人”,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他饱含七情六欲,尽管崇高伟大,虚怀若谷,却也抛弃不了儿女情长,特别是在与旧社会抗争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中凝结成的同志情、战友情和亲情。
他成长的伟大一生,并非总是立于高山,也经常屈身低谷,并非一贯正确,也曾经犯过错误。铁人也不是钢筋铁骨、铁石心肠,而是有情有义、有苦有乐的血肉之躯。
本文试图从铁人王进喜所担当的社会角色入手,和大家一道沿着他书写的人生长廊,一起走进他鲜明的个性世界,共同去感悟他浓烈的社会情怀。
1.铁人是一个破落门户子弟,谨守传统孝悌之道。那么,他是如何善待父母双亲的呢?
——对父亲。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进喜6岁时领着双目失明的父亲讨饭;9岁时替父出劳役,赶车百里送羊毛;10岁时和小伙伴进虎狼出没的妖魔山放牛挣钱给爹治病;12岁时和伪区长打官司要回了抵地的白土布;15岁时到油矿当劳工养家糊口;直至1950年,他当上了新中国的一名钻井工人撑起了整个家庭。1951年4月,王进喜的老父亲金堂因病去世。他回到家,用工会补助给他的30个单元券(一个合1.6元)买了一副棺木,并为父亲守灵,处理丧事,应尽了作为子女的孝道。
——对母亲。王进喜经常加班,吃住在井场。但无论怎么忙也要挤点时间回家看看母亲,哪怕在家呆几分钟,看一眼也行。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到妈妈的房间,陪老母亲唠家常,还为母亲打上洗脚水;母亲病了,他就四处买药;王进喜和家人的床上铺的是芦苇和草席,可母亲的床上却是“一块毛毯”;一次在北京开会,有人给王进喜一个桃子,王进喜舍不得吃就千里迢迢带回来给了母亲;病中的王进喜几次梦到母亲,并从梦中喊醒;临终时给老母亲留下了多年积攒的三百元钱尽最后孝心;母子情深,血脉相连,铁人去世23天后,老母亲亦与世长辞。
2.王进喜作为一家之长,他主要靠言传身教影响和带动子女们,教诲子女孝敬老人、大公无私、自强自立。他对子女爱得深,要求严。王进喜对自己的孩子赋予了深深的父爱,大儿子小时候长得胖乎乎,虎头虎脑的,王进喜把他搂在腰间亲切地喊着“我的小肉头”;二儿子长得精灵,细眉细眼,王进喜就把他抱在怀里高兴地叫着“我的小绿豆眼!”对几个女儿王进喜也是有空就抱在怀里逗一会儿,和逗儿子一样。
——对长子。王进喜自知没有文化的苦头,他把儿子送进“鸡笼子”学校当做第一批学员;为了感受钻井工人的苦难,王进喜曾把年龄尚小的长子扔到井场“锻炼”三天;懂事的长子知道王进喜工作忙,当奶奶有病就偷偷推着自行车带奶奶去看医生;孩子长大后,王进喜就把他送到部队锻炼,复员后又回1205队子承父业当一名普通的钻工。如今,长子已经成长为油田二级单位的一名领导干部。
——对小女儿。小女儿琴琴患有小儿麻痹,矫正期间王进喜总是亲手给女儿缠绷带。最终由于治疗不及时,琴琴落下残疾。王进喜心中充满愧疚之情,当自己身患癌症在京住院期间还让爱人领着小女儿到北京看病,并拖着带病的身体和女儿在天安门留影。
铁人共育有二男三女,除一人在部队做医生外,其余均在油田参加工作,为油田发展做贡献。
3.王进喜作为丈夫,以他特有的方式,给予妻子无私的爱和无尽的关怀。
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王进喜以妹妹换亲和王兰英结成夫妻。夫妻相濡以沫,夫唱妇随。爱人王兰英随夫会战,侍候一家老小,曾经喂过猪、烧过锅炉,作为家属一直没有转正。
