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露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模因视域下的玩笑话语研究
王 露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玩笑(banter)作为一种特殊人际交际修辞,包含众多有趣的模因现象。模因视域下的玩笑是以模仿为内核,凭借复制、传播带有攻击性的语言模因来传达积极情感的交际语,其表达方式主要有引用、移植、嫁接、词语变形等,识别时可通过框架转换、陌生化视角、“乖讹—解讹”视角解读。
模因论; 模因玩笑; 表达方式; 识别; 解读
随着模因理论的发展,人们发现它在语言社会演化和交际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便逐步运用其强大的阐释力来解释众多语言现象。在玩笑文本表达与传递过程中,蕴含着许多的模因脚本,故结合模因理论分析变得十分必要。Leech(1983:144)对玩笑的界定是“为了显示与H(受话者)志趣相投,S(施话者)说出某种事情:(1)明显不真实;(2)明显对 H不礼貌”[1](P90)。在玩笑交际中,S与 H依赖共享知识相互攻击、取笑,来验证双方的集团内关系(group relationship)。玩笑的攻击性不仅不会使交际双方产生隔阂,反而会增进情谊。本文拟从模因层面探究玩笑的表达方式及识别方法。
模因视域下的玩笑话语简称模因玩笑(mimic banter)。就表达方式而言,玩笑主要有反语、夸张、双关语、暗喻等。模因玩笑的表达方式类似于汉语中仿制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引用、移植、嫁接、词语变形等[2](P206)。这类表达方式常常用于玩笑话语中,并由S通过模因复制、传播来完成交际过程。本文仅谈论前三种表达方式。
1.引用。“引用”指在话语交际时,S有时会直接套用现成的熟语、成语、警句、诗文等作为玩笑模因,并通过释放这些模因本身的文化内涵来赋予交际双方各种语境下所需的语用效果。它的模因传播方式是相同的信息直接传播,即不改动原信息内容而直接传递[3](P59)。
例1:钟跃民等一行五人骑车去郊游,骑了很久的罗芸发现上当了,距离目的地仍很远。抱怨过后遭钟等男生的嘲弄。罗芸说:“周晓白,我算是和你上了贼船了,他们欺负我你都不管,跟他们同穿一条裤子了?”晓白:“我就是和跃民合穿同一条裤子,还穿一辈子气死你们。”罗芸:“怎么净帮钟跃民说话了?”郑桐:“罗芸我这里还有一条裤子,愿意和我合穿吗?”在起哄的推嚷声中,罗芸说:“一边呆着去。”(《血色浪漫》第六章)
本例中,光棍郑桐借助对周晓白的“裤子理论”理解,引用熟语“合穿同一条裤子”挑逗单身的罗芸,希望借助油嘴滑舌窥探对方心思(是否愿意和他交往),试探以失败告罄。郑的玩笑表征了两种模因叠加:一是周先前提到的“裤子论”,二是熟语本身。郑的“无耻表白”攻击了罗的积极面子,表面上是不礼貌的交际语。
2.移植(Transplant)。“移植”是指交际中S话语包含的玩笑模因形式上没有变化,但是使用语境、场合换了,成了换喻。这种语境错位的模因信息传递使玩笑更具语用效果。“移植”的模因传播方式为模因表现型传播型中的同形联想嫁接。在特定语境中,移植后变异模因的语义及内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体现了模因的不稳定性。
例2:百家讲坛著名主持人马瑞芳在其新书签售会上调侃其他主持人:“阎崇年是‘黑社会’老大,易中天是‘恶霸地主’,于丹是现代版‘狐狸精’”。现场捧场的易中天、于丹也调侃回应:“我们常说读一部作品不一定要见到它的作者,就像吃鸡蛋不用见到下蛋的鸡。而今天下蛋的母鸡来了,下蛋的公鸡也来了。”(搜狐文化频道,2007-08-28)
此例中,“黑社会老大”、“恶霸地主”、“狐狸精”本意均为含有负面形象的模因,新语境下它们成了马对其他主持人形象气质的比喻。本例属于反讽,该命题字面义与S真意相异或相反,H需从命题反面或侧面理解玩笑。易、于将新书作者的她说成母鸡,用模因“下蛋母鸡”体面地回应了马的“挑衅”,又高度顺应交际语境,此番调侃对弈双方战平,双方皆借助换喻凸显出其关系融洽与意气相投。
3.嫁接(Graft)。“嫁接”指交际中S使用的某些玩笑模因形式上保留原来的结构,但关键词变成了同音异义词(homonym),以此达到调侃、讽刺、奚落的目的。“嫁接”的模因传播方式为同音异义类推,类推后让受众联想到语句赋予的特殊义[4](P70)。故较易形成语义双关,营造和谐语言气氛,表达含蓄、深邃的意思。交际中使用同音异义词,往往会兼具幽默诙谐、出人意表、富有情趣等语言效果。
例3:丈夫:“看你闲在那,我终于懂得啥叫‘闲’妻良母了,是不是有种怀里揣小拢子的感觉?”妻子:“啥意思?”丈夫大笑道:“闲着当然‘梳’(舒)心吗,哈哈!”妻子(恍然大悟):“你个坏蛋!”
