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

2011-08-15 00:49
关键词:道德大学生教育

谈 娅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重庆400065)

建立和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

谈 娅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重庆400065)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落实到各种相应机制与保障的建立和完善上。一是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工作机制;二是要从高校德育创新、课堂教育主渠道、实践育人等环节出发,建立健全教育机制;三是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道德接受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四是要充分发挥先进人物、道德典型的榜样作用,建立健全示范机制;五是要与法制教育、纪律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监督评价体系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六是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环境育人机制。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社会对人们思想和行为进行褒贬评价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反映的是人们对自身或他人的社会行为产生的一种内在的思想感受、道德评价和价值衡量[1]。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新风尚确立了根本准则,是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指针。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一项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牵动国民教育全局、关系到社会整体发展进程的系统的基础性工程,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2-3]。这既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既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又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

一、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工作机制

(一)要建立健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德育领导体制

加强党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领导,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根本保证。高校各级领导必须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重要理念,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站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大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要改变大学生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建立荣辱观教育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大学生荣辱观教育进行研究;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领导亲自抓、有关部门组织协调、各方面分工负责的统一、高效的领导体制,把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常规性、长期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长抓不懈。

(二)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

学校要统一规划、精心组织,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落实到学校各部门、各院系,把荣辱观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去。要建立起学校、院系(部门)负责人,政治辅导员层层落实的目标责任制和工作机制,建立领导干部定期听取工作状况汇报、定期深入基层调研制度,及时了解和分析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认真研究和解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存在的问题。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各单位学生培养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体系,实行定期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制度,确保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全体教职工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发挥好教书育人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团群及大学生组织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教育合力,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学生管理的全过程,贯穿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二、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教育机制

(一)要实现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

首先,要实现教育目标的整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是社会主义人生观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相结合,在教育目标上实现有机统一,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动力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其次,要实现教育观念和模式的更新。从思想上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重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真正实现从以学科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位的教育观的转变,抛弃重智轻德的观念。在教育模式上,一是要坚持以法治校、以德育人;二是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寓教于管理之中,使荣辱观教育制度化、常规化;三是坚持教育主体和客体双向互动,体现民主和谐关系;四是要体现人文关怀,让社会主义荣辱观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贴近学生个体、贴近学生心灵,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最后,要实现教育内容的整合与创新。要将荣辱观教育的内容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整合,将荣辱观教育融入并贯穿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中去。同时,要做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教材工作,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关心的思想热点、难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空洞说教,努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把枯燥的理论融入到现实的生活中。

(二)要健全课堂教育机制

社会主义荣辱观不可能自发地在人们头脑中产生,需要通过理论的“灌输”才能使学生接受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因此,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创新,运用网络信息、多媒体技术,探索生动、形象、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伴有感性的体验,在声、形、色、情融为一体的情景氛围中接受教育。

要发挥好其他各门学科教学的育人作用。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把教学生学问和教学生做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思想道德情操得到升华。

“教师先行”是搞好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前提。教育者必须带头学习研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荣辱观理论与大学生成长进步的结合点,把教学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把逻辑的力量和情感的力量结合起来,把透彻的说理和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之中,融入到大学生报国为民和实现个人理想的奋斗进程之中,并最终成为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和自觉的行为习惯,实现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的完美结合。

(三)建立和完善实践育人机制

道德的本质是实践的。德谟克利特指出:“依照道德行事,还要落实到行动上,身体力行。”[4]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智的德性是由于训练而产生和增长的,道德的德性则是习惯的结果。”[5]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八荣八耻”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变成每个公民的行为标准和自觉行动。首先,要在学校每年开展的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中融入荣辱观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实践、自主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深化、升华荣辱观念,并内化为个人的道德人格。其次,学校要把大学生的基础道德、文明修养和他们的日常行为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最后,学生要注重自我实践,时刻牢记“八荣八耻”,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自觉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规范和检验自己行为的标尺,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公共利益。只有不断建立和完善实践育人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学生的个人意志品质,使其成为学生宝贵而又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6]。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方法。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激励机制建设,就是根据大学生思想品德和荣辱观形成发展过程的规律,通过对大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等的引导和培养,对于大学生在道德实践中的是非、美丑、善恶等荣辱范畴的客观判断、评价、鼓励和鞭策,使大学生进一步提高对光荣与耻辱的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使其在新的基础上形成更高程度、更为自觉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实践活动。

