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翔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1363)
从语用学管窥大学体育教学语言艺术
雷 翔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1363)
语言是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完成教与学的一座关键桥梁,同样体现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本文试图通过对语用学与体育教学概念的厘定与分析,并采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渗透具体体育教学的实例,从而窥探语用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并分析其中的教师语言艺术,以期对当下及今后的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语用学;大学体育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实现相互了解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教育之本,教学之源.而教师语言,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同时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因而如何掌握和使用教学语言艺术成了当前教育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所谓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其自由地生产,并启迪其自由天性”.[1]而教师语言则是实现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那么,什么是教师语言呢?用曾雄文的话说,“所谓教师语言,是指教师职业的语言,是指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的总称,包括教师所使用的口头语和书面语”.[2]当然,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大学体育教学语言,由于体育教学不同于一般课室教学的特殊性,它的上课地点与授课方式等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学语言更多的倾向于口语教学.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窥探大学体育教学的语言艺术,语用学的理论涵盖了教师语言使用的某些通用特点,为大学体育教师在语用学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使用教师语言提供借鉴,从而有助于教师更好、更准确地使用教师体育语言.
学术界关于语用学(Pragmatics)定义的界定是多方位而较为复杂的,不仅可以从词源学、意义及其理解的角度去分析,而且可以从语境与社会交际的角度来厘定,由于本文所涉及的体育教学是一门教师与学生在特定的时空状态下(主要是在户外或体育场馆中进行),主要通过口语与肢体语言的沟通而达到交际效果的课程,因而更偏向于后者.因此,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语用学”是一门科学地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context)来理解和使用语言;“就是把语言信息交流看成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一种行为和相互作用.发送者发出各种类型的信息的行为,有些是言语行为,有些是非言语行为.接收者对这些行为作出以下反应:理解或者不理解,情感上或认知上受到影响.对听到的内容采取各种立场和形成各种态度,并且在行为上作出反应.”[3]作为语义学的补充学科,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的得体性与合理性,从具体使用语言的情景,结合使用语言的人、社会和文化等等去解释语言的意义.
教学语用学,“是教学主体通过教学话语的得体使用与教学话语的适切理解,促进师生的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实现师生生命意义可能性,共同筹划和共同发展的过程”.[4]通过教学话语的得体使用,实现师生间平等,公开的对话交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教学话语的得体使用,“是指教学主体在特定教学语境中言语交往的恰当性、适情性,艺术性等,它是实现师生间平等、公开对话与交流、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5]作为教学主体,教师语言要有机动性,如在上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语言,按计划讲授的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如果学生对所讲的内容能完全领悟,教师可按原来的备课计划讲下去;如果发现学生迷惑不解,教师就应及时地改变计划,或重复几句,或改变词句及叙述结构,或通过举例和比喻加以说明.只有这样,教师的教才能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做到学思同步,达到教与学和谐统一.
在实际的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紧密相联系的语用学原则,注重把握会话的含义,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素材,看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内容,进而把握会话者的真正意图.我们看到近年来,对语用学的研究多集中在外语教学的语用研究、汉语语法与语用法的研究及语用学理论的研究等方面,而极少涉及到关于语用学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一方面是以实践课为主的课程,因而教师授课时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即有明显的口语指令性;另一方面它包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教学两种不同的形式,因而教师的肢体语言又具有直观性;另外,体育教师还有对学生情绪的适当调节与控制性,如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树立信心、抑制学生的过度兴奋、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等.因此,体育课堂语言运用是一个多种表达技巧综合运用的过程,它的表达技巧是体育教师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灵活而综合地运用这种技巧.我们发现,在实际的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处处可见语用学的应用.
语境,简而言之,就是言语理解和表达的环境.根据《辞海》(1989:1037),语境就是“说话的现实情境,即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具体场合”.而情景语境指话语说出的前因后果、说话的对象、说话的时间、说话的地点、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双方共同的背景知识等等,因此教师的语言应根据不同的情景语境而有所不同.另外,“构成语境的语言外知识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背景知识,二是情景知识,三是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6]因此,恰当地理解和应用语用学中的情景语境原则成了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如:上体育舞蹈课时,老师对学生讲“有人说,音乐是来自上帝的声音,舞蹈是对音乐的升华;还有人说,人类历史虽然漫长,但大体只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刀耕火种时期,机械制造和使用时期以及音乐和舞蹈时期.前两个时期已经过去,最后一个时期在21世纪刚刚来临的今天已经到来!让我们尽情地享受这一美妙的时期吧!今天我们就上体育舞蹈课.”体育教师这一课程的开场白便是依托一定的背景知识,在特定的情景语境中能使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课的美妙与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顺利开展课程奠定了基础.
