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云卿
荣昌:打造渝西川东地区产业集聚高地谋可持续发展之路
□ 马云卿
(一)产业总量偏小,整体竞争力不足。荣昌的各主要指标虽然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中保持了强劲增长,三大产业都有了飞跃发展,但就产业总量而言,在重庆市的相关排名仍然处于中等偏下位置。特别是在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城市体系中,面对市内的永川、江津、合川等区县的竞争,其在经济整体实力不强、经济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弱的劣势,仍然十分明显。截至2010年,荣昌地区生产总值为159.95亿元,在全市40个区县中排名17位,只约占全市总量的五十分之一。另一方面,总体而言荣昌县的五大主导产业集群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离百亿级产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即便是具有较强产业基础的生物科技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体量和总产值也不大。
(二)产业聚集度不高,集群网络联系欠紧密,集群优势有待提升。一是龙头企业产业带动能力有待提高。荣昌现有产业中虽然拥有西部照明、华森制药、农标普瑞纳公司、欧凯电器、力帆摩托等一批初具规模的集群龙头企业,但龙头企业普遍实力和创新能力有限,对群体的带动力较弱,无法形成良好的产业带动、聚集效应。并且部分龙头企业的配套件、零配件主要在外地,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集群内部分工的深化。二是产业集群内配套能力不足,产业内分工协作关系不紧密,没有形成上下左右关联配套的协作中小企业群,产业链有待延伸。园区内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企业布局不合理的情况,协同效应也有待提升。三是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缺少合作。企业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存在相互模仿产品、挖走技术人才、低价竞争的现象。
(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配套服务能力有待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不仅是区域产业集群向深度发展的主要障碍,更将使区域发展失去持续增长的潜力。一是县内为企业提供技术、法律、会计、审计、信息咨询等服务的中介机构发展不充分,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阻碍了荣昌产业集群的发展。二是相较发达地区,荣昌着力打造的五大产业集群,仅有少数几个大型的专业市场,并且其物流、会展等服务功能方面也有待提高。荣昌也尚未建立产业集群的公共电子商务平台,信息沟通效率以及交易方式的信息化还有待提升。三是现代物流业有待发展,县内物流主要以传统的运输服务公司承担,具有理货、采购、仓储、配送等第三方物流功能的现代物流业严重缺失,不能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低成本优势。四是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能力弱,集群内企业发展缺乏有效支持,贷款手续繁琐,成本较高,“惜贷”情况较为严重。荣昌现有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有资金盘子偏小,补偿能力弱等特点很难满足需要,资金供求矛盾进一步凸显。
(四)区域创新体系缺失,产业集群内生动力不足。一是由于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合作机制,使大学与科研机构难以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阻碍了集群创新能力的提高。即便是拥有较好基础的生物科技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也存在产、学、研合作不紧密的现象。其产品档次不高、缺乏核心技术、同质化倾向等问题突出。二是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滞后,集群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硬件方面”,除生物科技和农副产加工产业拥有如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科研机构外,其它主导产业缺乏相应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支撑。“软件方面”,在企业普遍存在技改与产品研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荣昌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也有待提高。2008年全县仅完成新产品产值4.3亿元,产值率6.2%,区县排名第20位。三是专业人才缺乏,阻碍了集群整体创新步伐的加快。荣昌现有主导产业的员工整体文化素质低,缺少高端的管理、金融、技术等方面的人才。职业教育相对不发达、企业技术人员再培训力度不够,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
(五)区位品牌缺乏、企业品牌有限,集群影响力不足。区位品牌、企业品牌是一个区域的无形资产,区位品牌、企业品牌的缺失是制约产业集群发展、升级的重要瓶颈。相较于国际、国内知名产业集群而言,美国硅谷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中的惠普、英特尔、GOOGLE等,巴黎时尚奢侈品产业集群中的LV、香奈尔等;国内福建晋江的服装、旅游鞋产业集群中的安踏、柒牌、七匹狼等,荣昌产业集群发展升级过程中区位品牌的树立、企业品牌的做大做强都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荣昌真正被外界所熟知的还只是“畜牧科技之城”的形象,初步形成了五大主导产业中的新兴水暖卫浴、照明电器等的形象并不为外人熟知,没有形成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区位品牌。在企业品牌方面,由于产品研发和设计能力较弱,大部分依靠模仿,企业品牌知名度低,著名品牌较少。五大主导产业集群中仅有力帆摩托、恰恰瓜子、雨润食品、雷士照明等少数几个国内著名品牌,尤其是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和生物科技产业中的兽药产业中产品同质化、缺乏“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
1.优化产业布局。依据荣昌工业园现有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坚持功能化、差异化、产业协同化发展的原则,调整园区现有布局和发展规划,形成与地区资源以及环境容量相适应、主导产业优势突出,产业链不断延伸的五大主导产业集群。通过推进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链创业,着力布局主导产业配套协作的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强化主导产业集群效应,培育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制定有效措施,积极布局产业链的高增值环节的企业,推进集群向高端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高起点建设园区内部的道路、供电、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集群承载能力。尤其要进一步加快物流、信息、技术等各种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工业园区服务系统。在使用好常规融资工具的同时,加大多元资本投融资力度,综合运用BOT、投资基金、金融租赁等新型融资模式,缓解园区建设中的资金压力。可在社会资金和政府财政共同投入的基础上设立园区发展基金,并委托专业金融机构对其进行经营管理,解决园区建设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3.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提高集聚力。要针对现有五大主导产业中的一批成长性较好、税收和劳动就业贡献大的企业,如西部照明、华森制药、欧凯电器、力帆摩托、洽洽食品等,在融资、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在适当的时候,政府也可积极引导县内行业的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的方式组建企业集团,促进整合资源。积极鼓励、引导产业集群内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另一方面,要以四大产业基地为依托,进一步吸引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种子企业入驻,形成园区品牌影响力,提升园区的影响力。
4.加强专业配套协作。积极引进和扶持产业配套企业及上下左右关联配套项目,加快形成“小而精、小而专、小而优”的配套协作中小企业群。要通过政府牵头的方式定期组织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园区企业开展多技术合作,解决中小配套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新品开发等问题。鼓励引导集群内部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剥离专业性强的零部件生产等非核心业务,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配套协作水平。