(一)荣辱观教育激励机制的具体原则

研究表明,人的工作和学习成效取决于人的能力和激励水平。在能力一定的情况下,工作和学习的效果将取决于激励程度的高低。坚持激励原则具体体现在:第一,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以正激励为主。正激励,即表扬(或奖励),负激励,即批评(或惩罚)。在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中,旗帜鲜明地弘扬“八荣”风尚、批判“八耻”行为,表扬先进、批评错误,是确保教育实效的基本要求,是正负强化作用发挥的有效方法。第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以精神激励为主。邓小平同志指出:“颁发奖牌、奖状是精神鼓励,是一种政治上的荣誉,这是必要的,但物质鼓励也不能缺少”;“我们要实行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方针。”[7]第三,个体激励与集体激励相结合。群落效应告诉我们,班集体、寝室这些对大学生朝夕发生影响的环境,直接体现着思想和行为导向,直接关系着他们正确荣辱观的形成。只有实现个体目标激励与集体目标激励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为人类、为社会拼搏进取的积极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创造良好条件。第四,坚持时机把握与“度”的把握相结合。所谓适度,就是激励的程度要与被激励者的成绩和贡献相一致。

(二)荣辱观教育激励机制的运用

第一,建立健全目标激励机制。斯大林说过,伟大的毅力只为伟大的目的而产生。在大学生荣辱观教育过程中,大到人生理想的追求,小到某一道德行为的实现,都是一种“诱因”。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目标激励就是要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作为共同的价值和行为标杆,促进学生个体思想的转化,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自觉的道德行为,使其成为大学生成长的精神基础和支柱[8]。

第二,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奖惩激励的目的在于惩恶扬善,扶正抑邪,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如果荣辱评价不明、道德奖赏不公,必然导致荣誉与耻辱二律背反的现象,直接引发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滑向恶性循环的不良状态。

第三,建立健全情感激励机制。情感是指人们对外界刺激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情感能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能收到激励的预期效果。荣辱观教育的情感激励就是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只有出于爱的动机,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感化效果。

第四,建立健全表率激励机制。在各种激励方法中,思想道德教育者的表率激励是作用最大、最有效的一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荣辱观教育中教育者要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表率作用,赢得学生的信赖与支持,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示范机制

所谓示范,是指充分发挥先进人物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榜样模范作用,感染和启发受教育者,以促进其思想认识与觉悟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道德示范包括先进典型的示范性与后进转变先进的示范性。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道德示范机制,就是为了使“发现先进典型,树立时代楷模,弘扬榜样精神,教育广大群众”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一)示范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首先,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典型,实事求是地宣传典型事迹,让更多的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标;要经常鼓励后进转变成先进的学生,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巩固他们取得的成果使之持之以恒,并且用他们转变的事实去教育其他人。

其次,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和关心爱护先进典型。教育者必须向受教育者指明:对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的学习,重在其精神和思想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学习典型要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结合,对学习典型不能求全责备,不能妒贤嫉能。只有这样,荣辱观教育才能走出空洞说教的困境,才能使道德模范的精神真正得以发扬光大。

最后,教育者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搞精神文明,关键是以身作则。”[9]教育者要自觉实践“八荣”,抵制“八耻”行为,如果教育者在荣辱观教育的过程中,言行不一,说理言不由衷,很难设想这种教育会有良好的作用和效果。

(二)示范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一,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德行示范作用。领导干部能否明荣知耻,不仅事关社会风气,更与民族和国家大事息息相关[10]。高校领导干部既是学校的管理者,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既是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教育的工作者,又是社会风气的倡导者。领导干部要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忠实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引领社会风尚,在全校师生员工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第二,充分发挥师德示范作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实践证明,平庸的教师在说教,良好的教师在解惑,优秀的教师在示范[11]。学校要以荣辱观教育为契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教师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育大学生。

