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湖北省谷城县畜牧兽医局 441700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畜禽养殖,谷城县畜牧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重点发展生态土鸡产业,争创湖北省土鸡养殖第一县”的产业发展目标,举全县之力,多管齐下,大力扶持,千方百计做大做强生态土鸡养殖产业。目前土鸡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湖北省有地位、在襄阳市居第一。总体来看,我县生态土鸡养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畜禽产业由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新形势下,做大做强生态土鸡养殖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据统计,2010年全县土鸡饲养总量突破千万只,在全省名列前茅;禽蛋产量1.5万吨,土鸡产业产值达到3.48亿元,占全县畜牧生产总值的19.94%,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0.91%。今年元月至8月,生态土鸡饲养量达到1356万只,同比增长96.81%;禽蛋产量3.3万吨,同比增长94.12%。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对内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吸引本地资金和人才发展土鸡产业,先后组建了春羽养殖公司和绿洲牧业公司,积极做大产业规模,为产业的初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春羽养殖公司在城关镇江家洲村、冷集镇李洲村投资扶持指导养殖户采取标准化鸡舍、标准化饲料、标准化保健措施、标准化饲养管理等“四个标准化”模式发展滩涂、林下土鸡养殖达5万多只;绿洲牧业公司采取“发展一户,扶持一户,成功一户”的方式,带动三百余农户养殖土鸡近10万只。对外全力招商引资。2009年成功引进了荆山源农牧开发公司在我县投资。经过两年的发展,该公司已投资上千万元建成标准化土种鸡舍20栋、标准化孵化车间1栋。截止今年8月份10万套存笼土种鸡全部开产,孵化土鸡苗380多万羽,带动发展土鸡规模养殖户620家,成为全县土鸡养殖的领军者,被确定为市级农业重点产业龙头企业,更是全省最大的土鸡父母代种鸡场。下一步还将再建土种鸡舍30栋,建设5000亩生态土鸡放养基地,筹建20万吨饲料厂和土鸡精分加工厂,力争到2015年公司总产值达到12.5亿元。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龙头+基地+农户+市场”的合作模式,提供“产-供-销”一条龙式服务,形成较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为当地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实惠。
为了提高土鸡产品的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我县积极创建了“荆山源”、“魏家山”、“赵湾”、“玉皇剑”、“林源山扒鸡”等品牌,注册了相应商标,申请了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抢占市场先机。如“魏家山”牌生态土鸡蛋售价达1元/枚,比普通土鸡蛋贵0.2-0.3元,但市场依然供不应求,土鸡及土鸡蛋被销售到武汉、上海、广东等地各大超市、农贸市场,一年可为养殖户增加产值400多万元。目前该产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提升了产业的发展水平,为全县土鸡产业做大做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由于标准化规模养殖在疫病防控、科技推广、日常监管、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近年来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我县大力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创建。经过几年发展,全县土鸡养殖已由传统的零星分散养殖向现代适度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转变,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扩大。目前全县土鸡规模养殖大户已达到729家,比上年增加178家,其中存笼量在万只以上的规模户9家、5000-10000只的25家、4000-5000只的43家、3000-4000只的 66家、2000-3000只的 91家、1000-2000只的158家、500-1000只的337家。
目前全县土鸡养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已建立养殖基地10个、种鸡场3个、土鸡育雏孵化场14个,土鸡养殖协会、土鸡养殖合作社及土鸡养殖公司8个,带动全县数千农户发展土鸡养殖。如赵湾乡把生态土鸡作为全乡“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成立土鸡养殖协会,发展200只以上的养殖户近500户,养殖土鸡150多万只,为广大农民群众增加经济收入、加快致富奔小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县生态土鸡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离争创“全省土鸡养殖第一县”的目标还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多数养殖户受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没有充足的资金扩大养殖规模,而且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土鸡养殖户贷款存在手续繁杂、门槛较高等制约因素,无法享受到贷款贴息,从而对农户养殖土鸡的积极性有所挫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
从全县土鸡养殖发展来看,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饲养量在1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所占比例还比较低,散户养殖仍占主要地位,由于规模小,经济效益不明显,导致部分农户缺乏进一步发展土鸡养殖的动力。
由于小农意识较强,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加之科技素质差,仍有部分农户习惯于用传统方式养殖土鸡,而且依赖性强,政府扶持就发展,没有扶持就顺其自然。