王进喜对工人严,对爱人要求更严,而且严中有爱。一天,王兰英刚喂完猪,又去烧茶炉,光顾添煤,忘了关水。正好铁人去了,见此情景,张口就吼:“你是干啥吃的,为什么浪费水!”这时他又发现茶炉房里比较乱,又说:“你咋这么不负责任,这乱得像猪窝一样,赶快给我整好!”王进喜嘴里吼,心里疼,拿出他上钻台的麻利劲,边吼边说边动手干,先把水龙头关掉,又动手整理屋子,三下五除二没几分钟就帮老伴收拾好了。等王兰英回过身来动手时,铁人说:“整好了,还忙乎啥。快坐下歇会儿吧!”说完离去。
王进喜告诉爱人,老母亲这辈子不容易,要好好孝顺她老人家。王兰英做到了,经常给母亲洗脚、捶背。
病中的王进喜一直还在惦记着爱人。1970年的国庆节,王进喜把仅有的一张国庆观礼票送给了老伴,让她去见毛主席。铁人临终前还嘱咐爱人在他去世后回玉门生活,不给组织添麻烦,其实他放心不下的是在他死后家人面临的生活处境。
4.王进喜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中,他都把自己当做兄长,给予家人和朋友无微不至的关怀。
——家庭里。王进喜有一弟二妹,大妹妹王进莲曾接过自己手中的棍子给父亲领路要过饭,小小年纪就嫁出家门为自己换了亲。对这,王进喜一辈子都没有忘记。弟弟王进邦、小妹王立一直随王进喜生活,哥嫂再苦再难也负责到底,下决心把他们培养成人。
妹妹王立,1944年一出生,一直是体弱多病,大哥对她疼爱有加。用王立自己的话说是:“大哥疼我胜过他所有的儿女。”到大庆以后生活苦,哥嫂心里一保母亲,二保妹妹,有好吃的先可她。大哥回家改善生活吃顿面片总要给她留一口。
弟弟王进邦,1939年生于赤金,从小聪明好学。考入石油学校以后,看见家里人口多,大哥一个人工资不够用,就想休学去当柴油机司机,帮大哥一把。王进喜知道以后狠狠地剋了他一顿。他对弟弟说:“咱王家几辈人都吃了没文化的苦,我成了睁眼瞎,你已经是咱家文化最高的人了,可不能半途而废。大哥再难也要供到底。你就放心地好好念书吧!”王进邦毕业后调到大庆油田,王进喜把弟弟送到以管理严格著称的钻井机修厂,交给老朋友、厂长蔡福贵。并和蔡福贵说:“我找你不是让你照顾,而是让你严格要求。该批评的就批评,公事公办。”如今,作为高级工程师的王进邦已退休在家颐养天年。
——社会中。职工陈世林不幸因公牺牲,留下了一双年幼的妹妹和弟弟。王进喜怀着沉痛的心情周到地处理好陈世林的后事,召集大队有关部门的干部研究这两个孩子的抚养问题。他对大家说:“陈世林为建设大油田献出了生命,他的妹妹和弟弟,就是我们的孩子,大队要管好他们的一切,直到抚养成人。”他叫学校负责孩子的学习,书、本、文具都要管,保证学习好;食堂负责吃饭问题,每月伙食费要给够,保证吃饱吃好;缝纫组负责穿衣,做到夏有单,冬有棉,按时换季;生活组负责照顾日常生活,有困难要及时解决。
这俩孩子,妹妹叫陈世清,11岁;弟弟叫陈世忠,9岁。他们的父母年初因病双亡,只好来油田投奔哥哥,没想到哥哥又离他们而去。但铁人伯伯和大队的叔叔阿姨们,使他们有吃有穿有书读,生活得很好。
在铁人和铁人老伴去世时,他们都以儿女的名义献上了花圈。陈世清写文章回忆说:“铁人伯伯,对待困难意志比铁还要硬,对待我们比慈母还要柔。在大庆孤儿不孤,我和弟弟能无忧无虑地长大成人,多亏了王伯伯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党和人民的培养!”
5.王进喜没上过学,文化水平不高,吃过苦头,因此在他的心中知识比什么都重要。他办起了大庆石油会战的第一所学校——“帐篷小学”,他还自任校长,给孩子们讲了第一堂课。
他作报告语言风趣、情绪饱满、神态自然——被誉为“天才演讲家”。著名作家何建明在《部长与国家》175页中这样写道:“余秋里和王进喜都是天生的语言大师!他们的话生动——生动得每个字都似乎在面前蹦蹦跳跳的;他们的话形象——形象得你听后不由哈哈大笑;他们的话有力——有力得能调动你全身的热血去沸腾、去燃烧!”
