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及策略

2011-08-15 00:42:56王学艳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古籍辽宁省少数民族

王学艳,何 丽

(1.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605;2.民族文化宫研究室,北京 100031)

辽宁省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及策略

王学艳1,何 丽2

(1.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605;2.民族文化宫研究室,北京 100031)

针对辽宁省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民族古籍保护的诸项措施,包括慎重选择保护措施、创新管理收藏机制、广开古籍保护资金渠道和加强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等。

少数民族古籍;古籍保护;保护策略

辽宁省除汉族外,还居住着600余万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43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浩瀚的民族古籍文献。据最近一次普查结果显示,辽宁省共有少数民族古籍18万件(册),主要分布在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单位和机构。其中满、蒙古等民族用先民创造的本民族的文字记载历史,形成了卷帙浩繁的文献古籍;回、朝鲜等民族则用汉字记录来传承民族文化。除文献古籍外,一些口耳相传的口碑古籍也流传于世。辽宁省档案馆馆藏140万卷档案,历史档案占大部分,而其中相当数量是用满文或蒙文写成的,并在汉文文件中也有相当数量涉及到少数民族内容。辽宁省图书馆馆藏古籍56万余册,其中善本少数民族古籍有11个文种304部;普通线装书有9个文种,172部;正在整理的10万余册古籍图书中,少数民族古籍图书预计在千册左右。朝阳市经普查,共存有少数民族古籍6375件,其中图书208册,文书档案6135件,碑铭21件,谱书2件,传唱8本,圣旨1道及藏经若干,其中大部分是蒙文、蒙汉合壁、满蒙汉合壁的古籍。所有这些民族古籍记载了辽宁省历史、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成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瑰宝。妥善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些古籍,对于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增进民族情感、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推进辽宁省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旅游资源开发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辽宁省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取得的成就

辽宁省民族古籍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辽宁省的民族古籍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组织建设、人才培养、整理出版等方面成果显著。198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辽宁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把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明确纳入省民委职能范围。而后,全省14个市和一些民族自治县、民族聚居县也都相继建立了民族古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族古籍工作逐步得以完善,形成了符合辽宁省民族古籍工作实际的工作思路和特点。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省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辽政办发[2007]75号),建立了辽宁省古籍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经省编办正式批准,在省图书馆成立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配合省文化厅指导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制定了《辽宁省古籍保护工作“十一五”规划》,明确辽宁省古籍保护的阶段性目标。多次召开全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加快全省古籍保护进程。辽宁省已有322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省图书馆、大连图书馆首批进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行列。

多年来,辽宁省各级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及古籍收藏单位在财政状况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依然投入一定资金支持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90年代初,文化部分年度先后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古籍保护,辽宁省凡有古籍的省市图书馆都得到了经费扶持,古籍善本基本上都制作了樟木匣和函套,有的馆还购置了去湿机等古籍保护设备。2000年,省财政先后投入资金500万元,为辽宁省图书馆建成了地下善本书库,配置了国内一流的消防报警灭火系统、防盗报警系统、中央空调吸湿机以及密集书架等,还为馆藏善本书制作了8000多个樟木盒。沈阳、锦州等市完成了新图书馆建设,古籍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加强。大连图书馆以300多万经费制作了5万个古籍函套、樟木盒、地图盒等,又以数百万元资金建立了环境和设施国内一流的古籍修复中心。

在搜集保护方面,全省广大少数民族古籍工作者克服困难,不辞辛苦,采取手抄、拍照、拓印、复制、收购、录音、录像等多种手段广泛搜集了省内大量濒临失传的民族古籍和口碑资料。仅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就搜集到蒙古族、满族、藏族古籍近5000册,3100万字。在少数民族古籍保存方面,有关单位采取一系列防火、防盗、防尘、防虫、防潮、防腐等措施,在妥善加以保护的同时,逐步开展了整理、研究、开发、利用工作。

辽宁整理出版的民族古籍图书在国内外也产生较大影响。辽宁省承担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满族卷》的编撰工作。省民族古籍办整理出版的《满洲源流考》《清代内阁大库散佚满汉文档案选编》《清代八旗驻防志丛书》《锡伯族档案史料》《康熙朝雅颂集》《盛京皇宫和关外三陵档案》《光绪朝重订承德府志校点本》《北京地区满文图书总目》《八旗艺文编目》《辽宁省少数民族古籍综录(满族卷)》《满文老档》(函装)等是研究辽宁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是辽宁省民族古籍研究和整理机构几十年来辛勤工作的成果。

