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实施的系统研究——以黔南地区为个案研究

2011-08-15 00:49:53李因霞张兴奇
铜仁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黔南培养目标民族

李因霞,张兴奇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体育系,贵州 都匀 558000 )

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实施的系统研究
——以黔南地区为个案研究

李因霞,张兴奇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体育系,贵州 都匀 558000 )

本文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包含的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从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制度、课程编制、教学过程、实施评价五个方面对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实施系统进行了研究。最后,以黔南地区为例,对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小学的实施进行了个案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 中小学; 教育实施系统; 黔南地区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价值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身体活动方式,渗透着各民族的历史、价值观念,反映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和地域风情,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教育中的德育、智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都有较密切的联系,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首先,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后,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增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其次,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的开展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打下良好的生理基础。第三,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独特的身体美和运动美,学生在掌握了娴熟的运动技巧并展示技巧时,参与者能自如地展现身体美和运动美,而观看者也能感受到这种美,从而培养其体育审美能力。最后,大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需器材简便,老师、学生能够就地取材,自己制作,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劳动习惯的养成。

二、中小学教育实施系统的理论概述研究

(一)学校培养目标的制定

在中小学教育中,培养目标的确立要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以往培养目标的制定过于注重社会需要,更多地强调掌握系统知识、发展智力,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当前的教育改革,强调要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自由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但仍需依赖于知识载体和知识传授的过程。我们应避免把知识和情感两者割裂开来,应该在更高层次上追求两者的结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成为拥有丰富情感、坚强意志、知识丰富的创新人才,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而民族传统体育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学校培养制度的建立

学校的培养目标确立后,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去保障目标的实现。所谓培养制度是指学校管理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过程的一系列成文的规章制度。培养制度包括基本制度、日常教学管理制度等。其中,在中小学实施的基本制度是学年制,中小学日常教学管理制度是维护教学过程正常运转的制度体系,包括教考分离制度及各种奖惩制度等。总之,培养制度是为保障培养过程正常运行而设置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要在中小学实施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学校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必可不少,只有依靠行政力量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其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学校课程编制的实施

美国课程学家泰勒在其课程论经典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原理”(TylerRationale),将课程编制过程分为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效果的评定四个环节。提出编制任何一种课程必须说明以下四个问题:(1)学校追求的教育目标是什么?(2)达到这些目标应当提供哪些教学内容?(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内容?(4)怎样确定这些教育目标能够得以实现?第一个问题根据社会、学校和学生的需要,分析教育目的,将教育目的具体化;第二个问题要求根据已确定的目的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第三个问题要求探索最佳的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第四个问题要求对教学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为下一轮课程的调整和改善提供反馈信息。[1]泰勒关于课程的理论,也十分清楚地表明课程编制的目的在于实现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对其起决定作用的是教育学的规律。

潘懋元先生认为,课程编制有两种主要模式——经验演进模式和科学设计模式。前者强调过去经验的作用,往往是在原有结构框架上作些补充改进或适当调整,这种模式是在原有范型内的调整,风险较小,很受人欢迎。后者强调理性思维,要以一种新的课程结构取代旧的课程结构,要建立新的范型,这种模式可以用新的科学方法来建构课程,给教育带来活力,但风险较大,需要长期验证。[2]这两种模式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在实施中往往互相渗透。

(四)学校教学过程的开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媒介进行的活动,广义的教学就是教育。教学和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人们对其关系大体有以下三种看法:大教学小课程说、大课程小教学说、两者并列说。笔者认为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应采用“两者并列说”,认为教学和课程是互相独立但又联系紧密的两个并列概念,并且在21世纪里出现了融合趋势,联系更加密切。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设计好以后,要靠教学去实施,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如果说课程是一个施工蓝图,那么教学就是施工过程,不同的施工者施建的效果也不同。因为施工者的责任心、技术水平不同,建造的工程质量也不同。同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采取成体系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才能确保教学效果。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应提倡以下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快乐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综合教学法等。总之,运用教学方法时要以发展学生的智能和情感为目标,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灵活运用。

(五)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

评价是对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考核和检查,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为后续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评价包括事前评价、过程评价、事后评价三种类型,评价不仅可以监督培养过程,也能巩固培养过程中形成的优势,它贯穿于制定培养目标、课程编制、教学组织实施、领导管理整个过程中,是学校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校的教学行政组织是主要的评价主体,为了增加学校的办学效率,也应引进社会因素成为评价主体之一。在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以确保其在中小学的实施顺利进行。

