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庭马
(皖南医学院社科部,安徽芜湖241002)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哲学*
——由“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命题说起
陶庭马
(皖南医学院社科部,安徽芜湖241002)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它是马克思处于青年黑格尔主义时期提出的命题,直接来源于黑格尔的思想。这个命题不仅表现了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而且表现了一种旧的哲学观,认为哲学是最高智慧、最高科学、最高真理,哲学可以代替其他科学来解决具体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观上实现了根本的变革,认为哲学是世界观理论,只解决对世界一般本质的认识问题,不解决对其他事物的认识问题。作为世界观的哲学只是实证科学的一个部门,并不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而是与其他科学并存并相互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它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黑格尔主义;时代精神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是马克思的一句名言,有时它被人们简化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并被人们千百次地当作马克思主义的命题加以引用。然而,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这是马克思处于青年黑格尔主义时期提出的命题,直接来源于黑格尔的思想,它不仅表现了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而且表现了一种旧的哲学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观上实现了根本的变革。
与所有创立新的思想体系的思想家一样,马克思也是从接受前人的思想开始,先站到那个时代的最先进的思想基础上,然后在其思想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批判前人的思想,离开前人的思想基地,创立了与前人的思想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学说。这种学说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称作马克思主义。因此,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他并不天生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思想并不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事实上,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进程,经历了一个从非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过程。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经历了理想主义、黑格尔主义、“费尔巴哈派”等非马克思主义的阶段,然后通过对“从前的哲学信仰”的清算,才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其中,1837—1842年,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中的黑格尔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上,马克思是以黑格尔的理念论来理解现实事物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正是马克思处于青年黑格尔主义时期提出的命题。1842年,马克思在《〈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中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在内部通过自己的内容,而且在外部通过自己的表现,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那时……哲学正变成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正在世界化,而世界正在哲学化。”[1]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是直接来自于黑格尔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命题,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表达形式上,都与黑格尔是一致的。
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并在唯心主义的范围内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以及其他思想体系)与时代的关系问题,这是黑格尔的巨大功绩。在黑格尔之前,人们只是到哲学家和思想家的头脑中去寻找某一思想体系形成的原因,把某一思想体系的出现仅仅同哲学家、思想家个人相联系,而完全忽视了思想与现实、思想与哲学家、思想家所生活的时代的关系。黑格尔则与此不同,他的思想具有“巨大的历史感”(恩格斯语),他把哲学看作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的思想,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黑格尔说:“每一哲学属于它的时代,受它的时代的局限性的限制,即因为它是某一特殊的发展阶段的表现。”[2]他还说:“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那个时代,这与妄想个人可以跳出他的时代,跳出罗陀斯岛,是同样愚蠢的。如果它的理论确实超越时代,而建设一个如其所应然的世界,那么这种世界诚然是存在的,但只存在于他的私见中,私见是一种不结实的要素,在其中人们可以随意想象任何东西。”[3]在黑格尔看来,哲学家“个人是他的民族,他的世界的产儿。个人无论怎样为所欲为地飞扬伸张——他也不能超越他的时代、世界。因为他属于那唯一的普遍的精神,这普遍精神就是他的实质和本质,他如何会从它里面超越出来呢?这同一的普遍精神就是哲学要用思维去加以把握的。哲学就是这普遍精神对它自身的思维,因此也就是它的确定的实质和内容。每一哲学都是它的时代的哲学,它是精神发展的全部锁链里面的一环,因此它只能满足那适合于它的时代的要求或兴趣。”[4]哲学是对“一个时代的精神的思维和认识”[5],“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6]。黑格尔不仅认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表现,而且把它看作是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表现时代精神的形式除哲学以外还有政治理论、法律、宗教、道德、艺术等等。黑格尔认为:“在这多方面中,哲学是这样一种形式:什么样的形式呢?它是最盛开的花朵。它是精神的整个形态的概念,它是整个客观环境的自觉和精神本质,它是时代的精神、作为自己正在思维的精神。这多方面的全体都反映在哲学里面,以哲学作为它们单一的焦点,并作为这全体认知自身的概念。”[7]