目前我县的几家龙头企业,如荆山源、春羽、绿洲等公司,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自身经济实力较弱,短期内不能带动更多农户发展土鸡养殖,而且由于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全县缺乏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土鸡销售还是以鲜活为主,导致产业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
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人员少,任务繁重,而且大多知识陈旧,知识面狭窄,年龄老化,技术服务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
切实按照本地土鸡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继续落实各项奖扶措施,如重奖土鸡养殖大户、加强与金融信贷部门沟通、加强对土鸡养殖大户的贷款贴息、扶持孵化育雏场建设,增加孵化设备、协调降低用电价格等;县、乡镇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老区扶助资金要重点向土鸡产业倾斜,不断增加产业开发的投入;利用对养殖用地、生产经营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向土鸡产业聚集,独资或联办土鸡养殖场,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创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土鸡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
没有规模就没有名气、没有市场、没有效益。要以发展规模化生产为根本,要把发展规模化生产作为实现技物结合,提高产业生产水平,转变土鸡养殖业发展方式的最有效手段来抓,积极扶持和引导广大农户改变兼营兼业的习惯,逐步向专业化方向转变。积极推动饲养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大力发展土鸡专业养殖大户、规模化养殖场和规范化养殖小区,通过专业大户、规模化养殖场和规范化养殖小区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县土鸡养殖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对各类专业化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实行立项优先、建设规范、服务配套等扶持政策,全面推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饲养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管理和统一环境治理”模式。根据各乡镇不同地貌特点,对山区乡镇重点扶持3000-5000只的规模养殖户,对平原丘陵乡镇重点发展1000-2000只的规模养殖户,既要保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增加经济收入,又尽可能避免给环境带来较大压力。
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土鸡养殖产业的扶持力度,金融信贷部门应放宽对土鸡养殖户的信贷门槛,提高信贷额度,广大养殖户也应采取“联保”形式或以合作社、养殖公司名义申请贷款,县、乡镇财政应建立土鸡养殖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养殖大户奖励及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还应进一步完善各种招商引资机制,落实土鸡产业专项优惠政策,吸引品牌响亮、实力雄厚、市场占有率高、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来我县投资发展土鸡产业,主要从事土鸡及其产品的精、深加工行业,提高全县土鸡产业的附加值,为养殖户带来真正的收益和实惠。
目前,市场竞争经历了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已过渡到品牌竞争阶段,品牌竞争的核心体现在是否塑造了强势品牌,是否培育出了名牌。畜禽产品与工业品相比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人们记得的往往是一个地域的一个特色优势畜产品的总体名称,因此以往天女散花式的品牌结构已经显现出了种种弊端,要使我们现有的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就必须进行品牌资源的整合,进而提升产品的集中度和知名度。建议对目前已有的品牌进行整合,将土鸡、土鸡蛋分别整合为一个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按照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流程组织好生产。同时利用先进科技,为每枚蛋、每只鸡编制“身份证”-对鸡蛋喷注编码和生产日期,对土鸡加套电子信息脚环,建立产品信息可追溯体系,切实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让消费者真正吃上绿色环保、无公害的土鸡产品。还要对包装进行升级换代,开发出更多产品系列,并加强对新品牌的培育,主要是精深加工产品品牌的创建,让全县土鸡产业攥成一个拳头,形成合力效应。
首先要加强技术服务。根据我县禽病流行及土鸡生长的特点,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疫病防治、生产管理技术规程,加强禽类重大疫病的防治及保温育雏管理。同时,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切实解决土鸡养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及时、准确、有效地向广大养殖户提供市场供求、先进技术、重大疫情等信息,指导他们合理安排生产、科学养殖。要大力推广“两阶段式生态土鸡养殖”、“茶园生态土鸡养殖”、“林下生态土鸡养殖”、“竹间生态土鸡养殖”等科学养殖模式,同时积极开展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摸索与研究,如“草-蝗虫-鸡”、“粮+草+虫-鸡-猪-果(菜)”、“粮+草+虫-鸡-牛-蚯蚓-黄鳝-菜 (果)”、“草-蝗虫-鸡-猪-沼-肥-果(菜)”等,打造低碳高效循环土鸡养殖产业。三是要及时因势利导,积极组建土鸡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引进发展土鸡精深加工企业,促使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龙头企业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土鸡产业市场化程度,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逐步形成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市场拉动的土鸡产业发展格局,实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