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辉 杨小庚
县级医院检验科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
杨 辉 杨小庚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检验科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分析认识检验工作过程中的潜在职业危害因素,提出可行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检验工作中存在许多职业危害因素,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有待提高。结论根据县级医院检验科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执行科室各项操作规程及防护措施是保障检验人员职业安全的重要对策。
检验科;检验人员;职业危害;防护对策
1 高莉.医院检验科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6):770-770.
2 王艳.提高检验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6):617.
3 王艳,马瑞宣,朱丽丽.提高检验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6):617.
4 黎北信,王潭枫.医院检验科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18-119.
5 孟凡科.门诊化验室医院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77.
6 丁新梅.检验科医用垃圾的处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6):687.
7 杨淑玲,李亚洁,张秀华,等.经血传播疾病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15-17.
416300 湖南省永顺湘西自治州精神病医院 杨 辉418000 湖南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杨小庚
职业危害为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中毒、伤亡、健康损害或精神紧张等因素[1]。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医疗卫生工作者长期接受具有生物、化学、物理危险性的物质。为了减少自身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安全第一”是必须遵守的原则。检验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其工作人员每天都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接触,并在工作中还会受到多种职业危害因素的威胁,若不清楚这些危害或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极易导致各种不同的职业相关性疾病[2]。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注意检验工作中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本文将对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和防护对策加以讨论,供同行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1、医院感染知识匮乏 各医学院校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检验专业学生的医院感染学内容教学涉及较少,以及医院在职教育不规范,使绝大多数检验科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贫乏,以至于个人防护意识差。在对医院检验科工作检查过程中,经常发现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不戴口罩、帽子、不扣衣服,在接触传染性强的标本时不戴手套,清洗处理废弃标本时,消毒预处理不严格,随意性很大,科室内办公用品、空气、器具等消毒完全交由临时工管理等等。
2、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在实际工作中,县级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通常只重视业务学习、检验质量和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自我防护这一关键。工作人员操作中常有不戴防护手套、帽子、口罩和防护眼镜,不在净化工作台内操作等情况。有的工作人员还在操作间吃饭、喝水、接待朋友,穿工作衣在值班室休息,随意摆放检测标本等。检测后各种标本随意处置、受污染的台面、地面不及时消毒,缺乏预防感染的安全管理意识。
3、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县级医院临床检测工作任务繁重,检验科工作人员对感染管理制度不能严格执行,导致管理制度很难落实到位,出现有章难循现象。有些县级医院管理者认为严格制定和遵守感染管理制度,会增加工作量及资金的投入,因此在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消毒及清洁制度、标本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的处理制度、实验室人员的出入制度等方面不做具体规定[3]。再者,受到办公条件和经费的限制,科室区域设置不合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未分开,实验室通风条件差,缺乏流动洗手设备,细菌室未配置生物安全柜。对科室的进修人员及清洁工因无章可循只好不进行岗前培训。
二、自我防护及对策
1、加强教育,提高职业防护认识 职业危害重在防护,而防护的关键在于安全意识的培养,尤其不可以存在侥幸心理[4]。医院检验科应制定制度、规范操作,加强感染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意识。检验科应组织员工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法规,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建立“检验科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检验科教育培训制度”、“预防院内感染制度”、“检验标本管理制度”、“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处理制度”、“细菌菌种(毒种)保管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等科室规章,要求所有人员严格遵照执行,对新职工或实习、进修人员进行安全岗前教育,并在考核合格后正式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医院应不定期对科室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科室也应自行对全科人员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预防职业性接触性感染的发生。严禁在实验室内进餐、饮水、会客,禁止实验室冰箱存放食品。对仪器设备、办公用品、检验单、金属器材、玻璃器材、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工作环境等的消毒,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消毒处理。
2、加强手的清洗和防护 手的清洁消毒是减少检验人员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5]。检验科工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在进行每项操作前后应采取正确的洗手措施来减少感染传播。检验人员在接触污染物时,必须戴口罩、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程序,避免意外损伤。在进行各项操作后,手的消毒是非常重要的,检验科应改善洗手和手消毒条件,检验人员应特别重视,并认真坚持,必要时要用酒精与洗必泰等进行手消毒。
3、严格废弃物品的分类处理 对所有污染物品,不论其来源如何,都视为潜在感染源,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规范操作。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6]。检验科每天要处理各样的患者标本及医疗废物(如血液,尿液,痰液,大便、各种组织穿刺液、一次性抽血针头、血常规采血针、吸头、玻璃试管、检验仪器产生的废液等),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所有标本都有严重潜在感染威胁的观念。废弃物品要分类处理,废弃标本装入医用垃圾袋,鉴定药敏试条、微生物室标本及所用培养基等高危废物,均应高压灭菌后,再放入医用垃圾袋由专人负责送往医院的焚烧炉中焚毁。
4、重视化学试剂的防护 工作中用到的各种化学试剂对实验室工作人员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可轻视的。有的有腐蚀性、刺激性、毒性,长期接触引起皮肤干燥、接触性皮炎,还可以扩散到空气中,长期吸入会引起头晕、头痛、胸闷、慢性肺损伤,有的还会导致血液病、肝肾疾病甚至致癌[7]。为了预防化学试剂的危害,消毒液应存放在加盖容器内,防止挥发,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化学消毒剂的挥发在室内积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检验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带工作帽,戴口罩,带橡胶手套,防护眼镜。离心、加样、全自动生化仪工作、烧接种环、剧烈震荡或混匀时极易形成带菌的气溶胶而传染给工作人员,是比较大的潜在危害,在离心机未完全停止时不能揭开保护盖。因此有此类操作环节的工作都必须在开放实验室内进行。
5、定期体检 预防为主,做好职业伤害后的应对,检验科人员应进行预防接种,每年体检一次。
6、建立意外伤害应急、登记、监测和报告制度发生意外伤害后不必恐慌,尽快作应急处理,并尽早报告,以便组织对伤者及患者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检测,及时了解有关知识,保证应急药物的及时供给。
三、小结 医院检验科定期召开实验室安全学术研讨会,注意感染控制措施经验的积累和交流,及时报告有针对性的科研成果,加强对检验科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的宣传和教育,使其掌握职业感染的知识,认清职业感染的危害性,对检验人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医源性感染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