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世敏
(西南民族大学 民族研究院,四川 成都610041)
青海省双语教学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调查研究
雷世敏
(西南民族大学 民族研究院,四川 成都61004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双语教学问题越来越成为相关专家 (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青海藏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青海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青海藏族地区;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迄今为止,对于双语教学的看法主要有三种,由于持有不同的看法,也造成了对汉语的不同学习态度。第一种人面对社会现实,感受到学习汉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认为应当好好学习汉语,并且持这种看法的人数量在逐渐增多。第二种人态度不明确。他们往往没有主见,人云亦云,当听到有人说学习汉语会“弱化”母语时,就会反对学习汉语;当听到有人说学习汉语可以帮助就业、改善生活时,他们又变成了汉语学习的坚定支持者,这种人的数量也很多。第三种人比较特殊,他们都很热爱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也正是由于这种热爱,使他们担心学习汉语会使本民族语言文化被“弱化”,从而变成了汉语学习的反对者,这种人的数量非常少。
最近几年,为了使藏族学生克服学习汉语的困难,青海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非常多的教学实践。现在,青海省部分地区的“双语教学”要求教师用藏语对课文进行解释,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其涵义,有少数学校还要求教师用汉藏两种文字对译板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迅速地理解所讲内容。前面一种办法比较容易做到,只要老师懂藏语就行了,正因为如此,青海大部分学校都是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可是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它的弊端,长期如此,藏语会一直影响藏族学生的汉语学习,造成很多学生到了高年级的时候还是不能熟练地掌握汉语,使以汉语为教学语言的学科学习无法进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两种语言思维能力不平衡。藏族学生在没有熟练掌握汉语之前,要从字面上正确地理解某一概念会有很大的困难,也就更不可能表达出一个概念和进行逻辑推理。所以,如何让藏族学生以最快的时间摆脱藏语对汉语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学前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学前教育是学龄儿童智力开发的重要环节。另外,学前教育对藏族儿童的双语学习也有重要的影响。是否上过学前班或幼儿园,对藏族儿童的汉语学习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因为汉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藏族儿童通过学前教育接触一些简单的汉语词语和句子,可防止其进入小学学习时对汉语有陌生感,有利于培养其汉语学习兴趣。但是,青海广大牧区的藏族儿童由于受居住地域的限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学前教育的机会,无法得到科学的、正规的学前教育,缺少比较正规化的汉语语言经验。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需要更长的语言适应期,很容易造成儿童因为初期对语言适应不良而产生的对汉语言学习的抵触情绪,影响以后的双语教学。
根据青海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到现在为止,青海省双语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数量不足,二是质量不高,三是外流现象非常严重。根据青海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其调查的66所民族中小学中,总共有472名专职教师,其中有157名理科教师;315名文科教师。通晓汉藏两种语言进行理科授课的教师只有41人,占26.1%。必须改变这种现状,才能克服双语教学改革中的困难。这些年,青海省教育以及相关部门,通过出台各项政策对本地民族教师进行培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紧缺的局面,但是师资紧缺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需要在师资培养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青海藏族学生汉语水平普遍较差,特别是在读、说、写方面。主要原因是:藏族学生在汉语课堂之外,很少有机会使用汉语。思维是伴随着语言进行的,不会讲汉语,就不会用汉语言思维。以前的汉语教学照搬内地汉语教学的经验,忽略了藏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特殊规律。教材编写照搬统编教材的框架,内容安排“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的传授,“轻”技能的培养,以“文”代“语”;确定各册教材中词语、生字、语法等知识点时缺乏科学的客观标准;部分练习的内容雷同,缺乏实用性。人教版新编《汉语》教材(供藏族地区使用),突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符合民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认知规律,对大面积提高汉语教学质量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有些地区拒不使用这套教材,主要原因是担心没有和这套教材的使用相配套的汉语升学考试制度。
目前,汉语已经成为我国各族人民共同交往的通用语言,任何一种少数民族语言都还不能超越汉语言所起的作用。汉语言掌握的程度深刻地影响着各族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对少数民族人民的就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正在面临着深刻的转型与变革。这一伟大战略的实施,为加快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创造了空前的历史机遇。双语教育要适应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青海目前的现状而言,应当以汉藏双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藏民族教育的整体改革。
