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011-08-15 00:49:04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新世纪被动竞技

武 燕

(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论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武 燕

(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随着新世纪各项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教育也在发生着划时代的变革。培养具有竞争、开拓、创新意识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综合性人才成为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随时代发展并不断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此,研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新世纪所面临的困境及现状并在制度建设方面做一定的路径探索显得极为重要。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改革误区;制度建设

2003年9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全国普通高校中施行。新世纪以来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仅注重对学生人格培养和潜能开发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而且对现有高等体育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进行开放式、探究式等多种方式的体育教学探索。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高等体育教学改革成果凸现,但也有一些问题。在高等体育教学改革中,既有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理念思想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落后、教学方法呆板单调等老问题,也有对新的教学理念把握不透、新的教学方法掌握不够、高校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不能驾轻就熟等一系列新问题。这就要求对新世纪以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误区,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方案,从而力求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

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要性的再认识

大学生处于身心较为成熟的青年时期,是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不断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改革以着重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全大学生心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成为其目标。

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高等体育教育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之一,是在高校师生的共同参与下,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基本体育知识和基本体育技能并培养大学生体育能力和习惯,提高大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包括体育人才在内的各种合格人才,对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组织纪律性,是培养大学生勇敢、顽强、进取、拼搏精神的重要手段。总之,高校体育教学必须与社会对现代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并不断进行改革。高等体育教育改革要从新世纪的时代特征和国情出发,破除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理念思想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落后、教学方法呆板单调等等不利因素,遵循高等体育教学规律,使高等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满足对大学生生物机体改造的需要,还应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的需要。

从社会变革方面来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娱乐身心、促进交流感情和完善个体社会化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因为工作方式和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善及面临较大的学习和工作压力,从事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总体上,大学生们虽然身体形态不断改善,但身体素质却是不断下降,并伴有体重上升、肺活量下降的情况。要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科学应对这种形态、机能、素质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就必须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是通向社会体育的桥梁和纽带。新世纪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有能力将体育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有能力创造、参与、享受现代社会体育文化,从而具有全面适应新世纪的健壮体魄。

总之,高等体育教学要不断进行改革,使之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及终身体育相适应,从而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社会竞争,适应新世纪现代科学对人在智能和体能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误区

基于本文是对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接下来对于教学改革后出现的问题重点从开放式教学的教学方法把握不够、竞技体育的理念把握不透、体育教师对一些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不能驾轻就熟三个方面来展开。

首先,对开放式教学的理念内涵理解不够,从而出现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把握不够的问题。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运用开放式教学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以倡导开放式教学为由否定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二是以让学生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为由否定被动学习过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十八条指出:各校应根据本纲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大纲,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改革和试验,加强教学过程控制,防止以改革之名行无政府主义之实的不良现象发生。开放式教学方法独特之处在于教学方法的运用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方式、方法。开放式教学只是形式上开放,是教学方法的革新。而教学内容还应由教师来规定,教学进程由教师来安排。而有些教师以为“开放”就不组织教学、一切都让学生自己来。这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兴趣而不能满足教学科学化系统化的要求。开放式教学是“探究式教学”,是教师设疑与学生带着疑问寻求答案的完美结合,是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进入主题角色”而采用的教学手段。开放式“探究”的前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非忽视教师主导作用而无限扩大学生的自主性。

普遍认为,被动学习是他主性的学习,学生思维被框死,积极性低,效益差,甚至将被动学习与被迫学习混淆,想当然地认为被动学习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是被“灌”知识的过程。被动学习是学生处于接受外部知识和信息的状态,主动学习是学生处于处理分析外部知识和信息的状态。其实,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并能相辅相成。人学习过程的阶段特点是先被动学习后主动学习。只有被动学习到了一定层次,学生对所学有了体验和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提问题、寻找答案。当学生遇到自己独自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需求助老师,这时又进入被动学习状态。因此,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是交错互动的,提倡主动学习有利于我们的学习提前进入互动学习状态。被动学习是为主动学习创造条件的过程,是吸收别人长处、打基础的过程,是先通过体育教学的被动学习使学生能力有所提高,并对体育活动产生好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主动投入下一轮学习的过程。