二、辽宁省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存在的问题

(1)现存民族古籍底数不清。我省少数民族古籍底数目前还是2000年普查的结果,2009年,国家新的普查系统出台,但普查对象侧重于汉文古籍。普查任务布置方面仍有遗漏,尤其在省内高校图书馆范围内,有多家没有参与普查工作,势必造成新一轮普查数据的不准、延误珍贵民族古籍的发现与保护。

(2)缺乏必要的民族古籍保护条件。许多古籍收藏单位库房条件没有达到文化部颁布的《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有的古籍缺乏基本的函套、樟木盒,即使有了这些装备,还不具备恒湿恒温的收藏环境,缺乏防火、防盗的安全设施。仅以我省古籍收藏条件最好的省图书馆为例,其善本书库条件达到了国家要求,但普通线装书、未整理古籍仍处在自然的温度、湿度状态下,在消防、水暖方面还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由于民族古籍在整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凡涉及民族古籍工作的均以汉文古籍工作为主,也存在着对收藏民族古籍的基本条件不予以重视的情况。其他县市如铁岭、阜新、喀左等及一些高校图书馆古籍收藏条件更是令人堪忧,古籍老化、破损严重。

(3)民族古籍保护经费短缺,破损古籍得不到及时修复。只有大量的、持续的资金注入,民族古籍保护工作才能持续开展。省财政厅每年投入50万元的专项资金使得省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但满足古籍基本保存条件仍有500万元的缺口。辽宁省高校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方面,由于长期没有适量的专项资金投入,古籍保存环境长期落后于公共图书馆。一些珍贵古籍的高校,严格地说,并不具备保存古籍的条件,所藏珍贵古籍急需抢救。中小城市及边远地区的古籍保护专项经费没有提上议程或者没有落实到位。

(4)民族古籍修复人员奇缺。古籍修复是古籍保护的重要环节,是古籍保护不可或缺的技术和手段。辽宁省目前虽然已经有了一支比较好的队伍,但从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看,还存在着人数不足,后继乏人的严重状况。除省图书馆、大连市图书馆等单位有专门古籍修复人才外,其他民族古籍收藏单位鲜有专门人员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古籍的保护工作大多由兼职人员捎带管理。既需要专业知识又带有传统手工艺性质的民族古籍修复技术面临失传的危险。

三、辽宁省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策略

(1)慎重选择保护措施。一般来说古籍的保护措施有两种:一是延缓性保护,一是再生性保护。延缓性保护是指在不改变原件载体的情况下,对古籍进行修复、加固以及控制保存环境等延长原件寿命的过程,但只是减缓了古籍的衰老速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古籍的长期保存问题。再生性保护是指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将纸张载体上的古籍内容复制或转移到其他载体上,以此达到对古籍内容的长期保护和有效利用的目的,即使原件毁灭了,其记载的内容仍可以保存下来。

受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民族古籍的保护与开发不可能多种措施并举。因此,在选择措施上,要注意到民族古籍的特点,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一要注意民族古籍的保存状况和利用率,视其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开发措施。如对有些较为珍贵或损坏严重,濒临毁灭但使用频率较低的民族古籍文献,可采用缩微技术,以较低的成本达到抢救和长期保存的目的;对那些较为珍贵或是损害严重但使用频率较高的民族古籍文献,可同时采用缩微技术与光盘技术;对于使用率很高的一般性文献资料,可采用缩微技术,以节省经费。二要兼顾到民族古籍的内容和种类特点。有些民族古籍内容繁复,包罗万象,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极具研究价值和使用价值。对这类古籍的保护与开发要从重点保护、基础开发着手,长远考虑其社会、经济效益。三是对于那些版本珍贵、具有多种价值的民族古籍则应采取各种方法加以保护和开发,尽可能地使其长久流传。

(2)创新民族古籍收藏管理体制。古籍的管理体制直接影响民族古籍的保护问题。目前,辽宁省收藏和保存民族古籍的机构和组织比较复杂。民族古籍不仅在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科研单位及寺院里有收藏,还有相当一部分收藏在民间。这种收藏布局使得收藏条件良莠不齐,有些不具备恒湿、恒温条件的保存环境势必造成珍贵古籍加速老化的程度。因此应尽快完成一批古籍书库的标准化建设。同时,在古籍收藏方面建议采取“寄存”方式。这种寄存方式在国内已有先例,青岛图书馆创建的古籍寄存模式已受到文化部“全国古籍保护试点工作督导组”专家的广泛关注,其具体做法已被专家组命名为“青岛寄存模式”。具体做法就是由省文化主管部门与各区(市)文化主管部门签订古籍保护协议,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妥善保护所辖古籍。对于不具备保管条件的单位,由省图书馆等具备保护条件的收藏单位提供场所、设备代为寄存保管,所有权仍归原单位所有。该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在产权隶属关系不变的情况下,使分散的古籍得到集中有效保护。投资小,见效快,便于在设施条件差、又无力改善的地区推广。从长远来看,可改善因条块分割而导致古籍保护不力的现状,并为未来辽宁省古籍保护工作的发展开辟一条新路子。