上述引文中,黑格尔关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哲学是自己时代的思想,是时代精神最盛开的花朵。换言之,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如果把马克思的命题与黑格尔的上述一系列命题作一比较,我们便很容易发现,二者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看法在思想实质上是一样的,就连文字表达也是极其相似的。我们无法断定马克思提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命题时是否直接依据了黑格尔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思想”、“哲学是时代精神最盛开的花朵”的思想,但我们能够确定,马克思这时的思想发展正处于黑格尔主义时期,马克思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命题与黑格尔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思想”、“哲学是时代精神最盛开的花朵”的命题,在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命题,无论就其思想内容还是表达形式,都不是马克思的独创,而是来源于黑格尔的。或者至少可以说,黑格尔同样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是在先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独创的思想(恩格斯也参与了这一学说的创立),而“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不是马克思独创的思想,因此,不能把这一命题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人们或许可以承认,“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马克思处于青年黑格尔主义时期提出的命题,这一命题从其原来的意义上说是黑格尔主义的命题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当时的马克思是以黑格尔的理念论来理解现实事物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命题表现的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在当时的马克思看来,哲学是精神(作为主体的理念)通过哲学家的头脑对自己的最高的自我意识。“时代精神”是作为理念的“世界精神”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表现,哲学就是对理念的一定发展阶段的自我意识。但是,人们不禁要问,尽管“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表现了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难道我们不能重新赋予这个命题以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吗?如果我们不把“时代精神”看作是时代的本质而且是对时代本质的反映,那么“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命题不是就克服了它本来的唯心主义倾向而成为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命题了吗?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命题不仅表现了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而且表现了一种旧的哲学观。即使我们把这一命题原有的唯心主义含义去掉,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作唯物主义的理解,但只要我们仍然肯定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我们就还没有超越旧的哲学观,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的水平,这一命题就仍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
在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史中,人们一直把哲学看作是最高的智慧、最高的科学,把哲学所发现的真理看作是最高的真理。这种哲学观在黑格尔那里获得了最典型的表现。当黑格尔把哲学看作是“普遍精神”即绝对精神对自身的认识时,当他把哲学看作是对时代实质的把握时,当他讲时代精神的“多方面的全体都反映在哲学里面,以哲学作为它们单一的焦点,并作为这全体认知自身的概念”时,当他讲哲学是时代精神“最盛开的花朵”时,他就典型地表达了这种旧的哲学观:哲学是最高的智慧,哲学是最高的科学,哲学所发现的真理是最高的真理。处于青年黑格尔主义时期的马克思所提出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命题,同样表现了这种旧的哲学观。事实上,在1845年以前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中的整个非马克思主义阶段(包括理想主义、黑格尔主义、“费尔巴哈派”阶段),马克思表现的都是这种旧的哲学观。这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哲学时期”,这一时期他的思想特征是:他对哲学持肯定态度,站在哲学基地上,从哲学原则出发去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1835年10月,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选择的专业是法律,同时对哲学很感兴趣。他在研究法律的同时也在研究哲学,并认为哲学的研究对于法的研究来说是完全必要的。1837年11月,马克思在给父亲的信中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马克思最初的“哲学信仰”是马克思称之为“理想主义”的东西:“我从理想主义……顺便提一提,我曾拿它同康德和费希特的理想主义比较,并从其中吸取营养,……转而向现实本身寻求思想。”[8]马克思曾以理想主义原则解决法的问题,写过厚厚的一部《法哲学体系》,他在转向黑格尔主义后承认这是一部失败之作:“这里首先出现的严重障碍正是现实的东西和应有的东西之间的严重对立,这种对立是唯心主义所固有的;它又成了拙劣的、错误的划分的根源。开头我搞的是我慨然称为法的形而上学的东西,也就是脱离了任何实际的法和法的任何实际的原则、思维、定义,这一切都是按费希特的那一套,只不过我的东西比他的更现代化,内容更空洞而已。”[9]
1837年初夏,马克思在“博士俱乐部”的影响下离开“理想主义”而转向黑格尔主义。至1842年底,他都是从黑格尔的理念论原则出发去理解和解释各种问题的。例如,他这样理解国家的本质:“国家应该是政治和法的理性的实现”[10];国家“应建立在自由理性的基础上”[11];“当一个国家离开了国家的观念时,世界历史就要决定其是否还值得继续保存的问题”[12]。他这样理解自由的本质:自由是“理性的普遍阳光所赐的礼物”[13]。他还这样理解哲学:哲学是精神(作为主体的理念)通过哲学家的头脑对自己的最高的自我意识,“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他把铁路和哲学都看作是世界精神的产物:“正是那种用工人的双手建筑铁路的精神,在哲学家的头脑中建立哲学体系”[14]。
1843年初,马克思离开黑格尔主义转向费尔巴哈。具体的哲学原则虽然转换了,但从哲学原则出发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场没有转变。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德国的革命的过去就是理论性的,这就是宗教改革。正像当时的革命是从僧侣的头脑开始一样,现在的革命则从哲学家的头脑开始。”[1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朴素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16]“德国唯一实际可能的解放是以宣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为出发点的解放。……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17]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完成了的人道主义”或“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看作是对“历史之谜的解答”[18],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原则出发去解释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与人的存在的分离(异化)和复归(异化的克服),从而论证共产主义的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在1844年8月给费尔巴哈的信中肯定地说:“您的两部著作《未来哲学》和《信仰的本质》,……给社会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而共产主义者也就立刻这样理解了您的著作。”[19]
