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探讨

2011-08-15 00:48刘永胜杜志平
物流技术 2011年2期
关键词:供应链教学内容理论

刘永胜,杜志平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 101149)

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探讨

刘永胜,杜志平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 101149)

在总结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供应链管理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学目标比较混乱,教学安排相差过大,层次划分不够清晰以及实际应用比较薄弱。最后,提出了加强本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即科学划分教学层次,注重思想、方法和应用,强化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以及进行考核方式改革。

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教学目标;教学安排

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上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充分肯定这门课程建设成效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我们也感到对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建设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2 供应链管理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目标比较混乱

供应链管理理论正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其理论体系仍在不断完善,企业在实践中不断应对经济环境、竞争、顾客等方面的变化而突破自己原有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而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程度。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使整个供应链在总成本最低化、客户服务最满意化、总库存最少化、总周期时间最短化以及物流质量最优化等目标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以实现供应链绩效的最大化。因此,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使学生树立供应链(从原材料的供应商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整体观念,从全局的角度思考企业的管理问题,从整体上优化和协调跨组织的供应、计划、生产、物流、信息管理、分销和零售网络等问题。但在实践中,有不少高校不是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过窄,就是定位过宽或过高。如,有的高校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和基于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基于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物流管理素质;有的高校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了解和掌握供应链的战略设计、方法论以及供应链实际操作能力。有的高校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从企业高级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发展、基层获利能力和股东价值创造等重点问题;还有的高校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优化学生面向全球化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培养学生自主研学的能力,多渠道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等等。

2.2 教学安排相差过大

由于各高校对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的不同以及教材使用的差异,在教学安排上相差过大。首先在课时安排上,有的高校安排每周2课时,有的安排每周3课时,总课时相差1/3。其次在内容安排上,有的高校按供应链管理基本理论、供应链设计与运作管理的逻辑安排教学内容,有的高校按供应链管理基本理论、供应链管理战略、供应链运作管理的逻辑安排教学内容,有的高校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角度安排教学内容,还有的高校则按专题的形式安排教学内容。另外,由于教材的时滞性以及供应链管理理念在我国传播速度不断加快,我国企业间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更新较快等原因,教材内容往往不能及时地反映供应链管理的最新动态及前沿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的高校注意及时补充供应链管理的前沿知识及最新动态,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而有的高校却忽视了对供应链管理的前沿知识及最新动态的补充。最后,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有的高校安排理论教学、案例讨论和实验教学,有的高校安排理论教学、主题讨论与案例讨论、社会考察与实践教学,还有的高校只安排理论教学。

2.3 层次划分不够清晰

如今开设供应链管理课程的专业及层次类别,与过去相比已有了明显变化。从本科专业类别看,不仅物流类专业开设供应链管理课程,而且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也要开设。从培养层次上看,不仅本科开设供应链管理课程,而且硕士研究生也普遍开设。在博士研究生阶段,供应链管理课程也是很重要的课程。再加之硕士生又分为专业硕士和工程硕士,他们对供应链管理课程的要求又有所不同,有的以理论方法为主,有的以实际应用为主。因此,目前高校的供应链管理课程已经形成多专业、多层次,有多种要求的格局[1]。但是现在供应链管理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的规范、教材的建设与这样的要求还很不适应。目前的课程一般笼统的称为供应链管理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内容有许多重复,教学内容上和教学要求上都不大分得清楚层次,这直接影响了教学的实效。

2.4 实际应用比较薄弱

目前,供应链管理课程普遍注重理论方法的介绍,而其中的很多方法离开了计算机又很难实际运用。为此,有的高校已经注意到与ERP、SAP等计算机软件紧密结合,或者专门开发或引入供应链管理教学软件。不过,在本课程教学中软件运用的实际操作训练仍然是薄弱环节,学生学了不少供应链管理方法,对运算的结果还是不能作出合理地解释,运用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供应链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各层次的教学都比较强调理论方法体系的完整性,但这些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却比较薄弱。供应链管理应包括设计供应链,建立模型、检验模型及应用模型,用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解决供应链运作中的问题等,而目前教学主要注重介绍各种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如何从企业实际出发设计供应链,建立并应用模型,如何用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企业供应链运作问题,却讨论得较少,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练习也很不够。另外,由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方法是许多观念、理论和技术的综合,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泛,加之课时的限制,教师授课时往往偏于理论方法的讲解,而忽视该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使部分学生感到该课程抽象、难学,应用该课程的理论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

3 加强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的建议

3.1 科学划分教学层次

鉴于供应链管理课程开设的广泛性,应该通过充分讨论,在认真分析各专业、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分别制定各层次、各类型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提出各层次、各类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基本规范。可考虑作这样的划分:本科层次分为物流类专业、其他管理类专业;硕士生层次也可分为:物流管理专业与物流工程专业、其他管理类专业。博士生的情况较为复杂,各专业及方向的要求不尽一致,很难制定统一的规范,可以由各院校灵活掌握。为了明确层次,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各种要求,可以分别开设供应链管理(或供应链管理基础)、战略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建模等课程,然后对这三个层次课程的内容加以规范,使其相互之间基本内容原则上不重复,在层次上又有清晰的衔接。建议全国物流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物流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相关院校共同合作,制定出各种层次供应链管理的参考性教学大纲,供各高校选用。

