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时评的批评语篇分析

2011-08-15 00:42:55
文教资料 2011年36期
关键词:朱清时主位时评

赵 超

(南京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1.引言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众传播媒体也逐渐趋于网络化。虽然网络新闻时评是新兴的新闻语篇形态,但其对社会的介入作用和对人们行为思想的影响却毫不逊色于传统新闻语篇。批评语言学正是通过对语篇尤其是公众新闻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来揭示语篇的这种社会功能,从而帮助人们认识语言对意识形态的导向作用。借助批评语言学的视角,我们可以发现网络新闻时评在语篇连贯与衔接和主位等级两方面的话语特征。

2.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

语篇分析,又名话语分析,此词最早源自结构主义者Harris于1952年在《语言》杂志上发表的题为《语篇分析》的文章。Fairclough(1992)将语篇分析方法分为非批评性语篇分析和批评性语篇分析两类,并指出语篇分析应该与语境和社会分析相结合,从而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改进。Halliday&Hasan(1976)明确指出,对一个语篇进行语言分析的目的不是说明,而是解释。对一个语篇进行语言分析的目标是该语篇表达的意义,而对一个语篇的解释的目标是语篇表达意义的方式。这一观点也佐证了批评语篇分析所回答的是语言和语言运用中 “为什么”的问题,而非传统分析局限的“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以《南方周末》的一篇网络时评为分析样本来探讨批评语篇分析的阐释能力。

3.语篇分析样本

《南方周末》网络版时评:南“科”一梦——办一所去行政化的大学为何就这么难?

南方科大的英文名缩写是SUSTC,朱清时喜欢将其与英文单词“sustainability”联系起来,意思是“持久、永续”。然而,一些评论者将这一试验视为“南‘科’一梦”。他们认为,要在中国内地建起这样一所理想的大学,不过是一场白日梦而已。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甚至断言:“南方科技大学的努力必定要失败,因为它无法跟庞大的行政体制对抗。”

其实,朱清时也将南方科大视为一场“梦”。不过他说,不是白日梦,而是一代人的梦想。……

朱清时在北京开会时,好几个大学校长告诉他,自己学校的教师队伍,尤其是海外回来的教师们,开始有些“军心不稳”了。一些海归不适应国内大学体制,想投奔南方科大。

10月30日,朱清时在北京见到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后者欣然为南方科大题写了校名。写完之后,李政道特意题了四个大字:“敬祝成功”。

4.网络新闻时评语篇的话语分析

4.1 网络新闻时评的语篇连贯与衔接

语篇连贯与衔接通常是指语言中所蕴含的信息顺畅性。Halliday(1976)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论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指出语篇连贯不仅是在概念意义上的连贯,更应注重在人际意义上的连贯。Thompson(1996)主张重视人际意义中言语行为的互动协商性,并指出人际意义本质上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性、对话性和互动性。网络新闻时评语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和读者进行意义交流,通过话语的交流建立并保持相互之间的人际联系。网络新闻时评中的人际意义就是在这样一种互动关系中产生,而且这种人际意义往往通过多层面、多角度来呈现,因而其往往贯穿于整个网络新闻时评语篇。语篇内的人际意义衔接主要通过词汇语法层的语气比对、态度词衔接和主语链等手法来完成的。

4.1.1 语气比对

本篇新闻时评以“南‘科’一梦——办一所去行政化的大学为何就这么难?”这一疑问句作为标题,与正文的陈述语气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作者设计该网络新闻标题的立足点是想为读者解答当前中国高校去行政化难的问题,作者巧妙地通过标题的疑问语气建立了互动的读者/作者人际关系,表达作者表面质疑实则肯定的观点取向,整个语篇正文则采取对新闻现象和人物进行陈述,邀请读者跟自己共同解读新闻问题,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4.1.2 态度词衔接

一般的新闻语篇中的态度词往往较少出现,但是在网络新闻时评中态度词却较为频繁地为作者所使用。网络时评读者在阅读新闻评论时很容易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态度词的影响和感染,尤其是同义词和词组的反复出现,从而实现信息意义的交换,达到网络语篇交际的目的。如本篇语料中出现了大量“喜欢、白日梦、甚至断言、不过、欣然、特意”等明显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这与标题中的疑问遥相呼应,传递了作者对于建成一所去行政化大学的信心,有利于借助网络形成意见联盟或意见共同体。