以上考察表明,1845年以前,马克思对哲学一直是持肯定态度,站在哲学基地上,先后以理想主义、黑格尔主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原则为根据去理解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表现的是一种旧的哲学观,即认为哲学是最高智慧、最高科学、最高真理,哲学可以代替其他科学来解决具体问题。这种旧的哲学观在今天仍然很流行,其影响并未消失。在今天,哲学满天飞,不仅早已被马克思和恩格斯宣布为“死去了”并从各个具体科学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自然哲学”、“历史哲学”、“道德哲学”、“法哲学”等又复活了起来,而且还新生出许多哲学来,如“政治哲学”、“经济哲学”、“文化哲学”、“科技哲学”、“宗教哲学”、“军事哲学”、“价值哲学”、“教育哲学”、“管理哲学”、“发展哲学”、“体育哲学”、“数学哲学”、“医学哲学”、“行政哲学”、“环境哲学”、“生态哲学”、“货币哲学”、“语言哲学”、“哲学解释学”等等,到了有一门学科就会建立一门相应的哲学的地步。至于要求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解释种种现实问题、对现实问题提出种种“哲学反思”、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种种“哲学方案”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一篇“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若不给出对所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会被认为是不合格的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们纷纷转向对各种现实问题的研究,但许多研究并不是实证的科学研究,而是站在“哲学基地”上的思考。在他们的毕业论文中,总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给出对所涉及的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他们认为给出这种方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神圣职责。以上现象的产生不正是旧的哲学观在作怪吗!要纠正这种哲学史上和现在还在流行的错误的哲学观,就必须考察并理解马克思在哲学观上所实现的根本变革。
从1845年起,马克思实现了哲学观上的根本变革,进入他思想发展的“反哲学时期”,即实证科学研究的时期。马克思认识到以往所理解的哲学的荒谬和无用,起来反对哲学,离开哲学基地,转向从现实生活出发研究问题。从此以后,马克思便不再用“哲学”这个术语来指称自己的新唯物主义,而只是把它叫做“世界观”。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0]马克思的这句名言不知道被人们引用过多少次,但是人们在理解马克思的这句名言的时候,往往只注意马克思对“改变世界”的重视,而没有注意到,正是在这里,马克思第一次表示了对哲学的反对、否定。马克思已经自觉地把自己排除在“哲学家”的行列之外,他不是以“新哲学家”和“从前的哲学家”相对立,而是以“非哲学家”和“哲学家”相对立,“哲学家”是马克思批评的对象。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把青年黑格尔运动在德国所引起的“空前的变革”称之为一场“哲学骗局”,这是因为,“德国的批判,直至它最近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没有离开过哲学的基地。”[21]这里明确地表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离开哲学基地”的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谈到他们与“德国哲学”不同的思想路线时说:“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实际活动的人。”[22]德国哲学的研究立场是:从想象的东西出发,也就是从某种原则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立场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出发,从现实生活出发。与“哲学”立场相对立的是实证科学的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终止,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它们只能对整理历史资料提供某些方便,指出历史资料的各个层次的顺序。但是这些抽象与哲学不同,它们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23]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对从“哲学”的观点、从“哲学家”的立场来理解历史的本质、人的本质:“每个个人和每一代所遇到的现成的东西: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是哲学家们想象为‘实体’和‘人的本质’的东西的现实基础,是他们神化了的并与之斗争的东西的现实基础,这种基础尽管遭到以‘自我意识’和‘唯一者’的身份出现的哲学家们的反抗,但它对人们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却丝毫也不因此而受到干扰。”[24]“个人的这种发展是在历史地前后相继的等级和阶级的共同生存条件下产生的,也是在由此而强加于他们的普遍观念中产生的,如果用哲学的观点来考察这种发展,当然就很容易设想,在这些个人中,类或人得到了发展,或者这些个人发展了人;这样设想,是对历史的莫大侮辱。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各种等级和阶级看作是普遍表达方式的一些类别,看作是类的一些亚种,看作是人的一些发展阶段。”[25]总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讲到“哲学”和“哲学家”时,都表现出一种批判、否定的立场。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续从批判、否定的立场谈论“哲学”和“哲学家”。他们在评论“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时说:“德国的哲学家、半哲学家和美文学家,贪婪地抓住了这种文献(指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引者注),不过他们忘记了:在这种著作从法国搬到德国的时候,法国的生活条件却没有同时搬过去。在德国的条件下,法国的文献完全失去了直接实践的意义,而只具有纯粹文献的形式。它必然表现为关于真正的社会、关于实现人的本质的无谓思辨。”[26]“他们在法国的原著下面写上自己的哲学胡说。例如,他们在法国人对货币关系的批判下面写上‘人的本质的外化’,在法国人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批判下面写上所谓‘抽象普遍物的统治的扬弃’,等等。”[27]他们在评论“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所说的人时说:“这种人不属于任何阶级,根本不存在于现实世界,而只存在于云雾弥漫的哲学幻想的太空。”[28]
马克思晚年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说:“他(指米海洛夫斯基——引者注)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但是我要请他原谅。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耻辱。”[29]要获得对历史发展的科学知识,需要的不是历史哲学而是实证科学研究:“如果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30]