本例中,丈夫取笑妻子的“闲”(贤)妻良母和“梳”(舒)心皆为同音异义词在交际中的妙用。他嫁接成语模因“贤妻良母”与歇后语模因“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嘲弄妻子,故意谐音将其说成“舒心的闲妻”,调剂无聊气氛,增加生活情趣,表征了亲密关系。
玩笑的字面义与隐含义既对立又互补,消极命题意义下蕴藏着积极的情感内涵,充满矛盾性,故识别时须高度整合。若整合不到位,玩笑的交际效果就难达预期。Gauker(2003:19)认为成功的交际是H在S词语意义的基础上识别出S意欲表达的命题内容[5](P51)。前人对玩笑的解读:涂靖认为玩笑的理解是通过框架冲突上升到“框架重构”,亲情图式是鉴别玩笑的重要依据[1];李小敏、涂靖用语境、关联和概念整合理论的互补性提出的模型对文学作品中的玩笑理解机制进行了阐释[6]。在模因视域下,玩笑可由框架转换来解读,Minsky(1975)指出模因以框架(frame)形式贮存在大脑里,随时有可能被激活[5](P49)。模因玩笑还会产生乖讹、陌生化现象,因而二者也是解读的很好切入点。
1.框架转换角度。框架理论指出,对任何一个概念的理解必然会激发一整套相关经验概念。Norrick指出玩笑先激活一图式,接着再扭曲它[6](P60)。识别时需H先识别一个框架,在遇到与此框架不符的信息时,重新理解该框架。这便是 Coulson论述的框架转换(frame-shifting)理论[8]。笔者认为上述框架重构、整合便是相应的框架转换。模因框架转换的认知理据可由空间映射论(space mapping theory)阐释:玩笑思维产生的模因信息包(mimic conceptual packet)通过心智空间(mental space)转换是概念的跨空间映射连接,将一种认知框架转换成与S心里契合的另一种认知框架。
例4: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大千要从上海返乡。其学生设宴饯行,邀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等社会名流作陪。宴会间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梅兰芳大为不解,众宾客也莫名其妙。张大千含笑向众人解释道:“你是君子——唱戏动口,我是小人——画画动手。”一句话引得满堂大笑。(启迪,2008年11期)
张、梅二人是彼此赏识的好友,宴会上画家张大千自称“小人”并称梅兰芳为“君子”,二人正好是一个动手、一个动口。这是典型的自嘲类模因玩笑,模因是熟语“君子动口不动手”。张先刻意自贬,对彼此从业特征以调侃的口吻形象抖出,形成玩笑“包袱”,这有别于大众的认知框架。梅发现冲突信息后,重新整合文本信息。张恰到好处的解释帮助梅进行跨空间映射,连接完成框架重构。最后梅通过理性认知将框架转换到张心里契合的“真意”,完成理解全过程。看得出张不仅提高梅的积极面子,尽到了地主之谊,而且深化了友谊,又为宴会平添轻松的气氛。
2.陌生化视角。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产生于变形和扭曲、差异和独特,通过对前在文本经验的违背,创造出与前在经验不同的特殊符号经验,体现了它质的规定性:取消语言及文本经验的“前在性”。以下两个公式有助于整体了解陌生化[9][P64~65]:陌生化→自动化→陌生化,消除前在性→展现当下性→消除当下性。
从公式看出:陌生化会由自动化的感觉经验向更高一级层面进行陌生化再处理,不断地消除前在性,展现当下性,从而调动我们感知积极性的新鲜符号,获得持续美感享受。突显的玩笑模因和习惯表达在语言上的差异产生了陌生化效益。
例5:电影《非诚勿扰》中秦奋(葛优饰)和股票女(胡可饰)相亲经典对白。秦奋:“拿股票比喻的话,我算是什么股?”股票女:“按照你的外貌和年龄,你就一跌破发行价的,低价抄底。”秦奋:“那你还来买我?”股票女:“大家都追高,追高风险大啊。像你这样的,业绩不好,无人问津,安全性高。”秦奋:“像我这种低价抄底收进来的,你是准备长期持有呢?还是短线玩玩?”股票女:“短线玩玩?你有那爆发力吗?只能长线拿着有当没有了呗。”秦奋:“从投资角度看,我就是不良资产,你不怕套住了?”股票女:“这你就傻了,我怎么会只持有一只股票呢?”