现阶段青海藏汉双语教学应当把握的基本原则是:正确处理民族语言授课与汉语言授课的关系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用语与学生语言基础及全国语言环境的双向衔接,从而消除教学语言的障碍,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民族开放与交流的目的。为此,我提出以下几条建议:1.小学阶段。一是在汉语言环境较好的乡镇,实行各科以汉语文教学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和英文的教学模式;二是在缺乏汉语言环境的乡镇,实行各科以藏语文教学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和英文的教学模式。2.初中阶段。目前,青海大部分藏族初中生未能熟练掌握汉语,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采用“一校两制”的双语教学模式,即分设藏授班和汉授班。藏授班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和英语,并逐步过渡到以汉语文授课为主;汉授班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和英语。3.高中阶段。除藏语文外,其他学科一律采用汉语文授课。4.要使双语教学顺利进行就要加强汉语文教学,必须从小学阶段打好汉语基础,在学校增强汉语学习的氛围,增加汉语课时量,增设汉语口语课,使学生有更多运用汉语会话的机会。5.对学校一线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各科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求在校教师能够熟练地掌握普通话,尽量多使用汉语和学生交流,从而促进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
对于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我建议实行以下措施:1.增加师资培训经费,启动“双语教师培训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双语师资。把掌握双语的能力作为进入教师行业的入门门槛,对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能力进行重点培训,使他们都能熟练地掌握普通话,并且对民族地区教师进行普通话测试,通过测试、达到要求的教师,颁发“双语教师合格证”。2.采取对口支援的策略,分年限选派一些州属学校的汉语文骨干教师到基层学校挂职任教。3.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应采取全方位的培训方式,拓展培训手段,扩大培训面。通过开设短期培训班、请专家学者作学术和业务报告等手段提高教师双语能力。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培训,使一线教师在工作单位就能接受培训。4.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师工资待遇,改善双语教师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安心教书。应当对双语教师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在职称评定、评选优秀教师、福利津贴等方面优先考虑双语教师,提高双语教师社会地位。
青海地区的“会考”除藏语文外,其他学科都是翻译试卷,试题与民族中学所使用教材内容不完全相同,不能准确地反应出民族学生的学习水平。各级教育部门应当采取各种措施,使得各种考试和测试达到标准化,并且应当充分了解各地区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建立同类学校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制度,准确地评估各地区实际教学水平。汉语水平考试是专门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尽快与国家汉语等级考试制度接轨,是今后藏族中小学汉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尽管到了高中阶段学生才会参加汉语水平考试,但现在就应该从教材编写、教学设计和考试制度等方面充分考虑这层因素,让学生尽早地接触汉语,提供更多的汉语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多用汉语交流,以提高学生运用汉语交际的能力。
青海藏区与西藏、四川、甘肃、云南藏区都位于我国西部,使用相同的语言文字,在教育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过去在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和双语教育教学上采取了很多协作方式,主要表现为五省区藏文教材协作领导小组和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藏文教材审查委员会的成立。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通过这些协作方式,在教学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藏区双语教学的发展非常有利。但是,从藏区教育的形势看,教材建设的发展速度还跟不上需求速度,在协作编写教材方面应当加大力度。另外,要拓展协作的范围,例如,师资队伍的建设、双语教育教学的研究问题、民族语文教学的考试命题等等,都需要加强合作。这种协作需要中央有关部门组织协调,才能克服由于跨省区所带来的困难。
在民族地区大力推行“双语”教育,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改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双语”教育,有助于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融入现代社会生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的能力,有助于少数民族孩子就学就业,符合各民族群众谋发展、求富裕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享受到更为完善的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教育发展差距,促进少数民族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民族教育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在学好本民族语言的同时,也要加强汉语学习和英语学习的力度,以便熟练地掌握汉语和英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提高自身竞争力。因此,加快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改革,使双语教学更加适应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已成为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1]盖兴之.双语教育原理[M].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2]金志远.关于双语教学不同观点和态度综论[J].内蒙古师范大学报,2000,(4).
[3]李建宏.论双语教学的原则[J].语言与翻译,2000,(3).
[4]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5]李介.双语教学的语言心理学研究[J].西北大学报,1996,(5).
[6]杜承南,李毓明.双语教学纵横谈.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
[责任编辑:贺春健]
G642
B
1671-6531(2011)10-0022-02
雷世敏,男,畲族,江西赣州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国外民族研究。
项目名称: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创新项目“青海省双语教学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调查研究”(CX201192)最终成果和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康区族际互动与社会文化变迁调查研究(09SZYZJ0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