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形势新发展对中国西南边疆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

2011-08-15 00:48:12贺圣达
创新 2011年5期
关键词:西南国家发展

贺圣达

中国周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形势新发展对中国西南边疆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

贺圣达

中国周边五个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包括与美、印、日等区域外大国关系)的新发展对中国西南边疆稳定和发展存在着许多影响,周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与区域外大国关系的互动,使中国西南边疆面临的安全形势复杂化。在此基础上,中国要加强同东盟的全面合作,强化“周边是首要”,推进融合性外交,充分发挥滇桂两省的前沿和桥头堡作用,全面推进与周边太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合作。

中国周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发展;影响

中国周边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家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五国,国土面积共193.9万平方公里,所在的湄公河地区在陆上连接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海上则连通太平洋和印度洋,形成两大洲间的“十字路口”,是沟通亚洲、非洲、欧洲以及大洋洲之间的海上必经之地,陆上与中国的云南、广西接壤,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同时,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上述GMS国家与中国山水相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点区域。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全面建成和GMS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中国与周边GMS国家的关系更加密切,合作更加紧密,影响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周边缅、泰、越、老、柬五国社会制度、政治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除泰国之外的其他四国都属于所谓“转型国家”,都是1996年以后才陆续加入东盟的新东盟国家。在全球化和区域化尤其是东盟一体化的背景下,这些国家正在经历急剧的变化,国内政治、经济、民族和对外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与中国毗邻地区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和发展。上述GMS国家以及它们所在的湄公河流域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使得美、日、印、澳、欧盟、俄等区域外主要大国和地区组织对这一地区深感兴趣,在这一地区有着诸多利益和利害关系。它们与中国周边GMS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和对这些国家的影响有了新的发展。这都对上述GMS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尤其是对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一、中国周边GMS国家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的新发展

(一)东盟一体化的新发展及其对中国周边GMS各国的影响

东盟一体化的新发展对周边GMS国家在经济、政治安全、社会文化方面带来诸多积极影响。推动了周边GMS国家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周边GMS国家的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提高了周边GMS国家的信息通信能力,促进了周边GMS国家的资源开发和能源合作;有利于加强东盟内部的经济合作,并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使新四国逐渐融入到东盟共同体建设中来。在政治、安全合作方面,东盟一体化的新发展有利于维护东南亚地区安全和稳定。在社会文化上,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实现综合发展。

但是,就东盟整体而言,一体化水平还不高,在东盟区域一体化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由于东盟各成员国的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社会形态和开放程度差异较大,东盟缺乏区域凝聚力,东盟成员国迄今签订签署的协议,仅有大约三成得到执行①参见新加坡《联合早报》,2008年7月25日。。因此,东盟要真正实现经济、政治安全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的一体化,尤其是政治安全和社会文化方面的一体化,还面临许多挑战,这些都弱化了东盟对四个新成员国的影响。

(二)中国周边GMS各国形势及其与中国关系的新发展

近年来GMS各国发展总体上较为平稳,但是发展不平衡。相对看,缅甸和泰国的政局较多波动。在政治方面,各国努力克服国内所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根据本国的特点推进民主进程,并注重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在经济方面,各国注重金融危机后的政策调整,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并更为重视区域内的双边、多边合作,相互之间的投资、贸易等比重呈上升趋势。

1.中国周边GMS国家形势的新发展

缅甸:缅甸军人政府自1988年9月上台,迄今已23年。近几年的政治发展虽不无风波,军政府与以昂山素季为首的反对派以及同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民地武)的关系仍然比较紧张,但中央政府牢牢控制着政局,形势发展总体上还算平稳,尤其是新宪法得以通过,大选已顺利举行。目前新政府也已组建。新政府总的政策趋向是,按照缅甸新宪法政,在国内推进经济改革和改善民生,实现对民地武的整编;对外扩大开放,推行多边外交。越南:近几年,越南经济仍然保持了7%以上的较高增长率,政治平稳发展。但越南也面临着经济结构不合理、国民经济对外资和出口的依存度大和通胀压力大、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复杂化等问题。老挝:政治发展平稳,在经济上也保持了比较快的发展。柬埔寨:洪森领导的人民党一党独大的局面继续得到巩固和加强,经济发展加快。泰国:2006年以来,泰国政局动荡延续了数年。现逐渐趋于缓和,经济呈缓慢发展趋势,但根本的矛盾并没有解决。泰国政局的发展,仍然会受到两派斗争的影响。