(3)广开古籍保护资金渠道。在古籍保护方面,辽宁省各级人民政府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尽其所能,拨出专项资金,支持民族古籍保护工作。但由于财力有限,国家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民族古籍保护。在这种情况下,要完全依靠国家和政府的资金来解决这方面经费短缺的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民族古籍保护工作中要不等不靠,充分发挥各种优势,建立有效的古籍保护经费保障机制。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带动地方各级财政加大投入的同时,要广开渠道,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针对目前对古籍修复投资非常少的状况为了更好地保护古籍并使其得到最好的修复,可以发动全社会的民众像认养大熊猫一般“终身认养”古籍,捐助古籍从发现、修复到保存全过程所需要的充足的资金支持。“古籍认养”这一做法非常可行。因为随着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先后出炉,以及国家珍贵古籍特展的举办,社会及业界对民族古籍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这些为古籍认养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辽宁省政府可以适时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规范,吸纳民间力量保护民族古籍。保护对象可以先以入围“国家古籍珍贵名录”中的民族古籍为主。并出台保护办法细则,包括认养保护对象、认养保护人条件、认养保护方式、认养保护程序及认养保护人的权利和义务等。这一做法探索出了运用社会力量来共同完成保护珍贵民族古籍的一条新路,是机制和体制上的一个创新。

(4)加强民族古籍保护人才培养。一要做好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包括古籍普查、古籍修复、古籍编目、古籍鉴定与保护、民族语文鉴定与保护、古籍普查平台技术与应用培训等,最好以免费培训的方式进行。采取“传、帮、带”的方式,组织省内外有丰富经验的古籍整理专家到古籍收藏单位现场指导工作;或者组织从事古籍修复工作人员到具备高水平修复条件的单位,如辽宁省图书馆等进行为期较长(3~6个月)的实地学习与工作,真正掌握民族古籍版本鉴定、修复技术等技能。这种实地工作经验较之短期培训工作能真正培养出独立开展古籍修复工作的人才。二是依托高校开设专业课程。据了解,北京大学目前已开设古籍鉴定与保护本科生课程,并于2009年度招收古籍版本鉴定方向研究生。辽宁省可以依托辽宁大学历史学院的历史文献研究专业开设古籍保护技术学课程,并建立修复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等,培养辽宁省古籍修复人才,使古籍保护传承下去,后继有人。三是尽快建立和完善“文献修复师”的资格准入制,这是构建完善的古籍保护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古籍保护工作在制度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文献修复师”的资格准入制对于加速古籍修复人员培养和古籍修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大力推进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顺利实施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四是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要考虑留住人才的办法,切实有效的措施是提高古籍修复人才的待遇,提高古籍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对从事古籍数字化研发人员在技术上突破要实行重奖方式,让人才与待遇挂钩,提高全社会对民族古籍事业的关注与重视。

[1]宝音.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4):19-22.

[2]周越,刘冰.春秋一度 书中千年——参加古籍保护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9(2):93-96.

[3]董晓军.对保护、修复民族古籍的几点思考[J].图书情报论坛,2009(3):67-69.

(责任编辑 刘敏)

Some Strategies of Preservation of the Ancient Book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Liaoning Province

WANG Xue - yan1,HE Li2
(1.Library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2.Research Office of Cultural Palace of Nationalities,Beijing 100031,China)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and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ancient book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Liaoning province,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preservation measures,including the choice of preservation measures,the innovation of collection mechanism,financial support,personnel training.

ancient books of ethnic minorities;ancient books preservation;preservation strategy

G256.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A

A

1009-315X(2011)02-0225-03

2010-10-15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09BTQ0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DC10020205)。

王学艳(1969-),女,辽宁新宾人,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民族文献、民族图书馆研究。

猜你喜欢
古籍辽宁省少数民族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06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08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我是古籍修复师
金桥(2017年5期)2017-07-05 08:14:41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