他潜心钻研、苦干实干,练就了一身真功夫、硬本领。革新钻头,发明“整拖搬家”,是大庆油田的第一批钻井工程师。
艰苦卓绝的大庆石油会战,火热的劳动生产实践,迸发出王进喜创作的灵感,释放了他创业的豪情。他那“北风当电扇”是如此的乐观,他那“石油工人一声吼”又是多么的豪迈。漫画大师华君武称之为“人民诗人”。
闪烁铁人思想光芒的“五讲”(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富有哲理和前瞻性,令多少人赞叹和折服,被大家一致公认为石油工人里的“大众哲学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视察大庆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参观时,伏身在展柜前仔细观看,并一字一字读出声来,最后称赞说:“铁人同志说得好!”
6.纵观王进喜一生的发展,他也不是一出生就注定会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他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是他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的结果,更是党和组织、社会各界帮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
王进喜刚参加工作,领导就把他领到老标兵、老党员郭孟和的队上,拜郭孟和为师,并让师徒二人签订了一个“保教保会合同”,然后说:“就把你交给郭师傅了,你要向他学文化,学技术,更要学他的好思想,好品德。”
当年给郭孟和当过秘书的李虞庚说了一段有点哲学意味的话:“郭孟和的作用就在于用公而忘私、严明纪律教育了王进喜,教育了大家。就是由于解放初期的各种政治教育,再加上先进工人的影响熏陶,使工人队伍从自发走向自为,再到自觉。”
王进喜对自己的师傅十分尊重。1961年郭孟和去苏联,回来时到大庆参观,并且看望自己的徒弟王进喜,王进喜特别高兴,接待得热情而又周到。
作为大队长的王进喜“识字搬山”学文化能够放下架子,不耻下问,拜青年技术人员、刚毕业大学生为师,最终达到了“学会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理想目标。
铁人以实践为师,尤其是对交过学费的“教训井”刻骨铭心。1960年10月,1205队的一台钻机底座连同井架掉进地球。当年作家孙维世来大庆体验生活,让铁人带她参观“铁人一口井”,谁料铁人却领她到一个水坑旁,说:“这是我们的‘教训井’,我也走过麦城。”原来铁人离开1205队后,该队由于准备不足,打井发生井喷,井架也掉进地球里。孙维世安慰说:“你已离开,事故不怪你。”铁人却说:“不,是我工作没做好!”
1961年4月19日,王进喜带领1205队职工含泪填掉了一口斜井,史称“难忘4.19”。实事求是地讲,此举影响很大,损失也不小。但从一定意义上讲,此举也成为人们宣扬铁人“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精神的佳话。
7.铁人也有性格弱点,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爱骂人”。但提起王进喜的为人,大家却一致认为王进喜“骂人不整人”,“工作上真严格,生活上真关心,为群众解决问题有真感情,所以我们把他当做真朋友”。
这四个“真”字道出了真谛。
作为大队长,王进喜要管生产,管生活,抓队伍建设,还要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几乎每天都在为干部、职工、家属办实事,做好事。去解决那些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的生命安全、婚姻恋爱、成长进步、老人孩子、生老病死等等各种问题。这些都源于他眼里看着职工,心里装着群众,对职工群众真关心,有真感情。
——对战友。铁人心细,他为岁数大了还未成家的钻工四处找对象,当起了“热心的红娘”;他出国访问之时,还惦记职工冷暖,将国家给的少许外汇为职工买回两个“热得快”,用于职工烧水、熬药。铁人心善,他趁出差之机把职工带上看病,职工病好后又调到适当岗位;他为支援新油田会战的职工家属跑前跑后要户口指标、招工名额,自己的爱人始终还是家属;他把因公牺牲职工的父母一直供养到百年。
——和领导。铁人在工作中和油田各级领导都结下了深厚情谊,王进喜成为铁人是余、康、宋等领导发现和选树的结果。“文革”中大批领导受到迫害,当选中央委员的铁人为解放干部四处奔波。从康世恩等石油会战老领导到普通的工程师,铁人的心中有一张长长的要解放干部的名单,就是到江汉油田慰问也没忘记做李敬、唐克的解放工作。
