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纪虎
(西安财经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中国目前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尤为突出.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正是研究和试图解决这一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它不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目前社会转型期出现的问题,而且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也有诸多的启示.
迪尔凯姆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他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法国,此时法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的急剧变迁导致人们的欲望膨胀、行为偏差以及社会混乱等失范问题,他对此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对如何消除社会病态,恢复正常秩序的整合问题进行了探索.他为法国摆脱社会危机开出了一个救世良方,即通过职业群体 (或法人团体)的组织方式彻底拯救日益败落的伦理道德,并以此搭建一个功能和谐与完备的新型社会.他认为,要想彻底说明人类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理解社会团结的本质和特征,必须进行社会类型划分.他反对将不同社会排列在一个简单的进化直线上,主张根据社会各部分之间结合的方式和紧密程度来划分社会.以此标准,他建立了机械团结的社会和有机团结的社会这种两分法,并把这两种社会视为统一的进化链条上的两个环节.
在机械团结的社会,个人的行为总是自发的、集体的,机械的团结也就是一个把个人直接而和谐地同社会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结合形式.机械团结建立在社会中个人之间的相似性与同质性的基础上,它以强烈的共同的集体意识为特征.在机械团结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社会里,集体意识几乎笼罩着全部的个人意识,驾驭着大部分个人,左右他们的日常生活,表现出强大的社会强制力.个体差异被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社会成员围绕着集体意识达成的一致程度很高,而成员的个体意识很弱.群体成员有着同样的情感,遵循同样的道德准则,社会是协调一致的.
与机械团结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社会不同,现代发达的社会像一个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其中每个人都按照社会分工执行着某种专门的职能.因此,迪尔凯姆把这种社会所出现的新的团结形式称之为有机团结.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差异等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联系方式.社会分工导致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的诸多差异,人们的个体意识得到了发展,而集体意识的控制力则被削弱,也就是说,社会分工使社会成员在信仰、价值观和情感上一致的程度降低了.但是由于社会分工也导致了职业的专门化,每个人都因职业的不同而发挥着不同于他人的独特能力,所以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必须依赖他人,这就造成人们彼此的相互依赖感、团结感和自己与社会的联系感.用迪尔凯姆的话说,集体的 "协调一致"即和谐统一表现为分化,正是因为人人有别,才产生相互依赖, "协调一致"才能以某种方式实现.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前,社会结构表现为:社会阶层比较单一,整个社会主要由农民、工人、干部为主体的三大身份阶层组成,社会阶层没有充分分化.因而,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甚小,不仅在物质活动领域,而且在精神活动领域,都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个人的行动总是自发的、不假思索和集体的,表现为对集体的绝对服从,相互依赖程度低,社会纽带松弛,人们依靠高度的同质性结合在一起.这符合迪尔凯姆关于机械团结的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
但是,中国这种机械团结的传统型社会被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逐渐打破,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进入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我国社会结构的最根本的变化就是由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变,社会分化加速,出现了许多新的格局.如在所有制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取代了 "单一纯粹公有制"的旧格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带来了职业群体结构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1]169与职业群体的结构分化相适应,我国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多样性和功能专门化的变化,社区的类型也在朝多样化发展.这些变化符合迪尔凯姆关于有机团结的现代社会特征.
目前,中国正处在由机械团结的传统社会向有机团结的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尤为突出,主要是: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2]这些社会问题有的已经相当严重,亟待解决;有的已经成为制约社会转型的瓶颈,不妥善解决就可能导致社会转型的失败;还有的对社会稳定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诱发社会混乱,导致社会的恶性运行.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合理地解决,社会转型将难以顺利地完成.因此,借鉴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构建和谐社会,消除转型期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势在必行.
(一)重建集体意识,维系社会和谐
迪尔凯姆认为,集体意识是构成社会统一与秩序的基础,他强调,无论在机械团结的传统社会还是有机团结的现代社会,集体意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则社会就会解体.目前,我国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发展不够和谐,集体意识薄弱是一个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旧的集体意识 (如儒家思想、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主义思想等)已被打破了,而新的集体意识又没有得到完整的建立.所以,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建集体意识.现在需要重建的集体意识应当是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 (利益)与集体 (利益)之间新型关系的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新集体主义意识.其主要含义是:公共利益是集体利益的真实内涵,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有机总和,公共利益是评判行为道德价值的标准.这里的集体利益即表现为公共利益,它是指那种能被集体中的所有个人分享到的利益.有学者称这种新集体主义为市场集体主义.在这种集体主义看来,人们那种不损害公共利益的追求私人利益的行为是无可厚非的,但为追求私人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或只享受公共利益而不履行增进公共利益的义务的行为却是不道德的;只有那些能增进公共利益的行为才是有道德价值的行为.改革开放以来,旧的集体主义已被打破而新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尚未建立,其主要表现是,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个人主义、个人利益宣传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集体主义、公共利益,形成重个人轻集体、重个人利益轻公共利益的道德倾向,诱发了极端个人主义和个人利益至上的恶劣社会心理,导致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的泛滥,严重影响了整个民族的道德价值取向.因此,必须在全社会重新确立新的集体主义的道德导向,引导民族道德水平在超越传统的基础上得到创造性的转化.