1.加快培育中介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好中介机构在政府与企业之间、集群内与集群外之间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采取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帮助集群大力发展法律、会计、审计、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积极引导现有中介机构走专业、特色、创新发展之路,推动中介服务企业、单位的不断改造和升级,更好地发挥服务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协调行业纠纷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协会围绕行业自律、技术交流、对外协作、职工技能培训和营销联盟等方面为产业集群开展服务。积极支持行业协会开展会展、招标、行业质量标准制定、价格协调等方面的工作。
2.加快专业商品市场的建设。一是以“重庆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荣昌核心区建设”为契机,打造集畜禽产品展示、期货交易、物流配送、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畜牧专业市场,使之成为全国畜牧产品的交易中心、信息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二是引导和鼓励多元化投资,加快西部饲料兽药市场、汇宇建材市场、西部灯饰产品及配件市场等专业市场的建设和升级改造,使其成为具有较强区域性影响力的专业市场。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镇街特色资源,做大做强渝西兰草专业市场、川渝夏布交易市场、禽苗边贸市场。三是要以政府引导、中介促进、企业自主结盟为原则,建设五大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与国内、国际市场高效的、低成本的对接。
3.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一是以荣昌县域交通网络和成渝铁路、成渝客专、成渝高速公路等为依托,围绕“渝西川东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物流枢纽”,加快推进综合物流园、园区专业物流园、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设施建设,提升现有物流设施服务功能,打造荣昌物流业发展平台。二是要建立现代物流发展引导资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培育数家本土物流企业实现上档升级。三是加快重要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努力构筑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物流服务系统,构筑满足产业集群内部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物流需求。
4.完善现代金融服务功能。一是在现有银桥、鑫农担保公司的基础上,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性信用评级中介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服务性金融机构,提升区域的金融服务水平。二是根据我县集群发展需要推出优质项目,通过政府引导,定期组织各种层次贷款项目推介会,构筑银企合作平台。三是协调好现有的金融机构,在政策许可范围内简化贷款手续,灵活运用金融杠杆建立适合荣昌产业集群发展的信贷运行机制,解决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贷款融资难的现状。四是加快产业集群融资担保体系,组织筹建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之间合作的区域融资担保体系,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加快构建产、学、研互动战略同盟。以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为纽带,通过市场机制、政策推动、企业化运作,促进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产学研战略同盟。荣昌尤其要利用在畜牧科技领域的科研、人才、产业方面的优势,促进生物科技、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企业与科研机构协同攻关关键性的科研项目,加快科技成果推广。
2.加快集群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硬件方面”采取政府引导、行业牵头,政府、社会机构、企业共同投资的方式,重点围绕四大产业基地建设,组建一批服务于产业集群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研发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与成果孵化器等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设计、技术咨询等服务。支持技术创新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企业建立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检验中心,为产业集群提供技术服务。“软件方面”,要加强对集群内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运用产品研发相配套的长期低息贷款,设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提供政府担保银行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进行核心技术的原创性研发。
3.加快集群人才开发体系建设。一是要围绕五大产业集群的发展,认真研究和制定集群人才发展规划,切实加快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的发展。二是加大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通过企业主导政府补贴的方式定期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专业技术知识,不断提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能力。三是针对荣昌五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以及教育、卫生、农业等方面的专家。此外还要充分发挥驻外机构作用,收集、沟通人才信息,为招才引智牵线搭桥。
一是以传统的两大品牌即 “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和五大主导产业为基础,通过政府推动、行业协会组织、企业主体参与,共同培育和运作西部照明电器基地、西部水暖卫浴基地、国家生物科技产业基地和中国现代畜牧产业核心基地的四大区位品牌。积极探索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的路径和方式,着力将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升级为城市品牌。二是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名牌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企业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提高产业集群的知名度。三是支持产业集群以品牌共享为基础,大力培育区域产业品牌(集体品牌或集体商标、原产地注册等)。可针对荣昌在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方面以中小企业为主,缺少品牌的现状,通过行业协会带头的方式,申报如“荣昌折扇”、“荣昌夏布”、“荣昌红茶”等集体品牌。
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产业集群文化的形成过程。美国硅谷的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平等开放的文化,日本丰田汽车产业集群的精益求精、忠实坦诚、相互信任与合作的文化;国内的如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晋江人富有拼搏与冒险精神等。这些著名城市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实践,无一不告诉我们文化是一个地区产业集群腾飞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荣昌要依据自身的历史文化传承,着力提炼文化精髓,塑造具有创业、创新等理念的新荣昌精神,塑造富有荣昌特色的产业集群文化。
作者单位:重庆市荣昌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编辑:惺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