同样,铁人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也可见一斑。铁人住进301医院,康世恩获悉铁人的病情后着急地和医生说:“你们想办法治铁人的病,我给你们当勤务员。”铁人逝世后,宋振明的案头上常年摆放着铁人的头像雕塑,怀念一位昔日的战友,并在死后将骨灰埋在了“铁人一口井”旁。
——与伟人。铁人和周总理一生共有30余次见面,他和总理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庆油田发生“两降一升”现象是铁人向总理进行汇报的;当铁人在“文革”中身处险境时是总理把他保护起来的;当铁人病重时,是总理要求医院全力救治,每天报告病情的;当铁人病逝时,又是总理及时赶到病房连声说:“我来晚了,我来晚了。”
——跟文艺界。王进喜和魏钢焰、孙维世结交在大庆会战中,王进喜又陆续结识了著名记者冯健、田流、程晓候,画家邵宇,演员常香玉、李劫夫(快板书)、刘金禄(秦腔)、孟庆良(话剧),李若冰、金山、张骏祥、孙永平等,不下百人。其中有一批是经常来往有深交的好朋友。
——同劳模。铁人和著名劳模陈永贵、邢燕子、董加耕、王白旦等经常在一起开会,一起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之间结下了十分深厚的友谊。
8.王进喜经历了新、旧两种社会,他性格刚直,为人友善,嫉恶如仇。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他始终与恶势力和反革命为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旧社会。在灾难深重的旧社会,王进喜受尽了剥削和压迫。与黑暗势力不共戴天,誓不两立。
——“文革”中。王进喜不顾个人安危,四处奔波,大声疾呼“大庆生产不能停”。“大庆红旗是大庆几万名干部、工人干出来的,是毛主席亲手树立的,永远是红的。你就是把刀架在脖子上,我也不承认是黑的。”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但却没有剧本,更不能彩排。可铁人王进喜却用终生实践把他所担当的角色,“扮演”得那样出色、完美,他树立的光辉形象将永远留存在人们心中。
忽培元做赋道:“铁人乃铁,钢筋铁骨,沉甸甸掷地有声;铁人者人,古道热肠,活生生血肉之躯。”
刘白羽称颂:“铁人精神是太阳,天上人间永照耀。”
首先,铁人缘何如此。
一是脑里有传统。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铁人的心中根深蒂固,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尊老爱幼。二是心中有信仰。铁人的信仰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跟毛主席走,跟共产党走,“满怀豪情干革命,永生永世不回头”。三是做事有标准。王进喜的做事标准就是邓小平理论中指出的“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
其次,我们应该怎样。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号角,开启了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认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道德建设。如果说以往的道德建设还停留在中国政治文化精英层面的话,当前的道德建设的社会基础已经逐渐形成。全社会都已经意识到了道德成本对于每个公民安全的威胁,这是一个很好的转变。培养“道德自信和道德自觉”,王进喜就是我们的样板。如果我们也能像铁人那样,谨守传统、崇尚信仰、把握标准、敢于担当、勇于实践,就何愁我们的人生不壮丽,文化不繁荣,祖国不富强,民族不昌盛?
如果我们都能够做到像铁人那样,公堂里我们就不会看到兄弟反目,更不会看到父子成仇;如果我们都能够做到像铁人那样,马路上就不会发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8刀致亡,也不会发生18名路人视而不见,“小悦悦”魂归天堂;如果我们都能够做到像铁人那样,大难来临就不会有“范跑跑”,建筑工地上也不会有“楼脆脆”、“楼倒倒”;如果我们都能够做到像铁人那样,我们就不会看到强拆下的自焚,也不会听到“你是为党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的发问;如果我们都能够做到像铁人那样,我们的炉膛里燃烧的就不再是“带血的煤球”,餐桌上也不会有“毒大米”、“地沟油”。
〔责任编辑:王乐群〕
D64
A
1002-2341(2011)06-0030-05
2011-11-02
崔湛谌(1967-),男,黑龙江呼兰人,副馆长,高级政工师,从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