第三,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学生党员和干部既是普通学生,又是高校中的先进分子,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必须带头学习、践行和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感染和熏陶身边的同学,为高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作出贡献[12]。

第四,充分发挥先进人物、道德典型的榜样作用和感召作用。依靠道德榜样、道德典型的示范作用,把一定的道德内化为人们的信念、行为和习惯,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也是道德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13]。要运用生动事例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充分发挥道德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大学生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内心的道德信念并自觉践行。

五、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制度保障机制

制度是调整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或规约行为者行动的强制性规则体系。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4]。可见,制度建设对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具有全局性的影响,有着长期的根本性的规范作用[15]。

(一)荣辱观教育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一,制度建设本身要合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要求,有效体现和维护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价值理念。就是“将所要倡导的价值理念融入各种各样的制度之中,进而通过制度的方式来影响个体的德行取向,最终实现个体的善”[16]。第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制度建设要体现道德教育制度化的要求。道德教育制度化,是指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道德教育一要规范化,有一整套教育的长期目标、近期目标及实施措施,二要建立相应的、系统的制度保障。第三,荣辱观教育制度建设必须注重现实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二)荣辱观教育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

1.坚持荣辱观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道德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而法律则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道德是一种软性约束,而法律则是一种刚性约束,“从善”需要道德的指引,“去恶”更需要法律的威慑。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高校应当大力加强校园法制建设,让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大学生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实现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的统一[17]。

2.坚持荣辱观教育与大学生纪律制度建设相结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道德教化在确定了原则之后,需要辅以制度约束和规则。一方面,必须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学生管理规定和校规校纪之中,使学校学生管理制度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道德教育体系和行为规范,通过道德自律与道德他律的结合,最终摆脱规范,内化成为每个学生自觉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

3.建立和完善以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创建制度

在大学校园,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的是大学生的校园风气,体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文明状况,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然要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在一起。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组织动员学生广泛参与道德实践的有效载体。因此,要充分发挥创建活动学生参与广、社会影响大的优势,充分发挥文明大学生、文明和谐班级、文明和谐宿舍的示范作用,充实内容、创新形式、拓展领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实践中来。

4.建立健全荣辱观教育的评价监督制度

道德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以善恶标准对大学生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评价。学校要按照道德建设的新要求,建立科学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要加强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引导学生形成尊敬师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遵守纪律的“师生观”,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自尊自强的“成才观”,目的明确、刻苦钻研的“学习观”;要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表现的评价,引导学生形成在荣辱观指导下的正确的“社会观”、“集体观”与“就业观”;加强对大学生生活表现的评价,引导学生形成谨慎交友、相互尊重、讲究信用的“朋友观”,自强不息、自尊自爱、追求健康精神生活的“生活观”。要将学生荣辱观的表现与行为纳入综合测评的范畴,并以此作为入党、评优、就业等优先推荐的条件。学校在对系(院)和班级评估中,同样要把荣辱观教育过程与效果纳入评价体系,发挥评价机制对引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导向作用。

六、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环境育人机制

马克思曾经说过:“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18]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环境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环境,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范畴。因此,可以把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环境概括为在大学生荣辱观教育过程中,对教育活动本身以及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影响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荣辱观教育成效的主要环境因素。

(一)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学校环境建设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19]首先,要培育弘扬正气、积极向上的优良校风。校风是在一定办学理念指导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在广大师生员工中形成的思想作风、行为习惯和精神状态,是学校管理人员工作作风、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的综合体现。优良的校风是形成良好育人环境的因素。其次,要建设格调高雅、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陶行知曾深刻指出:“现今青年人所以不肯努力求学的缘故,实由于学校里缺少学问的熏染和督促力量。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熏染即氛围陶冶[20]。因此,在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设计与布局中要融入和渗透荣辱观的教育内涵,要精心策划和组织以荣辱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要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创造有利条件。校园周边环境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走向社会的前沿阵地,学校要和当地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形成由教育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派出所等齐抓共管的局面,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二)优化家庭育人环境,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德育场”

