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联盟下的项目运作与机制创新*——以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

2011-08-15 00:52
大豆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盟员大豆课题

冯 晓

(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30)

产业技术联盟作为一种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组织形式,对于在经济、科技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产业联盟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蓬勃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产业技术联盟在我国也初现端倪。目前,TD-SCDMA产业联盟、龙芯产业化联盟等早期成立的一批联盟已经在产业发展中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1 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与特点

鉴于我国民族大豆业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为解决以往在国内大豆产业的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2007—2009年,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大豆中心)组织相关人员深入黑龙江省、吉林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等有代表性的企业单位调研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需求,走访与大豆有关的科研院校,了解各个科研院所研发优势,从技术供给与需求双向论证了技术联盟成立的可行性。通过与国家科技部、黑龙江省政府和黑龙江省科技厅沟通与协调,得到了相关政府机构的认可与支持,

1.1 大豆联盟的成立

2009年7月18 日,国内9家大豆加工企业、5所大学、5家科研机构等19家单位在哈尔滨召开了成立大会和首届联盟理事会,共同签署联盟协议书,联盟正式成立,同时签署了7个技术合作项目。截止2010年底,盟员数量已经增长到了25家,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并且以联盟为载体成功申报和立项了省部级课题3项。

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将为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整合我国大豆产业资源、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和长效合作机制搭建平台,突破大豆产业发展战略及共性、关键技术瓶颈,真正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彼此依赖、机制灵活、多赢共进、紧密合作的技术创新,全面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1.2 大豆联盟特点

(1)牵头单位的枢纽作用。大豆联盟由大豆中心牵头成立,与其他企业为主体的联盟有着明显的区别。工程中心的核心作用之一就是科研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为整个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最少限度涉及利益分割保证了联盟在行业中的代表作用,也有利于发挥整合资源,突破行业发展中共性、关键性技术的初衷。

(2)全产业链的协调互动。联盟内部既有科研机构,又有典型企业。大豆中心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讷河、嫩江等地市建有生产基地,这样在联盟内部就实现了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互动机制。

(3)项目为核心的运行机制。利益形成与分享是联盟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大豆联盟通过整合内部资源,申请了科技部支撑计划、企业横向课题等多项纵向、横向课题。通过研发与成果转化,使得项目涉及各方都能够从中获益。

2 大豆联盟项目运行的三种模式

以联盟为载体,在相关制度约束与框架下,大豆联盟对项目运作采取三种主要形式。分别是企业需求类项目运作模式、技术储备类项目运作模式和纵向课题类项目运作模式。

2.1 企业需求类项目

企业兴衰关系产业生死。在大豆产业面临国际竞争的背景下,真正解决企业技术需求,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进而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至关重要。

企业需求类项目具体流程为,按照《大豆联盟项目研究计划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联盟向盟员单位公开征集技术项目需求课题,经过联盟秘书处汇总处理后,提交联盟专家委员会,就项目技术、经济上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联盟内部是否有机构愿意主动承担具体课题研究工作,如果上述都可以通过,联盟秘书处会组织召开项目对接会议,通报企业需求、科研机构最新进展,为项目对接搭建平台,构建技术团队,经专家委员会审核研发人员名单和可行性报告后,开始实验室——小样——中试的技术研发流程。最后以成果转化、专利转让等多种形式形成共赢。

2.2 技术储备类项目

联盟为盟员企业服务是一个方面,同时也承载着行业发展的部分责任,这就要求有必要的技术储备。这样既可以形成技术储备库,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又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先走一步。

技术储备分为科研技术储备和企业技术储备两种。在联盟的平台下,结合大豆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对科研单位技术研发与企业需求相对接,经过秘书处初审、专家委员会复审,筹建盟员内部研发团队,针对可研报告进行答辩和汇报,经过专家与企业论证,形成项目协议,初步规定联盟服务的具体内容。联盟秘书处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从内容审查、预算审查、项目跟踪、项目鉴定与验收等不同环节对储备类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

2.3 纵向课题类项目

纵向课题是联盟产生与发展的根基。维持一定的纵向课题,能够保证联盟实现解决行业共性问题、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联盟纵向课题申请的基本流程有四个步骤:首先,了解联盟成员技术优势,征集行业共性与关键性技术需求,综合企业需求整理成行业共性需求上报联盟秘书处;其次,秘书处根据盟员特长进行任务分解、完善、整理形成报告,以联盟名义申请各类纵向项目;然后,根据审批项目组织盟员单位各自承担任务,撰写分课题的可研报告,通过专家委员会审核,形成任务分解、分项目签署任务书;最后,秘书处全程跟踪与监督项目运行,主要沟通专家方和技术需求方的不同意见,贯穿项目运行、项目评估和项目验收整个流程。

3 联盟持续发展的机制设计

以项目运作为核心是联盟发展的主要模式,项目的成败是联盟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联盟项目运行必须有稳定机制作为保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 联盟定位与发展

联盟承载着行业发展的重任。国家对联盟的支持也寄希望于其引领和支持产业发展。所以,联盟要着重从宏观层面战略性思考问题,拿捏住产业发展方向,促进整个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在联盟内部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促进科研与企业技术需求之间的定向联系机制;整合联盟优势力量,按照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要求,申报与承担国家攻关项目,实现联盟引领行业发展的目标。

3.2 利益形成与分享

发现机会,抓住机会,做大产业才能共享发展成果。农户、企业、科研人员各自需求的成果形式不同,但其本质都是利益。根据行业发展方向发现农户需求;根据产业发展趋势找准企业需求;根据科研院所改制的倾向,抓住科研需求。上述三种需求的理解、掌握与运用,是利益形成的基础,有了利益,才有分配,有了分配联盟才有持续下去的动力与激情。

3.3 制度保障与措施配套

首先,完善组织架构,实行专职化管理,专用财务账户,独立运转,做到联盟组织架构清晰,职责明确。二是,维持纵向项目申请力度,扩大横向项目数量和质量,强化潜在项目储备性研发。逐步形成签约项目抓推进、横向课题重转化、储备项目重方向的项目运转格局。最后,完善盟员进入与退出机制,使其更灵活,实施动态管理。联盟是国家指导下成立的临时性机构,只有拥有完善的配套制度,才能激发盟员的积极性,促进联盟持续发展。

[1]李孝忠,孙瑜,周慧秋.市场认知、外部性约束与大豆生产者决策困境:逻辑推演与实证检验[J].农业技术经济,2009(6):70-77.

[2]刘家富,李孝忠,李海.我国大豆和豆油市场价格传导关系实证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3):62-63.

[3]冯晓.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战略思考[J].大豆科技,2009(4):8-11.

猜你喜欢
盟员大豆课题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盟员之家”助力西瓜产业发展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人民律师为人民——记福建省民盟优秀盟员、武夷山市政协委员邱芝杰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民盟石家庄市委组织盟员参观河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