因而,会话含义不是抽象地游离于语境之外的意义,而是话语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的意义.我们必须把语义、语境因素合并起来,综合处理话语所涉及到的命题态度、比喻用法等现象,以达到话语意义的消歧或定位.语境对交际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只有在语境中言语的交际才具有可能性.另一方面,语境制约或阻碍着交际的顺利进行,从而有可能引起交际失误.语境具有对话语进行解释和制约的功能,话语意义的理解依赖于语境.这提醒了我们,在实际交际中,语境是动态的,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地处理,语境对意义的理解起着积极的作用,能帮助消除歧义、理解话语的隐含意义及文化意义等.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Grice)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 PC)[7].格赖斯(P.Grice1,975)在对会话进行考察之后认为,会话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人们的交谈为了不至于成为一连串不连贯的胡言乱语,会话双方(或多方)需要共同朝一个目的(或一组目的)互相配合地做出努力.合作原则包含四个准则,即①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指要充分提供所需信息,但不要提供不必要的过量的信息;②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指要说真话,不要说自己认为不真实的话或没有足够证据的话;③相关准则(Relevancemaxim),指讲话内容不要离题;④方式准则(Manner maxim),指要简洁有序,避免含混的表达,避免歧义.
首先,是数量准则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从而体现教师语言的艺术.这一准则要求教师多说的话语应该是实在的、可见的、所指边界清晰的、可证的,而不是隐讳的、空泛的、甚至不讲理的.真实而准确是体育教师授课时的首要要求.所谓师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因此,教师所授知识的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影响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对新事物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以确保自己的教学语言准确无误.例如,教师在是上篮球课时,进行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的技术要领讲解学生较难理解,有经验的教师则会将抽象的理论归纳为自己的简练语言:“运球右跨即抱球,连贯左脚向前走,蹬离地面要快速,右手持球在肩上,腾空高点手投球,伸臂抖腕指拔球,双脚落地放松走”,配合简单的示范动作,以简洁而凝练的三言两语便能使学生习得这一内容.但有时遵循数量原则不一定能达到师生在理解上一致时,而此时违反适量原则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以篮球教学为例,三步上篮是篮球课上必授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初学者易犯先抱球再跨步的错误的一步,这时教师则要用信号多次强调并提醒“注意”、“抱球”等字眼,虽然重复带来不符合数量原则,却能起到纠正学生错误上篮动作的关键作用.
其次,是质量原则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从而展示教师语言的艺术.这一准则要求教师话语所含的信息量不太多也不太少,正合要求.体育教师在授课时要避免这样两种情况:一是说话少,让人不得要领;二是不直接说,绕着弯子,用一些模糊词,言之无物,说了一大通而听话人却不知所云.如果体育教师的语言翻来覆去,拖泥带水,冗长无味,而急于实践的学生则会产生厌倦情绪.用一句简短的话将所要将的内容表达清楚,重点突出,详略有致,富有逻辑性,能大大提高上课的效率与学生的喜爱.教师通过归纳提炼把复杂的问题简化为几个字或两三句话,比如:将跳远的助跑技术概括提炼为“快、准、稳、直、松”节奏;把推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概括为“蹬、转、提、推、拨”;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可概括为“蹬、举、伸、压、拨”;球垫球技术可概括为“一靠、二插、三夹、四送”等等.短短几个字即可把动作技术要素连贯概括起来,边讲边练,使学生看、听、想、练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同样有违背质量原则却达到教学理想效果的例子,如在跨栏课教学中其技术要领“后蹬有力去攻栏,伸手摆臂再侧摆,下栏后蹬要充分,侧拉向前不打开”指导之后,很多学生仍会在练习时产生畏惧心理,做动作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不是推栏就是绕过栏,教师此时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心理障碍,则需要以语言给以鼓励并加以正确引导,大声对学生说“大胆些”、“不用怕”、“能过去”、“好”、“再做一次”等等,则对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再次,是相关准则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从而彰显体育教师语言的艺术.这一准则即要求教师说出的话要切题,不说与主题、论题或话题无关的话.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授课时须抓住教学中的要旨,用简练的语言将重点与难点讲解清楚,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但因情况而定,有时违背相关准则却是必须的.定位徒手操是体育课准备活动时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教学手段.下面是笔者在一次调查中所见,在一次课上,教师先让8位同学每人出列带一节操,有4位同学带前后弓步压腿.老师笑眯眯的问:“刚才我观察了一下,领操的同学使劲喊,做操的同学做的懒,大家的兴趣降得惨,同学们压了4次腿,好玩吗?”有同学笑答:“不好玩.”老师又说:“是啊,一段弓步压十年,课课压腿心里烦.”一段风趣的顺口溜引来了满堂笑声,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老师不失时机地介绍准备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做好充分准备,并就怎样进行多种多样的准备活动作了简单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受益匪浅.