家庭是人的最初环境,是培养子女成才的“第一学校”,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他们的道德行为表现往往成为大学生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道德判断和行为表现的参照系。家庭环境的长期影响与熏陶,从某种意义上说将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行。在优化家庭育人环境的工作中,首先,学校要积极发挥领导、组织、协调的作用。学校可以建立家校联系卡,记录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以便双方沟通、配合,为教育帮助学生提供依据,使之更具连续性,富有针对性。其次,家长要主动配合学校,使学校的教育成果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巩固和延伸。实现家校互动的关键在学校,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关键则在于家长素质的提高。提高家长素质的任务,学校只能承担一部分,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依靠各级政府的大力提倡、组织,依靠家长所在单位和家庭所在街道、社区的通力合作,努力实现“大教育”、“大德育”的目标。

(三)优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马克思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社会的存在,相反,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产生着决定性影响。

首先,要建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舆论导引机制。社会道德舆论指舆论主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的善恶评价。塑造道德典型和进行道德批评是社会舆论导向机制构建的两个方面。社会道德舆论的导引需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载体作用。大众传媒要大力弘扬真、善、美的先进文化,不断提高公信力,旗帜鲜明地向大学生昭示提倡什么、支持什么、鼓励什么、反对什么,真正做到扶正祛邪、扬善抑恶,形成鲜明的倡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舆论环境。

其次,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21]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要敢于和善于扶正灭邪、扬善惩恶,努力把社会风气纳入良性的运行轨道。

最后,优化网络环境,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政治倾向等方面产生着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网络环境,一是要坚持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二是要适应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活动。如开展网络知识竞赛、信息咨询、知识问答、网上调研等活动。这既可激发大学生学习现代化高科技知识的爱好和兴趣,又可通过活动知道他们在从事什么样的网上信息活动,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三是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四是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五是要加强管理,完善并严格落实相关法规,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管理手段,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阵地。

总之,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环境的环境保障机制,家庭、校园、社会就必须共同努力,三者缺一不可。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从整体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从而有利于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顺利开展,提高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实效,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的最终实现。

[1] 宇文利,秦维红.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教程[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21.

[2] 谈娅.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环境育人机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6):110-113.

[3] 谈娅.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现路径探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2-145.

[4] 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14.

[5] 刘好光.明荣知耻是立德之基[N].中国教育报, 2006-04-18(3).

[6] 付瑞琼.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137-140.

[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2.

[8] 和学新,刘雪梅.面向生活的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5):83-87.

[9]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6.

[10] 王长存.谈谈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的条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7):7-10.

[11] 田建国.高等学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几点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5.

[12] 郭天平,张绍荣.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德育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23-126.

[13] 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论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N].人民日报,2007-10-17(14).

[1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8,333.

[15] 李洪普,钱玉婷,黄旭.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1):169-171.

[16] 李光辉,李勇成.关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制度安排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27-28.

[17] 赵永明.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83-85.

[1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67.

[19]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20] 李国春.论高职院校德育氛围的营造[J].教育与职业,2006(14):92-93.

[21] 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求是,2006 (9):3.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Long lasting Educational Mechanism of the Socialism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grace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TAN Ya

(School of L aw,Chongqing University of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400065,China)

Establishing the long lasting educational mechanism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of the socialism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grace is a long-term,complex,and systematic project,which has to be put into effect through building and improving mechanisms and indemnification.First of all,we must strengthen our leadership and establish a working mechanism that can improve the education towards university students’socialism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grace.Second,we should innovate on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and make use of major approaches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ntegration of practice and education etc.Third,we should build and improve incentive mechanism to motivate students’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Fourth,we should build and improve model mechanism by setting an advanced model in moral.Fifth,we should combine legal education,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system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Sixth,we must build university students’socialism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grace environment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school,family and society.

college students;education on socialism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grace;long-effect mechanism construction

G641

A

1673-8268(2011)01-0120-07

(编辑:蔡秀娟)

10.3969/j.issn.1673-8268.2011.01.023

2010-05-11

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研究(K2009-75)

谈 娅(1980-),女,重庆南川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道德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