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雯,孙 岩,刘 宏,彭侃夫,余荣杰,吴雄飞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肾科,重庆400038)
医学生的“医患关系学”教育探讨
赵洪雯,孙 岩,刘 宏,彭侃夫,余荣杰,吴雄飞△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肾科,重庆400038)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近年随着医改的深入,社会整体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关系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表明[1]:2004年全国消费者对医疗和药品的投诉比上年增加了近30%,近年医患关系更是整个医务界乃至社会关系的缩影[2]。医患关系处理不好,对医生、患者和社会都会后患无穷。搞好医患关系最主要的是从医者自身入手。而和谐的医患关系不能仅靠医学生毕业后自行培养,还应将“医患关系学”贯穿在医学生学习课程的始终,为将来的从医生涯处理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奠定基础。而如何引导医学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无疑成为医学院校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目前的教与学中,惯常的模式是教员从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到诊断治疗再到预后,基本成为了一个程式化的教学,医患关系学尚未纳入到教学中。其直接的结果是当学员开始接触患者时,多数医学生见病不见人,往往不能准确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容易产生医患纠纷。因此,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员应就每一个病种在临床常遇到、容易出现医患纠纷的情况加强分析,使学员不但掌握医学基本知识,还能尽早掌握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纰漏、容易犯的错误、如何避免等,为将来临床工作中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作准备。
一个医术再高明的医生,如果没有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对患者和社会都只能是祸大于福。“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只要稍有粗心,便可能给患者造成永久的创伤,甚至会使患者有性命之忧[3-4]。这样的医生很难想象会有好的医患关系。有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过去史,不遗漏任何细微的情况;会认真慎重地作出诊断并选择后续治疗方案,并用患者和家属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详细告知他们;会无论刮风下雨、逢年过节都会准时出现在病床边察看患者的情况;会将出院后需要注意的点滴细节详细告诉他们。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在基础课学习中、在见习实习的每一个阶段教员除了讲解疾病、传授渊博知识外,同时还应将他们对责任心的感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传授给学员。
医生在面对患者和医治疾病的同时,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掌握患者的心理波动,才能取得患者的信赖,才能让患者主动配合,也才有可能成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5]。而患者和家属常对治疗效果期望过高,不明白或理解医疗风险也始终是伴随诊疗过程的客观存在。这也需要用良好的沟通化解一些误解与矛盾,因而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另一个关键是医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6]。
目前在医学生的课程中已经引入了《心理学》,教授专门与患者沟通的方法与一些技巧,但是不能仅靠一门心理学课程和心理学教员的讲解,各科教员均应根据每一疾病的特点,适当引入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的内容,如何使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情况,了解疾病的危险程度,恰如其分地评价他们的治疗与预后,尽量从患方的角度考虑,尽量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将沟通设置为该病授课的一部分,使学员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学会如何沟通[7]。
培养沟通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时期是实习,多数实习医生在初期接触患者时不被患者所接受。但是,如果学员不把自己作为实习学生,而是作为一名实习医生,是带教老师的助手,在入科室后将经管患者的病例资料仔细阅读,熟悉他们的诊断、病情变化;早晨提前30min到科室,带着关切的表情去询问他们的不适,饮食、食欲及大小便情况,血压稳定与否;当随带教老师再次查房时,汇报的病史和病情进展仔细详实,对患者病情的分析合理,晚上下班前再次去巡视患者,将他的情况及时反映给带教老师并得到解决,患者和家属对学员的态度会有非常大的改观,在这个过程中,沟通能力逐渐提高,而沟通能力提高的基础还是对患者的耐心与爱心[8]。
健康教育是一种建立在医患之间、以医学科普知识为内容的特殊沟通方式。由于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在对疾病诊治的认识水平和决策能力上相差悬殊,医生需要在诊疗过程中使患者获得更多的信息,健康教育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健康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如向门诊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对住院患者的整体护理、定期的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宣传栏、进行义诊咨询等。应经常组织医学生参加各种健康教育活动,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尽量向患者传播医学科普知识,教育患者的同时,也提高了对各病知识的认识水平,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作更多的准备。
通过整个学习过程,掌握了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随时与患者进行交流并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良好的医患关系就有可能逐渐培养建立起来。
[1] 雷志春,姜积禄.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医院,2006,10(11):74-75.
[2] 王大壮,田侃.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刍议[J].卫生软科学,2009,23(5):571-573.
[3] 李华晨,李惠珍.医务工作者的自律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J].医药卫生,2006(9):31-32.
[4] 赵玮,史立波,丁晶,等.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364-366.
[5] 徐茂,沈旭东,程军,等.医疗服务应注重医患沟通[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5):429-430.
[6] 杜舟,黄萍.关于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58-59.
[7] 王琼,吴小翎.医患沟通从医学生抓起[J].重庆医学,2010,39(1):123-124.
[8] 姜绮霞,姚定康,梁春,等.早期接触临床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255-256,259.
10.3969/j.issn.1671-8348.2011.36.045
B
1671-8348(2011)36-3737-02
△通讯作者,Tel:(023)68754188;E-mail:wuxf108@126.com。
2011-01-18
201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