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图书馆财务室 张 玫
成本、费用及支出概念探析
南京图书馆财务室 张 玫
(1)理论上缺乏总体一致性。现有的会计理论体系中成本、费用及支出概念缺乏总体一致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是会计六要素;《会计法》第二十六条:“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有下列行为”中“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会计法》第十条:“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核算”中的“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第一段中,“费用”是与收入相对应的概念,而第二段论述中的“费用+成本”,第三段论述中的“费用+成本+支出”所涵盖的内容应该也相同。
(2)实际应用混乱,影响会计信息的揭示。成本、费用及支出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没有公认的的概念,有人将它们视为同一概念,为省事直接用“成本费用”一词,极不严谨。此外,“生产费用”一词的应用也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它实际上指的是成本。因为人们对成本、费用概念认识不清,甚至有意混淆成本、费用之间的界限,将该计入成本的支出计入费用或将该计入费用的支出计入成本,从而以达到随意调节利润的目的。
(3)急需建立具有总体一致性的规范性理论体系。由于原有的理论框架缺乏总体一致性,在不同的情况中,三个概念有时是相互独立的概念,有时又存在交集,又有的时候会出现相互包含的关系。在这原本条理不清晰的体系内探讨,相当于是在做合并同类项的工作,原有的缺陷仍然无法避免。此外,有人将这三个概念均作了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此概念中包含着狭义的彼概念,笔者认为这种作法是不科学的,唯有跳出原有框架,重新定义这三个概念,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1)成本、费用概念混乱的根源。从(会计六要素中可以看出,费用是与收入相对应的概念,收入-费用=利润,收入与费用涵盖的内容是一个事项的两个方面。这里的费用是个广义的概念。费用与成本、支出是地位对等的关系,这里的费用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在现有的会计体系中,广义的费用包含了成本、支出和狭义的费用,这样就造成了成本、费用概念混乱的局面。
(2)解决对策。笔者认为,用“支出”这个概念表述广义费用,其涵盖内容等于“成本”、“费用”两概念之和,用“费用”表述原来的狭义费用,用这个方法能解决目前的问题。从汉字的字面理解,“收入”的反义词是“支出”。损益表中,营业外收入的减项是营业外支出,在企业的营业外活动中,“收入”与“支出”的概念就对应了起来;主营业务收入的减项是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由于成本与费用之和就是支出,如不考虑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在企业的主营业务活动中,“收入”与“支出”的概念也相互对应起来了。与此同时,会计六要素中的“费用”概念也应改成“支出”这一概念。
(1)支出与费用。原有的会计体系中,关于费用,会计学界有三种观点:一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85年12月发表的第六号概念公告中认为:“费用是指由于在一个会计期间从事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活动而流出或耗用的资产和承担的债务”。二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89年发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认为:“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减少,其形式表现为因资产流出、资产消耗或者发生负债而引起的权益减少,但不包括于对所有者分配有关的权益减少”。三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上述三个观点意义不尽相同,但揭示了费用的本质特征:企业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代表一个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最终要用现金偿还,导致资产流出;收入与费用有配比关系,其高低直接影响利润的大小,但费用与利润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承担了费用就一定会带来收入。我国的费用概念,作为广义的概念,同收入的概念是对应的,即支出,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成本。成本概念,目前会计学界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马克思的成本理论,认为成本是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C+V”理论;现实成本理论,将“C+V”视为理论成本,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理论成本的构成内容适当调整而得到现实成本;美国会计学会(AAA)所属概念与标准委员会对成本所作定义:“成本是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以货币计量的牺牲”。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上述观点虽说法不同,但均反映了成本的特征:成本是资本的存在形式与组成部份;成本是生产经营消耗的价值,可以也必须从主营业务收入中得到补偿;成本有要求盈利的特征。将几种观点分析、比较后,会发现均有其不完善的地方:在现实生活中确定纯粹的C+V理论成本是不现实的,这是由于经济核算的要求,使得成本开支范围与C+V并不一致。笔者认为理论不应脱离实际而存在,成本概念应反映其实际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我国,现实成本是以成本经济内涵为基础,结合国家分配方针和企业实行独立核算的要求,由国家统一制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具体列出了很多项目,但未能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总结。更为重要的是把部分与产品价值无关的支出也列入了成本,这一点就与成本的概念相矛盾。此外,理论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概念,实际上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所下的定义。为了更好的区分成本和费用的概念,笔者认为,成本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成本是企业为了一定经济目的而发生的支出。
(3)成本、费用的联系与区别。成本与费用有着密切联系,都是企业的支出,有共同的经济实质和表现形式,均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垫付的资金,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经济资源的减少。成本与费用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区别比掌握其联系更重要。两个指标基本特征不同,成本是企业资产形态变化过程中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