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西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

2011-08-15 00:49
关键词:西汉汉武帝钱币

王 磊

简论西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

王 磊

分析了西汉武帝时期改革钱币制度的经济、政治原因,阐述了由“郡国五铢”到“上林三官五铢”的发展过程。“五铢钱”上承秦朝的“半两钱”,下启唐朝的“开元通宝”钱,行用时间长、流通范围广,是中国古代最成功的货币。

古代货币;汉朝;五铢钱;半两钱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面对秦末农民战争造成的社会动荡和经济衰败,统治者采取了“与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策略,汉初经济因此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家的大政方针制定上“汉承秦制”,沿用了秦朝制定的一些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政策。这些政策中,许多方面是适应汉初政治与经济形势的,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钱币制度。

一、五铢钱产生的背景

秦朝建立后,为了巩固和加强秦帝国的统一与安定,实行了统一的货币政策。其内容包括:第一,废除天下各诸侯国的货币,珠玉龟贝银锑不再作为货币;第二,制作新的统一货币,上币是黄金,以镒为单位,只用于大额支付;下币是铜质圆形方孔半两钱,重如其文,多用于日常商品流通[1]。半两钱的出现,对于大一统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利于秦帝国的巩固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由于秦朝暴政,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经过4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西汉初年,仍然实行金、铜为本位的货币制度,黄金为上币,铜币为下币[2]。但是,西汉初期由于经济残破、财政困难,很难铸造重如其文的半两钱。当时铸造的半两钱,虽然仍以半两为名,但钱币的重量和实际的重量不相等。同时,由于政府不对钱币市场进行规范,允许民间和地方私铸,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首先,扰乱了正常的货币市场,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由于政府对钱币的大小重量没有明文规定,民间和地方私铸的钱币质量和重量大的有3铢左右,小的仅有1铢,被后人称为“荚钱”。荚钱的大量铸造,引起了市场混乱,带来了诸如物价飞涨、社会不安等严重问题,西汉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西汉政府整顿钱法、禁止私铸,更铸重八分的半两钱。但是,这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由于唯利是图者大量购入八铢半两钱,改铸为荚钱,从而加重了钱币市场的混乱。基于此,西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更铸五分钱[3]。

西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政府以五铢钱轻小,不易流通为由,更铸重四铢的半两钱,同时撤销盗铸钱令,采取放铸政策,自由鼓铸[4]。公元前140年,更铸三铢钱,面文“三铢”,横读,“铢”字“金”旁从“王”,文如其重[5]。 公元前 136 年,废止三铢钱,更铸面文为“半两”的三分钱。

由此可见西汉前期的钱币是多么的混乱,政府朝令夕改,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也使政府的威信在人民的心目中大打折扣。

其次,私铸钱币容易导致政府收入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带来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与强大。西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诸侯国发动了反对西汉中央政府的叛乱。汉初诸侯王之所以有实力发动叛乱,原因之一就是汉初允许地方和民间铸钱。吴王刘濞在其属地发掘铜矿、铸造钱币,一时吴国大富,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导致了“七国之乱”的爆发。

不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钱币的混乱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政治稳定,加上汉武帝的雄才大略,钱币的改革应运而生。

二、五铢钱的铸造历程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下令废止半两钱,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史称“郡国五铢”,又称“元狩五铢”[5]。五铢钱沿袭半两钱的形制,也是圆形方孔钱,面背均有周郭,面文“五铢”,横读,文如其重。五铢钱直径一般2.5厘米,标准重3.5克,轻重适中,美观实用,利于流通,且正背两面均铸外郭,可起保护钱文作用[2]。

由于“郡国五铢”是由各地方的郡国所铸造,故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因为钱币的工艺、形制不同,导致了五铢钱的质量、造型不规范;另一方面,由于前面的“七国之乱”,汉武帝以此为鉴,郡国私铸钱币,恐怕会再形成诸侯国尾大不掉的局面,西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汉朝中央政府又一次进行了货币改革,铸造了“赤仄五铢”。“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5]意思是说,由京师钟官铸造的“赤仄五铢”一枚当“郡国五铢”五枚。汉代官府铜器铸造业,由少府主持,少府储备一定数量的铜。因此钟官铸钱用铜,自然应来自少府。少府拥有的经提炼质地较精纯的铜,适可用来改变“多奸铸”的郡国五铢钱的铜质,而纯铜因铜色与它铜不同,有紫铜、赤铜之称,故用其铸出的五铢钱,再经过对边缘的加工锉磨,便有了“赤仄”之名[6]。

由于“赤仄五铢”钱的重量是五铢,但是其一枚当做“郡国五铢”钱的五枚,尽管“赤仄五铢”的含铜量比“郡国五铢”多,但是终因币值超出实际价值太多,很快就贬值。所以两年后即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又发布诏令,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5]。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废止了“郡国五铢”和“赤仄五铢”,专门要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并规定非上林三官钱,不能流通。上林三官所主持铸造的五铢钱也比较规范:钱文严谨规矩,钱型整齐,铸工精细,币材的颜色为红色,含铜量在70%以上,含铅量约20%,比郡国五铢略低,但配比合理,物理性能好(见百度百科“上林三官五铢钱”)。

此后,五铢钱在武帝时期再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昭帝、宣帝时,也大致沿用了“上林三官五铢”的标准。

三、五铢钱的意义及影响

五铢钱的铸造和使用,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钱币在秦始皇统一货币后的又一次伟大变革。西汉王朝建立的五铢钱制度在我国货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五铢钱大小、重量比较符合规范,符合汉代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符合当时市场对货币的要求,因此自汉武帝元狩五年至唐初长达700余年里基本沿用不废。

五铢钱流通范围广阔,我们可以从今天五铢钱的出土情况来证明。从汉朝的中心关中地区成圆形往外辐射,东边到达大海,西边到达新疆,北部越过长城,南部到南海,可以说整个汉帝国都有五铢钱在流通。不仅如此,五铢钱在国外也大量发现,日本、朝鲜、越南、伊朗、土耳其等地都有五铢钱的出土。

纵观我们古代货币,五铢钱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行用最久、最成功的货币[2],有关它的历史、作用和影响都值得认真研究。

[1]班固.汉书:食货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高英民,张金乾.中国古代钱币略说[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3]班固.汉书:高后纪[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班固.汉书:文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司马迁.史记:平准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9.

[6]刘森.关于赤仄五铢钱的一点思考[J].西安金融,2003(11).

K875.6

A

1673-1999(2011)23-0129-02

王磊(1986-),男,山东兖州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9)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1-09-30

猜你喜欢
西汉汉武帝钱币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钱币翻倍
一幅西汉伏羲女娲图像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组合钱币
树为何名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突骑施钱币和突骑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