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场发展为导向的应用写作教学改革※

2011-08-15 00:51宋秀红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终极目标文种应用文

宋秀红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在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应用写作课作为基础技能课,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愈来愈显著的作用,为学生职场的发展创造条件,打下基础,并提供强有力后劲。但目前高职院校应用写作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可忽视。如,高职院校部分应用写作教学研究游离于高职院校教学实际;部分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应用写作课程定位理论上的正确、明确与实际工作执行中出现偏差的矛盾;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应用写作课学时的有限性与应用文内容的先天丰富性和后天扩展性之间存在矛盾;师资力量有待加强;教学方法单一。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应用写作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最终影响学生就业和职场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索应用写作教学改革。

一、应用写作教学终极目标的确立

探索应用写作教学改革,首先需确立应用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只有确立应用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才能有据可依。

应用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职场发展提供强有力后劲,并保障新形势下学生走上社会后能适应职场岗位较频繁的变动。

经济的全球化,产业的兴起、衰落,必然导致人才需求的旺盛、降低,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能适应职场岗位的变动。尤其是全球经济危机使市场需求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面对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让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学会生存。高职院校输送什么样的学生,不是由学校说了算,而是由社会、行业、企业说了算,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仅要学会生存,不仅仅要适应职场岗位的变动,更要适应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发展。所以高职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而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学生的就业,更应是学生的职场发展。对应用写作教学目标来说,尤其如此。故应用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应是通过提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职场发展提供强有力后劲,并保障新形势下学生适应职场岗位变动的频率。

二、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

对应用写作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适当拓展,才能更切合应用写作教学实际,更有益于应用写作终极教学目标的实现。应用文在内容上具有先天丰富性和后天扩展性特征,应用文内容的繁杂性要求应用写作课应有相应的学时;但在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应用写作课作为基础技能课,课时不多。所以纵观应用写作课教学实际,学时的有限性与应用文内容的先天丰富性和后天扩展性之间存在矛盾——有限的学时不可能囊括太多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应用写作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了解应用写作课在整个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了解应用写作课的最终目标,更要领会应用写作教学内容的核心、重点,并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应用写作课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提炼、增删、补充。譬如,应用写作基本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它反映应用写作的一般规律,体现各种具体应用文的共性,是应用文具体文种的理论支撑点。如果应用文教学工作者一味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提高,轻视应用写作基本理论知识点的讲授,那么,应用文教学工作者在具体文种的讲解中就难以展开,只能“就事论事”,如此必然导致写作实践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所以,应用写作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应用写作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要讲透。对具体文种的讲解只能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经常使用的文种讲解、练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应用写作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和极少数几个具体文种相关知识的学习及写作,理解、掌握写作应用文的一般要求、原则。毕竟,应用写作教学学时不多,不多的学时不可能囊括过于丰富的教学内容。所以只有对应用写作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适当拓展,才能更适合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实际,更有益于应用写作终极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形散而神不散”教学过程特征的形成

应用写作课学时的有限性与应用文内容的先天丰富性和后天扩展性之间存在矛盾——不多的学时不可能囊括过于丰富的教学内容,而客观实际又要求应用写作教学工作者应在有限的学时里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这就要求应用写作教学工作者,既要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又要形成应用写作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散而神不散”特征。

应用写作教学过程“形散而神不散”特征,即应用写作教学过程是一个又一个应用文文种含义、特征、适用范围、分类、内容结构、写作要求、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教学工作者讲授和所教对象写作训练的过程,这一个又一个具体文种的讲授和写作训练看似孤立,但应用写作基本理论应至始至终贯穿其中,这至始至终贯穿其中的应用写作基本理论就是应用写作教学过程的“神”,这一个又一个看似孤立的应用文具体文种就是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形”,故应用写作教学过程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应用写作教学学时不多,但应用文具体文种繁多,不多的学时决定应用写作教学工作者在取舍教学内容时,只能选取学生相对比较了解的、平常用得较多或在教学过程中能集中体现应用写作基本理论知识和写作规律的极少数文种。学生通过这不多几个文种的学习和训练,不仅掌握这不多几个文种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提高这不多几个文种的写作水平,更主要的是要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写作规律。只有掌握了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写作规律,学生在以后职场发展中制发相关应用文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此一来也解决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学时的有限性与应用文内容的先天丰富性和后天扩展性之间的矛盾。故,应用写作教学“形散而神不散”过程特征,即有利于应用写作教学工作者精简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又有助于学生在以后职场发展中制发相关应用文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化解了应用写作教学中学时的有限性与应用文内容的先天丰富性和后天扩展性之间的矛盾,并最终有利于教学终极目标的实现。

四、只简单地用“例文”印证“格式”的教学方法的不可取

制发应用文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出发点是为了解决社会现实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所以,应用文最基本的特征是实用性,而非格式、内容、语言的模式化(即每一具体应用文文种,其格式、内容、语言一般地都有相对固定的模式)。由此可知,应用文的制发与社会现实关联密切,与制发者的社会经历、职场经历关联密切。脱离了社会现实,脱离了制发者的社会经历、职场经历,而只简单地用“例文”印证“格式”的教学方法,既违背了应用文实用性特征,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创新,导致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缺失,写作思维缺乏应变性,与当前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不相适应。所以只简单地用“例文”印证“格式”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背离了应用写作终极教学目标,不利于应用写作教学改革。

五、变枯燥抽象为生动具体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应用写作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而该课的教学对象又恰恰是生活经历、实践经历缺乏的在校大学生,这就导致目前应用写作教学中出现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教师教得兴趣索然的现状,导致这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变得缺乏生机,并最终导致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低弱。因此,应用写作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有必要开辟一条从课堂走向社会实践的途径,把在校学生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并改变当前应用写作课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教师教得兴趣索然的学与教现状。

应用写作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很好地把在校学生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这具体体现在:应用写作教学工作者在应用写作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多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并有兴趣的应用文的具体事例对枯燥抽象的理论进行分析讲解,如此即可变枯燥、抽象为生动、有趣,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应用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潜在动力。在具体应用文文种的教学中,情景模拟教学法等能开辟一条从课堂走向社会实践、把在校学生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的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尤其应用写作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将部分真实生活引进课堂,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扮演其中角色,让学生由“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参与”而成为课堂的中心。这种仿真情景学习,将课堂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让在校学生将枯燥抽象的课堂理论知识与具体可感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解决在校学生课堂与社会相隔、学与用脱节、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加深在校学生对应用写作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应用写作能力;更能寓教于乐,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面向大众说话的勇气和工作过程中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从而实现应用写作教学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应用写作教学终极目标是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依据,而应用写作教学终极目标是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职场发展提供强有力后劲,并保障新形势下学生适应职场岗位变动的频率,故应用写作教学改革应以学生就业、职场发展为导向,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教学过程“形散而神不散”特征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猜你喜欢
终极目标文种应用文
追梦路上,什么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知止”的天堂
近代以来我国公文文种流变考述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终极目标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一日轻装范蠡舟
鸟尽弓藏
平安普惠赵容爽:我们的终极目标
——客户的首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