最后,是方式原则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从而生发体育教师语言的艺术.这一准则要求体育教师说话清楚明白,简练而且有条理,避免含混与歧义.在上课之前,体育教师必须明确一节课要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以求讲解过程中做到有条不紊,逻辑严谨.教师语言的流畅与生动,行云流水的表达方式,往往能使学生处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和体育技巧,同时给体育教学带来出乎意料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口令式教学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方式,教师采用高音调、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深刻印象的目的.如短口令:“集合——停——解散”等,几个字中间拖音抑或停顿,都应按照音节平均分配时间;又如断续口令,“第X位同学出列”,“XX同学,开始练习”等等,预动令间稍有停顿;连续口令,如“立——定”、“向右——转”、“向右看——齐”等口令,预令拖长与动令相连,预令拖长多少,视人数及指挥者与队伍距离而定;复合口令,如“以XX为基准,向中看——齐”,“右后转,齐步——走”等,兼有断续和连续口令的特点.这种指令式的授课方式则是遵循了方式原则.
从理论上讲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话语的主体,因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是统一的、不可或缺的.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因而产生了“学生必须无条件服从于老师”、“老师说了算”的认识误区.笔者在这里专门将“礼貌原则”提出来,就是要强调教师虽然处于教学主体的主动位置,但也要注意礼貌原则在师生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教学主体主动一方——教师而言,感情要真挚,“要建立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教师必须对学生表现出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对她们的困扰要有耐心.温和的语气、真挚的表情、友好的手势和体姿等都是为良好的心理健康而创设的积极的心理气氛所不可缺少的方面.这些方面向学生都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我尊重你’,这样做能使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宾得越来越敏感.”[8]而感情的真挚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言语上,包括口头语和肢体语言.
例如上中长跑课时,老师对学生讲:“2500 年前,在古希腊的埃拉斯山岩上刻了这样的一段话:‘你想强壮吗?跑步吧!你想健美吗?跑步吧!你想聪明吗?跑步吧!’强壮、健美、聪明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请从现在做起,从这节课做起!”看似简短的几句话,其中去包含了几层意思:一是老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和想法出发,赢得了学生的好感;二是老师以提问、假设的方式与学生对话,可见老师虚心真诚的态度,表示了师生共同学习与进步的决心,从而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不难想见,随后这一课程的开展定能师生合作愉快.
下面是笔者记录的一段在一次拔河比赛获得第一名后师生的对话:
老师:“我们班一不小心获得冠军,靠的是什么?”
学生甲:“我们战术运用好呗!”
学生乙:“我们团队精神好呀!”
老师:“错!先生的成绩在哪里?明明是本老师教的好嘛!”
学生:“哇!”(大家都快活的笑了).
老师(平静的拍拍手):“各位笑得太灿烂了,说明大家承认本老师功不可没,还不赶快掌声伺候.?!”
学生:“哇!!”(又是一串笑声和掌声)
很明显,这位体育老师并不是有意以功臣自居,而是借助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创造欢乐的课堂气氛.
但有时,“反语虽然仍属尖刻之语,但不失为说话人为了维护礼貌原则而牺牲质量原则的一个重要例证”[8]例如,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某同学不认真,且轻言已经会了.教师说:“其实,也没什么学得了,不过,既然你已经会了,那么,你来当老师,教我和同学学习.”体育教师此时本可以用严肃的话语训斥学生的,却用这种愉快的反语说出来,造成一种“可以随意”的假象,但学生听后可以理解老师的真意.
语言这门艺术对于大学体育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艺术,教师的语言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笔者在此声明对于语用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研究与运用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本文通过语用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渗透到对体育教学语言艺术的分析中,以期引起对当下的体育教学中的教师语言有一定的现实关注意义.教师要能够准确流畅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文化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做到抓住人心、打动人心、深入人心.教师依赖思想、智力和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
〔2〕曾文雄.语用学的多维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39.
〔3〕奥尔伍德.语用学概观[M].沈家煊译.国外语言学,1985(1).
〔4〕曾文雄.语用学的多维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37.
〔5〕李三福.论西方近代教学语用学思想[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6).
〔6〕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9.
〔7〕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54.
〔8〕朱家雄.教育卫生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16.
G807.4
A
1673-260X(2011)10-0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