2.GMS合作的新进展

GMS合作自1992年开展以来一直发展良好。在多方参与、推动下,总体仍然呈现出稳步上升的状态。近年来,柬、老、缅、越经济的发展为加强次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由越南主导的柬、老、缅、越(CLMV)合作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南半岛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湄公河流域格局的变动。泰国连续多年的政治动荡降低了这个湄公河流域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该区域的地位和威望以及实际影响和行动能力,对泰国在GMS合作中作用的发挥及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与此同时,越南革新开放取得较大进展,经济实力和对周边GMS国家影响都有所增强,湄公河流域地区内部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3.中国与周边GMS国家关系的新发展

随着双边往来的增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和GMS区域合作的日益深入,中国与周边GMS国家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与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四国都已确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泰国的关系也继续巩固、发展。中国与周边GMS国家的关系总体上来说呈现出政治上互动频繁,信任度日益增长;在经济上经贸合作展开顺利,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发展较快,规模越来越大;在区域合作上,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互联互通进程加快,在制度建设上相关软件配套设施也逐渐成熟。同时,由于周边各国国情不同,中国与周边各国的关系仍然具有不同的特点。

中越关系尽管因南海争端受到一些影响,友好合作仍然是主流。近年来中、老友好合作关系的特点是继续向宽领域、纵深化发展。中、柬关系已进入全方位发展时期。中、泰两国关系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没有受到泰国国内政局动荡的影响,但是也没有令人瞩目的重大进展。中国在发展与周边GMS国家的关系中,重视发挥与周边国家接壤的滇、桂两省区的作用。滇、桂两省区与周边GMS国家的经贸合作与友好往来不仅是两省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涉及国家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

(三)越、老、缅三国与中国相邻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有关国家政策

1.越南北部与中国相邻地区:居于国内发展后列

越南与中国西南边疆相邻地区包括了直接与中国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的莱州省、老街省、河江省、高平省、凉山省和广宁省等六个省,总面积44594平方公里,约占越南国土面积的15%,人口约391万人。2009年,六省的农业生产总值约4795.3亿越南盾,仅占全国农业生产总值的2.97%;工业生产总值约16090亿越南盾,仅占全国工业生产总值的2.33&;1988~2009年,六省吸引外国投资累计达23.19亿美元,约占同期全国外国投资总额的11.93‰。2008年越南全国的贫困率是14%,北部山区的贫困率高达31.6%。

2.老挝北部与中国相邻地区:面临新发展机遇

中、老共同边界线长720公里。老挝北部与中国相邻的南塔省、丰沙里省和乌都姆赛省三省总面积40965平方公里,总人口578294人,均以农业经济为主,其中南塔省的农业生产总值在GDP中的比重高达73.6。总体上看,北部三省发展水平较低,但随着GMS合作的深化,中国在老挝北部的替代种植和替代产业的发展、经达老挝北部的昆曼公路功能的发挥和泛亚铁路中线的修建,以及老挝北部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北部三省的经济发展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缅甸北部与中国毗邻地区:问题复杂多样

中、缅国境线长约2185公里,其中滇缅段为1997公里。缅甸北部和东北部的克钦邦和掸邦与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接壤,克钦邦北部与中国西藏自治区相邻,东部紧靠中国云南省,面积89041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3%,人口约150万。掸邦面积15.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4,人口大约500万。克钦邦、掸邦地广人稀,民族众多,经济落后,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在缅甸与我国接壤的地区,既有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地区,又有民族地方武装控制地区。由于缅甸北部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中央政府的政策与民族地方武装控制地区的政策往往不同。民族地方武装控制地区的一些规定不被中央认可,而中央政府的决定和政策在民族地方武装控制的地区又行不通。这使得缅北民族特区的情况显得比老北、越北更为复杂,产生的问题也更为复杂、多样。

(四)中国周边GMS国家与区域外美、日、印等大国关系的新发展

2000年代以来,GMS合作进一步深化,东盟一体化加快推进,越、老、柬、缅各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不同程度进展,对外采取“大国平衡”战略,开展多边务实外交,试图在与各大国的合纵连横中谋取最大的利益。美、日、印、澳、欧盟、俄罗斯等区域外大国根据他们的外交战略,推出了发展与中国周边GMS国家关系的政策。美国提出了“重返东南亚”并且把加强与与中国周边GMS国家的关系作为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把加强与中国周边GMS国家的关系作为其外交的重点。印度确立了“东向政策”,主动改善与中国周边GMS国家的关系。欧盟改善和发展了与中国周边GMS国家的关系,加大了对这一地区的发展援助。澳大利亚也提出了“亚太战略”,积极改善与中国周边GMS国家的关系。俄罗斯与中国周边GMS国家间的关系明显升温。区域外主要大国与中国周边GMS国家关系的新发展,既是这一地区重要性的体现也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关系多样化、复杂化的反映,对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对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1.美国与中国周边GMS国家关系:再度加强合作