其次,对竞技体育内涵把握不透,从而在体育教学中有将竞技体育与一般健身体育教学相对立的倾向。目前,许多大学生只能参加一般的健身活动并不能获得竞技体育所得到的运动成就,反而使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的活动手段日渐单调枯燥而难以吸引学生参加。其实,竞技体育与大众健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紧密相连。竞技体育也称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展现运动员个人竞技能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竞技运动并不单指运动队追求的竞技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精确度高的运动内容,还指非正规的为娱乐健身而进行的游戏性的身体活动。体育竞技观赏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是体育展现人类自身天赋与体魄的最佳方式,是完成体育知识传播和技能传授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不可缺的手段之一,甚至可以说现代竞技体育运动是近现代学校体育的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竞技体育追求成绩的本性要求充分调动和发挥运动员的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来保证高超技艺的展现。竞技运动为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带来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竞技体育强烈竞争意识与挑战意识塑造人们勤学苦练、吃苦耐劳的精神。进一步讲,竞技体育对成绩的追求不仅仅是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竞技体育对人的教育、对人的社会化规制、对个性完善和培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决不能轻视和削弱竞技运动项目的教学,应该注重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的结合。

最后,一些体育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运用的不能驾轻就熟。体育教师在继续学习上并没有应该有的压力。一方面,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并通过动作作为考试的主要手段”的教学方式不仅使教师将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动作技术的精雕细刻,而且使学生也围绕考试成绩进行学习,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死板、沉闷。而教学安排的班级授课制虽然突出共性但忽视个性发展的需要并制约学生爱好、潜力的发挥。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师管理制度、体育经费管理和高校管理理念也不利于体育教学改革。高校教师始终参照干部管理,实行计划录用、行政任命、调配,常常是因人设岗,不仅不能发挥教师的特长而且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双方——教师、学生仍是围绕考试与达标来进行教学和学习,双方的学习还是停留在达标的层面,从而使学生一结束学校体育学习就告别体育锻炼。从高校的办学理念来说,体育教学不出现安全问题已经不错,更不要说体育经费的争取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了。因此,高校体育教师的本身和所处教学环境已成为现行体育课教学改革的瓶颈。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制度建设的路径探索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要树立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相结合、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相渗透的理念,从而使不断推进的体育教学改革具有先进的理论指导。

2.通过开放式的自主选课制度与教师竞争上岗制度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推进改革。自主选课制度打破传统的单元授课制满足了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爱好,使大学体育教育更能因材施教,从而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并培养终身健康的合格人才。教师竞争上岗制度不仅能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且促进教学质量由过去的被动要求转变为主动提高。

3.通过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分级体系和测评评价体系来合理地制定体育评价标准,从而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个性化要求。要在竞技体育教育传播的过程中注重对个人特点的把握,通过设置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达到每个人都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的目的。

4.通过建立教师学术休假制度和体育分级教学模式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学术休假制度,不仅使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而且还有利于对新学科知识的掌握,从而使高校体育教师具备终身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体育分级教学是学生根据自己体育项目的运动能力测评结果来确定课程级别的选择,从而使各级各类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既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又照顾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进度,使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

[1]邹时炎.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N].中国教育报,1999-06-24.

[2]曾红卒.论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J].体育与科学,2001,(2).

G642

A

1673-0046(2011)05-0131-02

猜你喜欢
新世纪被动竞技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新高考》更名为《新世纪智能》
第五课 拒绝被动
趣味(语文)(2019年5期)2019-09-02 01:52:44
竞技精神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50
花与竞技少女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21:28:39
竞技体育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1
《新世纪对联大典》(2010年卷)征订启事
对联(2011年24期)2011-09-19 06: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