(二)以人为本,科学分工
迪尔凯姆认为,现代工业社会就像一个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其中每一个人都按照社会的分工执行着某种专门的职能,社会分工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越来越以异质性为特征.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分工变得错综复杂,社会的各项基本任务都要以各种曲折的方式由人们共同来完成,最终结果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加.正是因为分工,才解决了所谓个人越来越独立,却又越来越依赖社会的矛盾现象.在他看来,分工固然满足一定的物质需要,但分工也导致了友爱和合作意识的发展,分工的真正功能就是使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产生一种团结感.但是他认为,社会分工包括 "常态的"和 "病态的"两大类,只有常态的社会分工才能带来社会的进步,病态的社会分工则会破坏社会的秩序与整合.病态的社会分工又包括速度过快的分工、不平等的分工和不协调的分工三种形态,它们都有可能导致 "社会失范"或 "社会解组",危及社会整合与社会秩序.所以,以人为本,科学分工是现代社会中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的.它要求社会各类人员的比例构成的合理性,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社会效率的增长性和社会地位的公平性等.在和谐社会中,每个人有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权利,也有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义务,每个人根据自身的条件,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事自己理想的工作,为社会提供必需的服务,社会根据其劳动的质和量给予合理的报酬,这是一种社会和谐发展的多赢状态,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行业都应是相互平等、相互依赖的关系.以人为本,科学分工有助于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三)注重价值导向和利益整合并举
迪尔凯姆在针对治疗有机团结破坏时指出,应全面地加强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功能,建立一种与社会分工结构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道德体系.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对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进行重新估价和重新阐释,以期在丰厚的文化积累中发掘出古为今用的源头活水.更重要的是认真辨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努力把握充分反映时代精神的价值特征,科学地建立起新的文化内核——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体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来说,当前需要确立的、与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念主要有:思想独立自主、人是主体、能力为本、义利并重等等,同时要善于包容、承认差别、善于融合、相互促进,整合社会大体系中的各个要素,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另一方面,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妥善协调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3]21.综合利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并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四)关注社会的微观结构
迪尔凯姆提出创立中介组织等微观社会结构,以此来维护社会的秩序与整合.微观的社会结构主要包括家庭和家族、单位、社区和各种类型的社团、隐性社会群落结构 (主要包括地缘、血缘、业缘、学缘关系等组成),它们对于实现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把分散的、不同利益群体聚合成不同的中间组织,它包括一切领域里发展起来的各种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各层组织,各种社团与中间组织形成一个大的协调组织机构网络,使新组织成为社会民主化的组织资源和契约化的社会整合的重要组织力量.这些组织内部要形成自己的亚文化,使组织成员认同共同的利益要求、组织规则和道德规范.它们的作用:对内可以监督组织成员遵循共同的职业道德规范,调解成员内部的利益冲突和矛盾,而不至于使矛盾进一步激化酿成社会问题;对外可以实现本组织成员共同利益的表达,协调与其他利益集团的矛盾,经由类似政党的组织活动,使本组织的要求能顺利地转化为政治要求并向国家输出,形成一个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新的组织制度结构[4]113.因此,它们可以发挥维系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在微观层面化解许多社会矛盾.所以,要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发展和规范律师、公证、会计、资产评估等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社会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发展和规范各类基金会,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同时,也应看到这些社会组织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和谐和不稳定,所以,应在政府主导下,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在全社会形成各方都来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格局.
(五)以动态平衡的新理念解决社会矛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道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多发多样的状况,这是我国社会深刻变革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关键是我们要正视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机制,而不能让矛盾积累和发展起来,以至影响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善于将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始终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处理矛盾,从辨证思维的角度出发解决矛盾,告别 "斗争哲学",倡导 "和谐理念",建立矛盾解决的有效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更多采用调解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
[1]江泽民.论 "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69.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北京:人民日报.2006-10-19(01).
[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1.
[4]吴忠民,刘祖云.发展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