奥巴马政府当政以来,美国政府进一步显示了重视东南亚事务的姿态。2009年7月2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泰国时表示“美国重返东南亚”。美国对GMS国家的政策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政治上和意识形态方面:从打压、对抗转变为接触和推销美式民主与人权价值观,集中表现为美国与越南关系的正常化以及美国改变了对缅甸的单纯的制裁政策,努力寻求更有效地解决美缅关系问题。二是经济方面:以经济利益为手段对中国周边GMS各国施加影响,维护美国在次区域的经济利益。三是军事方面:从收缩到再度加强合作,以扩大美国的影响。双边关系方面最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奥巴马政府正在改变对缅甸的政策。

2.日本与中国周边GMS国家关系:从高峰回落

冷战后,日本的外交政策重点逐渐从充当“西方一员”向亚洲转移,并积极谋求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大国地位。而中国周边GMS国家对日本的经济、科技援助有所需求。在双方的推动下,中国周边GMS国家与日本关系有了新的发展。日本发展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关系的目的在于,使GMS成为由日本主导的国际合作的样板,从而为日本实现政治大国奠定基础。日本与GMS五国长期的经济合作关系正在产生明显的经济、政治效益。日本在GMS国家的影响力不断上升。①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Together toward the future,Mekong and Japan,January 2009.see website: http://www.mofa.go.jp/region/asia-paci/mekong/pamphlet.pdf,January 2009.

3.印度与中国周边GMS国家关系:继续“向东”

冷战后,印度已不满足于南亚地区的大国地位,而积极拓展国际活动空间,以成为世界一流强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出台了“东向政策”,同东盟国家建立共同繁荣伙伴关系,中国周边GMS国家是其“东向政策”的重要战略突破口。印度“东向政策”在中国周边GMS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印度与中国周边GMS国家的次区域合作;二是印度与GMS国家的双边关系,尤其是同缅甸和越南的关系有很大的发展。

4.澳大利亚与中国周边GMS国家的关系

澳大利亚在2005年7月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7年8月与东盟签署《东盟—澳大利亚全面伙伴关系宣言》。同年,陆克文出任澳大利亚总理之后,在外交上提倡的“多边主义”和“积极融入亚洲”,甚至希望亚太地区国家能成立一个类似于欧盟的“亚太联盟”,推动整个地区的自由贸易,为加强反恐、能源安全等方面的合作提供一个重要平台。在维护与东南亚海岛国家的同时,澳大利亚也日益重视中国周边GMS国家。在区域外交关系的现实中,澳大利亚受到澳美同盟的限制,适度配合美国的东南亚战略和对中国政策。

5.欧盟与中国周边GMS国家关系:通过发展援助增长影响

欧盟在推进内部的整合的同时,积极与中国周边GMS国家开展经济合作,与中国周边GMS国家的经贸关系有所发展。其中与越南和泰国的经贸关系特别密切。同时,欧盟加大了对越、老、柬等国的发展援助。

6.俄罗斯与中国周边GMS国家关系:发展关系良好,合作领域有限

近几年,俄罗斯与中国周边GMS国家关系发展中的特点:一是政治上双方发展势头良好。二是经济上合作领域有限,目前主要是在武器销售、石油等俄罗斯占有优势的领域,发展潜力大。三是在加强与越南这一传统盟友的合作的基础上,进而扩大对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家的合作,成为俄罗斯与中国周边国家合作一个重要方面。

二、中国周边GMS国家政治经济及其对外关系新发展对中国西南边疆的影响

(一)东盟一体化的影响:有利于中国西南边疆安全、稳定与发展

东盟一体化建设对中国包括对中国西南边疆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政治和安全上,东盟推进政治——安全共同体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包括中国周边GMS各国在内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对中国——东南亚友好、合作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对中国西南边疆的社会安定都是有利的。现在的问题是东盟政治—安全一体化的推进以及现有的机制,还不能适应东盟在这方面的问题,包括解决诸如泰、柬之间围绕帕威夏寺的争端所产生的问题。

在经济上,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可能增加东盟经济上的竞争力,在一些方面加强与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投资的竞争。由于中国与东盟在经济方面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东盟经济一体化更多的是有利于扩大、加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也有助于中国西南与周边GMS国家经济合作水平的提升。

在社会—文化上,东盟社会——文化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同样也有助于中国与东盟包括中国西南与周边GMS国家广泛地开展社会——文化方面的合作、交流。

