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文化观下的数学教学措施研究

2011-08-15 00:43肖宏治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数学文化教育

肖宏治

(贵州师范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基于数学文化观下的数学教学措施研究

肖宏治

(贵州师范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本文通过对数学文化的内涵以及数学文化观下的数学教学目的进行论述,分析制约“数学文化”教学的因素,探讨基于数学文化观下的数学教学措施.

数学文化观;数学教学;措施

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数学学科的社会需求,另外一方面,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反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因此,数学教师要具体形象地认识数学文化教育、掌握数学文化理念渗透教学的方式方法,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大积极性.

1 数学文化教育的理论概述

1.1 数学文化

郑毓信教授曾说道:“由于数学对象并非物质世界中的真实存在,而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因此……数学就是一种文化.”从广义的文化来看,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数学的概念,无论是传统的观点:“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还是较新的说法:“数学是量性的科学,是量化模式的建构与研究”,乃至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最新定义:“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都离不开“量”这一抽象的哲学概念,这就是说:“数学的对象绝非物质世界的自然的真实存在,而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所以从本质上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1.2 数学文化教育的内涵

数学文化教育是将静态的 (课程形态和学术性形态)数学文化转化为动态的、是一种鲜活的、火热的数学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的活动与过程,是数学的思想、方法、意识、精神和基本观念内化为个体的主体性心理特征的过程.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认识现象或称心理现象.区别与传统的数学教育,数学文化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注重的是数学的实际应用、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的培养,以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精神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态度和精神,通过数学文化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使学生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最终达到以数学教育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文教育,将科学、文化、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丰富了数学教育的内容,增添了数学教育的活力,使数学教育更加和谐和完整.

1.3 基于数学文化观下的数学教学目的

基于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势必与现今的数学教育目的一脉相承,这是它的“普遍性”,当然它也有其特殊性.体现了由对知识的追求转向对意义的追求,由对数学工具理性的追求转向对价值理性的追求,由对智能的追求转向对个性价值的追求,谋求学科、社会、学生三者的平衡与整合.模式的教学目的设定如下:基于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以人文同化,化教育成人为宗旨,在传承知识,培育智能的基础上,树立数学作为一种既普遍又独特的与人类其他文化形式同等价值地位的文化形象,从而使学习者达到对数学学习的深刻文化陶醉与心灵提升,最终实现数学素质的养成.

2 制约“数学文化”教学的因素分析

2.1 环境因素

一方面,数学学习环境应是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有个性风格的环境,应当有利于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思维集中且心情愉悦的进行数学学习.不仅有热情的学习态度而且有认知与行为的积极投入.有效的数学学习环境应当有利于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另外一方面,长期以来,受应试思想影响,为考试而学习是一种社会现象,一卷定终身,一卷论成败更是一种风气,“学在课堂上,用在考场上,考过就忘光”已成为目前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之现状的真实写照,如此这样,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殆尽,更不用说会形成对学习数学应有的正确认识.

2.2 教师因素

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对他们开展教学的方式有着深刻影响.目前,大部分教师体现数学文化的意识还很薄弱.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综合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发展自身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于是由知识范式转向综合能力范式.有什么样的教师便有什么样的学生,学生的行为可以映射出教师教学的态度.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时期,以信息科技和生命科技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一个跟上时代发展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就必须重新思考,形成能体现时代精神和当代使命的观念系统,树立新的学生观,即教育对象观.

教育就是财富,学习就是生命.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增强智慧,在学习中转变观念,在学习中提高素质,应该是当代教师一贯的做法.当代教师不仅要不断地向书本学习,更要向我们的学生学习,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师更新了观念,“数学文化”教学才能真正得以实施.

2.3 教材因素

目前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大多数就是为了文化而文化的牵强引入一篇阅读材料或者相关知识的背景,比较肤浅,更别谈是新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多是一眼瞄过的,因为没有趣味性,脱离实际,文化性不足,意义和影响不大,甚至有的学生压根就不看.因此老师处理起来也很难把握和引导,这些完全影响了数学文化的体验效果.所罗列的数学背景难度大,学术性强,基础差的学生更是理解困难.实际上故事是最好的数学文化的载体,学生在阅读和搜集数学故事的过程中,情感与态度都会受到故事中主人公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体会阅读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3 基于数学文化观下的数学教学措施

3.1 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只有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便于操作,容易理解.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应该做到:学生能做的一定让学生做,学生能说的一定让学生说.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3.2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对有关课题作形象化的处理

随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在课堂上使用实物、图片、幻灯、录像以及计算机软件等可以使课题更形象直观,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数学的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对中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与美育教育.同时配以丰富的实例,还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例子中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

3.3 要适当的选择数学文化教学内容,注重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进行数学文化教学的材料应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与生活结合紧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取舍.教师通过广泛搜集,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史料.这些材料一定都要在教学中展现和利用吗?这在时间上首先是不允许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能否接受.比如说“球体积公式”这一内容体现了很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刘徽的思想、祖冲之父子的方法、古希腊阿基米德的力学方法,以及微积分方法等等.如何组织这堂课,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上述材料进行取舍.突出体现了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材料保留,其他的舍去,使其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可以自如地介入、穿插和渗透.

总之,数学文化内容的合理、有效使用意味着教师灵活、创造性地使用它们;而目的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除了对同一题材的材料进行取舍外,还要对不同题材的内容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综合.数学不仅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其内部的不同内容也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

3.4 教师应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的交流,促进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要学习数学还要学习其他课程,学习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各学科间的知识交叉,这又是我们进行数学文化教学的很好的时机.我们可以利用数学与艺术、数学与文学、数学与科学、数学与历史、数学与经济等关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几乎所有的学科都离不开数学,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新时代的人才,如果不懂数学将很难成功,数学是一把大钥匙,任何学科都离不开它.

因此,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沉淀的过程、积累的过程.在数学观指导下的数学教育,有一个更为宽广的空间,有更为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数学观指导下的数学教育是鉴赏美、塑造美、追求美的艺术,是数学教师呼唤学生心灵的艺术,更是数学教师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具有发明发现和创意创新的能力”的艺术,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艺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今后我们将以强化师生数学素养为契机,继续围绕“数学文化”这个永恒的主题,制定更新更高的目标,带动其他学科均衡发展.

〔1〕苏英俊,汪晓勤.略论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意义[J].数学通讯,2005(5).

〔2〕胡庆玲.每日 3 分钟“数学文化”教育[J].数学教学,2004(7).

〔3〕顾沛.南开大学开设“数学文化”课的做法们[J].大学数学,2003(4).

〔4〕王青建.论数学精神与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4(5):7-1.

〔5〕张楚廷.数学文化与人的发展[J].数学教育学报,2001(8):1-4.

〔6〕Kline:-lathematics in Westen Culture[M].London:OxfordUniveTsity Press,2003.121-132.

G642

A

1673-260X(2011)09-0252-02

猜你喜欢
数学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