此例属于幽默类模因玩笑,两人用股市、金融模因如“抄底”、“不良资产”、“跌破发行价”来表达互相的印象与评价。这种模因凸显错位的使用,区别于日常对话模式,刻意变形标准化事物,产生陌生化效果。从新鲜的借代如“跌破发行价”等识别出她对秦外表与内涵高度不满,注定本次相亲只是一场玩笑盛宴。而秦的回答亦妙语连珠,同样用行话模因“长期持有”、“短线玩玩”回应并试探对方心思,表征同属股票圈人,拉近心理距离。两人隐晦评价机制,借助模因陌生化效果,让诙谐达到新的高度,使观众耳目一新,引发共鸣。
3.“乖讹—解讹”视角。乖讹指事物不相称、自相矛盾的情况或性质,常用于幽默识别中。Nerhardt(1976)指出,幽默的产生是两种心理表征对立的结果,幽默刺激与预期差异越大,就越幽默。上述论述亦适用于玩笑:玩笑的非真诚性传递一个特定意图的隐含命题,产生了两个对立的脚本[1](P91)。这种字面义与含义间的冲突越大,一旦被H识别,玩笑交际意图就越能更好地实现[10](P112)。乖讹—解讹理论(incongruity-resolution)认为解讹过程是必须的。笔者将这类模因玩笑解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玩笑构建阶段,建立初始框架及同该框架一致的意义;二是玩笑“乖讹”发现阶段,妙语违背了初始框架建立的预期结果;三是解“讹”阶段,从更高层面重新解读玩笑,以消除妙语与先前预期间的冲突。
例6:钟跃民向对面山梁上知青秦岭喊:“嗨,那位站在高处的女同学,我见过你。”秦岭:“可我肯定没见过你,男同学,你能不能来点新鲜的?”钟跃民扭头对郑桐说:“快给哥们捧捧场。”郑桐心领神会喊道:“女同学,我这哥们儿可是文艺界老人了,两岁就演过电影,正经的童星。”秦岭:“我看过你演的电影,演得真不错。”钟跃民大喜道:“我演过好几部电影,你看得是哪一部?”秦岭:“你是不是演动画片里那个穿着屁帘儿的人参娃娃?”两边的知青都哄堂大笑。(《血色浪漫》第九章)
本例属于典型的调侃类模因玩笑。钟跃民本想“调戏”同是知青的秦岭,怎料反被秦倒打一耙,将其说成“穿着屁帘儿的人参娃娃”而彻底嘲弄了一番,这与钟搭讪美女的初衷严重背离,产生了乖讹。秦以动画片里人参娃娃形象特点为原形模因,反击了钟的挑逗,调侃在话语转换中不经意间抖出,完成解讹。秦的回击属于Labov(1972)谈及的礼仪性的不礼貌。解读该模因玩笑经历了:(1)玩笑构建阶段:钟进行厚脸皮的搭讪;(2)秦的妙语违背了钟先前的预期而发现乖讹;(3)经历了悖理预期后,重新理解S话语内涵,识别其真意。
综上所述,模因在玩笑话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玩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模因视域下,玩笑模因的多样性表达产生了乖讹与陌生化等效果,识别时需在模因框架下多角度剖析。虽模因论的提出不是专门针对玩笑话语,它的出现也并没有有效降低玩笑本身的复杂性,但最终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的观察视角。
[1] 涂靖.玩笑话语研究[J].外语学刊,2007,(6).
[2]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4).
[3]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4] 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J].外语学刊,2008,(1).
[5] 谢朝群,何自然.模因与交际[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2).
[6] 李小敏,涂靖.文学作品中玩笑话语的认知语用研究[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7,(1).
[7] Norrick N R.A frame-theoretical analysis of verbal humor:bisociation as schema conflict[J].Sememtica,1986,(60).
[8] Coulson Seana.Semantic Leaps:Frame-Shifting and Conceptual Blending in Meaning Constr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9] 杨向荣.陌生化[J].外国文学,2005,(1).
[10] 李小敏.玩笑话语的语用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Abstract:Banter is a speci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rhetoric with many mimic phenomena.Its core,under view of meme,is imitation.It’s a contact language conveying positive affections by means of duplicating and spreading aggressive memes,with its major presentations:quotation,transplant,graft,etc.When recognizing,we can get interpretations by views of frame-shifting,incongruity-resolution,defamiliarization.
Key words:memetics;mimic banter;forms of expression;identification;interpretation
Study of Banter under View of Meme
WANG Lu(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114,China)
H030
A
1674-0297(2011)04-0142-03
2011-03-08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玩笑话语语用研究”(编号:2007ZC121),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文学语用学理论体系探索”(编号:07A010)的阶段性成果。
王 露(1984-),男,山西阳泉人,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用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