4.1.3 主语链

本语篇较为明显的主语有三种:朱清时、朱大可等一些评论者、李政道。主语链反映的是语篇中话语发出主体之间形成的一种人际意义联结。朱清时作为事件的直接参与主体,其对在当前体制框架下建立一所完全去行政化大学充满着信心与憧憬。朱大可等一些评论者则持有针锋相对的观点,他们一致认为该做法必然会徒劳无功,以至于成为南“科”一梦,这与标题的质疑交相呼应,构成了鲜明的话语意义对比。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又借助李政道先生的题词回应了之上种种质疑,对文章开头的疑问给出了肯定回答。作者策略性地借助三种主语链为读者呈现了新闻事件评论,三条主语链有机穿梭,衔接得当,为语篇连贯提供支持。

4.2 网络新闻时评语篇的主位等级

Martin(2003)把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中的主位概念运用到了语篇的层面,提出了语篇段落主题句(topic sentence)的思想。主题句被认为是语篇中较高一层的主位,即段落超主位(hyper theme),作为段落的出发点,主题句可以帮助新闻语篇读者预测紧随之后的段落内容。当然,超主位上面还有宏观主位(macro theme),如语篇的标题,其位于比超主位更高的一个层次,可以帮助读者预测超主位和主位的内容。语篇信息流动借助这一递推规律呈现出高度的层次和级别特征,进而帮助语篇读者把握和预测语篇信息。因此,一个新闻语篇的意义也通常遵循这一等级模式,从宏观主位向超主位再到主位,最后落实到具体小句的层面形成对话语的理解。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篇是社会情景语境的产物,本文所选语篇产生于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敏感时期,整个社会对高校体制去行政化这一话题异常关注。因此,南“科”一梦——办一所去行政化的大学为何就这么难?这个标题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作者的基本观点和基调。根据Martin(2003)的主位等级理论,我们可以把这个标题看作是宏观主位,并推测下文的内容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有关。标题同时以反问的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读者可以根据“南柯一梦”这一成语典故做出合理猜想,揣摩答案并预测作者将在语篇中做出何种解答。在这个宏观主位之下,正文第一段所展现的是时评网络语类中的新闻背景。作者选择以评论者的视角为出发点的行文方式,借用南方科大朱清时对校名英文缩写的解读为超主位,以间接的方式反映了作者对高校去行政化的期待。

超主位后面的小句是对它的具体阐述。它的主位是“然而,一些评论者……”,在具有冲突的语境中加强了争议的效果,以此充分延伸了相关主题超主位的深层含义。最后一段是新闻时评语类的必要元素——结论部分,作者在文章的末尾对新闻现象作出总结,从而使争论更加衔接和合理。语料末尾,李政道特意题了四个大字:“敬祝成功”,本身就是一个结论性的超主位句,其对上文中其他超主位句中的主位及小句作出了归纳性概括,并与标题的宏观主位前后照应。可见,网络新闻时评的语篇主位和信息呈现两者之间具有话语功能的内在一致性,形成了信息规则流动的语篇格律。

5.结语

网络新闻时评通过人际意义的建立,实现语篇的内在连贯与衔接,并借助主位等级构建新闻的话语结构,推动语篇交际目的的达成,使作者与读者能够在同一个平台展开互动,相互传递信息与态度。当代网络新闻时评是公众话语权得到实现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上的各种新闻语篇,公众可以发现其背后所传递的话语价值,并提供新的切入点和参考系。

猜你喜欢
朱清时主位时评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时评的一般思路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智富时代(2018年6期)2018-08-06 19:35:08
朱清时:岁月磨练了我不服输的意志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15:36
基于句法位置和主位推进模式的代词回指偏误考察
能决定大学前途的是制度而非校长
时代人物(2014年7期)2015-01-28 01:24:33
党建时评
从主位结构角度分析罗斯福演讲中的连贯性
做好重大新闻策划的三部曲
新闻世界(2012年7期)2012-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