3.2 注重思想、方法和应用

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成为现实,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迅速发展,学生毕业以后从事教学科研的主要是博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除了少部分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以外,大多数将直接走向实际的经济管理工作岗位。因此,在本科阶段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应当定位在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最基本理论和方法上,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的企业供应链问题。教学中要重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应用,要强调实际的企业供应链背景,应按照这样的目标精选教学内容;要尽量简少或简化复杂理论和方法的论证推导,加大实际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体会到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管理学课程,而不是纯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要处理好供应链管理课程与战略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建模等课程的关系。本科教学应以供应链管理最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可以概要性地介绍一些新发展的方向,更多的供应链管理新发展、新领域应放到研究生阶段的教学中去。为了突出供应链管理课程基本思想、方法和应用的教学,还应加强供应链管理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力培养既懂经营管理又熟悉物流和工程技术的教师队伍。

3.3 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实施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同样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形象逼真的视频材料,开发网络交流平台,辅助教学活动;另一方面,紧密结合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应选择简明、适用、易于取得的相关计算机软件用于教学,或者自己开发适用于教学需要的SCM教学软件。从目前的教学实践看,有条件的高校都开发出了基本能够满足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需要的SCM教学软件,而没有条件自己开发的高校都在积极选购易于获得且比较实用的SCM教学软件。另外,供应链管理的教材也要突出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每一章都应当尽量结合实例介绍如何通过计算机软件具体实现的方法,并且把运用计算机软件的能力作为这门课程考核的重要方面。

3.4 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

供应链管理课程所涉及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比较繁杂,需要讲授的内容多但又比较零散,没有十分清晰的逻辑关系,学生不好掌握,而这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供应链管理课程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将这些理论和方法作为核心,力求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学习主线的同时,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改进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条件,精心策划制作网络课件,课件的内容可以包括每一章的教学要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一些对课堂教学拓展的知识(如一些理论和方法的由来、其他方法的介绍)、对有关参考资料的链接;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在平台上建立参考资料库、练习题库、模拟考试题库、各种供应链管理案例库等。通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大大减少课堂讲授的时间,某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到网络上去自己查找,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加强课堂讨论,也可以为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课件再次学习,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提供条件。此外,网络资源还是师生交流的便利渠道,学生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实时交流各自想法。

3.5 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供应链管理课程的考核大多高校仍习惯于课程结束后的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对于校方和教师来说没有难度,容易操作。但考核方式单一呆板、内容单调枯燥,缺乏对学生基本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其结果是导致学生考前死记硬背的多,独立分析归纳的少,极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由此可见,对本课程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鉴于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特点,一方面在考核内容上要提倡理论方法与应用并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把握程度,可以借助案例分析、应用解析等题型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方法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在考核形式上实现多样化,考核不再只是单纯的一张试卷,可以把考试和课程论文相结合,把理论考试和实践、应用技能考核相结合,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相结合[2]。为此,在考查学生对于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可以采用半开卷的形式,允许学生考试时带学习笔记。这样学生在考前不只是单纯地背概念,而是更注重对理论知识体系的归纳与把握。而在考查学生对于基本理论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可以采用开卷的形式,要求学生提交某一指定专题的课程论文,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供应链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企业供应链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企业供应链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同时,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利用Internet网、光盘检索、处理资料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还可以锻炼学生调查、分析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在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相应需要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也要不断取得新进展。只有把握供应链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发展趋势,努力提高供应链管理理论水平,及时总结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加强《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才能更好地满足物流类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1]西南交通大学.供应链管理:课程发展历史沿革[EB/OL].http://jpkc. swjtu.edu.cn/C359/kcms-1.htm.

[2]齐云英.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经济,2008,(5)(上):116-117.

[3]曾琢,张广霞.供应链管理课程考试方法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07,(34):12.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of Supp ly Chain Management Course

LIU Yong-sheng,DU Zhi-ping
(Beijing Wuzi University,Beijing101149,China)

After summarizing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ourse,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therein,including unclear course objectives,incompatible teaching arrangements,indistinct curriculum structure,and poor practicality.At the end,it puts forth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ours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course construction;teachingobjective;teaching arrangement和实训、课程设计、现场实习、专题讲座、课外文献阅读和小组专题讨论相结合进行综合培养。

刘永胜,教授,博士,北京物资学院人事处处长;杜志平,副教授,博士,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教师。

G642

A

1005-152X(2011)02-0153-03

10.3969/j.issn.1005-152X.2011.02.049

2011-01-07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PHR200907134);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供应链管理》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供应链教学内容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