(二)中国周边GMS国家形势新发展对中国西南边境发展的影响

中国周边GMS国家与中国都保持和发展了友好合作的关系,越、老、柬、缅等国与中国都已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在不同程度上学习和借鉴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中国与周边GMS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西南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中国西南边疆的对外开放与合作,加速中国西南边境地区的发展。但是,周边GMS国家的新发展对中国西南边境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主要是:部分GMS国家国内局势动荡和不稳定因素对中国西南边疆造成的影响。部分GMS国家的外交政策使中国西南边境安全存在隐患,与其他大国关系的发展有着复杂的影响。

(三)中国周边三国北部边境地区问题对中国西南边疆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越、老、缅三国北部边境地区问题对中国西南边境存在大量负面影响,非传统安全的影响更为突出。周边三国北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民族问题、跨界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交织现象,构成了复杂的民族、宗教、社会问题。这一复杂情况对中国西南边疆地区构成威胁和影响既有传统安全方面的,又有非传统安全方面的,特别是非传统安全的影响更为突出。

(四)中国周边GMS国家与区域外大国关系的互动对中国与周边GMS国家关系的影响

主要表现是使中国西南边疆面临境外政治——安全形势复杂化。中国周边GMS国家与美、中、俄、日、印、澳等国已经构成关系复杂和相互牵制的格局。各大国力量的影响和渗透,对中国与周边GMS国家的关系产生了诸多影响,使得中国西南边疆面临境外政治——安全形势复杂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周边GMS国家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可能加大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离心力,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二是区域外大国的介入使得南海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化,对中国解决南海海域争端增添了阻力。三是区域外大国与周边GMS国家的军事合作,使中国产生压力感,甚至直接威胁到中国周边安全。四是中国周边GMS国家与区域外大国关系的复杂关系给中国带来的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在毒品问题和生态问题等方面。五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宗教势力的活动对中国西南边境稳定、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都带来了严重影响。六是美、日、印、欧等国家与中国周边GMS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在经济上与中国形成竞争态势。

三、新形势下发展中国与周边GMS国家关系、维护西南边疆稳定的对策

(一)贯彻落实“周边是首要”等一系列睦邻政策

进一步发展与周边GMS国家的关系,推进“和谐周边”建设,维护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在总体上、宏观上首先要考虑加强同东盟的全面合作,全面贯彻落实“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和“以邻为善,与邻为伴”、“睦邻、富邻、安邻”的外交政策,从推进建设“和谐周边”的高度,以更加长远的眼光,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胸怀,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措施,加强合作的制度建设,提高制度化建设的水平,以制度合作推进和谐的双边关系的发展,把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拓展与东盟社会文化交流,作为推进和谐周边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文化交流中,中国与东盟在社会文化等方面合作的制度内容,许多方面可以考虑与《东盟宪章》对接,并使之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用;在南海问题上,推进实施“主权在线,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努力以和平外交手段解决南海问题可以成为中国和东盟有关国家政府的理性选择。一是强化“周边是首要”的意识,提升周边GMS国家在我国周边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将我周边GMS区域建设成为我国贯彻和平、发展与合作战略,建设和谐周边的示范区,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二是针对周边GMS国家的特点,灵活使用双边和多边两种外交方式,通过多种合作框架的构建,推进融合型外交,建立适合中国与周边GMS关系特点的外交格局。三是充分发挥滇桂两省区尤其是云南在中国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作用,推进西部省区与周边GMS国家的合作。四是深化与周边GMS国家的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适当扩大对GMS国家的援助,增强双方的经济依存度,深化利益融合。五是从战略高度重视加快西南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加快我国跨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这是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从根本上消除西南边疆国家安全隐患的重要途径。

(二)全面应对中国周边GMS国家与区域外大国关系新发展对中国尤其是西南边疆安全、稳定与发展带来的挑战

政治上,把中国与周边GMS国家关系与中国与大国的关系结合起来考虑,在巩固、发展和提升同周边GMS国家关系的同时,抵制一些大国对缅甸等国内政进行不利于该国和平、稳定、发展和不利于我国与该国关系的粗暴干预,消除其负面影响。同时,理智地看待区域外大国发展与周边GMS国家正常关系的发展,肯定中国与其他大国在维护这一地区的和平、稳定和促进这一地区国家发展方面也有着共同利益,这有利于区域稳定与合作的发展。