三、以黔南地区为例,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小学实施的个案研究

笔者参与了黔南地区都匀市第六小学实施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以此为例,进行了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小学实施的个案研究。

(一)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

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小学的实施中,应该结合当前学校培养目标的新理念,制定切合实际、既体现社会需求又体现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目标的制定可以从两个方面论述。一是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当前中国迈向国际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在学校教育中实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二是在实施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养成个体积极的生命情态,对于他人,乐于接纳,能够合作;对于自己,具有明确的自我超越意向;对于事情,有着实践的热情,有着投入的勇气,有着对辛勤劳作的热爱,有着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精神。”[3]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就应该按照以上目标去培养学生个体的积极生命情态,使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服务,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课程编制

我们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编制时,要立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参考其他课程设计经验,采取经验演进模式和科学设计模式相结合并以科学设计模式为主的方案。参考泰勒原理,课程编制的基本步骤应遵循以下四步:第一步,确立和表述目标;第二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第三步,实施课程;第四步,对课程进行评价。这四个步骤按序进行,并形成一个循环的系统。

进行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编制时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要因地制宜,立足于本地的社会、自然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比如,黔南地区是个多山多水的地方,乡间的道路崎岖,这里的人们喜欢高脚马这项运动。农村的中小学就完全可以选择高脚马进入课堂,既能解决现代体育设施不足的困境,又能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对于城市的中小学,在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可以选择一些带有时尚元素的运动项目,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都匀六小的体育教师就把当地苗族的板凳舞引进到体育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重新编制了动作、编排了音乐,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2.要体现民族特色,汲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休闲娱乐文化,其中一些项目已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该纳入到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中。比如,黔南地区是个多民族聚居区,布依族、苗族、水族、毛南族、瑶族是当地主要的少数民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引进到学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校所处区域选择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匀六小所处的都匀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布依族,所以正在进行的民族体育教育探索中,以布依族的儿童游艺为课程内容的主要部分。

3.课程内容要丰富,多给学生选择的空间。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们要利用一切条件,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编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体系。

4.要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隐性教育价值,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实现培养目标方面的文化优势。

(三)在中小学实施民族传统体育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制定了科学的课程体系,还需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施,才能最终实现培养目标,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依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理论知识传授时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技术、技能教学时应交替运用讲解法与示范法,并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与教师、同学的互动,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总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教学的原则之一。

另外,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执行者,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具备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并富有爱心的教师队伍。目前,体育师资缺乏是制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顺利实施的瓶颈,国家应以人力、财力和政策鼓励高等师范教育大力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方面的师资,同时加强对民族地区现有教师进行再培训,以解决民族地区体育师资缺乏的问题。

(四)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评价制度

评价制度是确保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按照培养目标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应制定完善而具操作性的评价体系,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价,不断完善整个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如,都匀六小的校长亲自主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实施,把它纳入到学校的正式教学内容中,由教务处负责具体的评价和考核。另外,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可以确保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评价的公正性和开放性。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要想进入中小学教育系统,就必须确立适合当地学校自身情况的培养目标,开发出优秀的校本课程,确保教学质量,尊重教师的自主意识,做好管理评价工作,构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实施系统。

[1] 杨爱程.美国现代课程论史点评[M].国外教育动态,1991:61,33.

[2] 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46-148.

[3] 杨小微编.教育学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1.

On Implementation System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P.E. Curriculum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 Case Study in Southern Guizhou

LI Yin-xia,ZHANG Xing-qi
(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Qiannan Normal Institute of Nationalities, Duyun 558000, China )

Firstly,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P.E. was catalogued into value of moral,intellectual, aesthetic and labor education. Then, the implementation system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P.E.curriculum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was studied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school training target, training system,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process,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Finally, as an exampl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P.E. curriculum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southern Guizhou was conducted as a case study.

national traditional P.E.;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system;southern Guizhou

(责任编辑 鲁娜娜)

G8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3-9639 (2011) 03-0086-04

2011-03-26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0年青年课题项目“黔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中小学的传承与发展研究”(10GHQN031)的阶段研究成果;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院级科研项目(QNSY0922)阶段研究成果。

李因霞(1980-),女,山东泰安人,华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现从教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理论,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

张兴奇(1978-),男,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教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book=4,ebook=223

猜你喜欢
黔南培养目标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中国博物馆(2019年3期)2019-12-07 05:42:54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当代贵州(2017年50期)2017-12-19 06:22:04
梦回黔南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黔南文艺界3-4月大事记
夜郎文学(2017年2期)2017-09-26 06:29:42
图解黔南五年 高歌猛进
当代贵州(2017年16期)2017-06-07 08:21:51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