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军,赵俊卿,段国占
(河南省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 许昌 461107)
中黄42是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以诱处4号为母本、锦豆3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大豆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引种认定。许昌市农科所作为引种承试单位,2008、2009连续2年进行种植。种植实践证明,该品种具有出苗快而整齐、生长稳健、适应性强、结荚均匀整齐、籽粒大小均匀、落叶性好、抗裂荚、高产、稳产等特点,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夏播,值得推广。
该品种为有限结荚习性,椭圆叶,紫花,灰毛;株高71.1厘米,有效分枝0.9个,单株粒数62.0粒;籽粒圆型,有光泽,百粒重27.2克。接种鉴定,抗SMVSC3、SC11和SC13株系,中感SC8株系,中感SCN1号生理小种。在黄淮海中片平均生育期116天;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5.08%,粗脂肪含量19.23%。在河南省平均生育期114天,株高65.1厘米,有效分枝1.5个,单株粒数71.7粒,百粒重28.4克;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6.96%,粗脂肪含量17.88%。
2004年参加黄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7.8公斤,比对照齐黄28增产2.1%;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194.5公斤,比对照增产3.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6.1公斤,比对照增产2.7%。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1公斤,比对照增产8.68%。
2008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引种试验,9点汇总,7增2减,平均亩产179.89公斤,比对照豫豆22增产5.60%;2009年续试,9点汇总,8增1减,平均亩产169.23公斤,比对照增产6.94%。
应选择两年内没有种过大豆的地块,在曾发生过胞囊线虫病的地块,要轮作三年以上才能种植。播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去除不完整粒、病粒、瘪粒及杂粒,并进行适当晒种,注意避免在烈日下水泥地上暴晒。同时进行发芽试验,保证种子发芽率在95%以上,出苗率85%以上。播种前可按种子重量0.3%的40%甲基异柳磷拌种防治地下害虫。
6月中上旬为最佳播种期,应在麦收后尽早抢播。若田间墒情好,可抢墒铁茬播种,若麦收后土壤干旱,应先浇水,再整地播种,有条件的也可以播后采取喷灌或微灌的方法抢播。播种后若表墒较差,要镇压,以利种子和湿土紧密接触。亩播量5~6千克,播深以3~5厘米为宜。
中黄42叶片肥大,密度不能太大,一般在肥水好的地块亩留苗1.2~1.4万株,肥力差的地块亩留苗1.4~1.5万株。大豆出苗后逐行查苗,断垄30厘米以内的地方可以两端留双株,断垄30厘米以上的地方须补种或补苗。补苗越早越好,最好将子叶展开、对生单叶尚未展开的芽苗进行带土移栽。移栽应在下午4时后进行,干旱应及时浇水。补种也应及早进行,可浸种催芽后补种。在全苗的基础上及时进行间苗,间苗宜早不宜晚,齐苗后即可进行。间苗时拔去密集成堆的苗、病苗、弱苗、小苗和杂株,留好苗、壮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如遇干旱或严重病虫害,可先疏苗,后间苗,分两次完成。
苗期管理:对高肥地的壮苗,应控制浇水,适当蹲苗,促进根系发育;对生长偏旺的壮苗,要控制其生长,可中耕3~5厘米,切断一部分表层细根,促进根系下扎;对瘠薄地的壮苗,要早追肥、早浇水。对因干旱、水渍、缺肥、密度过大、晚播或播种过深形成的弱苗,要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并追肥促壮。
防除杂草:杂草2叶期可喷施精喹禾灵10.8%乳油30毫升/亩+乙羧氟草醚25%水剂40毫升/亩,可有效防治大豆田当茬内多种杂草。8月上旬集中拔除一次大草。
后期管理:开花后到鼓粒期叶面喷施150克/亩的磷酸二氢钾,可以增加百粒重,提升籽粒光泽,提高商品品质。低肥水地块可叶面喷施0.55~1公斤/亩的尿素延长叶片功能期,但要避免过量导致贪青晚熟。
近几年天气状况复杂多变,干旱和涝灾频繁发生。大豆田积水超过2天就应该排水。若花荚期遇旱必须及时浇水。
根据气候条件变化,预测田间发病情况,针对病害选用有效药剂进行防治,近几年大豆根腐病有大面积严重发生趋势,应在叶片变黄时(发病前期)及时防治。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要预防炭疽病的发生。要做好虫情测报,利用化学药剂及早防治,减轻害虫。
待叶片全部(大部分)脱落,手摇植株有响声,籽粒半硬,用手掐籽粒基本不凹陷,籽粒呈现本品种光泽时及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