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探索

2011-08-15 00:49:04丁咚
关键词:科学化建党领导

丁咚

论毛泽东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探索

丁咚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将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结合,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这些成功的探索对当前的党建工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党的建设;科学化;领导方法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这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党的建设的新探索。在建党之初,毛泽东就对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有了思考。1929年毛泽东在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针对红军第四军共产党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明确指出纠正的方法“主要是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2]9可见,毛泽东在建党之初就非常重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问题。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都进行了拓荒性的探索。

一、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述和探索

(一)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也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科学化的方向,才能保证行动正确,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方面建设的首位,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一条重要原理,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保持工人先锋队性质、不断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对农村根据地的党组织实行“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这一正确建党思想逐渐被全党所接受,经过实践,在延安整风时期系统展开而达到成熟。党的七大时,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3]1094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党员,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毛泽东不仅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论断,而且对思想建设的原则、内容、方法和形式作了全面的论述,强调共产党员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强调要积极开展无产阶级反对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毛泽东提出的这一建党原理,成功地解决了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居多数的国家里怎样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

(二)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结合

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保证。毛泽东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与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确立建党目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指导方针,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为了进一步巩固党,加强党的建设,1939年10月党中央创办了党内刊物《共产党人》。毛泽东亲自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论述了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建设相结合的原理,从而奠定了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十八年来党的建设经验,明确提出:“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是这样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是这样同党对于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之正确处理或不正确处理密切地联系着的。”[4]605这一科学论断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求党必须制定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并在实现它的过程中自觉地建设党。毛泽东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4]613党的建设总是同党能否正确处理统一战线问题和武装斗争问题密切地联系着。总之,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4]606。

(三)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积累了丰富的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方法。1942年9月,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鉴于抗战以来对敌斗争尖锐,根据地分散,干部素质不整齐,存在一些不协调现象,作出了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的决定,正式确立了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原则。决定指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它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根据地领导的统一与一元化,应当表现在每个根据地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一切的党的委员会。”[5]427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确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克服各自为政的山头主义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起了积极作用。延安整风时期,随着领导体制的确立,领导方法的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中系统地论述了党的领导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1)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2)领导与群众相结合;(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集中统一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5)抓中心和抓重点的领导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党委会的十二条具体方法。

二、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启示

毛泽东从中国特殊的国情出发,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同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在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成功的探索,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了理论的源泉和历史的启示。

第一,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行动指南。毛泽东一贯注重调查研究,把深入调查研究作为了解中国革命实际情况,制定方针策略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今天虽然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仍要坚持,群众路线、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党内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仍然要继承和发扬。因为这一路线和方法已被实践证明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法宝和行动指南。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情况复杂、任务艰巨,要认真调查研究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实事求是地总结多年来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加强党建理论创新,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认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建理论,努力使党的各方面建设更具有规律性,以科学的方法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

第二,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努力实现党的思想建设的科学化,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前提。强调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要经常注意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我们利用这一原则,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党建设成了无产阶级先锋队,保持了党的先进性,成功领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拥有7500万党员,人数众多,成份复杂,多元化、竞争性、差异性、开放性影响着党员的思想和行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新与价值取向错乱共处,对成就认同与对现实不满相随,乐于奉献与讲究实惠相伴,忧患意识与失望情绪交织,共同理想与信仰多样并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正严峻地考验着我们党,考验着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如何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整个党的先进性,最根本的就是要强化思想建党这一根本原则,这是我们总结党的建设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对我们党的建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一原则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今天,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要在加强实践探索的同时,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任务,大力加强对全体党员的思想教育,努力实现党的思想建设科学化。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建设科学化进程。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既是历史的结论,又是时代的要求。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所在,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前提。

第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建设科学化,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保证。毛泽东从实际出发,确定吸收党员的条件,以提高党员质量。所提出的条件具体、简洁、明了,即使没有文化的农民也能懂得。对党员的社会出身不做限制和强调,实际上是向广大的农民敞开了党组织的大门,保证了在严酷的环境下党员队伍能够取得大的发展。“支部建在连上”的成功经验,在党员发展对象、入党手续等方面制定了一些规则和制度,提出了许多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做法,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的先河。这些原则奠定了党的组织建设科学化的基础,对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认真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建设的科学化,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坚强的保证。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A841

A

1673-1999(2011)23-0001-02

丁咚(1979-),男,山东枣庄人,南开大学(天津30007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

2011-09-2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10JDJNJD164);天津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研究”(TJDJ10-077)。

猜你喜欢
科学化建党领导
建党百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水上消防(2021年3期)2021-08-21 03:12:10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09-25 03:03:14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商周刊(2019年19期)2019-10-17 03:23:42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军工文化(2017年1期)2017-03-14 10:11:20
领导致辞
印刷经理人(2016年9期)2016-12-20 16:02:55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52
不能比领导帅
小说月刊(2014年12期)2014-04-19 02:40:08
统战工作科学化:一个整体性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