经济上,从政府与企业两个层面加强与周边GMS国家的经济合作,加深利益融合。从政府层面来说,中国应与周边GMS国家完善经济合作机制的建设,落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和GMS各方已达成的协议,扩大优惠关税和免税种类等政策,为经贸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便利。从企业层面来说,企业应将自己的商业行为与GMS合作的内容与政策以及相关国家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周边GMS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开展与周边GMS国家经贸合作,提升合作水平,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并在涉外问题上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协调。

安全上,加强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尤其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在传统安全方面,针对区域外大国与周边GMS区域内国家的军事合作以及对中国的围堵和遏制方面,中国政府应该凭借现有优势,增强与周边GMS国家的互信,采用双边与多边相结合的方式,保障中国西南以及南部边疆的安全。

文化上,加强与周边GMS国家文化合作,充分发挥云南、广西在与周边文化交往中的作用。中国需要加强与周边GMS国家在国家层面的文化合作,并建立旨在推进GMS文化合作与交流的专门机构,为中国与周边GMS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提供政策、制度和资金保障,鼓励文化交流与合作事业的发展。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单位,对外交流和教育机构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解决双方交流存在的技术性和文化性障碍。要充分发挥与周边GMS国家直接接壤的云南、广西两省区在同周边文化交往中的作用,支持两省区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包括跨国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把云南和广西尤其是两省区的中心城市昆明和南宁建设成为GMS文化交流合作和人才培养、教育的基地。

(三)重视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东部沿海地区看成国防前哨,西南边疆则被视为相对安定的后方。随着所处的国际环境的变化和我国实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西南边疆与周边GMS国家毗邻地区的安全形势尤其是非传统安全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面对周边GMS国家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上升,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重视这一战略方向的安全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是充分运用中国与东盟以及GMS合作在非传统安全方面已有的合作机制。强化地区合作,合力应对共同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加强双边和多边对话与协调,完善政府间合作机制,加强执法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执法人员的非传统安全意识,加强执法人员的交流。从社会、民间方面加强培育地区认同感,增强纽带关系,培养有利于非传统安全合作的社会基础。二是建立健全包括预测预警、响应处置、应急保障在内的管理机制。鉴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突发性、广泛性等特征,有必要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建立健全包括预测预警、响应处置、应急保障在内的管理机制,尤其要建立针对具体问题的专门危机管理机构。三是加强宗教管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四是加强禁毒和边境管理合作,积极抵制黄赌毒危害。充分发挥好各个部门的职能作用,修改或废除一些滞后的法律法规,制定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继续保持打击境内人员参与境外赌博活动的力度,防止境外赌博活动再次形成大气候和危害。完善毒品的立法界定。

(四)妥善处理影响我国与GMS国家关系的几个关键和敏感问题

一是所谓“中国威胁论”问题。中国需要在三个方面作出有力的回应:第一,全面提升对外交往能力,加强公共外交;第二,采取及时的沟通和有说服力的解释,坚决反对和抵制“中国大坝威胁论”、“中国水威胁”;第三,高度重视经济合作在消除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上的作用。二是缅北民地武地区的问题对我国西南边境影响。要继续支持缅甸政府推进国内的民族和解,促使缅甸中央政府与民地武通过谈判方式解决对与缅甸北部民地武改编有关的问题;加大对缅甸尤其是对缅北地区经济合作力度,积极开展互利双赢合作,提高云南等省份沿边开放水平及其在对缅经济合作中的作用,促使缅甸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缅北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和促进缅北民地武控制地区良性发展和向正常形态的经济社会转型。三是在经济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在加强与当地经济合作的同时,应教育和引导我国投资者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重视生态保护,鼓励企业在当地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造福当地社会,塑造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增进当地民众利益、扩大就业和培养人才等方面的正面形象。

Impacts of LatestNational Situations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inthe GreaterMekong SubregiononChina’s Southwestern Boarder Areas and China’s Countermeasures

HE Sheng-da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politics,economy and foreign relations(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leading powers in other region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India and Japan)in the five neighboring countries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poses many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uthwestern boarder areas.Their interactions with the leading powers in other regions make the security situation more complicated in China’s southwestern boarder areas.Based on this reality,China needs to strengthen its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with ASEAN,focus more on its neighboring countries,promote confluent foreign exchanges,and support Yunnan and Guangxi to play leading roles in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with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China’s neighboring countries;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countries;development;impact

D83

A

1673-8616(2011)05-0009-06

2011-06-28

贺圣达,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昆明,650091)。

[责任编辑:文晴]

猜你喜欢
西南国家发展
“潮”就这么说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Country Driving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一路向西南——然乌湖、米堆冰川
把国家“租”出去
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西南丝绸之路及其对西南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