以上考察清楚地表明,1845年以后,马克思明确地、一贯地对哲学持批判、否定的立场,自觉地不用“哲学”这一术语来表达自己的有关思想。那么,马克思为什么要反对哲学?他反对哲学的真实意义是什么?马克思反对哲学,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反对“哲学”这个用语。马克思反对哲学的真实意义是实现了哲学观上的一种根本变革:反对以往理解的哲学所具有的“凌驾于一切专门科学之上并把它们包罗在内的科学的科学”(恩格斯语)这样一种性质,即反对把哲学看作是最高的科学、最高的真理、最高的智慧,反对从哲学原则出发去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主张“离开哲学基地”,对现实事物作实证科学的研究。由于在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史上,“哲学”一直被理解为“凌驾于一切专门科学之上并把它们包罗在内的科学的科学”,被理解为最高智慧、最高科学、最高真理,所以马克思不愿意把自己的新唯物主义叫做“哲学”,而只把它叫做“世界观”。马克思并不反对世界观理论,并不否定世界观的理论意义。只不过,作为世界观的哲学只是实证科学的一个部门,它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有自己特殊的功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但它不能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不能被看作是最高智慧、最高科学、最高真理,不能被看作是“精华”。科学的各个部门、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和特殊的功能,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不存在谁高谁低、谁是“精华”谁不是“精华”的问题。科学只有真与假的问题,没有高与低的问题。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是真理,它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但不能说它比其他科学真理(例如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要高,或有更大的指导意义。世界观理论是研究世界观的,它只解决世界观的问题,解决对世界的一般本质的认识问题(主要是三个问题: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问题;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世界是否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问题),不能用来解决对其他事物的认识问题,也不比其他认识更高,不能看作是人类认识的“精华”。一切真理性的认识都是人类认识的精华,只有谬误才是认识的糟粕。
通过对马克思在哲学观上实现的变革的考察和理解,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中,哲学已不再被看作是“精华”、最高智慧、最高科学、最高真理,哲学是世界观理论,它只解决对世界一般本质的认识问题,不解决对其他事物的认识问题。作为世界观的哲学只是实证科学的一个部门,并不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而是与其他科学并存并相互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它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意义仅在于提供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要从实际出发和辩证地思考,而对现实世界的具体认识和改造方案,只能通过实证科学的研究才能解决,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哲学。
[1][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0,220.
[2][4][5][7]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48,48,53,56.
[3][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12,12.
[8][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5,10.
[10][11][12][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4,184,184,58.
[15][16][17][20][21][22][23][24][25][26][27] [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15-16,16,57,64,73,73-74,92-93, 118,298,299,299.
[1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1.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9-450.
[29][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1-342,342.
(责任编校:朱德东,段文娟)
W hat PhilosophyW e Need——Discussion from the Proposition of That Philosophy Is the Essence of Era Spirit
TAO Ting-ma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W annan M edical College,AnhuiW uhu241002,China)
Thatphilosophy is the essence of era spirit is not the proposition ofMarxism and is the proposition whenMarx stayed at youth Hegelism period and directly comes from the thought of Hegel.This proposition is not only a kind of historic outlook of idealis m but also is an old philosophical outlook.This proposition believes that philosophy is the highest wisdom,the highest science and the highest truth and can replace other science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Marxis m philosophy realized basic refor m in philosophical outlook and believes that philosophy is the theory ofworld outlook,can only solve the problem in recognizing general essence of the world and can not solve the problem in recognizing other affairs and things.Philosophy,asworld outlook,is only a department of practical science,can notoutstrip other sciences but coexists and interactswith other sciences.Marxis m philosophy is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and provides correct thinkingmode for the people to recognize the world and to change the world.
Marxism;philosophical outlook;Hegelism;era spirit
B0-0
A
1672-0598(2011)01-0142-06
12.3969/j.issn.1672-0598.2011.01.024
2010-12-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CKS002)“马克思社会公正观研究”
陶庭马(1968—),男,安徽芜湖人;讲师,在皖南医学院社科部任教,博士研究生,在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习,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